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亲子阅读你以为就是陪孩子读读书?那你也太不称职了
    亲子阅读你以为就是陪孩子读读书?那你也太不称职了

    如果你所谓的亲子阅读就是陪着孩子看书、读书,那么你还不如将书丢给孩子让他自己看了,或者放故事让他自己听,你都不用心投入,孩子怎么会爱上亲子阅读的宝贵时光? 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给孩子选择读物要遵循孩子的意愿,不用在意是不是专家推荐、名家名著,只要内容积极健康,孩子喜欢就可以,毕竟开卷有益这句话不是凭空而来,孩子喜欢自然有他的道理。 提前备课 家长不要认为陪孩子阅读是一件小事,马虎应付即可。想要孩子喜欢阅读并学会知识,家长在陪孩子读书之前,自己先用心读一读,感受一下文图给你带来的乐趣,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将乐趣带给孩子。 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方式 给孩子讲故事,家长要有耐心语速不要太快,最好是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角色,尽量浮夸一点,在关键时刻要压低声音,慢下来,让孩子全神贯注倾听。

  • 你的陪伴,就是指引孩子最亮的灯塔
    你的陪伴,就是指引孩子最亮的灯塔

    带孩子的家长们,在小区里玩,往往都是有自己的小群体。比如,年轻的妈妈们凑一堆,老太太们坐一起。 这些大妈们凑在一起,话题常说的就是这些妈妈们,年纪轻轻就不上班,在家里享福。 这样的话小派也听过,说这话的是小派老公的一个女同事,生完孩子,产假结束,就转战职场。带孩子操持家这事,交给了自己的爸妈。她呢,下了班就去健身房,就是为了快速瘦身。 我就说,你也可以的。听说她老公很有能力,她陪着孩子三年,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喝了几杯酒的她,列出了她几条不带娃的理由。一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像她现在这样,虽挣钱不多,但是有自己的组织。二呢,带娃太辛苦了。 听完这两个理由,小派唯有“呵呵”了之。 如果她真的自己带娃,哪里需要去什么健身房,永远睡不够,做不完的家务,让你很快就显出好身材。 说到全职带娃,其实,小派

  • 尹建莉: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尹建莉: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这一点小小的改变,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 没脾气才会有教育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总是喜欢发脾气,习惯于把每次发脾气归咎为孩子不听话,或孩子某种行为太不像话,认为自己发脾气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教育孩子。事实是,脾气不但没有教育功能,却是反教育的。脾气越大,教育效果越差。坏脾气不仅像一把乱挥的锤子,破坏当下的一时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剧;更像弥散的有毒气体,形成深远而广泛的损害。 坏脾气造成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大约可以这样描述: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严重抑郁症,性变态,神经病人格。家长发三分脾气,会对孩子形成七分损害。说坏脾气是教育的死敌、人生的陷阱,并不为过。 脾气的坏处其实大多数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发脾气。不少家长经常下决心要改掉坏脾气,每每事到临头,火

    标签:教育反思
  • 高效率妈妈是人间最伟大的存在!魅力四射!
    高效率妈妈是人间最伟大的存在!魅力四射!

    她们的存在让你感觉到有挫败感,因为很多时候你总是很忙,你也无法在一天的时间内找出更多的时间称为一个有组织效率的妈妈。 我要告诉你一个事实:那些看起来能把一切处理好的妈妈并不是总会这样,他们也会发脾气、也有很多的苦恼。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不管你的孩子是好是坏,不管你是全职妈妈孩子职场妈妈,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女超人,那些看起来把一切处理的那么好的妈妈只是组织管理效率比较高。 如果你也想有时间把一切处理好,让所有的事情看起来都很顺畅,那么这几个好方法值得你参考学习。 1.早睡早起绝对是高招。早睡早起可能吗?似乎不太可能,事情那么多,孩子那么小,杂七杂八的事情那么多,要怎么办才好?其实你要做的只是好好的计划自己的一天,更多的睡眠让你更有生活质量,更早起床让你更有时间来把一天的事情处理好(孩子的早餐、衣服、家务、自己的工作)。 2

  • 90%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不集中的注意力是这么发生的
    90%的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不集中的注意力是这么发生的

    案例 乐乐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每次老师见到乐乐妈妈的时候,都会在妈妈面前夸讲乐乐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是也时提醒:“乐乐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我讲完一些知识,看他在走神,我会让他重复我说刚才讲的是什么,他要么就是完全不知道,要么就只能说出一小部分!” 妈妈听到老师说的话后也是很苦恼,因为乐乐在家里的时候也是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妈妈教乐乐识字的时候,乐乐的注意力很容易就会被爷爷看电视的声音转移,有的时候他也会玩起身边的玩具,全然不顾妈妈的存在……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乐乐上课的时候和在家里的时候为什么会注意力不集中呢? 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 01 生理原因 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在发育当中,所以,注意力不集中是所有孩子的共性,而且年龄越小,就越难控制注意。心理实验证明:3

  • 有一种甜蜜,叫「隔代亲」
    有一种甜蜜,叫「隔代亲」

    果汁爷爷是个严肃的小老头儿: 教育理论也是一套一套的: 就连看个新闻, 也没办法做安静的美男子: 活泼如我,在严肃公公面前, 也只能一秒变乖乖女... 一直以来, 他老人家都是?五星级?的中国式严父 果汁爸就酱从小“磨砺”到大... 辣椒水沾小皮鞭,一言不合就飞起来~ 然鹅, 这样一位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老爷子, 在有了孙女之后,画风有了180°大反转! 比如,果汁奶奶喂饭时... 一边嫌奶奶宠孩子, 然后自己呢... 奶奶的内心也是愤愤的... 还有:对

  • 孩子被老师打,你如果第一时间找老师可能会酿大错
    孩子被老师打,你如果第一时间找老师可能会酿大错

    最近有一位妈妈说,她4岁的儿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打了,孩子说是因为午睡时跟临床的小同学玩耍,被老师抽了一嘴巴。妈妈一下子懵了,孩子的爸爸听说后非常气愤,打算第二天要向园长投诉把老师开除。虽然她觉得丈夫的做法有点鲁莽,但不知道怎么办,因为打手心什么的就算了,抽嘴巴是侮辱性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大,真的不敢想象。 当幼儿说看到她的留言时,建议她先跟孩子确认打人的真实性,然后再决定怎么做,因为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有时表达得不准确。后来她再次给幼儿说留言时说好险,丈夫送孩子上学时就去找园长了,幸亏园长不在,否则就酿成大错。为啥呢? 这位妈妈说,当孩子从幼儿园回来后,他们把孩子叫到面前,用手轻轻扫了扫孩子的脸颊,问:“老师是这样打的吗?” 孩子点头。 “老师打你,痛不痛?” 孩子摇头。 答案已经一目了然了。所以当爸妈们听到孩子说

    标签:教育反思
  • 孩子听不进批评意见,只爱听好话怎么办?这种做法值得家长效仿
    孩子听不进批评意见,只爱听好话怎么办?这种做法值得家长效仿

    越越妈妈:“我家越越今年五岁,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特别爱听别人夸她,听不得批评。做错了事,一批评她,就不高兴,气嘟嘟的,有时还故意塞住耳朵。这孩子只听好话,是不是特虚荣啊?” 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只爱听“好话”,听不进批评意见,很是苦恼。家长们不要急,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孩子只爱听“好话”的原因吧。 赏识教育有弊端 现在家长都知道赏识教育,对孩子的教育都是以多鼓励、多表扬为主,这样容易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乐观的性格,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经常包围在表扬氛围里的孩子,容易养成唯我独尊、虚荣心强、好大喜功的坏毛病,就会对批评极为敏感,不能接受。 父母也爱听夸奖 现在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有些家长往往不切实际地把自己的孩子估计太高,常在亲朋好友前夸耀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等。这样的父母亦爱听别人夸奖自己孩

  • 从来没想过会和孩子谈及生死,这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从来没想过会和孩子谈及生死,这也许是最好的解释

    可是他就是不说话,问急了冷不停的冒了一句,“爸爸妈妈人都会死吗”,听到之后小李先是一愣,不过好在他之前看这方面的知识,知道给孩子谈生死的时候要冷清,不然会吓到孩子,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的。 而且小李也意识到自己平时没有给孩子交流过这方面的知识,正好孩子问到就准备借这个机会给孩子好好谈谈。 小李就对儿子说:“是呀,爸爸在变老,可是你也在长大啊,等到爸爸需要照顾的时候,你已经长得很强壮,顶天立地,可以照顾爸爸妈妈,那时候,你也会有你的孩子。虽然那个时候你已经见不到我们了,但是我们对你的爱还是依旧存在的,想我们的时候还是可以给我们写信的。”孩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可是在小李出门的一刹那,孩子还是忍不住哭着喊道“爸爸、妈妈你们别死”,让小李心头一颤。   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家长要

  • 最容易教出叛逆孩子的几类妈妈,无论如何都要忍忍
    最容易教出叛逆孩子的几类妈妈,无论如何都要忍忍

    小夏学习成绩必须回回得优,一次考试不好就会跟女儿唠叨半天,日常生活中,到点必须睡觉,到点必须起床,吃饭不能挑食剩饭,刷牙早晚一次都不能落下,每天衣服必须按照妈妈的搭配来穿,妈妈不想买的东西就不能撒娇,总之条条框框很多,小夏在妈妈的这种教育下也一直是个乖乖女,可是孩子却并不开心。 终于在一次考砸后彻底爆发了,小夏考试成绩退步了很多,老妈劈头盖脸的就骂了一顿,孩子以前是会乖乖的等着妈妈骂完自己回屋写作业,可这次却不断的和妈妈顶嘴,甚至躺在地上哭闹不起来,生气的宝妈打了女儿的背部一下,没想到后来小夏竟然因此离家出走了,自己跑到姥姥家去了,即使后来被宝妈带回去了,但也常常和宝妈作对,学习上也不用心,在叛逆的路上越走越远,这时小夏妈妈开始在别人的引导下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孩子太苛刻了? 孩子不能放任不管,但也不能太苛刻了,对孩子苛刻,可能刚

  • 夫妻吵架不一定要躲着孩子,事后的处理才是重点
    夫妻吵架不一定要躲着孩子,事后的处理才是重点

    莉莉的邻居经常会嘲笑这贫困的一家子,莉莉最后忍不住将邻居嘲笑这事告诉了爸爸妈妈,第二天爸妈就吵了起来。 爸妈当着莉莉的面直接就吵的很凶,妈妈吵着“难道你的孩子竟然还没有你的弟弟重要吗?”爸爸听了之后,本来平时心理就有很多的憋屈,瞬间就爆发了,最后竟然还把茶杯给摔碎了。莉莉在旁边一直都在眼睁睁看着,感到十分的无助和难过。不过晚上爸爸专门来到莉莉的屋子,对莉莉说很爱莉莉,也很爱妈妈,不过和弟弟之间的亲情同样十分重要。不一会儿,妈妈也来了对莉莉说自己其实很爱爸爸,因此爸爸重情重义。 就这样,第二天一大早,莉莉就起床拿着扫帚把院子仔细的打扫了一遍,爸妈吵架的阴影也消失不见了,因此莉莉知道爸爸妈妈彼此还是十分相爱的,同样他们也爱着自己。 主要观点: 很多父母都感觉,如果吵架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刺激,让

  • 是什么让好动的孩子变得平静专注
    是什么让好动的孩子变得平静专注

    不知道此时,他的小脑袋瓜里在想着什么,那凝神静气、专心致志的样子,让人生出无限怜爱。大自然让平日里好动的小男孩变得平静、专注。 小男孩喜欢以最恭敬的姿态和大地亲近,就像拉萨城内的跪地朝拜者。大人们最是惧怕周围异样的眼光。为让小男孩以最快的速度起身,便以紧张的口吻告知小男孩:“快,快,地下有虫子,快起来。” 这时,正陶醉于与大地亲密接触的小男孩,迅速从地上爬起来,惊慌失措地朝大人这个安全基地跑去,紧紧抱住大人的腿。大人们得逞了,笑呵呵地牵着小男孩走向下一个目的地。如今的小男孩不敢捉螳螂,不敢动蟋蟀。 大人们对自然的复杂态度,让孩子们在面对自然时,有一种迷惑、疏离、渴望的复杂情感,还有偶尔表现出来的逆反。“我爸妈觉得树林里不安全,”一个小男孩说,“他们总是担心我,不让我走过多。所以我就偷偷地溜出去,不告诉他们我去哪儿。这让他们很生气。”

  • 妈妈为什么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妈妈为什么会伤害自己的孩子?

    尤其当情况复杂,你知道其中没有绝对的善或恶,有的不过是一场悲剧。 但告别了记者职业,我又成了一名心理咨询师,这样的案例是无法回避的,甚至是更应该去审视和思考的。 无论在哪里,母亲都是一个最苦逼的职业。你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辛劳,家庭关系中的压力,自身的各种变化,还要对孩子的身体尤其是精神健康负起责任,其中任何一环的失控都有可能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最可怕的是,这根稻草压死的不是骆驼,甚至不只是这一个家庭。 常说最伟大的是母爱,但母亲有时候会伤害自己的孩子。伤害当然是错的,是不对的,但为什么会这样? 第一类,是我们能理解的“坏”。做父母之前不需要经过考试,“坏人”当然也可以当父母。在家暴案例中,绝大多数的施暴者都是男性,但少数案例种,当施暴者为女性时,受害者基本都是年幼的、无力抵抗的孩子。

  • 学了这么多亲子教育课,到底有用吗?
    学了这么多亲子教育课,到底有用吗?

    孩子有问题,错在父母。孩子是面白纸,给父母来图画的。根源在父母那头。 一、明妈发脾气 身边认识的朋友都认为明妈是个脾气好,对孩子有耐心的妈妈,很难得看到发火。 看起来是个慢性子,事实上坦白说明妈是个比较急的人,只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已。 最近一次发脾气是一个周二的晚上(7月9日),起因是小小明睡觉了要喝水。因为我们约定好了上床了不可以喝水,没上床之前可以喝。那天睡前,他很兴奋,问他是否喝水,他说不要。睡觉了却说要喝水,我告诉他明天喝吧,他还是不停的要求喝水,然后我的火就蹭蹭蹭的冒上来,用愤怒的语气说“我去拿”,小小明被弄哭了。 我发火一方面是因为他挑战了父母的权威,没有听妈妈的话遵照约定,另一方面是自己也有点累了心烦想让他能够安静下来睡着。脾气是发出来了,但是非常后悔。感觉自己很不好,在走出房间的时候冷静了下自己,回到房间

  • 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这几种老人带,会影响孩子一生
    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这几种老人带,会影响孩子一生

    老人带孩子的辛苦我们都知道,但是也绝对不能把孩子交给这几种老人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教孩子说谎看到童童下巴粘有巧克力,妈妈问“你吃巧克力了吗?”,童童乖乖的回答“吃了”。“跟你说了不要告诉妈妈,怎么不听话呢!”奶奶呵斥道。这种情况多了,孩子就能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向爸爸妈妈选择性坦白,甚至撒谎。知道爸爸妈妈不允许的事情转而向爷爷奶奶寻求帮助。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是没有责任感的人,凡事避重就轻,不懂得担当。 2.不重视对孩子的承诺“奶奶明天带你去动物园”“爷爷明天给你买冰棍”可是第二天没有冰棍也没有动物园。老人总是觉得孩子还小转眼就忘了,但孩子是有自尊的,被骗的次数多了,就会养成总是怀疑别人的习惯,同时也会成为一个不守承诺的人。 3.跟孩子抢着做事“童童在幼儿园开心吗?”“童童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童童帮妈妈拿一下小板凳”“孩子那么小,我来吧

  • 在孩子心中,妈妈才是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
    在孩子心中,妈妈才是一个什么都不怕的人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我为了带他,可谓是心力交瘁。 他每天分分钟钟,就能把你刚收拾好的家,给还原成刚被洗劫的现场。爬高,破坏玩具和家里的电器,这种强大的破坏力,简直就是无师自通。 男孩子精力又超级旺盛,去游乐场玩,他能一天都跟打了鸡血似的,而我呢,特别疲惫,又得带他出来玩,因为说总在家里的孩子,会让孩子性格很自闭。 那天晚上,本来我们都已经躺下了,儿子问了我一句话,妈妈,你害怕大老虎吗? 我觉得这个时候,绝对是我吐槽的好机会。我要声泪俱下,说说这些年一地鸡毛的生活。 那晚,我兴致很高,跟他说了,怀他的时候,强烈的妊娠反应,让我特别害怕,总担心他在我肚子里不安全,等他出生后,看着他那么小,我总担心睡觉压着他,爸爸不在家,我也总担心有坏人。黑暗中,我拉着他的小手说“儿子,其实妈妈很胆小,以后你别总做危险的事,让我害怕,

  • 孩子说上学没有用,我怎么说?
    孩子说上学没有用,我怎么说?

    不仅孩子这样,有时候,大人也这样想呢。 小派的一个闺蜜就这样。 说有了孩子,不打算让孩子和大家一起念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因为孩子太辛苦了,而且没什么用。 每天作业写到十点,期末写到十一点。其实不止孩子累,家长也累。所以打算让孩子念私塾,甚至不排除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的可能。 闺蜜是硕士,成绩一向优异,小派相信她教孩子应该不错。 但对她的观点,小派还是大写加粗的——不同意啊。 为什么? 因为对我们平凡普通的家庭来说,义务教育尽管有一些弊病,但仍然是孩子能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 和闺蜜聊天后,闺蜜也同意了小派的想法,所以当孩子对小派说上学没用,小派对孩子是这样说的:亲爱的你错了,上学有用,非常有用。 理由如下: 1、模仿真实的社会,和别的孩子交往的机会,只有学校才能提

  • 因为这八句话,再也不敢给婆婆带娃了
    因为这八句话,再也不敢给婆婆带娃了

    其实老人帮忙带娃我们做妈妈们非常感激,但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方式过于陈旧而让我们不敢苟同。就比如下面这8句老人经常说的话,分分钟就想把孩子抢回来自己带! 1.哟!妈妈不要你咯,来跟奶奶玩吧! 可能是婆媳间天然的矛盾,似乎很多奶奶都喜欢跟孩子说这句话。不可否认,这只是奶奶和孩子之间的玩笑,但是孩子可不会区分啊,他们只会因为“妈妈不要自己”而伤心不已。而且奶奶这种言论也会让他失去安全感,他们会在心里不断纠结:“妈妈真的的不要我了吗?” 对于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的离开本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再用这种欺骗的方式来哄孩子,那么只会加重他不安的情绪。此时老人们就应该慢慢的跟孩子解释清楚:妈妈只是有时要出去忙一会儿,你现在先跟奶奶玩,晚上他们就回来了。 2.再不好好听话,马上就打110来抓你坐牢! 这句

  • 宝宝害羞怕生,多接触人就会适应,是真的吗?
    宝宝害羞怕生,多接触人就会适应,是真的吗?

    在哥大读书的时候,参加任何一个讲座或者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会很自然的走到一起聊聊天,毕业生常常就在这样的场合认识了诺贝尔奖获得者、500强企业总裁,顺便把工作offer也落实了。所以其实美国职场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 因为意识到人际能力的重要性,我从苏宝3个月开始,几乎每天都带她去纽约这边的图书馆听绘本故事,希望宝宝能在阅读启蒙之余,也能早早学会和别的小朋友互动。 结果事与愿违,苏宝刚开始上图书馆的时候,很多时候只是静静的盯着其他小朋友看,似乎对“社交”没什么兴趣;一岁后,和小朋友的互动明显增加了,但面对陌生人尤其是大人,还是会显得很矜持。 为此苏妈询问了儿医,加上自己查了很多资料后,才知道,宝宝的社交能力,有个缓慢发展的过程。0-3岁的宝宝怕生也并不一定是内向,可能是分离焦虑的正常表现。而且,如果宝宝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朝夕

  • 这个自卑胆小孩子的成长故事,可能会帮到父母们!
    这个自卑胆小孩子的成长故事,可能会帮到父母们!

    婚后和丈夫育有孩子,常常在照顾孩子的问题上被丈夫指责,有时候小婷也常思考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就这么自卑胆小呢? 小婷小时候常常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吵架,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吵架很凶时就自己躲起来,害怕一会儿就殃及到了自己,妈妈就常常抱着小婷说要不是因为你们姐弟俩妈妈早就走了。因为太小总搞不懂父母为什么吵架,婚姻总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后来小婷总害怕自己做错什么事情,父母就因此离婚了,总认为是因为自己导致了他们的吵架,慢慢变的有些自卑。 孩子就是这样,因为太小不懂事,很容易把父母吵架的原因联想到自己身上。 小婷的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是妈妈总是不太满意,总把她和邻居家的小学霸相提并论,期望能赶超他,但是小婷知道他们之间的差距那只能是望其项背遥不可及,最后学霸考上了重点小婷考上了普本,又是被妈妈一顿奚落,现在每次小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