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确这是孩子造成的后果,但一天内提醒不要超过两次 如“地上弄脏了,你要自己弄干净哦”并进行提醒。第一次提醒时,孩子一般不会感到厌烦,而是多少会愧疚、反省,其实这就达到了提醒的效果。但如果再来第三、四次,厌烦心理就会演变成反抗心理。如果非要再次提醒,那就换个角度,换种方式,如肢体语言或用工具(纸条提醒)。 2.让孩子体验犯错的后果 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要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真正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做错事受到相应的惩罚,就自然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家长提醒无效时,不妨放手。 3. 如果孩子说了不听,可以先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孩子面前并严肃地看着他,一直等到孩子也停下他手里的事并看着你。然后把用简单正向直接的话语把要求讲给孩子听,不用“不”字句与重复的语句。可以配合使用“
暑假一个月的时间,我跟孩子两个人去了很多的地方,山西、陕西、四川……,其中在陕西路过一个小山村时,路边的羊群吸引了孩子,我觉得是个好的教育机会,结果因为我一时的疏忽,孩子被羊咬到了,当时自己就蒙圈了,现在特别需要一些急救知识。 在出发前,家长应该准备妥当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带着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在出发前,家长就应该把相应的急救措施、急救包,全部准备妥当,以备不时之需。案例中孩子被羊咬,首先妈妈可以先给孩子清洗伤口,简单包扎,然后就近就医,根据医生诊断进行疫苗注射。 宝宝出游急救法 ①受伤后的清洁消毒 伤口清洁消毒,用浓度为1%的碘伏或75%的酒精进行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避免涂入伤口内而产生刺激。
活动目标: 1、知道喜怒哀乐的情绪。体验友谊的温馨感。 2、运用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 活动准备: 1、铃鼓、节奏轻快的音乐带、录音机。 2、挂图:《千变人》 活动过程: 1、展示挂图《千变人》。 请幼儿看挂图,找一找,看哪两个表情是一样的?借此玩配对游戏。 教师表演几种表情或动作让幼儿想想:这样的表情或动作,让人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气、还是害怕呢?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高兴、害怕、害羞或者生气。 2、幼儿讨论: (1)、什么时候会高兴。 (2)、什么时候会生气。 (3)、什么时候会哭。 (4)、什么时候会害怕。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开教育学校的好友经常跟我闲聊,说遇到很多孩子,刚进她学校的时候,几乎已经被家长给毁了,经过好几年的心理疏导,孩子才重拾自信。我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家长竟然这么容易就把孩子能毁掉吗? 是的,她告诉我说,毁掉孩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家长简单几步就能完成,而且,家长们还往往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觉得,明明自己那么爱孩子,为什么孩子还是越来越不听话…… 其实,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我们不妨来还原一下,看看家长们是怎么毁掉自己的孩子的。 一、明明是自己不让孩子做家务,却说孩子笨 有些孩子很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做家务,可是,每次孩子颤巍巍的跑去拖地或者帮忙倒垃圾什么的,家里人都会说,脏,别干这些!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的时候,孩子想帮家里人力所能及干点活的时候,又有人跳出来说,你钢琴弹完了吗?作业写了吗? 总之,孩子没有一刻不在家长的摆
宝宝,不要站在椅子上! 宝宝,不要靠电视机那么近! 宝宝,不要玩剪刀! 像这样的口头禅还有很多,可见妈妈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根据宝宝的行为进行约束,惯性说不,忽略了宝宝的情绪,这就形成了管教的灰色地带,也是亲子战争的导火线。父母其实都希望孩子能 “宝宝,不要站在椅子上!” “宝宝,不要靠电视机那么近!” “宝宝,不要玩剪刀!” …… 像这样的口头禅还有很多,可见妈妈们在处理问题时,更多的是根据宝宝的行为进行约束,惯性说“不”,忽略了宝宝的情绪,这就形成了管教的“灰色地带”,也是“亲子战争”的导火线。父母其实都希望孩子能自由地去体验这个世界的,但是往往因为太爱孩子顾虑太多,使得他们就惯性地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零食属于糖果、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中的哪一类,并清楚这些东西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2、培养幼儿初步控制饮食的能力。 3、激发幼儿少吃零食,多吃主食和水果蔬菜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三类食品对身体的危害。 教学难点:合理饮食习惯的养成。 活动准备: 糖果类、油炸食品、膨化类食品若干袋 活动过程: 1、摸一摸,出示装有食品的大袋子,让幼儿摸东西。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摸东西,摸出东西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摸到的是什么。有个口袋真奇妙,里面装的全是宝。小朋友来摸一摸,仔细看看就知道。 2、将摸到的食品按糖果类、油炸类、膨化类进行分类。
第一个层次:长知识。 学习了解了一堆奥运的知识。比如中国得了多少奖牌、什么项目得奖了、得奖主是谁、本次奥运有何亮点、哪个明星大腕出了什么花边新闻或是逸闻趣事等。 第二个层次:受鼓舞。 与奥运健儿们同喜同忧,备受他们的奥运精神、拼搏精神所鼓舞,因此,一场奥运下来,给孩子也打了很多“鸡血”。 第三个层次:长见识。 从情绪的波澜起伏中,抽身旁观,从国际视野、国际文化差异、国家经济、国际政治等多方位角度引导孩子去思考、解析奥运赛事,长真正的见识。 小编整理了一份知识清单,分别从这三个层次的需求(里约奥运的必备常识、三两句话讲奥运故事、如何在看奥运比赛的过程中引发孩子的思考)做疏理,以备各位爸妈的不时之需…… 一、奥运会常识备用 当孩子问到关于奥运会的这些问题时,你可以这样回答:
『 不好好吃饭 』 不好好吃饭,那行,那就不吃了,反正饿肚子的是他,又不是我。人饿了总是会吃饭的,而且人一旦饿了,吃什么都是香的,就是泥土也会拿来填饥饿。饥饿是一种本能,吃饭也是一种本能,比起让孩子养成一个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宁可由着他饿几顿。饿上几顿,体会了饥饿的感觉,便知道该好好吃饭了。 反正父母不要担心太多,科学数据证明,一个人饿上三天对身体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何况孩子,能饿上一天就算他厉害了。比起每天为了吃饭的事情闹脾气,发火,生气,还不如轻松的看待这件事情。 下面是一些建议和原则,供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们参考。 ① 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喂饭。 ② 让孩子加强活动,整饿为止; ③ 孩子吃的好不表扬,吃的不好不批评。吃多吃少都不评论,甚至从此不谈吃饭的事情。 ④ 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心理技巧:如果你想要
比宽容,我们都输给了孩子 这几天婆婆先回老家准备过年,我从每天陪着宝宝玩儿一下子过度到挑起家庭的重担。 婆婆回去时跟我说:这个家就交给你了,爸爸也要你照顾了,锻炼锻炼,我看好你~ 鸭梨很大好吗~我不会做饭怎么办,我没时间做家务、手洗宝宝衣物怎么办,我还有时间在这里打字? 淡定,理顺一下思绪或许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帮助。 没错,我们都想自己收拾的靓丽迷人,辣妈范儿一拎就走;家里井井有条一尘不染;饭菜营养均衡美味可口;孩子听话懂事人见人爱…打住,这些人好像只生活在文字里,为嘛我家一地鸡毛鸡飞狗跳,难道是我不称职,不合格?于是痛苦忧桑、自怨自艾。 今天,一岁7个月的儿子把我劝了一把。 我这边着急的刚拖了下地要涮个拖把,那边准备给他包各种蔬菜皮儿彩色营养小水饺,妈呀,为嘛他不懂我!不知道他
活动目标: 1、从狮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得到大家理解和信任的过程中感受诚心诚意就能带来理解的愉快情感。 2、理解故事情节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理解描述狮子心理变化的词,孤独、失望、惊喜、激动。 4、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5、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教具:森林背景图一张,三个大狮子的形象图,小猴、小鹿、小兔、兔宝宝的图片各一张;〈狮王进行曲〉词带。 学具:油画棒、白纸、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分段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边讲边议角色的形象与心理活动。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看看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森林背景图)。 1、讲述第一自然段后问:大狮子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跟宝宝玩各种各样的游戏,锻炼宝宝的活动能力,增进亲自感情,也让宝宝更聪明。 手又被成为第二个大脑,因此手部的活动越多,大脑的活动也越活跃。右手能刺激左脑,而左手能刺激右脑,只有同时活动双手,才能让左、右脑均衡发展。 6-15个月:让孩子体会各种触感 1、触感骰子 效果:触感骰子的每一面,就能体会不同的触感。 玩法: (1)准备不同才知的纸(牛奶盒、彩色纸、硬纸板等)或布料(毛巾、麻布等)、胶水和见到。 (2)把牛奶盒减成正六面体的形状,完后用白质封住顶部。 (3)在制作好的盒子每一面分别粘帖不同材质的纸或布料,就制成了触感骰子。 (4)跟孩子一起掷骰子,然后用手出没朝上的一面。触摸骰子时,还可以闭上眼睛。 2、只属于我的秘密抽屉 效果:在收藏物品的过程中,可以培养思考能力,而且经由推拉抽屉的
上面这些话,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听到。即使我们不愿意承认,可自己智商依然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 英国科学家高尔顿曾经提出个人能力源自先天遗传的说法,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在1660到1860年间,对286名英国法官与他们的亲族进行了详细的跟踪调查,研究后发现,每100个英国法官的亲戚中会出现38.3个名人,而英国平均4000人中才会出现一个名人,可以说天才在是遗传的。 继高尔顿对精英阶层的研究后,有人对2675位平民父母和他们的10071个孩子的智商进行测评,结论与高尔顿的一样——家长智商高的话,孩子智商高的概率更大一些。如果家长智力都高,那么孩子智商高优秀的概率达71.5%,如果家长智商都一般,孩子智商高的概率是18.6%。 情商有赖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 美国学者戈尔曼认为,在个人的成功中,智商占有20%的比重,
为了孩子,丢弃教授的头衔回家做“良母”,没想到换来的竟然是孩子偷钱上网吧,伤心至极的母亲当夜就拽着孩子一起跳下了阳台……由本报联合南京团市委共同主办的“父母学堂”上,第四中学心理健康教师王哲婷发出了这样的呼声:放手,也是一种爱。 王哲婷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大学教授中年得子,她觉得孩子应当得到自己更多的关注,于是辞去工作一心抚育孩子。孩子也确实不负期望,各门功课都很优秀,但是后来,这位母亲却发现孩子居然常常背着她偷钱去网吧,一天晚上,当这个母亲在网吧找到自己的孩子时,情绪在瞬间崩溃,当夜就拽着孩子一起跳下了阳台。这起悲剧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这位母亲把自己对孩子的爱与回报联系在一起,最终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在王哲婷看来,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是以家长“自以为是”的爱为主导,孩
儿子小的时候,我为了出国念书,一直没怎么好好陪伴孩子。儿子3岁的那年,有一天,我领他到公园里头玩,就把他往那儿一放,说:“甜甜啊,我在这儿背外语单词,你去跑步,跑一圈5分钟,你回来向我报到一次。”我儿子说:“好啊。”“噔噔噔”,他跑一圈回来了,报告:“爸,我回来了。”我说:“好,再跑。”他又跑了一圈,报告:“爸,我回来了。”我说:“好,你再跑。”我得背那些英文单词,哪有心思照看他,结果出事了。 我儿子在跑第三圈时迟迟没来报到。我那时候30多岁,这才意识到,哎哟,儿子可能走丢了。天快黑了,公园里头,四处都是马路,这该怎么办? 诸位,丢过儿子没有?丢儿子的第一反应是:嘴里没了唾沫,是苦的。你一紧张,嘴里不分泌唾液了,然后你就遏制不住地往远处想:“我怎么跟我老婆交代啊?20年以后,我儿子又在哪儿呢?” 如果你是我,这时候你该怎么办?有人说,报警。但我现在
继续关于如何让孩子成才的这个话题。上期我给大家讲的是居里夫人的故事,今天下面我们再讲几个故事,第一位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伽罗瓦。 如何 发现孩子的天赋 关于伽罗瓦,研究数学特别是对数学史比较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有人说,如果你想让人列出数学史上20位最伟大的数学家的话,他一定榜上有名。 伽罗瓦的故事 伽罗瓦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天才少年, 据说他15岁才开始接触并且痴迷于数学。 17岁得到数学老师的重视并在老师的帮助和推荐下,在《纯粹和应用数学年刊》(1818年创刊)上发表第一篇论文。1829年10月进入高等院校,并将一篇关于群论的研究论文送到了法国科学院,结果杳无音讯。一年以后,他第三次将论文递交给了法国科学院,科学院委托了当时两个很有名的数学家审阅他的论文,审阅的结论是“看不懂”。 1832年5月30日,因政治
活动目的: 1、初步懂得要注意安全,保护自己,知道不做危险动作。 2、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履行一些简单的安全行为。 活动准备: 黄色标记、玩具小象。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布娃娃,引起幼儿的兴趣: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象它怎么了,怎么身上有那么多的创可贴?哪里受伤了?,提问让幼儿发散思维,着让幼儿猜测 2、我们来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二)用一个故事导入在学校什么东西是危险,并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拓展。 1、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翔翔是个优秀的男孩,在家里听话,在学校成绩好,还乐于帮助同学,连续两个学期都被评为优秀学生。有一次,老师组织了学习互助小组,翔翔帮助一个后进生提高成绩,放学后,他们一起温习功课。 翔翔因此回来很晚,爸爸以为他在外面网吧玩游戏,不由分说批评了翔翔。后来,虽然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爸爸并没有向翔翔道歉,反而对翔翔冷嘲热讽:“你的成绩有那么好吗?你还是拿到了第一名再去帮助其他人吧。” 翔翔因为爸爸的这些嘲讽,变得郁郁寡欢,后来再也不敢帮助同学了,和同学的关系也疏远了很多。,而且翔翔觉得爸爸一直对自己不满意,心理压力很大,成绩也受到了影响。,这下爸爸又开始嘲讽起他来。他和爸爸的关系也紧张起来,亲子关系陷入了低谷。 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它的表现形式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导致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有些父母总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孩
我以往净整些干货,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就抒,个,情,吧! 现在这个一岁小娃娃可以安静的自己玩耍,可以自己爬上爬下,可以听懂大部分话,可以在撞到后愣一下又接着玩耍,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饭。虽然我常常认为这些是她的“理所当然”,可一拉出去遛就立显特别珍贵。我特别反感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因为孩子都有自己的时间表,但我还是从心里感到有辣么一点点骄傲,感谢你选择了我们作你的父母。 写到这里,我又不想抒情了…好了啦,是人家词穷了啦!注意!我是文风转换分割线。先甩一个阅读量会上百万的标题《学会这几招,轻松带出天使宝宝》。为什么我不用这个标题呐?跟着我读:wo bu xiang hong。 1、作朋友。 并不是说娃长大了,能说会道了才把她当朋友;而是从出生那一天起她就是我们的朋友。对她做什么一定要有商有量,千万不要觉得“好麻烦”,“
于是为了教育这个女孩,使得她变得更懂事,更有规矩,大人们用了很多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由父亲进行的“挫折教育”。 作父亲的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彻底惯坏了,觉得自己应该时不时去打击打击女儿才行。于是在有限的父女相处时间里,他基本上会随时提醒女儿她的问题,她的错误,她的毛病。然而,适得其反。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父亲的任何话,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女儿听到了都会快速予以回击。父亲越要她往东,她就越要往西。 严格说,“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刻意、无用又粗暴的羞辱。它首先主观判定孩子是“不好的”,然后通过让孩子体验“更不好的感受”,以期待孩子变好——这是什么神逻辑? 对这个案例中的女孩来说,尽管身体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心理上却有很深的被抛弃的不安全感:父母不陪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配得到爱……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