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做父母的四个层次,大部分人只能做到第一层
    做父母的四个层次,大部分人只能做到第一层

    第一层肯为孩子花钱 第二层肯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肯为孩子学习 第四层肯为孩子而改变 听说这四个层次,大多数人只做到了第一层呢!的确,萌萌狐的老公就是这样,只知道给孩子花钱,以为大量的金钱就能堆砌出一个好孩子了,其实,远不止这样。 说到这里,萌萌狐不得不得意一下,因为萌萌狐已经超越了第三层,向第四层进军了,但是,说实话,改变自己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不过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修炼自己的过程,我们应该好好抓住育儿的机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对不对!所以,亲爱的麻麻们,大家一起加油吧!

  • “坏妈妈”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深度好文)
    “坏妈妈”才能培养出好孩子(深度好文)

    1 前几天有个朋友跟我诉苦,说自己儿子一岁多了,整天到处爬到处跑,因为怕把孩子摔着,她只好马不停蹄地跟着娃的后面。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痛的,前几天实在忍不住了,才把娃给老公带了半天,去医院一检查,腰椎间盘突出。 这个九零后的女孩子,你能说她不是个好妈妈么?可是这样一位24小时跟着孩子,把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妈妈,她的宝宝能快速成长起来吗? 记得前几天我跟涵涵出门去玩耍,走到门口小丫头摔了一跤,我很淡定地站在那里等她起来,因为从小养成的习惯是,只要判断出她摔的不严重,自己爬起来拍拍土就好了么。小时候涵同学还会哭上两嗓子,后来看我淡定,她也懒得装腔作势了。 可是,门口的大妈不干了。她很生气地指责我说:“你这个当妈的是怎么带娃的,看把娃给摔的,你是亲妈不?都不扶一下!” 在那位大妈眼里,我

  • 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必做6件事!
    能力强的孩子,父母必做6件事!

    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及学习照顾得无微不至,担心孩子受苦、受委屈、受伤害……以“爱”为关注点的关心和爱护,紧紧地将孩子包围着。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别把孩子“包围”的太紧 新闻报道: 51个孩子仅5人会系鞋带 某小学的校长发现如今的孩子自理能力令人堪忧: ● 书包乱糟糟 就拿最简单的整理书包来说,很多孩子书包永远都是乱糟糟。每天放学的时候,自理能力差的学生总是把学习用具往书包里乱塞一通,书包连拉锁都拉不上。 ● 妈妈没给我装书包 上课时忘带用具的现象也很多,老师一问孩子为什么忘带了,孩子都委屈地说:“妈妈没给我装书包。”他们的意识里这些都是家长的事,跟自己无关。 ● 不会系鞋带 在低

  • 放过孩子吧!小时候「认生」是天性,别再逼他打招呼啦
    放过孩子吧!小时候「认生」是天性,别再逼他打招呼啦

    为什么宝宝小时候那么随和,长大一点反而就认生了呢? 其实,宝宝变得认生,恰恰代表着他进入到了新的心理发育阶段。 你知道吗?就连一个简单的微笑表情,在不同的心理发育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今天,丁妈就带各位妈妈一起来解读一下宝宝的微笑,学习「微笑读心术」。 第一阶段:0~5 周自发性微笑 正如前面所说的,宝宝在还未满月时就会露出微笑。这个时期的笑与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不稳定有关。 这个阶段的笑主要是靠「嘴」。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段时期宝宝在笑的时候,眼睛周围的肌肉并未收缩,脸的其余部分仍保持松弛的状态。 所以,心理学家就把宝宝的这种微笑称作「嘴的微笑」,以区别于后来产生的社会性微笑。   宝宝说 每当我吃饱喝足时,或是进入甜甜的梦乡时,都会露出这样的微笑。妈妈,你温柔的抚摸、摇晃,还有你柔

    标签:家庭教育
  • 1岁开始画画,不爱说话的昕昕,画画就是她和世界交流的方式!
    1岁开始画画,不爱说话的昕昕,画画就是她和世界交流的方式!

    静 | 她可以一个人画几个小时 昕昕妈妈工作很忙 还要照顾年幼的小女儿 很少有时间陪昕昕玩 从小昕昕就养成了安静画画的习惯 一画就是好几个小时。 昕昕妈从小就不用怎么理她,她也不会打扰我,就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昕昕妈妈是学美术出生的 但她从来没有教过孩子画画 因为她担心孩子会依葫芦画瓢 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得益于昕昕妈妈的放任自由 才让昕昕一直这么爱画画。 痴迷 | 太爱画画了,爸爸只能赶她去睡觉 《巧克力屋》 昕昕画画的时候很入迷 常常画到忘记时间 这幅《巧克力屋》画了很久,还没画完 爸爸就来赶她睡觉了 因

  • 你的孩子能否成材,取决于你是否知道这25条教育法则
    你的孩子能否成材,取决于你是否知道这25条教育法则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查看您孩子对应月龄的专属育儿知识

  • 别人家孩子把孩子带坏,该怎么办
    别人家孩子把孩子带坏,该怎么办

    为了顾及大家的情面,一些妈妈不好意思指出来,结果就是自己孩子染上恶习,变得越来越难管。对此,我们究竟该如何是好呢? 管教自家孩子 想要解决这种问题,我们首先应先搞定自家孩子。只要自家孩子懂礼貌,有教养,那么就不会那么容易被带坏。 1.和自己孩子讲道理 在家里,只有你和孩子的时候,告诉他要懂礼貌,明确指出说脏话是错误的行为不要做。若是你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千万不要姑息,第一次就应该及时制止。 2.让孩子少和“坏孩子”一起玩 若是你发现别人家的小朋友竟然带着自己孩子去做坏事,那么你有必要采取行动,建议减少他们相处时间。比如少带孩子去亲戚家,可以安排孩子做其他活动。这么一来,大家不在一起玩,孩子的坏毛病慢慢就消失了。 应对别人家的孩子 当然,还有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那就是怎么面对、处理别人家的孩

  • 家有熊孩子破坏so easy
    家有熊孩子破坏so easy

    我们说到熊孩子就是那种非常调皮和捣蛋的,同时让家长哭笑不得的,但本身应该是充满善意的孩子。萌动体能主张孩子多动,所以熊孩子在小编来看,只是换个方式做运动罢了! 我们熊孩子的始祖,原野新之助。 小编怀疑是不是蜡笔小新看多了,所以才出现那么多的熊孩子,过分捣蛋呢,也不是好事,甚至很多大人都很害怕熊孩子到自己家捣乱,简直是nozuonodie! ? 熊孩子都在这里 今天小编在周末为大家献上熊孩子出没搞笑图片,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捣蛋事情,也许会让你想到对付熊孩子的方式。 爸爸说,肚子应该得多点墨水,我们涂在脸上是不是有点不太对 让路,让路,疯狂过山车来啦!!! 敢打我,喵了个咪的! 欺负伦家,喵了个咪的! 一起森巴舞, 拨走不满

  • 各阶段宝宝益智游戏,让宝宝赢在起跑线
    各阶段宝宝益智游戏,让宝宝赢在起跑线

    谈到宝宝智力发育,那就离不开游戏。下面介绍几款益智适合一岁宝宝的小游戏,让宝宝赢在起跑线。 1~3个月 1~3个月的宝宝,视觉距离逐渐加大,特别喜欢看动态中的物体。所以,家长可以通过面对面一些小互动来启发宝宝的大脑。 适龄小游戏 大脸看小脸 宝妈可以近距离看着宝宝,对宝宝微笑,左右摆动脸,观察宝宝眼球是否跟着动。但是,要注意的家长在跟宝宝互动的时候,不要发出大的声音,不要用手挑逗宝宝。 声音互动 这阶段的宝宝对声音的区别能力还很弱,宝妈可以发出重复性单音来刺激宝宝,让宝宝看到宝妈的唇动。此外,对宝宝发出的“呀呀,啊啊”的声音,宝妈应及时回应。 经常跟宝宝讲话,鼓励宝宝自己发声,并和宝宝进行语言上的互动,以便为以后的说话打基础。 闻东西 在宝宝的嗅觉上,

  • 管住你的控制欲,让孩子好好玩一会儿
    管住你的控制欲,让孩子好好玩一会儿

    在跑的过程之中,他非常快乐,一路跑一路笑。如果这时候,我们告诉他,将饼干全都放到大袋子里,一次就能拿走了,这对孩子来说多没意思呀。 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游戏进行自由探索和发现,能促进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这种效果并不比直接交给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差,优于给儿童示范部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成人来说,其自然法则是“最大效益法则”,这使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孩子付出巨大的努力却收效甚微时,而同样的事他很快就能干完并做得干净利落时,他就会忍不住想去帮孩子。 让孩子收拾玩具,可能每天得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而大人自己收拾,可能不到十分钟。看到孩子笨拙地、相当缓慢地、总是出错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人总忍不住想帮忙。怎么办?忍着,别妨碍孩子。如果想让孩子收获一个好习惯,那就得适应孩子的节奏。如果大人帮孩子做事情,对孩子的心理需要

  •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请选择正确的打开方式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请选择正确的打开方式

    1 中秋节,趁老公放假带着孩子一起回了趟娘家。堂哥和嫂子跟我爸妈是邻居,我们到家后,十岁的侄子听到声音立马冲了过来。大宝见到哥哥自然也兴奋的不得了,十岁的侄子开心地和弟弟玩的不亦乐乎。 三天假期转眼就过完了,第三天中午,我们一家便收拾东西准备返程。就在我收拾的空档,侄子扯了扯我的衣角说:“姑姑,我不想你们走,我也不想去寄宿学校,那里饭菜太难吃。” 这已经不是侄子第一次跟我说不想去寄宿学校读书了,尽管此前我跟嫂子沟通过,但嫂子忙于生意依旧坚持让侄子上寄宿学校,所以我也很无奈。 原本堂哥和嫂子是在家里经营一家小副食店,赚的不多,够生活。后来有人拉他们合伙在异地开饭店,为了赚更多的钱,堂哥他们悻然同意了。起初,经营小副食店时,嫂子有时间照料侄子的一日三餐以及督促他放学后完成作业。 自打嫂子他们入伙开饭店后,自然是顾及

  • 这样带娃孩子就毁了!可能你家天天在做!
    这样带娃孩子就毁了!可能你家天天在做!

    诚然,老人带孩子有很多好处,但若你家老人属于以下类型,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务必慎重,要多多与老人交流沟通。 当然小馨针对的不是老人,而是他们带娃的这些行为。当然了,如果父母自己也有以下行为,请多加注意。 1怕孩子淘,宅在家里年纪大跑不动,咱还是在家看电视、玩玩具吧! 如此后果: ? 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宅在家中,身体缺乏锻炼,体弱多病。 ? 没有足够光照,缺乏维生素D,影响长高。 ? 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看电视时将音量调得过高,时间长了都会损伤孩子的听力。 ? 总待在家里缺少跟外人的接触,导致怕生、内向,长大后不懂与人交流和沟通。 2怕孩子哭,给零食满足只要你别哭,想吃什么都给你买! 如此后果: ? 给孩子吃垃圾零食,不但对健康无益,长期食用添加剂过多的食品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

  • 孩子被打后宝妈这个态度实在有点过,真为孩子的将来担忧!
    孩子被打后宝妈这个态度实在有点过,真为孩子的将来担忧!

    看秋千空了,两个小孩子不约而同的上前抢去,其中一个力气微小,秋千被对方给抢走了,可是力气小的孩子还不死心,还想用用力,结果就被已经抢了秋千的孩子给咬了,小力气的孩子立马就哭了,听到这边的哭声,两个孩子的妈妈赶紧过来查看。 小力气孩子的妈妈一看孩子被咬了立马就骂了起来,咬人孩子的妈妈见状,知道自己的孩子犯错了,赶紧给被咬孩子和家长道歉,也让孩子道歉了,并且要孩子把秋千让给对方,而对方已经怒火不断,咬人孩子的妈妈说要带对方去医院看看,并且教训了孩子几句。被咬妈妈估计感觉不不好意思再纠缠下去了,骂了声晦气就带着孩子走了。 对方走后,咬人妈妈狠狠的教训了孩子,严重警告孩子不能欺负别人,看到儿子态度良好,咬人妈妈才作罢,让其继续玩去,在此期间,被咬孩子的妈妈一直在旁边嘟嘟囔囔的说不好听的话,并且一直盯着他们看。看到咬人的孩子继续玩去了,被咬孩

  • 孩子在外面爱撒泼,妈妈学会这招比哄、骗还有效果
    孩子在外面爱撒泼,妈妈学会这招比哄、骗还有效果

    玲玲妈妈顾着买东西,就一会视线没在玲玲身上,她就跑开了拿着货架上的东西要买,玲玲妈不同意,玲玲就开始闹脾气,无视孩子的情绪玲玲妈妈又拉着孩子开始购物,期间孩子不断的捣乱,要这、要那,完全忘记了来之前的约定,让玲玲妈甚是头疼,最后在收银台付款时玲玲还趁妈妈不注意偷偷的拿起柜台上的零食放进车里,玲玲妈妈眼疾手快的又放了回去,最后在孩子的哭闹中和玲玲妈的精力耗完下回家了。 玲玲和妈妈的约定是在超市里要听话,但是玲玲有时却不认为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捣乱的范畴了,而且之前的约定在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了。因此带孩子外出时要这样制定规矩。 约定要具体 外出前和孩子做个约法三章,和孩子做约定时要具体,以去超市为例,告诉孩子你能乱跑,不能随便的动货架上是东西,做到了这两点会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要只说要听话不要瞎闹,孩

  • 当孩子被误解,妈妈们知道他有多伤心吗?
    当孩子被误解,妈妈们知道他有多伤心吗?

    这天刚把女儿接回家,老公就打来电话,说我快生日了,工作太忙回不来,问我想要什么礼物,他会邮寄回来。一听到他还不能回来,我有些生气,过个毛线生日啊,我都快忙死累死了,啥也不想要,就想能有个人和我分担一下。 我气咻咻的挂了电话,女儿看我不开心,也很懂事的去写作业了。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打仗般的日子。早上六点起床熬好粥,叫女儿起床。然后和女儿一起匆匆忙忙的去学校。这天吃过早饭,我边收拾餐桌边叫女儿快点收拾自己的东西。可我都催了好几遍了,也不见女儿从她的卧室里出来。再不抓紧时间我都要迟到了。冲到女儿的卧室,看到她还扒在桌上画画儿。这孩子怎么这么磨蹭呢?我生气的抓起女儿的画丢到垃圾桶里,拽着女儿走出了卧室。 女儿看到脸色阴沉的我,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一路上,我都在数落女儿不懂事,不知道妈妈一个人带她多辛苦,而且上班迟到了还要被罚款。 当天晚上女

  •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

    朋友吐槽说,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家长的微信群的地方,更是少不了“刀光剑影”。 小派好奇的打开朋友的家长微信群一看,真是“百家争鸣”啊!群里的家长干啥的都有,有问作业的、套近乎的、给孩子拉票的、显摆的,竟然还有家长做微商发广告的····(小派已经晕菜)一时间,家长微信群热闹无比。今天,小派来和家长们来聊一聊微信群里哪些家长的行为最让人反感,希望大家一起建立一个和谐的家长微信群。 1小白型: 这类家长不管时间多晚,也不管别的家长是不是在上班,总之一有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就像连环炮一样不停地追问别人。如果人家回复晚了,在言谈话语间还会捎带些许不满。当然,老师更是不能放过。比如;老师明明已经将纸质的通知发放给学生,有的家长懒得自己看,非要事无巨细的追问老师。 2过度关注型: 有的家长真是恨不得和孩子一起天天上学,

  • 花很多钱补课的孩子,都是父母培养的
    花很多钱补课的孩子,都是父母培养的

    小派家门前的那条马路,一夜之间,雨后春笋,生长出好多补习教室,这个补语文,那个补英语,下一个补数学。有大班、小班、精品班、1+1班、清华班,耶鲁班......小派每次经过,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在那儿进出,模样儿都十分虔诚。 小派家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也开始补课啦,而且补的内容五花八门,做的习题集名字都十分励志:《决战中考》、《金牌奥赛》,《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什么的,心潮澎拜ing~。 这样补到初中,你以为完了?没完,刚开始呢。 小派家孩子进了一所还不错的初高中连读的学校,听刚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家长说,“准备二十万吧。” “做什么啊?整容?准备进大学么?” 家长们说不是,是补课费。这几年的补课费我花了二十万,你跑得掉么? 真就是这样,一个哥们儿,孩子也是在

  • 培养你孩子的感恩之心,他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
    培养你孩子的感恩之心,他们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

    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和别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他们看起来更温和、更尊重别人的努力和付出、言语更温和、对自己更自信、社交过程更顺畅,当你用这些词来素描一个人时,你知道他们不管在哪里,都自带光芒,人们也更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在任何场合人们也更愿意去帮助他们。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1.从小就教会孩子说谢谢。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包括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说谢谢,这是一种可怕的状态,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一定会主动的去远离这样的一帮人,是不是?如何教会孩子说谢谢呢?具体的行动步骤是这样的: A:当你要感谢某人时,停下手里所有的动作,看着对方的眼睛,告别你要感谢的那个人你的感谢。 B:看着别人的眼睛说出具体感谢的内容,并加上那个人的称呼,比如:“妈妈,谢谢你给你准备的美味的早餐。” 孩子知道谢谢别人是最基本的礼貌,但是孩子只有在学会以上的内容时,在生活中

  • 妈妈正欣慰宝宝会独立玩耍,却不知是在大搞破坏!
    妈妈正欣慰宝宝会独立玩耍,却不知是在大搞破坏!

    清妈叨几句: 一方面,好歹学过几年教育学心理学神马的我,知道这是宝宝的“再正常也不过的行为”。小孩子嘛,好奇心嘛,探索欲嘛…… 可另一方面,家里被画成这幅鬼样子,换了谁都会很郁闷啊~ 憋问我,为什么不把笔都收起来,拜托,小家伙行动能力越来越强,其实我已经把笔放在她够不着的地方了,哪知道人家会进化啊? 喏,宝宝直接踩着椅子柜子就爬上去,顺利取到哈了很久的笔,又若无其事地爬了下来,涂鸦……(想想真有点后怕,如果在爬上爬下的过程中摔了可咋办,看来以后一个人带娃还是不能蹲大号,唉,当妈的真可怜) 好吧,所以说最终责任还是我这个当妈的的。我认啦! 那啥,你家宝宝有没有干过这样让你生气却又无处发的事儿?

  • 你若不懂取舍,孩子便没有未来
    你若不懂取舍,孩子便没有未来

    大概是某个菜过了很久还没上,爸爸极不耐烦地叫了几声服务员,没人前来;接着他直接站起来,气冲冲走到远处正在给别人服务的服务员跟前吼:“耳朵聋了是吗?叫你们多少次了也没人理,你们这是做餐饮呢,还是给我们这些上帝找气受呢?” 那大嗓门,在安静的餐厅异常刺耳。很多人停下吃饭,看那位爸爸。 爸爸没有停止指责:“五分钟之内上不来最后一道菜,整桌都别想让我付钱……” 服务员一直道歉,二十出头的小姑娘眼泪都掉了下来,那位爸爸还是不依不饶,直到值班经理出面道歉,答应全单8折,同时最后一道菜免单。 回到座位前,爸爸继续发牢骚,还把碗筷弄得叮当响。老人劝他消消火听不进去,最后孩子吓得哇哇大哭:“我不要爸爸,我不要吃饭,我要回家……” 这位爸爸,把吃饭的目的完全抛在了脑后。如果他顾全大局、懂得控制情绪,在上菜太慢和母亲生日之间,会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