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小孩子跌倒了,旁边的大人赶紧去扶起来,还骂地上的路、骂石头、骂树枝…… 在孩子和旁人的眼中,这就是好妈妈啊!第一时间拥抱孩子,一万分疼爱孩子的好妈妈。 想起小叨刚学会走路那会,重心不稳,家里的墙、门都被他撞遍了 而我一般都在暗中观察,只要判断出他摔得不严重,我就该干嘛干嘛,不表现得过分紧张 然而,有些朋友却不淡定了…… 是的,没错!为了孩子,我就是要当这样的一个坏妈妈! 尽管别人可能不理解、也不知道我曾有过多少挣扎 当听到你撕心裂肺的哭声时,我真想抛下所有的坚持...... 别人也不知道,当看着你强忍对打针的恐惧时,
林女士家的小胖墩今年2岁了,调皮两个字已经不能来形容她家的孩子,在林女士的眼里,简直就是老天派下来折磨自己的小恶魔。本来一家人坐在沙发上有说有笑地看电视,小胖墩总是会来个突然袭击,跑过去把电视关掉。还没凶他几句,竟然连插头也拔了,吓死人,就怕孩子一不小心触电了。偶尔林女士会在家里加会儿班,小家伙本来在玩积木,突然就会站起来把电脑关掉,刚开始林女士没有防备,电脑一关,算是彻底白忙活了。 更让人忍受不了的是,这孩子是个人来疯,每次带他去外面玩,他是又跑又叫,有一次没注意,小家伙竟然跑到喷泉池里了,还好池子里没水,要不然后果难以设想。上次参加一个亲子旅游活动,别的小朋友都让妈妈牵着手,小胖墩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坑坑洼洼的小路,他硬是跑出了刘翔跨栏的速度。 估计碰到这种孩子妈妈都会头疼得束手无策,讲道理又不听,那么到底该怎么办呢?其实妈妈可以利用孩子
刘妈妈的女儿今年刚上幼儿园,如往常一样她下班就去接女儿回家,可是晚上给女儿洗澡的时候,发现女儿内裤上黄黄的一坨,一看就是拉完臭臭没有擦屁股。平时刘妈妈都是让女儿拉过之后再去幼儿园,最近女儿有点上火,大便有点结,早上没有拉就去学校了。可是出门前她特意叮嘱女儿,在幼儿园要拉臭臭就跟老师说,让老师给你擦,自己手还不够长擦不干净。刘妈妈以为是女儿不好意思让老师帮忙,问过之后才晓得,原来是老师不愿意帮忙。 刘妈妈瞬间火大了,老师难道不应该帮助孩子的吗?于是打电话质问老师,结果老师不但没有道歉,还将刘妈妈指责了一顿,大概意思就是孩子这么大了,还不会擦屁股,这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上学前家长就应该交给孩子的,而且自己是老师又不是保姆。听的刘妈妈羞愧不已,脸都有些发红了,可刘妈妈还是感觉孩子太小,应该过两年再学习自己擦屁屁。 以前总听当幼师的朋友抱
张女士顺产生的女儿,坐完月子就去上班了,张女士母乳不行,孩子一直吃的奶粉,因此不担心夜间喂奶的事情,张女士的婆婆就提议让孩子和她睡,说自己夜间起来喂奶,好让工作的小俩口好好休息。张女士也嫌累,索性就让孩子跟婆婆睡了,这么一睡也就习惯了,孩子一直跟奶奶睡了起来,现在孩子3岁左右了,天天和张女士住在一块,可却不亲,性子也有点胆小。这三年张女士是轻松些了,白天上班,回来累了,晚上也不用照顾孩子,休息的挺好,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不跟自己亲近,现在肠子悔青了,但是没用啊。 孩子和谁睡,看起来没什么,反正都是一个人照顾他在睡觉,但是心理上却极大的不同,孩子在 分房前和谁睡,对孩子来说,其实很重要。 孩子和父母睡更有安全感 父母尤其是妈妈,对宝宝来说是个特别的存在,十个月待着妈妈的身体里,现在出来了,再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里,那种感
我打算下半年送孩子去幼儿园,但现在有一件尴尬的事,他3岁了还在穿纸尿裤!我去幼儿园看,除了特别小的孩子,其他正常入园的孩子都能自己上厕所!回到家我就开始引导他自己上厕所,但坚持了一周还是没什么大的进步,老师有什么好方法吗? 案 例 分 析 孩子3岁了还在用纸尿裤,还不会独立上厕所,这家的家长真的需要挨批评了!想要让孩子入园后尽快融入新环境,能够入园后又能力自理,需要马上进行有效的如厕训练。 对于用惯了纸尿裤的孩子,要训练他们自己如厕,的确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训练的过程中,父母一定要有耐心才是。这位家长才坚持了一周就动摇了,是万万不可的。如厕训练不宜强求,应该边观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状态,边随时做好训练的准备。 6步走让你轻松完成如厕训练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2、3岁了但还是不能独立去上厕所,那么就要抓紧进行如厕训练了。这个年龄
常感叹,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的这一刻,我们还在为幼儿园的事情奔波,公立还是私立,并为此搬家,而如今他已入园近两月,身为异地的我们,在没有户口的城市,能幸运的就读现在的学校,遇见现在的老师,我们一直感恩。 入园以来,我们没有经历分离焦虑,仿佛一切很自然,就如同没有新入幼这一回事,又像是已上学了很久。他每天回来能跟我们简单分享学校里的事,一切仿佛意料中却也让我们有惊喜,就如同很多人说我们的孩子真省心。还记得在老师家访的前一夜,在他熟睡后,我和宝爸简单布置,吹了一些气球,选择了几张他小时候的照片,悬挂在房间里,当他第二天醒来时,眼里满了惊喜,之后他对老师的到来充满了期待。在家访后(2016/7/16),老师就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的交谈中,会告诉他接下来很长的时间,会有老师陪伴他的生活,就像我以前陪伴他一样。并借助一些书《老师会像妈妈一样》、《我爱幼儿园》之类的,在开学前的一两个月,这一类的书
孩子,当爸爸妈妈告诉你在妈妈的肚子里有一个小baby,可能是你的弟弟或是妹妹时,你每天充满期待。当妈妈的肚子越来越大,你好奇地问妈妈:“妹妹长大了吗?她什么时候出来呀?” 每天睡觉前你都亲亲妈妈的肚皮,然后说:“妹妹,晚安哦,哥哥要睡觉了。” 在妈妈怀胎十月的日子里,你和妈妈朝夕相伴,你每天很期待地说:“妈妈,为什么妹妹不快点出来呢?我好想她快点出来呀!” 当妈妈告诉你因为有baby的原因,所以不能朝右侧睡时,睡在妈妈右侧的你既希望妈妈能朝着右边搂着你睡,又担心肚子里你以为的妹妹,纠结犹豫后,你还是说:“妈妈,你朝左边睡吧。” 每当看到你懂事的样子,妈妈有些热泪盈眶,四岁不到的你为了妹妹能够割舍心中对妈妈的依赖,有时候妈妈甚至在想,此时要二胎对你而言是不是有点太早,毕竟你也正是需要爸爸妈妈关注的时刻。 妈妈进产房了,你和
小小常属于特别谨慎的小朋友,遇到什么新鲜事物,他都会站得远远地先观察一下,然后对他认为没有危险的事,很小心地尝试;而有一些他认为有危险的,就拒绝去碰。 看到别的小孩在一个新环境下玩得很野很疯,而小小常就在边上小心翼翼地看着时,长辈们会说他胆小。常爸则非常不喜欢别人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所以别人说他胆小的时候,我就会说这是“谨慎”,不是“胆小”,就算是胆小,还有研究说胆小的孩子活得长呢! 说胆小的孩子活得长,真不是开玩笑的,是有研究报告的数据支持的。这周,常爸给小马君的命题作文就是“胆小的好处”,下面就看看如何为“胆小”的孩子正名吧。 最近有个妈妈来问我关于孩子胆小的问题,说自己家孩子3岁多了,还是特别胆小,每次洗头都会说“妈妈我怕!”;每次出门都要紧紧拽着妈妈的衣襟;更不要说去了游乐场,离地超过10厘米,摆幅多于20厘米的项目都得闭着眼睛躲着走了。 每当这时,
糕妈老家有个邻居,结婚好几年了,一直不孕。后来,通过试管婴儿手术成功好不容易怀上孩子,自打孩子一落地,一向勤劳的她就把孩子的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事无巨细。为孩子“做牛做马”的结果就是,直到孩子上了小学,还是不愿意自己吃饭,得一勺一勺喂。有一天,因为身体有点不舒服,邻居做饭做得晚了点。那个孩子就大吵大闹,说:“你为什么还不给我吃饭,是想让我饿死吗?”他妈妈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糕妈听到这件事的时候真的是惊!呆!了!勤劳的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过多的勤劳,过多的为孩子着想,过多的干预孩子成长,换来的却是一个“没良心”的孩子。这对妈妈来说,简直是太痛苦了。 ◆ ◆ ◆ ◆ ◆ 不会自己动手的提线木偶 早晨起床,从叫醒开始,给孩子穿衣,喂孩子吃饭,带孩子玩。到了中午,喂孩子吃饭,吃好后哄
很多家长对孩子要求精益求精,凡事都要高标准,做到最好。我从不这样,我喜欢让孩子多尝试,多犯错,自己摸索,自己总结。在我眼里,事情本身并不重要,孩子在做事过程中的体悟和成长才重要。 这些年做教师,我轻而易举地就能把学生调动起来,哪怕是高三的孩子也不例外。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我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犯错。我甚至常常鼓励孩子犯错,因为犯错是一种行动能力,而纠正错误则是一种反思能力,解决错误,就是进步。唯有真切地经历了错误过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我们为什么错了。下一次我们重新经历的时候,我们才能不犯错,少犯错。而且,在这种清晰的思维下,我们更能体会到正确的甜美。 启元烧饭的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也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我们一直猜测,这家伙究竟还能犯什么错,而他的错总是很有创意,像希区柯克的悬疑大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快乐。这是一段成长的故事,这也是一段生命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话说
唯有将自主权交给孩子,他才能成长得独立、自信、有主见。我一直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和界限感,这种与生俱来的判断力和天然发展的界限感就是他们的“原装”保护膜,只是父母总不经意间撕掉它们,并自以为是地贴上我们认为好的“山寨”保护膜。 带心心去朋友家玩,朋友家有个大心心2岁的小哥哥,很是调皮。心心一岁多的时候,我就常瞥见小哥哥趁人不注意就踢心心一脚,他觉得好玩,踢得并不重,心心那时小,呆萌状态,踢完了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两个人玩起来倒也和谐。每每回到家,心心还不停念叨着哥哥。 长大了一些,有次去小哥哥家玩,心心看中了哥哥手上的玩具,想玩,手刚伸过去,就被哥哥狠狠地推倒,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心心是个淡定的娃,面对这样“粗暴”地回应,也只是不动声色。我见她爬起来,又靠近哥哥,这次没直接伸手,而是小心翼翼地说:“一起玩吧!”哥哥不愿意,又用力推心心一下,大喊:“走开!这是我的!”心心这
每次过年好多亲戚凑到一块的时候,听的最多的话就是:“这孩子和他爸爸真像,不光长得像,连性格、脾气也是一模一样。”、“这孩子真随他妈,长大了肯定会过日子。” 等诸如此类的话,有些孩子像妈妈,有些孩子像爸爸,真的都只是遗传吗? 家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孩子就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这句话早就被无数的事例所验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远大于校园教育的,家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最终决定了孩子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家长的行为会映射在孩子身上。家长和别人交流时“出口成脏”,那么孩子必然也会说脏话,如果家长总是乱发脾气,那孩子也会变得脾气不好。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天生会打洞”也是这个道理。 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会决定孩子的心理。每个人对待社会的态度都不同,有些人积
《爸爸去哪儿4》轮胎大战中,庆庆误伤小亮仔,虎爸蔡国庆发飙骂哭儿子。仔细观察当时的庆庆,我们会发现,他其实知道自己犯了错,但是爸爸的强势教育让自尊心强的他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只能用嚎啕大哭来抵抗父亲的怒火! 这样的状况,宝爸宝妈们在生活中一定遇到不少。 年幼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总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大多数时候,承担着生活和工作重压的父母容易失去耐心,将担心、着急和关心的情绪,简单粗暴地转化成怒骂式的教育。 我们希望“骂一骂”能唤起孩子对自己错误的重视。殊不知,责骂根本达不到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在这样的“暴力语言教育”中,你激烈的言辞会变成一把利剑,刺伤孩子稚嫩的自尊心。此时,孩子的注意力都在“我挨骂了”、“ 我的自尊心被伤害了”,根本无暇顾及对与错,尤其是内向敏感型的孩子。 我们要认识到,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他们虽小,但是都有自己小小易
有些爸妈经常会在生活中对孩子哭穷。当孩子提出想买某种东西时,爸妈总是以“太贵了,我们很穷,买不起”这类理由来拒绝孩子的要求。殊不知,你的这种“哭穷”教育很容易培养孩子的贫穷意识,甚至会害了孩子一生! 在超市里遇到一对母女。小女孩4岁左右,看上了一个5元钱的小玩具,想让妈妈买给她。妈妈瞪了孩子一眼,大声地斥责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你知道我每天工作有多辛苦吗?赚的钱除了给你上学,只够每个月的生活费,哪有多余的钱给你买那些没用的东西?”面对妈妈的大吼,小女孩被吓坏了,眼睛直直地盯着妈妈看,大气都不敢出,她大概以后都不敢再向妈妈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了。 “爸妈赚钱很辛苦,我们是穷人”,“这个太贵了,我们很穷的,买不起”“家里很穷,没钱给你买这个”,很多父母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或许,你的这种“哭穷”教育的确会让孩子变得节俭、懂事、不乱花钱,但与此同时,也培养
有了娃以后,从一个内向(不敢表达爱,例如当面说“我爱你”)转变到一个“爱”性大发,话唠无止尽的妈妈......每天一抱,这是妈妈向你表达爱的方式 ▼ 但抱归抱,手可以不要乱动乱抓吗? ▼ (话说奶完孩子后,胸都下垂变形,也不像屁股有弹性!!!) 再和你们说件事,前段时间小牛奶睡觉前,一定要摸neinei睡觉。有一天晚上糖妈还在回家的路上,让童先生哄着小牛奶睡觉,小牛奶左摸摸右摸摸,摸到他的neinei才肯睡觉,当时赶回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这是对我neinei的凌辱!!!只想仰天大喊(孩子,你太多容易满足了吧?!都不分凹平!!!) 摸着心中的痛楚
有一天小明数学考了70分,顶着全班倒数第一的名头回家了,老爸了解到发生了什么之后,顿时怒火中烧,想想自己养了十年的孩子竟然这么差劲,想想自己想要做一个好学生、聪明娃家长的梦想,心中如同有一股能量升起到胸膛,难受极了,于是爸爸对着小明一顿训斥责骂,渐渐的、渐渐的那股能量似乎消失不见,总算平静下来。或许小明爸爸不太清楚那股能量去了哪里,但是它并没有消失,而且继续传递着。 你是否想过,如果我们就像一个能量体,还能不断地像充电宝一样向外传输着能量,又同时不断像手机电池一样接受着能量?!如果我们是存在宇宙之中的能量体,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想过,你都传输了什么能量给孩子? 首先,我们来普及一下科学知识:物理学里有一个定律叫做“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孩子真是越大越难带啊!儿子还有不到3个月就要3岁了,这个小脾气也是随着年龄渐长啊!以前大人说“不能这样做”、“把那个东西放下”他都乖乖地照做,最近半年开始不听话了,不让他干嘛偏要去做!昨天本来和小朋友玩得好好的,不知道因为什么,他的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上去狠狠地推了对方一下,给人家孩子都推到地上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教训过他好几次,他怎么还是这样做呢? 案 例 分 析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很多家长都会感叹“越长大毛病越多,越来越不好带!”孩子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体,我认为成长就是和犯错相伴的,没有错误,没有曲折怎么会成长为真正的人呢?对于小孩子也一样,大人应该允许孩子犯错,更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更正孩子的错误,不要错上加错! 孩子犯错也分类,不能全部都惩罚 孩子的某些做法在大人看来是不讲礼貌、蛮横霸道,但
我有两个三岁和一岁的小孩,我们每天都会出门散步,不管是在路上或卖场,两个小孩看到人(不管认不认识)都会叫叔叔阿姨。不知道这样孩子会不会对陌生人太没有戒心,容易有危险?该不该阻止孩子跟不认识的人打招呼?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响应,该怎么跟孩子解释有些人喜欢、有些人不喜欢? 友缘基金会临床中心主任林淑棻回复: 三岁前的心理发展重点是“信任”及“自主”(另一面是“不信任”及“怀疑”),发展能否顺利,除了主要照顾者提供的信任感外,幼儿主动的操作也占了很大的因素。值得信赖的大人,让幼儿有勇气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当疲累了或是感觉危险,随时可以安全的回到大人身边。当这种经验愈多,幼儿对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信赖感就会愈高,相对他们的自主能力也跟着提高。 您的孩子似乎经验到高度的信赖感,他们不怕陌生人、有良好的亲和力,站在发展的角度,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至于他们会不会因为太信任,而
“快点!”“怎么这么慢!”“只有3分钟了,加快速度!”“再磨蹭就迟到了!”……父母为什么总是爱不停地催促孩子呢?也许你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日常节奏。殊不知,你的做法更容易打乱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4岁的佳佳,做事总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吃个饭,别人都吃完了,他才吃了一半;早晨穿衣服,妈妈都急死了,他还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系扣子,好像永远不会迟到似的……每每都看得妈妈很着急,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催他,这让小家伙很不感冒,有时候还故意放慢速度,这样下去可怎么好? 放松点儿,孩子磨蹭有理 案例中佳佳妈妈的焦虑和做法在很多家长那里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天性”就容易磨蹭的孩子,特定年龄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以符合成人期待的节奏运行自己的生活。 ●先天神经类型使然 如果孩子从出生那天开始,就不管做什么
之前有木有觉得,和孩子说话太累:总是鸡同鸭讲,效果太低。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身经百战后才发现,原来和孩子讲话,门道居然这么多!今天咱们就聊聊怎么和孩子“有话好好说”。 直接说重点,明确自己的态度 【这样说不太好】 很多妈妈都曾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类似的话:“你知道不知道现在几点了?你怎么还不睡觉呀,明天起不来怎么办?” 【这样说比较好】 妈妈边关灯边说:“闭上眼睛睡觉。” 小结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嘴皮子都说破了,孩子就是不听话。絮絮叨叨的说个不停,孩子不但觉得啰嗦,也没有得到明确指令,不如清晰的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不行”“不许”命令式词语真的惹人生厌 【这样说不太好】 孩子:“妈妈我还想吃糖。”妈妈看都不看孩子直接拒绝到:“不行,你都吃那么多了,不许再吃了!” 【这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