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童趣和优美意境。 2.初步了解番茄成熟的过程。 3.了解番茄的食用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诗歌童趣和优美意境。 活动难点:了解番茄成熟的过程。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魔法盒子”、番茄(红、青各一个)帕子一张。 2. 番茄成长过程ppt图片、自编《脸红的番茄故事》。 3. mp3/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儿歌《番茄红了》。 活动过程: 手指谣:“爸爸开汽车”组织幼儿安静入座。
经常有家长说,“我要好好教育教育孩子”;也有家长会讨论,“到底哪种教育适合我们家孩子”;更有专家学者说,“教育是开启每个人生命的钥匙”。那么,到底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到底是让孩子怎样更好的学习到知识,还是更好地成长呢? 我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以哪种方式,去活着,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的方式。但是,我又觉得,生活方式,在这里,其实是轻了。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称之为:生命方式。就是选择哪一种方式,度过自己的生命。 生命最可贵的,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而生命最精彩的,就在于每个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一生。 当这种方式适合这个生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生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和外在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这种感受,只有生命的主体,也就是这个人才会知晓。 譬如有一种人,天性就是善良悲悯,他们觉得能够帮助到别人,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大体
家长都想孩子能听话,可是有时候儿童天性使然就让孩子特别的难教化。其实想孩子听话不用打骂,用暗示法更有效。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几种情景暗示,或许能在教育孩子时对你有所帮助。 眼神暗示 吃过晚饭,爸爸给东东讲故事。讲着讲着,东东的双手就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东东的双手就“安静”了。 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比语言能更细腻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示的态度暗示出来。 表情暗示 家里来了客人,瓜瓜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狂笑,一会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
早一点认识幼儿园 家长应对幼儿园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孩子入园的细节,带孩子认识幼儿园,让他们喜欢上幼儿园。 全面了解幼儿园。家长要全面了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规模、办园特色、教师情况、作息时间、接送须知等内容。关注其中的一些细节,在了解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 参观幼儿园环境。为了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家长可以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走走,让孩子知道这就是自己要去的幼儿园。看看幼儿园里漂亮的大型玩具,看看哥哥姐姐在上面快乐游玩,让孩子产生去幼儿园的欲望。家长还可带孩子进入幼儿园参观,熟悉班级环境,让丰富的玩具、漂亮的环境设计、舒适的小床吸引孩子,减少孩子入园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 浏览幼儿园网站。现在很多幼儿园都建有自己的网站,栏目齐全,内容丰富。家长可
不知过了多久,牛顿从实验室出来,看到桌上的残羹冷炙笑了:“我还以为我未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继而转身又走进了实验室。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有没这种特质,是孩子未来是否有更大成就的关键。这种特质就是专注力。 西方曾有这样的一个实验,他们在8个月的婴儿面前摆着一个会动的木头人,他们发现,那些能长时间注视这个木头人的宝宝,他们长大后在社会上的成就都大于那些短时间注视木头人并转移注意力的那些宝宝。后来他们得出结论,婴儿专注地注视物体或人的时间长度与他们在日后的成就水平有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你家孩子有长时间专注某个活动或玩具的特质吗?当然,越年幼的孩子,专注力越差,但如果你家孩子优于下面的标准,说明他们在专注力方面优于一般的孩子: 另外,孩子的专注度越高,说明他们的专注力越好。具体表现在,比如一个孩子埋头组装一个变形金刚,拆了蓝
“压岁钱”是不劳而获吗? 问=一个孩子的妈妈 春节一过,很多小朋友的口袋都鼓了起来。串门、逛亲戚,压岁钱都没有少收,对于这笔钱——包括其他的零用钱该怎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孩子的财富观,是存起来还是交给爸妈保管?是攥在手里分文不用还是大手大脚买糖买玩具?在希望获取更多的零用钱时是直接伸手朝爸妈要还是靠着一定的劳动去“赚钱”,这些可不是小事,而是很可能决定孩子未来“财务状况”的大事。 在尹建莉老师看来:财富观是人生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对待金钱,往往是一个人如何对待人生的外在表现。现在人们提倡要对孩子从小进行理财教育,而最重要的理财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用1元钱赚到10元钱,而是让他们知道,钱的本质是什么,钱在生活中的地位应该是什么,我们对钱应该持有什么态度。 因此,我们便在春节过去不久的时间里,摘编了一篇尹建莉老师回答读者提问的文
“孩子回家说,幼儿园老师不许他们在幼儿园拉‘臭臭’,必须回家拉。”近日,家长林先生致电本报968111反映说,不知道为什么幼儿园有这么荒唐的规定。 林先生说,不仅不许拉大便,上课期间要是想拉小便也要憋着。但幼儿园方面表示没有此事。昨日记者采访发现,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理需求”,不少家长表示的确有幼儿园存在“不让拉,要憋着”的现象。 林先生说,他的孩子在仓山一幼儿园读小班。前两周,孩子回来说,保育员阿姨不让他们在幼儿园拉大便,必须回家拉。林先生觉得奇怪,还和孩子说,没事,想拉就去厕所,“但孩子很坚定地说,阿姨说憋不了的孩子是坏孩子。”随后,林先生给园长打了电话。园长表示要调查此事。 “但随后老师也在班上讲,不允许拉大便,甚至上课的时候有小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串红的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 2、学习自上面下、有序地观察方法。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在自然角内添放盆栽的一串红和几种常见的季节花卉。 重点难点: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串红的其它几种花,引发幼儿的好奇。 1、教师:老师要给小朋友猜一个谜语,请你猜猜是这几种花中的哪一种?花儿红,花儿开,一串一串又一串,好像鞭炮真可爱。 2、教师:请你找一找这种花在哪里,找到的小朋友告诉老师,看谁找得快,找得对。将盆花移到各组供幼儿近距离观察。 3、教师:这叫什么花?为什么教叫一串红?一
美国是一个崇尚幽默的民族。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作一种可爱的性格,而且还更将其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由此在许多美国家长看来,用心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也是美国式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儿童教育专家的倡导下,美国许多家长甚至早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实际上,不少比较聪明的婴儿在这个时候往往已开始萌发了与开玩笑有关的“幽默意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做“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会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一种特别感觉的同时,竟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于是脸上可能会漾起笑容! 对这些天生就有较强幽默感的孩子,家长除了可以跟他玩刚才提及的“下坠”游戏外,还可和他玩捉迷藏,如将一块手帕
孩子背上书包了,父母也背起了更多的责任。似乎父母养育他到7周岁,就等着他背上书包这一天。心也随之不轻松起来,身影也比以前更忙碌起来。 早上催促他起床,帮他整理书包,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为他忙前顾后,然而孩子却不领父母的“勤”,依然我行我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自己倒累得心力交瘁,孩子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劳动不能成正比。 看着这么多父母为“小皇帝”、“小公主”们鞠躬尽瘁,我却反其道而行之。 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不信你看,我是如何做的: 1懒于接送——独自走路去上学! 虽然很多孩子上下学都是父母接送的,虽然他爸刚开学时送过他几次,但我从不接送,因为儿子从家到学校最多只有一公里的路程,只需穿过一条马路,来往的车辆也不多。在给他讲了安全知识后,我就要他自己走路,其美名曰“练
6个月宝宝玩什么亲子游戏好呢?亲亲宝贝小编推荐这款适合6个月宝宝玩的亲子游戏——小小投篮高手,它能让宝宝知道因果关系哦! 游戏名称:小小投篮高手 适用年龄段:0-1岁 材料准备:洗净的饮料纸盒数个、小型安全玩具数种、胶带 游戏功能: 训练宝宝视觉搜寻能力和手部操作能力 增强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让宝宝知道因果关系 游戏玩法: 1、准备洗净的饮料纸盒数个、小型安全玩具数种、胶带等。 2、大人先把纸盒上下挖空,以胶带固定在墙面上,高度要与宝宝坐下时鼻子的高度平齐。 3、大人示范把小玩具分别丢进各纸盒中。 4、然后大人抱着宝宝坐在纸盒前面,让宝宝自己丢。 小提示: 玩具掉落后,大人可协助宝宝捡回来再丢。如果宝宝总是投不中会很着急,这个时候大人要给予适当的帮助,不然以后宝宝会讨厌玩这个游戏
最近搬家各种忙碌。但是欣慰的是,家里的宝贝不仅没有添乱,还非常配合,甚至主动请缨要求帮忙做事,被长辈夸为很有责任感。回头看看,平时只要留意一些细节的做法,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生出责任感,其实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给孩子展示爱的机会 有一段时间我肩膀酸痛得无法动弹,便去医院配了点膏药。医生说膏药最多贴6个小时。6个小时到了后我正陪着宝贝在外面玩,由于我的肩膀还是一动就疼,根本无法把膏药摘下来。迫不得已,只好向宝贝求救。 没想到,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小心翼翼地撕下膏药,还用小胖手在我的肩膀拍了拍,问我:“好点了吗?”第二天,看到还要再贴时,他也主动要求帮忙。 这个细节让我发现,所谓的责任感,其实是源自于爱。爱会让人生出关切、责任和力量。但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他对妈妈的爱仍属于潜意识层面,自己并未察觉。 这时候,如果给他一个契机让他为爱的人做
误区之一是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结果造成以自我为中心,忘乎所以。近年来某些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来的劣迹,无不与父母的溺爱和放任不管有关。这种溺爱不仅害了孩子,也危害了社会。 误区之二是强制,用父母的权势逼迫孩子,有的甚至用暴力对待孩子,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前一阵子热闹一时的虎妈、狼爸,都是这一类的父母。表面上看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习上取得成功,但他(她)们的人格、心理如何,他(她)们将来的人生道路如何,尚待时间的考验。 早在80多年以前,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一文中就说中国的中流家庭教育有两种极端的教育方法:一种自由放任,一点不管,任其跋扈,在家里是暴主,但到了外面就没有能力了;另一种终日冷遇或呵斥,甚至于打骂,使孩子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父母还以为“听话”,待到了外面,像“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80
1 当了妈妈之后。 孩子打一个喷嚏,就赶紧想过去的24小时里是不是让孩子受凉了。 孩子哪一天跟你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马上就想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伤害了孩子。 孩子爱吃肉,担心他会不会太胖。孩子不爱吃肉,又担心他营养跟不上。 孩子睡的晚,担心孩子不长个。孩子睡得早,就想今天孩子好像有点不高兴。 孩子感冒发烧,闭上眼睛就想会不会烧坏脑子,会不会烧成肺炎,恨不得自己变成一只温度计24小时不休不眠地监测。 孩子在外边打人,担心孩子太暴力。孩子被打了,又担心孩子不够勇敢。 孩子性格温顺,担心他太娘,孩子性格火爆,又担心他吃亏。 …… 要知道很多的妈妈,都是第一次当妈妈。 人生的第一次,真的很迷茫,焦虑啊! 当然,第一次
活动目标: 1、对面食感兴趣,感知面食的多样性,知道吃面食有益身体健康。 2、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 3、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面食的多样性,知道几种常见的面食烹饪制作的方法活动难点了解面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吃面食有益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白色小猫、ppt、和好的面粉、面粉的来历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会几样简单的面食制作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师:有一只小黑猫,非常顽皮,整天在家跳上跳下。这不,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盆里。哎呀,小黑猫怎么啦?怎么会变成白猫的呢?(引出白白的面粉) (二)说
1、走丢求助: 如果逛街走丢了,就会向柜台的阿姨和商场的保安求助。告诉他千万不要到处走,站在一个你们去过的地方。 2、会花钱: 教他花钱是非常重要的。告诉他肚子饿了可以拿着钱去商店买吃的。 3、记得联系方式: 教孩子记住父母的联系方式,家里的地址。 4、遇到坏人应变能力: 家长不在身边不吃陌生人给的糖果等一切吃的。要是有奇怪的人要你跟他走千万不去。要是拉着你去,你可以叫旁边的陌生叔叔叫爸爸,然后吓走怪蜀黍。 5、公交车和站牌: 记住家门口的公交车一两个。要是走丢了还可以向旁人求助然后自己回家。 6、会过马路: 会看红绿灯和拐弯的车辆。这个比较重要的是,现在车子比较多。路口的交通比较复杂。 7、陌生人去接放学: 如果是陌生人去接放学不跟着走。除非能说出父母名字,并要他电话跟父母联系。不然不要跟爸爸妈妈之外的任何人哪
不知各位爸妈是否有过上面类似经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在寻找我们的回应。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在他的一本著作中讲过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3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是的,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回应的地方是很恐怖的。不过似乎不仅是要回应,回应的及时与否、准确与否,一样会让孩子产生不一样的情绪和感觉。 想起来前段时间曾看过的一个研究,其结果表明: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而妈妈能在7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若超过7秒,受挫感就会生出。若总是受挫,甚至总是彻底受挫——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应。 可能有些爸妈会奇怪:为何孩子会这样?其实不光孩子,我们成人也
1我怎么样才能不被人欺负? 一般孩子被人欺负了都不敢告诉父母,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家长需要尽可能的去观察,在他们的日常活动和举止中察觉是否被人欺负了。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可能被欺负了,就一定要认真严肃地跟孩子讨论这个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如果我在电脑上看到裸体,该怎么办? 对于很多孩子而言,跟父母谈论裸体和性话题是很尴尬的。但是如果父母能正确对待这个话题,表现得很平静也很坦白,那孩子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向你寻求帮助。另外,父母一定要用适合孩子年龄的方式跟孩子讲解有关性的问题。 推荐阅读:父母该如何回答孩子有关于性的问题 3我在网上应该分享什么? 现在互联网很发达,很多孩子都会上网,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在网上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在网上可以分享自己的爱好,最近参加的活动,但是不可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 4我
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方案 活动一: 话说端午节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活动要求: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活动准备: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
打破所谓的男孩准则,把幸福还给男孩! 男孩妈妈们注意了:你未来儿媳的幸福就握在你的手里!听听下面这位美国母亲讲述她是怎样培养品行端正,善良开朗,胆大心细的未来好老公人选吧! 儿子15岁时,我们一起去日本旅游了一次,回来后我和好朋友分享了这次旅行中那些妙不可言、振奋人心的点点滴滴,朋友耐心地听我叨叨:和儿子旅行简直太有意思了,他眼中的一切都那么新鲜;我们遇到新朋友时,他是那么善于倾听,而且他对所有的事物都乐于尝试…… “呵呵,还用说吗,你儿子是个很不错的伴,你就是这样培养他的。” 听到这句,我真的很抗拒闺蜜的说法,说得好像我对儿子的教育很自私。 事实是,我教育的这个男孩聪明智慧又观察敏锐;感官细腻又善良友好;乐于聆听又特别真诚,还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这么说,会让人觉得我在吹嘘(没关系,我就是要高调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