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这位逗逼妈妈居然养出了这样的孩子!
    这位逗逼妈妈居然养出了这样的孩子!

    等快要完工了,家里的小猫突然跳了过来,将颜料撞翻,全洒在了画纸上。小女孩的表情立马从惊吓变成成果毁坏之后的委屈,小嘴一撇,马上就要哭出来。 当时,我还没缓过神来,朋友却很夸张的装哭起来,一边哭着一边捶着地板:“怎么办?小花太调皮了,害的我家宝宝辛苦画了一小时的画就没了。” 这时,小女孩却破涕而笑,擦了擦眼睛,走到朋友身边安慰:“妈妈,你别哭了,我再给你画一张就好了。 朋友就这样,用她那“拙劣”演技,安抚了小孩受伤的心灵,阻止了一场哭泣。不禁感叹,有这样“逗比”的家长,孩子才会如此很乐观,并懂得将这份乐观回馈给他人。 要是换做其他的家长,要么满脸怜惜地哄孩子不要哭(结果孩子慢慢变成了爱哭鬼),要么严厉德大声吼道:“不许哭!一点小事就哭鼻子,以后怎么了得?” 曾在小区目睹过这样的场景: 有个小男孩在玩滑板车,突然

  • 大班语言倒霉的小白马教案
    大班语言倒霉的小白马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情节,感受小白马的曲折经历. 2、喜欢收集天气信息,萌观察天气的兴趣.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挂图第7号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小白马为什么会倒霉。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一遍 (2)小白马倒霉吗?为什么? (3)出示挂图,讲述故事第二遍 (4)小白马打算去草地上玩,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为什么? (5)小白马想去看日出,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 (6)小白马想去树林散步,遇到了什么倒霉的事情?为什么? 2、天气信息早知道 (

  • 进行挫折教育常见的误区
    进行挫折教育常见的误区

        错误一:家长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宝宝才艺比赛中,最终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有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我们当家长的也是如此。后来有个女孩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非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要求上进的表现。此时家长不能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否则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分析失败原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获。     错误二:家长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士:在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很多孩子并不想发言,

  • 中班安全小鬼当家教案
    中班安全小鬼当家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2、知道在家要如何注意安全。 3、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知在家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有安全教育的基础。 3、物质准备:拱形门、红绿色线、ppt、彩色图片、小房子,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幼儿按照事先教师发给的入场券陆续进场寻找自己的位置。 2、活动主体: 师:我们有两个妈妈,特别的苦恼,她们的孩子们太调皮了,希望小朋友们帮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在家应该怎样做,小朋友们愿不愿意?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两队各派出代表来参加比赛,只有答对了题目才能够继续进行游戏,对方队

  • 这类父母永远养不出成功的孩子,可许多家长仍不自知
    这类父母永远养不出成功的孩子,可许多家长仍不自知

    周围一个朋友,父母皆是老师,她受到的教育是怎样的呢?从小到大很少听到夸奖,一旦和人吵架,不论对错被骂的都是自己。小学时她考了第一名,兴冲冲的跑去告诉父亲,他父亲只看了一眼分数就说,“这都是靠碰的,你哪有本事考第一。” 生活中也经常可以听到父母对孩子讲: “花那么多钱买手机干嘛,只知道吃好用好,什么都不会做” “你就是事儿多,爱作,真让人头疼!” “你还想着当科学家,做什么梦呢” 。。。。。。。。。 尤其是在外人面前,别人夸孩子聪明,家长却摆手说“哪里哪里”,如此之类,举不胜举。都说天下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但常对孩子冷嘲热讽,其实是以爱的名义,做伤害之事。 文章开头的朋友,因为常在父母苛责中成长,导致了她内向且自卑的性格,认为自己事事不行,什么都不敢尝试。本来很聪明的孩子,硬

  • 《小别离》:多少叛逆,都是以爱之名种下的?
    《小别离》:多少叛逆,都是以爱之名种下的?

    看到目前我有两点搞笑的认知,一是曾经那样叛逆父母的我们,如今也成了被叛逆的父母;二是你现在对孩子造成的那些不良情绪,在青春期他会用“叛逆”的形式,如数奉还。 什么样的孩子青春期叛逆严重? 我们发展心理学的老师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好几个关键期,而这些关键期没过渡好,孩子积压起来的不良情绪,会在青春期得以爆发。 看到黄磊和海青抱头痛哭的那段,我深深领悟了这句话。并且一阵后怕,然后就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尽力做一个和颜悦色,不搞家长特权制的妈妈。 剧中一直尽力在女儿和妻子之间斡旋的方圆说:“我觉得以前的日子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怎么到了青春期突然都变了?这青春期也来的忒猛了!” 是啊,孩子在我们猝不及防中就长大了。 孩子人生的两次叛逆期分别是三岁左右和青春期。二者的不同在于第一叛逆期是因为孩子有了“长大感”,他要

  • 教育孩子、保持家庭和睦有秘方,这十条准则一定要早知道
    教育孩子、保持家庭和睦有秘方,这十条准则一定要早知道

    年轻的小夫妻有了宝宝自然是疼爱有加,但往往苦于不知道如何教育。而中国式的教育的弊端往往是对孩子的管理太细碎而忽略大局,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是:家长累心,孩子自理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差。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抓大放小比较好,也就是要遵循大的原则,在细碎的事情让放宽松,让孩子有自由的发挥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很多夫妻都经常会发出如此感叹:有没有教育孩子的秘方啊,能配出一种让孩子听话的药来才好。 教育孩子没有省事省心的,从孩子落生,父母就多了一副担子,偷不得懒,如果早期偷了懒,恐怕后期孩子就会各种惹是生非让你操心了。而且教育孩子的问题往往不是家长如何对付孩子,而是夫妻如何对待家庭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秘方,其实是保持家庭和睦的秘方,是在夫妻建立家庭的时候就应该懂得的准则:1、家是温暖的 家不是房子,再大的房子里面没有相亲相爱的人,也没有温暖可言

  • 想要孩子更聪明,妈妈就这样说话
    想要孩子更聪明,妈妈就这样说话

    只有适应了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说到他们心里去,也才能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帮助。所以今天,困妈要结合0--6岁孩子的特点给大家推荐妈妈在适当年龄段应该对他们说的话,希望对妈妈们有帮助哦! 从出生到6岁这段时间是孩子大脑在急速发育和自尊心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认知和语言能力不断增强,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 父母在孩子这个发育过程的时期,适当的支持孩子,那么对培养孩子自尊心和记忆力有很大的帮助。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家长在旁边给孩子适当的建议。也许孩子会不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没关系,要允许孩子在家长的控制范围内犯错误,但犯错后要让孩子知道家长的提醒和建议是正确的。因此,孩子们知道了“妈妈的话是非常重要的”。 妈妈在孩子每个年龄段要说的话 10岁,发展安全感和敏感性。 出生后12个

  •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自然有人替你“教育”

    说立规矩、守规矩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无奈,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家长觉得这种呼吁是小题大做。有些家长对立规矩这件事似乎存在着某些神奇的误解。 误解一: 小孩子不守规矩都是偶尔的 社会应该多一些宽容 保护弱小,照顾老弱病残,确实是社会应该做的。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孩子不守规矩的保护伞,更不能“倚小卖小”,对其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前几天微博上有个很热门的一个视频,视频内容是一位带孩子的母亲在上海迪士尼排队区,对另一个人破口大骂,所言极其难听,不堪入耳。新闻介绍说这对母女想要插队,跟对方不允许并可能伴有推搡动作,双方才发生冲突。 很难想象这个跟着母亲插队的小女孩会长成一个怎样的大人,她耳濡目染的环境就是这样,我弱我有理,我小我优先。不让我插队就是错,你们都是欺负我跟我妈妈的坏人。 有些人

  • 人人都羡慕这孩子的优秀,可了解他妈妈后才感到自愧不如
    人人都羡慕这孩子的优秀,可了解他妈妈后才感到自愧不如

    朋友单位里有个很和蔼的老大姐,在单位十几年了,元老级的人物了,因此有很多关于老大姐的事情,老大姐有个独生子,长相帅气还特别的优秀,毕业于名牌大学,学的金融,给别人打过几年工,后又自主创业。 单位里很多人都很羡慕老大姐有这么一个优秀的儿子,单位里的人都格外对他感兴趣,因此也常常让老大姐讲些儿子的事情。老大姐不讲儿子现在的事情,常常说儿子小时候的事情,很多很多的小事情都记得很清楚,有时还能具体到哪一天,让人甚是佩服老大姐的记忆力,其实不是老大姐记性好,只是因为她是一个优秀的妈妈而已。 老大姐当初可是对儿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老大姐当初的工作非常好,自己也喜欢,工资待遇很不错,但是生完儿子后,还是决定不顾一切的辞职在家,全身心的照顾孩子,直到儿子上小学后才重新去上班。老大姐本身是高知分子,有了孩子后,更是看了很多的教育之

  • 如何让表扬发挥最大功效?
    如何让表扬发挥最大功效?

        洁洁妈妈常常有意识地表扬和鼓励洁洁:“洁洁真聪明!”“洁洁真漂亮啊!”最近我们发现洁洁变得爱翘尾巴了,总认为自己比别的小朋友都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自我表扬,听不进其他人的批评和意见。有一次,旁边的小朋友随口说洁洁太黑了,她竟然气得拿玩具扔别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地思索起来,我们也提倡要多鼓励多表扬,那怎样的鼓励和表扬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呢?     表扬一、整体性的表扬     就是对幼儿做出一种整体性的判断,强调他个人的能力,如“某某真聪明!”“某某真能干,加油!”“你真棒!”     表扬二、强调过程的表扬     幼儿在完成某一任务或从事某一行为的过程中,对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或所运用的方法进

  • 我为什么要和爸妈吵架?
    我为什么要和爸妈吵架?

    知子学院|成就计划 课程实录 你会觉得孩子不听你的就是造反吗? 当孩子冲撞了你的权威,当你为和孩子的冲突上火,这一场“权威的游戏”该谁赢? 亲子冲突该谁赢? 一、逃不掉的冲突——语言冲突&非语言冲突 语言冲突:争吵或恶语攻击,双方停留在对事情表面的争执上 1、 武断式冲突 场景:“哭什么哭!你肯定是和小朋友打架了。” “我没有打架!是小朋友把我撞疼了。” 2、威胁式冲突 场景:“下次你再和小朋友打架,就不许你回家!” “不回来更好,我去奶奶家!反正你们老是骂我。” 3、 出气筒式冲突 场景:“每次接你,都得挨老师的批评,你让妈妈的脸往哪儿搁?你看我今天

    标签:亲子关系
  • 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和小朋友玩怎么办

    (一) 原因分析:家庭生活环境比较安逸。 解决办法:带领孩子经常去做客,并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通过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的感受,可强化孩子有朋友、与别人一起玩的快乐。 (二) 原因分析:被小朋友欺负过,缺少安全感。 解决办法:给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件事情;回家后,我对儿子说,那个小朋友不是欺负你,他是认为你动了属于他的东西才会这样对你,其实他还是很喜欢和你一块玩的,要是他不喜欢你那一开始就不跟你玩了。儿子点了点头。 (三) 原因分析:没有体会到与小朋友玩的快乐。 解决办法:请同龄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可请邻居、亲友、同学等来家里玩,性格开朗的小朋友可能会让着他,有的小朋友不让着他,或与他争抢玩具;成人都可以顺其自然,只在一边观察,看他如何处理。在与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学会处理矛盾冲突,是学会交往的关键;只要不发生危险,孩子哭一哭也没关系,家长可尽量不介入

  • 你说的那一句话,影响孩子一生!
    你说的那一句话,影响孩子一生!

    他提起自己小时候,长得阳光秀气,是一个帅小伙,但是也很淘气。有一次,因为一件事被老师叫去,老师说“你以为长得好看就好吗,就有用吗?你这么淘气,不认真读书,脑袋和驴子脑袋有什么区别。”当时他只感觉到羞愧,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切。 从此后他不敢穿新的好看的衣服,生怕老师说自己,甚至连红领巾都不敢戴,因为觉得那是好学生才能戴。也不敢参加任何的学校活动。 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没有了自信活力,自卑而谨慎。 直到升入初中的时候,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当地一位知名主持人老师,那位老师听到他的表达能力和音色后,跟他说,孩子,你天生就是一块做主持的料。 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劈开他那浑沌的世界。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且相信这位老师的话。之后,他就这样一路努力,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主持人。 对孩子而言,一句话的威力,

    标签:教育反思
  • 你知道自己打孩子时的样子有多丑吗?这个街头实验看了让人想哭~
    你知道自己打孩子时的样子有多丑吗?这个街头实验看了让人想哭~

    打孩子发泄了家长一时的愤怒,但是你知道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当我们暴躁、愤怒、怒不可遏地向孩子伸出手的时候,在孩子眼中,我们的表情有多可怕吗? 这是一部街头表演的哑剧,没有一句对白,却让所有观众震惊、害怕。 这位妈妈正在讲电话,儿子在身后用手指戳了戳她,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她完全没有反应。 男孩沉默地低下了头。 讲完电话的妈妈回过头,满脸狰狞。 男孩本能地护住自己的脸,似乎非常害怕挨打。 妈妈的表情越来越可怕,扬起手要打下去。 看到这里,观众里的一个小女孩害怕地抱住自己的妈妈。 女孩想把作业给爸爸看,爸爸却一手推开她。 女孩再次小心翼

  • 夏令营,与其说让孩子学会独立,不如说让父母学会目送
    夏令营,与其说让孩子学会独立,不如说让父母学会目送

    ▋11岁儿子制定的“父母行为法典” 儿子Ben11岁时专门制定了一套明确的父母行为法典,供我们在他参加夏令营期间遵循。 比如,我们可以在家向他道别,但只要我们去了营地,那么,严格禁止对他表现出关心、帮他整理床铺、替他收拾东西或者提前跟他的伙伴们混脸熟;我们可以在登记处附近晃晃、可以看他们检查他身上有没有虱子、可以帮他把行李搬进房子去,还可以跟他的指导老师握握手,但我们的监护权也就仅止于此了。 他希望我们说再见,然后离开。 美国学校从6月中旬开始要放将近三个月的暑假,这让各种形式和规模的野外观察营非常流行,从三月份入春开始,各种夏令营的广告就铺天盖地地送出来,随便走到哪儿,图书馆、超市外的免费杂志栏、学校……到处都是。 家长们一直非常支持让孩子走进大自然,都市里长大的孩子已经没有了对自然界的亲密感,娇气、浮躁,其

    标签:教育反思
  • 别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别让你的童年伤害孩子

    所以,在心理学上,有句话叫:“有什么样的童年,就有什么样的父母。” 当然,要把孩提时代的诸多往事抛之脑后是非常困难的,每个人在童年几乎都有过受伤的经历。这些伤痕会潜意识地让我们分不清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是在教育孩子,还是在补偿自己童年的缺失。 不同的童年经历,成就了不同类型的父母。你是下面的哪一种?又该如何走出自己童年的感受,真正面对自己的孩子呢? 彼得·潘式父母 特点:不愿长大 彼得·潘是一个典型的长不大的孩子,他的周围有仙女、海盗,还有代表亲吻的顶针,他生活在一个冒险的世界里。创作这个人物的作家就是这样一位男性。他的兄弟不幸夭折后,他的母亲悲痛不已,为了哄母亲开心,他用自己的想象变出一个又一个故事帮助母亲排解痛苦,但是他的童年就是在这样一种挣扎的状态下度过的。因为害怕面对解决真实生活

  •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心疼你?

    有一次,她妈妈跟我一起买菜,就在路上开始诉苦。说是自己一心为女儿,每天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和她胃口,让孩子吃少了。学业这么重,作业那么多,该如何是好? 再后来跟她一起聊过好几次,每次的话题都以她女儿开始,再以她女儿结束。很少有听她说起过自己。她在照顾女儿方面也确实尽心尽责,每天女儿进门前,她都会把精心做出的饭菜摆在桌子上,洗完衣服叠好放柜子里,并且把第二天要换的衣服给孩子放床头。 有一回天气热,她给女儿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里自责了好久。我对她说,孩子都上初中了,热了肯定自己会脱的。 可这样一位尽职尽责,无微不至照顾女儿的妈妈,却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责备与挑剔。女儿从来不觉得妈妈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应当。 我想如果那位妈妈让女儿放学回来自己盛饭,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种结果呢?

  • 千万不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千万不要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江珊领着自己三岁的儿子阳阳来我家做客。 我给孩子拿了水果和点心,阳阳看着精美的小点心很高兴,伸出手要拿,但手刚伸出去又缩了回来,谨慎的看着他妈妈。 江珊说:阿姨给你拿的你就吃吧,说谢谢! 阳阳小声的说了谢谢,伸手拿了一块饼干放进嘴里。 江珊对我说:我这个儿子特别胆小,什么都不敢说。 这是江珊第一遍说自己儿子胆小,她在我面前给孩子的身上贴了一个胆小的标签。 其实,在别人家做客,孩子出于礼貌询问家长的意见是无可厚非的。江珊完全可以对孩子说:谢谢阿姨的招待,尝尝味道怎么样? 如果孩子说“阿姨你家的点心好吃极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回答是不是更有自信,更让人喜欢呢。 但江珊给孩子打了一个“胆小”的标签,阳阳自然就会扮演一个羞涩的样子出来。 家长话语间的引导会对孩子有极大的

  • 适合户外亲子游戏大全
    适合户外亲子游戏大全

    亲子游戏不仅有益于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密切亲子关系,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也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会迁移到儿童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反过来,儿童在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又会进一步丰富亲子游戏的内容。 捉影子 场地:操场、公园、路边、草坪 说明: 此游戏以先踩到他人的影子为胜。首先,让您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影子,再让他转身,向四周走动或跑动,看看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孩子追影子——再摆脱影子。玩“捉影子”游戏时,捉影子的人必须想办法踩到另一个人的影子。这样,被踩到影子的人就又成了捉影子的人。 捉虫子旅行 材料:带盖的干净小罐、镊子、夹子、手套 说明: 领孩子去公园或树林里,带上

    标签:亲子游戏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