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怎么帮孩子减轻分离焦虑? 孩子入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难以克服的分离焦虑。父母帮孩子降低焦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强他的能力。 当然能力跟孩子的年龄也有关系。3岁的时候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比较成熟,也是专业领域推荐的入园年龄。大概孩子在一岁三个月的时候,跟家人分开时他哭闹的时间最长,体验的痛苦也是最长的。 同时,年龄不是影响能力的唯一因素,跟平时的养育方式也有很大关系。所以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帮孩子提升沟通和自理能力。 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班三到四位老师,照顾二三十个小朋友,很难做到细致入微,所以孩子想喝水,想玩什么玩具,或者有小朋友发生矛盾,有任何想法一定要跟老师去说。爸妈们,可以在家里,像演节目一样跟孩子进行演练,教他应该怎么做。 比如说他跟要喝水,你就假装没听见,因为我们知道刚开始入园,教室里很
上周末,带俏妹去上绘画亲子课,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石膏彩绘作业。 石膏像的造型可多了,有叮当猫、脸谱、美丽的小公主、变形金刚、可爱的大熊猫等等。每个孩子都可以挑选一个自己最心仪的石膏像,用颜料给它们涂上喜欢的颜色。 俏妹选择了一个穿长裙的小公主,旁边的小姐姐选了可爱的大熊猫。选完之后,我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来调和。俏妹说,希望把这个小公主涂上黄色的头发,蓝色的裙子,红色的蝴蝶结。嗯,这个搭配应该不错。于是,我就帮忙打下手,让俏妹自己完成上色任务。 “哪有大熊猫是棕色的?” “你看看你,怎么这么笨,调色都不均匀?” “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涂得多好看?” “我说了,只能用黑色和绿色的,不能用棕色的!” “你再不好好涂,下次不带你来了!”
常发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孩子会因为害怕而变得“顺从” 父母常发脾气,孩子会因为害怕,变得比较“顺从”,进而可能导致以后做事没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变得软弱,失去自我。 >>>> 孩子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发脾气,导致孩子频繁受到惊吓,会让他失去安全感。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失去自信,性格可能会变得孤癖、封闭、不意愿交际。 >>>> 孩子性格会变得像父母一样火爆 孩子都善于有样学样,如果家庭中经常出现争吵,以后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火爆、任性、冲动,甚至很容易和别人发生分歧。 万一脾气上来,父母该如何做>>>> 接受这个事实 我很生气!我有权生气,我接受我生气的现
今日主角:数独游戏 趣味性:★★★★★ 难 度:★★★★★ 推荐指数:★★★★★ 适用年龄:5-99岁 ▼ 什么是Sudoku? 说起数独的历史,很有意思,它本来是在18世纪由瑞士发明,流传到美国,一直不温不火,后来却在日本大放异彩,于是乎日本人就给它起了起了一个Sudoku的日文名。 到了1997年,英国《泰晤士报》不经意地报道了这个游戏,没想到瞬间Sudoku风靡了整个英格兰,最后又将这股热度传到了欧洲和美国,大人和小孩都很痴迷的说,很多学校里也会用它来对孩子进行脑力训练。 传统的Sudoku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玩家需要根据9×9盘面上的已知数字,推理出所有剩余空格的数字,并满足每一行、每一列、每一个粗线宫内的数字均含1-9,不重复。 可千万别小看
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学霸。每逢期末尤其是考试结束后,这些话的出现频率之高,恐怕超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句不痛不痒的话是毒药,不知道毁了多少孩子,满足了多少家长。在知乎上,有太多人因为这句话志大才疏,人生潦倒而艰难。 “我就是被这句从小说到大,还自我感觉良好的傻逼!千万不要给孩子灌输这种思想啊!” “我妹妹就是典型的例子。爸妈天天都这么说,导致她现在逢人便说:‘我就是不想学习,不然肯定比我姐厉害,我姐那么笨都考上大学了’。天知道考大学根本不是靠聪明,如果我父母不这么说,也许她也不会自我感觉这么良好。” “我弟就是我爸妈眼中聪明但是不学的,我就是不聪明但是傻学的。现在我弟的薪水恰好等于我每月上缴的个人所得税。” 02 我怕努力了却没有想要的效果 这句话为何这么毒? 它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识:
最近,达妈听说了一些有趣的事。达妈的一个朋友苦恼地跟达妈说,家里二宝这几天入园不太顺利。虽然从最开始的大声哭闹,到现在不再强烈拒绝去幼儿园了,但是小宝贝开始出现“逃避”的现象。家人只要一提幼儿园,宝贝就急;宝贝甚至拒绝去任何途经幼儿园的地方。一家人小心翼翼,只要接他回家了,就不敢再提“幼儿园”…… 幼儿园俨然成了宝贝们的噩梦啊! 各种“入园综合征”,你都中招了吗? 先让我们看看刚入园,妈妈和宝宝们,甚至奶奶爷爷全家人,都过的是怎样一种难熬的日子吧。 电视剧《二胎时代》里有这样一段剧情:馨儿妈妈要把女儿送到幼儿园,路上妈妈哭得撕心裂肺,各种担心各种不舍,害怕女儿会想自己舍不得自己,甚至让女儿缓冲了一年的入园报道时间。 最后,女儿一句“陆晓东,管管你媳妇儿”,让人哭笑不得。原来,妈妈比宝贝“入园焦虑征”症状更深。 这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一部分敏感期的说法简单概括了某个时期宝宝的发展特点,让父母对宝宝的一些行为多一些宽容,不去粗暴干涉。不过,很多敏感期概念没有指出宝宝某个时期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很容易让父母只关注表面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候难免会出现误导。 比如很多妈妈深信一岁多是宝宝的吃饭敏感期,这可能会让她们对宝宝自己动手吃饭更加支持,容忍吃得乱七八糟。但是,很多妈妈并不清楚这个阶段宝宝发展的共性和个体差异。 有很多一岁多的宝宝愿意自己吃饭,一是因为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他们能够有效地抓起食物或者使用勺子。二是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宝宝在1~3岁这一阶段,通过不断使用自己的各种新能力,建立了一定的自主感。父母要允许他们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自己做出选择,比如自己吃饭,自己拿水杯,在黄色裙子和红色裙子中选黄色裙子,等等。
其实,撒谎是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当孩子在在4—5岁的尤为明显。这个时候的撒谎不见得都是坏事,因为这也是孩子的一个成长敏感期,孩子的心智能力也是在成长。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员们发现: 成功的撒谎要求孩子具有executive function(执行能力)。这是一种复杂的技能集合,包括了记忆加工、自我控制和计划能力。 在撒谎敏感期,孩子尝试着如何组织更有说服力的语言,营造更自然的面部表情,编织更合理的幻境,以构造出成功谎言。在这个阶段里,孩子的语言表达、逻辑推理、自我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看到这些是不是觉得撒谎对孩子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呢。 撒谎也是多样化,父母需要细心来判断 随着孩子不断的长大,他们的表现欲会增强,可智力还在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有的时候孩子还不能分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所以,有时候就会不自觉地说
等到年岁长了一些,学会了说话,生理需求如渴了饿了不舒服等会以“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内心的情绪如愤怒、伤心、失望、委屈、害怕、生气等还必须用哭来表达和宣泄。 成人伤心、生气时,尚且流泪,何况心智未健全的孩子。如果你作为一个大人,为一些事失望,眼泪欲夺眶而出,你的亲人无比理智地对你来一句“不许哭,哭了你就是没出息的人”,你又会做何感想?纵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你还会不会选择与他倾诉?这件事上,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你一贯摆出“霸权主义”,就不要总问,为什么孩子不和你近,不和你交心? 现实情况确实是这样,在遇到孩子哭的时候——有的家长喜欢用威胁的方式;有些父母喜欢用哄劝的方式。软硬兼施,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制止其哭声。 试着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吧,不论哭和笑,都是一个人真实的情感流露。孩子哭闹也是一种情绪,父母并不需要大惊小怪,更不可加以威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到底有多深 在所有的亲子关系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极为天然和亲密。很多研究表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韩国有研究表明,认为在决定胎儿性别的问题上,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相差悬殊,生女儿的几率更高。丹麦有研究说,母亲在怀孕期间多吃坚果,孩子更不容易得哮喘或过敏。无独有偶,据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埃克塞特大学联合进行的研究发现,血糖较高的母亲(即便血糖值仍处于正常范围),她们生出的宝宝仍旧会体型偏大。与此相对,怀孕期间血压较高的母亲往往会生出体型较小的宝宝。美国科学家通过跟踪调查研究认为,母亲生活压力大,孩子更容易患龋齿。美国加州大学研究表明,女儿的情绪遗传母亲。哈佛大学有研究者还惊奇地发现,职业女性更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职场母亲的女儿收入更高。诸如此类的研究还有很多,无不说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之大。 就心理需求而言,孩
宝宝为什么那么容易发脾气呢? 心理学家说一般7岁之前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对于任何事情都想去尝试和探索,但因为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往往会力不从心,从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就会通过发脾气释放出来。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总把自己当成小大人,但现实中他们的行为和愿望却经常大人阻止,这时候孩子就会愤怒,但又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也不会理智地处理这种坏情绪,就只能通过行动表现出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处理这种坏脾气呢? 一.提前灭火 妈妈们要注意观察宝宝发脾气之前的症状,一般宝宝会提前表现出不耐烦,吵着要买东西,闹着要去某个地方等行为,这个时候,妈妈们一定要在小火山爆发之前灭火。 二.冷静处理 宝宝往往会在最不合适宜的时候发脾气,比如你急着去上班或者在超市等公共场所,这时,大人们往往
在育儿的道路上和大家结伴,经常会有宝妈向我吐槽与老公的分歧。其实我自己也不例外啊——我经常会和老公翻脸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抱孩子或者嬉戏的时候会动作过猛。许多人当了家长,却根本不明白幼儿的骨骼、关节都很脆弱,你的力道会轻易造成伤害。 在网上随便搜一搜就会有许多这样的新闻: 或者是这样的新闻: 宝妈,尤其是宝爸们,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你以为自己在和孩子嬉戏,其实却是种伤害?小儿脱臼要比我们想象中常见,而且一旦造成习惯性脱臼,会伴随孩子终身。 “慢:幼儿脱臼容易发生在哪些部位?通常是什么造成的? 答:幼儿脱臼又称为“关节脱位”,好发于关节活动度大、关节囊松弛的部位如肘关节、肩关节和髋关节,以不完全脱位居多。 最常见的外伤性脱位为幼儿期肘关节的桡骨小头半脱位,主要是外界直接暴力导致的;其次为肩关节的脱位
妈妈A的孩子只爱看新闻和天气预报,动画片根本瞧都不瞧一眼。妈妈B从孩子六个月起,就订购了台湾巧虎系列,包括视频、玩具和书籍。她的孩子每天都看一集巧虎早教视频。妈妈C觉得只要电视里正在播放的不是少儿不宜的含色情暴力的内容,孩子想看就没问题,但看电视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妈妈D在家里立下了大人不准当着孩子面看电视的规矩。“看电视伤眼睛,在我家为了防止小孩看电视,我、老公、孩子的外公外婆想看电视,只能偷偷躲到小房间调成静音看,并且不准开灯。” 树儿在一岁之前,对任何电视节目都不感兴趣,因此基本没看过电视。即使跟着大人一起看,注意力也无法集中三分钟以上。她感兴趣的点在于玩电视遥控器,抠掉电池、突然关掉信号源、按下静音键等把戏她屡试不爽。一岁以后,慢慢地她开始能够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并且有了自己喜爱的固定电视节目,比如体育频道的各种球类比赛。爱上
实践篇:用“我—信息”表达真实的自己 当孩子处于问题的中心,我们用积极倾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从而激发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父母处于问题中心时,又该如何处理? >>>> 什么是“父母处于问题中心”? 一种声音:是的,我总是处在问题中心。小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管教太严了,以至于我不喜欢他们,总是和他们冲突不断,所以我特别希望对自己的孩子宽松点,这样他就不会不喜欢我。为了孩子,我要做好父母,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不过现在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我太累了,而且孩子好像根本不感激我所做的一切。 另一种声音:我怎么可能处于问题中心、是那个要解决问题的人?明明是孩子不听话惹我生气的啊!他才是问题中心好不好?! 戈登博士指出:(面对第一种声音)父母也是有需求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有权从自己的生活中获
瞧,说到最后又成了孩子的不是,明明是因为你出发之前没有把当地的天气以及出游的行程考虑周全,才让孩子陷入了眼前被冻着的忧虑啊。 因为父母从无远虑,所以孩子才总有近忧。 3岁前你觉得孩子24小时有人看管,所以作息不那么重要。想玩玩想吃吃,睡眠没规律、饮食没规律。 如今一上幼儿园,一切都乱了,孩子该早起的时候醒不了,该午睡的时候睡不着,老师头疼,孩子辛苦,你最初的耐心最终也会化作怨气: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适应,唯独你的孩子不乖、不配合。 却没想过,因为你不曾早早培养孩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啊,你以为只要把他放进去,他就能自动适应。 当然,他最后也一定会适应,但是如果当初你考虑的多一点点,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 2岁的时候,带孩子出门,发现他非常不配合,总是让你丢人,行为一点也不得体。 你觉得还是把他留在家中更
在坐的人试图让他别趴着地上,会脏,但越说,他仿佛笑得越开心。 到最后切蛋糕的时候,他哭闹着要站在桌面上,吃那块还没分完的大蛋糕。他一哭,父母便抱他站在桌子上,他拿着叉子,在大蛋糕上面,吃起蛋糕来,脸上带着满足的笑脸。 我是震惊的,第一次看到一位家长允许自己的小孩在外人面前这么没礼貌。 明明是很可爱的小孩,怎么这下子我却觉得不可爱起来了,甚至有点觉得气愤。 小孩子哭闹很正常,但不正常的却是父母并没有任何的阻止和劝阻。 当他站在桌面上的那一刻,甚至在他们脸上还感受到一番洋洋得意,跟我们说:"他很喜欢这样,每次见到好吃的,一定要爬上桌面上吃。" “我们阻止不了啊,而且,小孩不懂事很正常啦。”他爸爸说。 你是大人竟然阻止不了自己的孩子站在饭桌面前吃饭?我有点懵逼了,是阻止不了,还是没想过阻止?幸亏这顿饭都是亲
这些做法帮倒忙—— 1、认为宝宝听不懂 错误表现:认为宝宝反正还听不懂我的话,能对话的时候还早呢,于是跟宝宝在一起的时候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继续着大人自己的话。 真相:刚出生的孩子,对成人的话确实听不懂,但婴儿的学习能力很强,持续、重复地与他说话,虽然他还学不来,但他会渐渐理解其中的含义。 正确做法:冲他微笑,对他说:“宝宝,我是妈妈”、“宝宝,这是奶,你饿了吧!”时间一长,这种语言信息就储存在了他的脑子里。随着他的智力发育,再经过几十次的语言重复,他就明白,原来总抱着我的人就是妈妈。到了1岁的时候,他可能会叫“爸爸,妈妈”了;当有人对他说:“宝宝,你的球呢?”他会转身去找,说明他已经明白了话的意思。 2、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 错误表现:宝宝指着水杯,妈妈立即反应:“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宝宝连嘴皮子都
后来我们先后恋爱、结婚,便搬离了大宿舍,在外面租房子住。就算是租房子住,茵茵也要与我租在一起,所以这么些年茵茵一直住在我的隔壁,我们是很好的邻居。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茵茵便不再上班,因为是普通的打工族,我们的经济能力有限,所以生活上的一些用品,头上的一些挂饰,以及孩子的玩具……很多都是从路边摊子上买来的便宜货。 茵茵的孩子不到一岁,因为要带孩子,平时很少上街溜圈,除非我叫她。 那晚从街上回来,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刚进房间,就听见隔壁茵茵的大呼,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便急急地跑过去看。 茵茵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手上居然抓着一百元钱……谁的呀?” 于是我们拼命儿地回想,许久才回想起来在挑选头饰的时候,孩子曾抓过女摊主放钱的小纸盒。当时女摊主还开玩笑说:“这么小,手这么多,该打……”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道就是力量”。要想孩子爱看书爱阅读,有一本好书还要有一个好环境。把家里的小角落利用起来,打造出一个舒适的阅读空间,别说孩子会爱上阅读,就连小派都会赖在那里不愿离去。看看别人家的阅读小窝吧,我就不信,我做不出来。 Dormy家的储物柜摇身一变就成了读书的好地方。 茧形吊椅很适合一个人静静的坐着阅读。 书架、小沙发、大靠枕、吊灯。这些组合在一起,阅读成了件“最浪漫”的事。 最简单方便的好方法。这个必须有。 亲近大自然的阅读会让人更容易流连忘返。 认真阅读的孩子最可爱。 把阅读搬到“原始部落”中去吧,孩子们一定会在那里好好读书的。 谁说公主只爱漂亮啦,我就是爱读书的小公主。
三四岁的时候,孩子的小衣服、袜子,基本上都让她学着洗。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兴奋、开心,洗那些小袜子、小内衣对她来说,简直就是玩乐,多新鲜呀。即使她洗的不干净,我也不说。只是悄悄的、趁她不注意,再拿过来重新洗一边。后来新鲜劲过了,她就不想洗了,可我依然坚持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虽然孩子有一百个不愿意,口中说着妈妈真是太坏了,可是渐渐滴,却学会了洗衣。 做好的作业,从不帮她检查。即使她把写好的作业递给我看,发现有明显的错误,我也不说,只是提醒她再检查一下,后来干脆连看都不替她看,跟她说这是你自己的事,又不是我的事,自己看着处理。虽然当时孩子很生气,说我这个妈妈一点都不帮她,说我这个妈妈太不像话,却学会了为自己负责。 即使布置的作业,因为玩乐而没有写,我也从不批评、不督促,并且背后还跟她的老师合伙商量,第二天检查作业时,要重点批评她。但从此以后,她却养成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