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讲故事”的方法教国学经典
尽管语文是母语课程,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却越来越淡。“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学习方式的单调性和评价结果的受挫性造成的。”孙双金校长说。在昨天的论坛现场,北小学生们精彩的古诗词表演让所有参会代表惊叹,即便是刚入学2个多月的一年级新生们,背起《弟子规》都游刃有余。
“现在很多家长忙着把孩子送出去上各种兴趣班,但其实学到的往往是一种枝桠型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文化的根。而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教育应该在孩子的心里播种,要让孩子学习种子型的知识,种子型的知识是有生命力的,能够让孩子自我成长。”孙双金校长告诉记者,《12岁以前的语文》就像是种子,为孩子们的一生奠基。
“人们常说‘吃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我们让孩子们多‘吃’经典文化,希望培养打造沉稳、大气、有翩翩君子风度的‘诗样童年’。”孙双金校长表示,学校每周有7节语文课,老师们拿出了三分之一的语文课时让学生学习这套校本教材,要求老师多以讲故事的形式教授,让孩子更乐于接受。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