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分离焦虑。如何让孩子摆脱焦虑,开开心心上幼儿园,跟大家分享几点: 首先,吓唬的话千万别说,比如,“你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或者“以后到了幼儿园,没有妈妈在,看你怎么办”,等等,幼儿园这么恐怖,那么孩子去幼儿园就会很恐惧,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其次,爸爸妈妈自己不焦虑。有些爸妈担心老师管不过来,担心孩子会被其他孩子欺负,担心孩子吃不好睡不香……各种担心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难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因此,与其把孩子强拉硬拽到幼儿园,不如先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上幼儿园前,先“预习”。带孩子上幼儿园参观,给孩子讲幼儿园的趣事,让他们看见幼儿园比家里更宽敞,玩具更多,还有小伙伴,激发孩子对幼儿园的憧憬。爸爸妈妈把幼儿园看作是天堂,有信任感和安全感,孩子才会爱上幼儿园。很多孩子都会经历小苹果的分离焦虑,
而小莉的原则是穷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过最近宝爸也注意到富养的弊端,凯凯不仅任性,还蛮横无理。就找小莉商量如何改掉宝宝的坏习惯,这天小莉在公司说起这件事,当时有个妈妈给小莉说了一个方法,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宝宝改正。 然后小莉就依照同事的办法去买了一些绘本,到家后给凯凯讲上面的故事,果然孩子就是对故事感兴趣,小莉就按照上面的故事教凯凯,去超市一次只能要一个。看过故事不久,小莉就带着凯凯去超市,意料之中他的坏毛病又犯了,开始乱要东西。小莉就问凯凯故事中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凯凯有点炫耀的说“一次只要一个”,而小莉接着又问“好孩子都是一次要一个,你想要几个?”凯凯犹豫了一会说“一次只要一个”。虽然不情愿,但是在小莉的协助下最后还是选了一个。按照这个方法,凯凯乱要东西的坏毛病渐渐消失了,凯凯的变化让宝爸很是吃惊。 这位宝妈的做法非常值得
什么样的男人叫“渣男”? 他们通常自我感觉极好,不尊重妻子,不孝顺父母,不爱护子女。总之无法承担一个男人作为丈夫、儿子、父亲的责任。 至于那些酗酒、家暴的男人,更是渣男中的极品! 而那些不帮忙做家务、不花时间陪孩子,回家只愿意看手机的男人,也算轻度渣男。 为人父母,我们莫不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后能避开“渣男”。但是渣男总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消灭他们,只能“过滤”他们。 那如何帮助女孩过滤“渣男”呢? 01 给女儿高质量的父爱 爸爸是女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男性。 有责任心的爸爸,能给女儿独立的人格,让女儿相信,即使没有男人,她自己也足够好,足够完整。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拥有着高质量的安全父爱的女孩,长大后较少出现行为问题,也不容易抑郁,她们更开朗自信,更坦
01 儿子,过完这个暑假,你就满14岁了,然后就要开始初三的新学期了。今年你蹭蹭蹭往上长个,一年时间窜得比爸爸还高,弄得我经常有一种恍惚和手足无措感,因为我已不确定我该怎么定位我的角色,以及该用什么口吻和方式与你谈一些所谓的“人生大道理”。 正好你的生日,爸爸一直没想出送什么礼物会满意,最后想着不如给你写封信吧,聊聊爸爸一直想和你说,却没机会说的话。 儿子,非常感谢你。你的出生带给了爸爸妈妈无尽的欢乐。因为14年前你的到来,我们才算真正在人世间有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家。 已经不记得你什么时间叫第一声爸爸的,但爸爸迄今清楚记得你第一次用稚嫩的的童音清楚叫出“爸爸”两个字的时候,爸爸几乎热泪盈眶。 你的这声叫唤给了我沉甸甸的生命重量感与满足感,让我心甘情愿用一辈子来回报你。 02 儿子,你现在在
很多父母想不通,我们对孩子尽心尽力,他们不仅觉得理所当然,有时候还不满意。要知道,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需要机会学习理解他人的感受。这其中,首先要学会理解父母的感受,因为父母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人。然而,作为父母,总是对孩子全力付出,不求回报。于是,即使我们很累,或者我们也有自己的需要,也不说出来,而是尽量去满足孩子。然而,事情的结局也许并不快乐。 比如,3岁的孩子缠着妈妈,让她陪他一起玩。可是她实在很累,想休息一下。但她觉得如果拒绝宝宝,就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以,她勉强陪着孩子,内心却一点儿都不愉快。由于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她觉得心烦意乱,并且有一种失落的感觉。然后呢,她可能会因为一点儿小事而借故发作。她会说:“你弹电子琴的声音太响,现在不许弹。”或者,“你看你,把铁轨弄得到处都是,快收拾好!不收拾好,明天不许你玩。”而孩子并不了解妈妈的感受,所以他既困惑又很受伤。总之,
爸爸们千万不要只是忙外头的事业,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孩子是那么的需要你,但是当你远离他的时候,慢慢地,孩子就会选择逃避你,讨厌你,亲子关系变糟糕。 那时候,当你想要和孩子好好谈谈时,他根本就不会听你的了,当你想好好抱抱他的时候,会发现早已不是当年那粘人的小家伙了。 男孩子喜欢冒险、阳光开朗的性格,由爸爸的言传身教来培养更合适。三岁后,妈妈不妨后退一步,把位置让给老公。 男孩天生不一样? 别再抱怨你家的小男孩过于淘气,男孩旺盛的活力是天赐的!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小组发现。孕妇体内有一种化学信号刺激她们的食欲。 怀上男孩的孕妇比怀女孩的孕妇平均每天多摄入8%的蛋白质,9%的碳水化合物,11%的动物脂肪和15%的植物油:同一研究还证明。男孩出生时体重略高于女孩。平均来说。男孩比女孩重100克。造
的确,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大人们往往没有太多耐心去听完孩子的想法,去分析他们为什么那么做。而是习惯性用眼睛快餐式的扑捉眼前的信息,想当然的下结论。其实当你多等一会,用心而非用眼睛去看时,也许就能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感动。 说到这,突然想起小时候很受伤的一件事,即便多年后,我依然问妈妈,当初怎么能这么想我,我,是你的孩子呀! 那是93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做为独生之女的我,家庭条件并不差,妈妈习惯性的每天给我一毛零花钱,我可以用它买我喜欢的五分钱一个的泡泡糖,或是其他零食。但是,你知道吗,我并没有买,而是把每天的一毛钱都悄悄的攒起来,我要做一件大事。 于是我攒啊攒,终于有一天,我攒够了10块钱,我兴奋极了,赶紧拿着一堆毛票找小卖部老奶奶换了一个十元大钞,十元啊,你知道吗?这在93年对一个小屁孩来说,是多么大的钱吗?这种钱只有大人口袋才会有,
只要我们有孩子,就有共同的话题。 因为孩子也结实了很多新朋友,经过和这些年轻妈妈们的结识、交流,发现现在年轻妈妈们无论是白领一族、个体老板,还是全职妈妈,都特别令人佩服。 她们骄傲、独立,个个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令人佩服的妈妈之--职场妈妈+半职带娃 (往返于家和公司的大忙人) 这种妈妈是最常见的。 产假过后立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为了分担家庭重担。 职场妈妈一般做事都非常果断、雷厉风行。一般这种妈妈能hoid的住职场各种紧急事务!任何强压工作在她们眼中都不叫事儿,中午吃饭的时间往往全用在了回家喂奶的路上。 练就了一手单手抱娃还能写文案的本领,职场妈妈一般是不会将看娃这件事儿全部丢给别人的,只要有时间,就要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去。 所
有了孩子,对孩子的关注更多,分配到自己身上的时间少了。 有一天突发奇想,为什么没有这样一篇文章——《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却带不好孩子?》,这样的爸爸妈妈很多啊,戳一下爸爸妈妈的痛点呢? 于是在请教了很多教育专家后,小派暗戳戳来了。 大家都是老朋友了,友情提醒,前方高能,爸爸妈妈们小派今天熬的不是心灵鸡汤,是心灵蝎子汤。 好好享用,再告诉小派疼不疼,让小派欢乐一下,因为小派自己,也狠狠地疼过啊哭。为什么道理你都懂,却依然带不好孩子 ? 因为 1你懂的是术,不是道! 你知道怎么催孩子快去睡觉;知道孩子哭的时候,赶紧抱起来;你知道孩子想吃零食,不想给的时候可以和孩子约定下次再吃...... 这些你都懂,都是在育儿文章里看到的,记下来,遇到这种状况的时候,就拿出来用一用。
当然有了,孩子慢慢长大,渐渐说话,其实,有很多很搞笑的时刻像细沙一样散落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如果你是个有心的妈妈,把这些记录下来,保准你在N年后笑掉下巴。 偶然间翻日志,发现里面竟记录了一些大宝小时候的段子,一个自主意识刚刚萌芽的小不点,说出的话,做出的事,虽然会让当时的我们尴尬、懵逼,但其实那种快乐,真得不是能够用语言去描述的。如果说当妈很辛苦、很闹心,但孩子天使一般的面容,时不时无厘头的搞笑,早已让我们把这份辛苦给抛到九霄云外。 时间如白驹过隙,孩子的长大只是一瞬间、一刹那,如果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那么在未来你看到后,永远记得的是快乐的时刻。
1 教育理念相同时:相信老师,相信孩子 电话里班主任和我说了详细的经过,最后告诉我:“我说要告诉妈妈,小伙子说不要告诉妈妈。所以我和他约定,这件事情在我们两个人之间解决,这是我和他之间的秘密。但因为这事儿事关安全,我还是和您说一声,让您知道。不过您最好也别和孩子提这事儿,否则我在孩子面前可没信誉了。” 对于老师的周全考虑与对孩子的信任,我当然连声答应。 面对老师对孩子的批评,我们首先要信任老师处理问题的立场:承担孩子在校期间的监护职责,并帮助孩子规范行为。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就不会对老师的批评或告状心生抵触。 我们也要信任孩子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老师的批评与提醒,他有自己的反应机制,我们大可不必因为担心孩子再犯而去唠叨他。 被信任的孩子,他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可信;而不被信任的孩子,则会放弃自我控制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就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可是事实上,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来说,这首歌却深深的刺痛了他们幼小的心! 四个多月的宝宝就当起了小小留守婴儿 真正地体会到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初八就得回公司上班,宝宝奶奶不愿意跟我们一起来东莞。没办法,只能把我的小宝贝放在老家?。现在每天上班第一个动作就是上空间打开女儿的相册看个几遍才有心思工作。每天都要翻看日历算一算回家的日期,唉。。。又不好天天打电话回家问,真难熬。我的宝贝呀 都说我太狠心了,这么小就离开宝贝的身边,为了生活不是没办法嘛。亲们有人像我一样的状况吗??? 迫不得已,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 其实,没有哪家的父母是故意不想和孩子在一起的,如果说
火车站的候车厅里有一组等候列车的家庭,其家庭成员的组成模式是:妈妈、奶奶和一名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小女孩年龄太小、奶奶年龄又太大,所以一到车站,确定发车信息、打电话联络安排都是妈妈在忙。但这个年纪的小女孩子正是好动爱玩的时候,坐不住,也站不住,枯等列车的时间对她,无疑是一种折磨。为了安抚小女孩,奶奶便带着她到火车站内的店铺去逛了。待祖孙俩折返的时候,小女孩手里多了一包零食,而通完电话的妈妈看到这一幕,不乐意了,当场就用带着愠怒的口气对奶奶说:“你不要给她买零食吃呀!待会正餐吃不下了……!”奶奶没有作声,妈妈顿了顿又继续重申道:“你以后别给她乱买吃的了!”奶奶应付的嗯了一声。在妈妈指责奶奶的过程中,小女孩讪讪依在奶奶身后,闷吃着手中的零食。妈妈在一番情绪过后,可能自己也有所意识到火气大了,想召唤女儿到自己身边来,但女儿转过身,不给面子的躲避在奶奶身后,而当妈妈试图要与女儿分享手上的零食时,
“不就是拥抱吗,有那么重要吗”——没错,科学家说很重要! 上世纪40年代,纽约市一名儿科医生为了挽救濒死的早产儿,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拥抱襁褓中的宝宝,结果令人惊讶——早产儿的死亡率迅速下降趋近于零,“皮肤饥渴症”(Skin Hunger)的概念自此被人们所知。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一块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 美国迈阿密接触研究机构负责人菲尔德认为:人的皮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进食的方式便是抚摸。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婴幼儿时期,爸爸妈妈的拥抱和抚摸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安全感,而当孩子建立了足够的安全感,才有勇气探索世界。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对安全感和亲密关系的需求是伴随一生的。 “我是男的,抱什么抱”——爸爸的拥抱不能缺! 这大概又是
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总是很伤人。长时间的空中飞行,再加上时差问题,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影响游玩的心情。 所以爸妈们在带孩子长途旅行之前,非常有必要学习一下怎么倒时差,毕竟只有保持好体力,才能尽可能多地留下美好的旅行回忆。 时差带来的糟糕感觉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个生物钟,提醒人们什么时候该睡觉,什么时候该醒来,这个生物钟是和生活城市的时区相适应的。 当旅行到另一个的城市时,当地的时区跟居住城市的时区并不相同,可身体内的生物钟却还是按着原来的节奏调控睡眠和清醒的时间,就会出现生物钟和当地时间不协调的情况。 比如,身体认为该睡觉的时间,在当地时间还正是艳阳高照的午后,又或是身体认为应当保持清醒的时刻,按当地时间已经是夜深人静的睡觉时间。 生物钟和周围环境的时间不协调
1.邋里邋遢的妈妈 其实在孩子眼里,爸爸应该是正直强壮的,而妈妈则是漂亮优雅的,并不是说妈妈一定要有名牌包包衣服,而是干净整洁、得体大方。如果妈妈总是邋里邋遢,那么孩子就很可能被同学议论,他自己也会因此而羞愧。而且一个连自己都收拾不好的妈妈,还怎么去照顾孩子呢? 2.总是哭穷的妈妈 “妈妈,明天要交校服费了。”“怎么又买校服啊,上学期买的还没怎么穿呢!没钱!”当然这可能只是妈妈一句牢骚,钱自然是要给的,但是你这么一句“没钱”,就等于给孩子贴上了“家庭贫穷”的标签。如果没有及时做些疏导,那么孩子就可能因此而自卑,同时也让“穷”贯穿他的一辈子。 3.说爸爸坏话的妈妈 不少妈妈喜欢跟孩子唠叨自己另一半的不是,比如:“你爸爸钱没捞到多少,天天都忙来忙去,对你一点都不关心!”有些妈妈在吵架之后,也喜欢把孩子扯进来,强制要求孩子和自己站统一战
父母亲吵架时可能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使孩子情绪受到影响 这位育友观察到自从当着孩子的面吵完架之后,现在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对话情况比较敏感,像这样大点声音说话、或者语调有所变化孩子都会感受到,进而联系到自身。因为父母平时对孩子孩子都是疼爱、亲切、温和的样子,但是夫妻吵架的样子和孩子平时所见的亲切父母截然相反,你们的恶语相向、脸红脖子粗、甚至动手、手,这样的巨大的反差对于小孩子来说很容易使他们内心恐惧、不安,孩子会在第一时间内受到强烈的情绪冲击。 2、容易否定自己 面对争执的父母,年幼的孩子通常会觉得“我不好、不乖,爸爸妈妈都开始吵架了”,这是孩子的一个特点,因为幼儿的思考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会把周围发生的事情和自己建立联系,其中也会认为爸妈吵架是因为自己不好之类的原因才会这样。如果长期有争吵的情况发生,孩子很可能经常觉得自己
表姐吓得连忙替儿子拒绝:“不行,他不会唱,不能唱。”就连表姐夫也连连摆手不赞同。 她儿子却在这时轻轻说了一句:“我试试吧。”在他父母惊诧得眼珠都快瞪出眼眶的时候,小伙子走上台,轻声唱了起来。虽然歌声没有多么优美,但有板有眼,一点不见慌乱。 表姐整个人都看傻了。旁人推推她,“快去照相啊,给别人照得不是挺欢吗?” 表姐根本没办法回过神来,说:“让我冷静冷静,手太抖没办法照。” 是啊,这18年来,她哪里见儿子如此“行”过? 她也曾想让儿子出出风头,至少也要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能够正常上台表演节目。可在她儿子上幼儿园时,便把她这个梦想掐碎了。 幼儿园小朋友都上台表演时,她儿子说什么也不上台。老师催了半天,她又哄又逗又推,儿子根本不从,还大哭起来。弄到最后,她只好放弃,领着儿子坐在台下,看同班小朋友在台上一展才
后来小琪妈妈自己去幼儿园观察女儿后,才发现这完全是孩子的问题,不爱和别人说话,自己有什么需求也从来不和老师说,比如说吃饭时,老师每次问吃饱了没,小琪有时都不说话,孩子这性格,什么也不说,注定在园里会受委屈的,让小琪妈妈也是一阵无奈。 到了幼儿园,一个老师要面对很多孩子,不是每个孩子的需求老师都有精力照顾到的,因此家长在家要教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就算不爱和别人交流,这些话也要让孩子常常说。 老师我想尿尿/老师我想拉粑粑 这些话一定要让孩子经常说,无论什么时候想尿尿或者拉粑粑了,都要告诉老师,上课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在家时要多鼓励孩子,有需求的一定要找老师,自己忍着只能受苦了。 老师我尿裤子了 很多孩子尿裤子后都会忍着,不敢告诉任何人,生怕被笑话了,家长要想法克服孩子的这种心理了,平时在家时孩子尿裤子
早上赖床起不来,哭着闹着,怎么都不愿意去幼儿园。就算送到幼儿园,看到父母离开,就哭得声嘶力竭。忍着把孩子留下来,老师却反映孩子一整天都精神疲倦、胃口不好、情绪低落、上课走神。听到这一系列反映,妈妈们自己先崩溃了。其实,这都是“开学综合症”在作怪。 开学综合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孩子们因开学而身心不适,出现一种非器质性的病态情况,一般表现很明显。通常,患此症的孩子在生理上会有失眠、嗜睡、疲倦、食欲不佳等表现,而心理上会出现厌学、焦虑、情绪不稳定、发呆走神等情况。 孩子之所有会出现这些表现,是因为他们潜意识中把对开学的负面情绪,转换成身体的不适。这主要受心理防御机制主导,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特别要说明的是,除了孩子,有些家长和老师也会出现这些问题。 孩子上幼儿园哭闹怎么治? 对于不愿意去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首先要找出孩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