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老师的话,你“会”说给孩子听吗?
    老师的话,你“会”说给孩子听吗?

    宝妈参加完家长会,把老师的话转述给了她。告诉她,老师特别喜欢和同学拥抱。喜欢同学在课前迎接她,朝她张开双臂。 知道老师的想法后,她能立刻主动亲近老师,这是好的变化。 高兴之余,我又对她说,老师还说了,她喜欢上课积极举手、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这样,老师能了解同学们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有利于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胆量。她若有所思。 第二天,她回来告诉我,她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特别大,老师表扬她了。 看她那么兴奋,我也替她高兴。趁机告诉她,老师还喜欢上课时,同学们的眼睛都跟着老师转,看老师讲到哪里,说到哪里,就要想到哪里。 女儿信心很足地说,这些她都能做到。 呵,看着她的小变化,我也好开心。 为人父母,最不怕孩子与之亲近的人,一定是老师。 放假没几天,女儿就会说,想老师了。

  • 与孩子亲密相处的3大教养法宝
    与孩子亲密相处的3大教养法宝

    让孩子感受到爱 每个家长都同意,教养的初衷建筑在“爱”上,也就是亲子关系的创建。多年来与家庭的互动经验发现,只要家长和宝宝的亲子关系是正向的,教养上都没有太大问题,反之亲子关系不和谐的,孩子较有可能出现行为偏差或心理问题,而对父母来说,会感觉孩子令人头疼也特别难教。 爸爸妈妈都认为:“我当然很爱孩子!”但是家长表现爱的方式,也许孩子感受不到。例如:妈妈对宝宝说:“今天不可以再看电视,眼睛会生病!妈妈因为爱你才不让你继续看,知道吗?”说真的,这时候孩子绝对不会感受到妈妈的爱,他只接收到你不准他看电视的讯息。 家长们必须了解,每个年龄层的孩子对“爱的定义”不同,对年纪还小的宝宝来说,陪伴和肯定绝对是爱的来源。这方面我自己有很深的感触,从我儿子Aidan还是个婴幼儿开始,我就养成每天和他一起看书说故事的习惯,久了就变成属于我们的特别时光,每天有品质的相处

  •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的哭泣

    每个孩子都有权拥有一次完整哭泣,来,我们做个问答游戏。第一个问题:当你的孩子哭泣时,你会怎么做?陪着他。抱抱他。拉着他的手。抚摸他的背。…… 第二个问题:孩子想吃冰激凌,但是因为太晚了,小卖店关门了,买不到冰激凌了,孩子伤心地哭起来。这时,你会怎么做? 跟孩子讲为什么买不到冰激凌的道理。 耐心地告诉孩子不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 去另一家小卖店买。…… 这是李岩曾经在线下讲座中做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现场的父母分成两组,A组拿到的是问题一,B组拿到的是问题二。两组父母分别给出的回答就是上面呈现的状况。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不面对具体事情时,父母们都能想到许多非常好的安慰情绪的方法。然而一旦面对具体事情,大部分人的关注点就聚集在了事情本身上。 现

  • 盘点几个日常防晒的小窍门
    盘点几个日常防晒的小窍门

    盘点几个日常防晒的小窍门    6个月以上,使用儿童防晒霜。尤其是宝宝会走以后,就更要给他用防晒霜了。要选择没有香料、没有色素、对皮肤没有刺激的儿童专用物理防晒霜,而且在户外活动时,每隔2~3小时就要重新涂抹一次。另外,最好给孩子给戴上宽檐、浅色的遮阳帽,穿透气的长袖薄衫、长裤。紫外线也会损伤眼睛,所以,不要忘了给孩子准备一副质量好的太阳镜。   小窍门   ·教孩子躲避强烈日晒。孩子不会看表,怎么知道什么时候不能在太阳下玩呢?没关系,你可以教他一个简单的观察法:看影子。当看到他的影子变得比他自己矮时,就不能再在太阳底下疯跑了,要到阴凉的地方去玩。   ·水中防晒。带孩子在户外游泳,防晒更是不可少的一环。因为沙子和水会反射40%-60%紫外线,紫外线甚至能穿透到水下90厘米,所以,一定要将孩子身体暴露的部位都涂上防晒霜。而且,孩子从水中出来后,要马上

  • 宝宝入园亲子交流技巧
    宝宝入园亲子交流技巧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有没有吃饱?”“跑步时老师有没有帮你脱外套?”“老师今天教什么了,有没有叫你回答问题?”“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呀!”“把今天教的儿歌背给妈妈听听!”……每天下午接孩子离园时,家长们关切的问题总是一个接一个,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天的生活细节都描述一遍,有人称其为“亲子交流”。专家指出,“亲子交流”看似只是简单平常的几句话,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最爱嘘寒问暖 市区某幼儿园作了一番小调查,结果发现,在来接孩子的家长当中,第一句话就询问孩子吃、穿等生活情况的占了一半,其次是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少数家长会关心一下孩子和老师以及其他小朋友相处的情况等。记者还发现,这些家长当中,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居多,老人们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上。 一位庞爷爷:“外孙自去年上小班后,每天都是我负责

  • 6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推荐:体操小王子
    6个月宝宝的亲子游戏推荐:体操小王子

      6个月宝宝玩什么亲子游戏好呢?亲亲宝贝小编推荐这款适合6个月宝宝玩的亲子游戏——体操小王子,它能提高宝宝的运动智慧和空间智慧哦!   游戏名称:体操小王子   适用年龄段:0-6个月   材料准备:无   游戏功能:   帮助宝宝更好的活动下肢关节和肌肉   促进宝宝身体运动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的发展   提高宝宝的运动智慧和空间智慧   游戏玩法:   1、抬起宝宝的双脚,与床面呈45度。   2、帮助宝宝弯曲双腿与床面保持45度。   3、伸直双腿,使双腿与创面保持45度。   4、放下宝宝的双腿,让宝宝舒服的仰卧。   小提示:   游戏时如果发现宝宝有些紧张和烦躁,请暂时停下来,替代已皮肤按摩,帮助小宝宝放松。游戏时爸爸妈妈的力度不要太大,要迁就宝宝的身体,否则就会让宝宝产生抗拒的情绪。

    标签:亲子游戏
  • 培养“小小男子汉”的四大原则
    培养“小小男子汉”的四大原则

      原则一:从小就要让男孩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   男孩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性别意识,他已经知道自己是个小男子汉。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其男子汉的作风:   男孩跌倒了,告诉他:自己爬起来;   男孩胆怯了,告诉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错误了,告诉他:好汉做事好汉当;   男孩不听话了,告诉他:不给父母添麻烦,是男子汉的一种荣耀!   值得注意的是,让男孩从小就具有男子汉意识,父亲的作用是巨大的。无数事实证明,妈妈过多的保护和担心,会削减男孩的男子汉气概;而父亲更显严格的规则、更显宽松的约束,则会赋予男孩无与伦比的坚强与勇气,进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男子汉。   原则二:千万别对男孩来"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   很显然,他们最怕没有人理解、没有人支持,以及没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

    标签:家庭教育
  • 暑假孩子“托”哪儿“管”才放心?
    暑假孩子“托”哪儿“管”才放心?

    独自在家玩不安全,带着上班单位不允许,报一堆培训班又让孩子疲于奔命…… 一到暑假,如何安置孩子是不少家长最为头痛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孩子的双职工家庭,于是托管班成为这类家庭的首选。 目前,一方面,一些政府组织尝试在社区、街道等开设公益托管服务,但还是僧多粥少,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因为责任大、投入高、盈利效果一般,一些大的民办培训机构对暑期托管业务缺乏热情,而小机构又往往在环境、安全、人力投入等方面存在诸多隐患。 对家长而言,想要找到安心且性价比合适的托管班并不容易。 公益托管班 费用低、名额少 一些政府组织在职工单位、社区或动员街道与企业等联合开设托管服务,费用低廉,但名额太少。 “作坊式”托管班 资质难辨 藏隐患 多为小机构、个人、家庭等开设,场地

    标签:学前班
  • 说给父母:请和孩子划清界限
    说给父母:请和孩子划清界限

    结婚后,他仍然和父亲住在一起,不久之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可谓是一个幸福之家。聪明的他在事业上也是蒸蒸日上。但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他们在一次郊游的时候,车子熄火了,他的父亲和妻子下来推车,但当车子发动时,老父亲行动不及,摔倒在地,伤及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从此之后一蹶不振,他认为是自己害死了父亲,整日的沉浸在自责之中,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这种不良的念头严重的影响了身边亲人的正常生活,于是他选择了离婚。由于噩梦的困扰,使他终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好在被前妻发现及时抢救了过来。他感激前妻的救命之恩,还想复婚,然而前妻已不愿再过这种生活,他觉得世界再无什么值得他留恋,怕孩子受委屈,决然带着5岁的儿子跳楼自杀,父子双双身亡。 也许有人不明白这则故事想表达的是什么,对父亲的愧疚?孝心?都不是! 这片故事其实

  • 这8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赶紧收手…
    这8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父母赶紧收手…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 这种无力感,最终害死了它。

  • 宝宝看电视上瘾,怎么破?
    宝宝看电视上瘾,怎么破?

    专家建议,别让3岁以下的小孩长时间看电视,至于大一点的孩子,建议只看优质节目,且每次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一天不超过1小时。当然,作为父母也应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要尽量少看电视。 下面小馨就来给大家说说,如何让孩子不过多地看电视。 如何让孩子不过多地看电视1.陪伴孩子,让孩子转移注意力孩子迷恋电视,是由于枯燥乏味、呆板的生活方式造成的。因此,父母要运用转移注意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方法,让孩子多接触其它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电视更有趣的活动时,自然会逐渐摆脱对电视的依赖。看书、锻炼、游戏、户外活动、走亲访友、假日旅游等,都是转移孩子注意、培养兴趣的好方法。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心理,需要父母在百忙中舍得花时间,肯花心思去安排。 2.注意细节,让孩子远离电视孩子看电视多是一种“玩”的补充,有时电视也像

  • 别不拿抱怨当回事,多数孩子往往毁在抱怨之中!
    别不拿抱怨当回事,多数孩子往往毁在抱怨之中!

    平和的妈妈都可能开始抱怨起来,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把孩子的所有的黑历史都拉出来,一直的在抱怨,最后变成的相互之间的讽刺和伤害。我们相信这绝对不是父母想要的和孩子沟通的方式。 在生活中,如果你的孩子特别爱抱怨。作为家长,就要更多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有这样的几个建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但是你值得去尝试和改变,一辈子太短,为孩子的成长,家长就应该在不断的改变之中才像话。 1.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孩子。在生活中我们试图去改变孩子的一切,把他们变成一个不是他们的东西。作为父母,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我们要对孩子的一切负责,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的方式孩子不喜欢,孩子会努力的抗拒我们的任何提议和要求,这会让父母更加努力的去想要矫正孩子的行为方式,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消极负面反应。 请记住,对你的孩子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不负责任,但是对你如何回

  • 美国幼儿园,比你想象的差多远?
    美国幼儿园,比你想象的差多远?

    美国幼儿园在我的想象中总是随机教学,什么也不教,课堂自由、散漫。 然而,在女儿去国的幼儿园后,我渐渐感受到真实的美国教育其实既鼓励先进,又允许多样化,孩子在幼儿园中会灵活地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中也很重视纪律、规则…… 我们的印象 美国幼儿园凡事注重公平和均衡 美国真相 鼓励先进,又允许多样化 在国内早有耳闻美国公立教育抱着“一个也不能落下”的精神,极力均衡照顾大多数的需要,因而优秀学生常常被忽略掉。 因此,来美国之前我早有心理准备,像我们这样接受了3年典型的中国教育的娃,在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系统里,肯定不受待见。 再加上传闻中中小学“反智主义”(就是大家在美剧校园中流行的不爱学习的酷小孩)的盛行,不要说得到老师肯定,只要不被看作书呆子我就谢天谢地了。

  • 你在溺爱孩子吗?许多妈妈都在做而不知!第一条就中了
    你在溺爱孩子吗?许多妈妈都在做而不知!第一条就中了

    由于我们只拥有一个孩子,许多年轻妈妈产生了惧怕心理: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 年轻妈妈就像老母鸡一样,把孩子呵护在自己的翅膀下,整天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半步,生怕失去自己唯一的“宝贝”。不知不觉,步入了教育的误区。 于是,母爱变成了三点水加一个“弱”字的“溺”爱,母爱变成了“母害”。 溺爱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 代替型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到学校,她们怕孩子累着,亲自出马上阵了。当有人问一位年轻妈妈:“你孩子在家做家务吗?”那位母亲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还让他做家务?” 孩子去参加活动,家长陪伴的阵容十分吓人。某大报曾登出一张小学开运动会的照片,围观的家长比学生还多。照片题目是:是谁在比赛? 每天,孩子的书包,妈妈代替收拾;

    标签:溺爱孩子
  • 批评孩子的5大雷区,你踩过吗?
    批评孩子的5大雷区,你踩过吗?

    “你再犯错,我就告诉你们幼儿园xx老师......”,说实话,作为一名幼师听到这句话很无奈,很多家长似乎认为孩子只有在老师的面前才不会犯错,殊不知那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犯错时幼师总会第一时间给予最合适的“批评”及引导,可很多家长在生活中的“批评”方式就不是如此了。 那以下5种常见错误“批评”孩子的方式,你有过吗? 1、孩子犯错,家长一生气就打骂孩子 误区: 打骂是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犯的错误的,当孩子只是因为忌惮家长的武力时才听话,会让孩子和你的关系逐渐疏远。而且,打孩子一定是不对的! 建议: 批评是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打骂,小朋友调皮是天性使然,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先冷静的思考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和孩子讲讲道理,帮孩子分析事情的经过并找出解决方案。 2、孩子人来疯,家长当众大声批

  • 如何鼓励一个三岁的小孩说话更多的话
    如何鼓励一个三岁的小孩说话更多的话

    当三岁大的孩子开始模仿更多的成年人的行为,他们的语言能力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发展着。到三岁时,孩子应该从牙牙学语或者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指着某样东西)中慢慢改变了,当他达到4岁的年纪时,他应该能够做: 把孩子的手势用语言表达出来。 举个例子,当孩子指向一个杯子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看到你指着一个杯子。你想喝什么?” 把“对话时间”作为常规生活的一部分。 许多忙碌的家庭很少进行生动的交谈或者倾听。实际上,许多家庭甚至一天的交谈都不超过10分钟。应该在你每天的活动中,加入与孩子的交谈。问一些不仅仅是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会导致孩子用点头或者摇头来回答)。你应该问孩子“你现在想做什么?”而不是“你想出去走走吗?” 用书本来开启“交流” 书本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去鼓励孩子开口说话!当你为他读一本书的时候,和他谈论一下书中的

    标签:家庭教育
  • 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让孩子做最真实的自己

    我们当下的社会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人呢? 如果按照社会的需要,似乎我们的社会是需要那种能够应付各种场面各种情况的人。而这种人的综合素养比较高,应变能力强,但他不一定是那种什么都知道的人,即便知道,也顶多只是在某些方面比较深入,而其他方面最多也是了解一二大概而已;至于那种什么都知道的人,在我们当下的社会可能有,但我们遇到的不多,这种高人不是学校能够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家庭能够培养出来的,这种人是有天赋的。 据我所知,那些表面上什么都知道的人,看起来的确知识面很宽,其实以他们的能力和精力,很难做到真正的什么都知道,毕竟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如果这个人真正要想成为什么都知道的人,他肯定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去获得更多信息,这种人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什么?这种人很可能成为那种信息的填空器,未必成为那种真正有用的人才。为什么?因为就现实的

  • 不要总称赞孩子“真乖”,否则养大后你才知道懊恼
    不要总称赞孩子“真乖”,否则养大后你才知道懊恼

    (一) 看到妈妈坐下来,大G跑过来跟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只是剪了一点点玩。”妈妈没注意他话里有话。 接着,小G又用这一小截透明胶玩了10多分钟,胶纸已经粘得乌黑。 妈妈提议:“大G,你可以剪多一些玩。” 大G:“不行的,会浪费。” (二) 大G三岁二个月时,有一天到超市购物,看上了一辆红色的玩具车,拿在手里抚摸了一会,抬头问:“妈妈,这个车多少钱?” 妈妈一看价格:“12.8元。” “那这个呢?多少钱?”小G又拿起旁边另外一辆质量较差的蓝色玩具车。 妈妈说:“9.5元。” “妈妈,是不是红色的比蓝色的贵?”妈妈说是。 大G说:“那我买蓝色的好了,不要买太贵的。” (三) 大G三岁8个月,爸爸给大G带回了一只冰淇淋和一包小熊饼干

  • 想让孩子变得优秀,你先学会舍得
    想让孩子变得优秀,你先学会舍得

    作者 | 小梅子姐姐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自古以来父母对子女不变的期望,可是期望虽好,培养的过程并不会那么一帆风顺。 孩子出生都是非常的可爱,每个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中宝,孩子每次磕着碰着,家长比孩子还要痛,我们看着可爱的宝宝,给他喂饭,给他穿衣,陪他哭,陪他笑,不知不觉中,孩子慢慢在我们的宠爱中长大了,他们会有时任性、有时哭闹、有时发脾气、有时......会让家长不知所措! 孩子在家长的百般宠爱下长大,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太多的个人能力,也让孩子养成了太多不好的习惯。记得有位家长曾对我说过:“我小时候吃了太多的苦,现在生活好了,我不想让我的孩子再吃苦”,这是一位多么慈爱的父亲啊!他也曾诉说过自己创业的艰难,自己坚韧的毅力最终挺了过来,才有了辉煌的今天,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可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这位父亲当年

  • 不可思议!家长会上,这位老师竟要家长“偷懒”!
    不可思议!家长会上,这位老师竟要家长“偷懒”!

    致各位可爱的家长: 作为孩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就校园时光来说,我陪他们的时间是最多的。再加上我似乎天生就喜欢跟孩子相处,喜欢观察并了解孩子。时间一长,我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可谓“如数家珍”。 尽管如此, 每次开家长会,我却不喜欢把整个会场整得像“大讲堂”似的。 我喜欢听你们说话。像对一位朋友似的诉说,而不只是老师。 听你们分享或抱怨孩子在家的各种表现。 听得多了,自然就更爱孩子了。 我似乎把你们对孩子的那份爱也转移过来了。 听得多了,自然就更理解你们了。 你们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 有太多想法,有太多干涉,同时也有太多疑惑。 一句话:你们把自己整得太累了! 因为你们管得太多了! 做班主任的这些年,很多家长跟我抱怨过,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