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让孩子从小“自己管住自己”
    让孩子从小“自己管住自己”

    孩子为什么“管不住自己” “家长们反映的问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抵抗不了负面诱惑。”教育专家分析,缺乏自控能力在3—8岁的孩子身上尤为常见。思想不集中、做事虎头蛇尾,都是孩子尚不成熟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自控力差还反映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任性而行,放任自己随着性子来,而不去考虑事情的后果;二是虽然主观上想控制自己的行为,甚至下过多次决心,但在行动上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父母们常说的:“孩子自己管不住自己。”比如:有些孩子过度崇拜偶像,把学业放在一边,将自己的偶像天天挂在心上,学习成绩下降。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说,孩子偶有悔意,也答应不再追星,但是始终不能说到做到。 教孩子抵制负面诱惑 孩子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无法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专家提醒,家长有必要从小加强孩子自我控制能

  • 孩子又闯祸了?先别发火,你其实可以这样做
    孩子又闯祸了?先别发火,你其实可以这样做

    ▼ 我5岁那年,冒过一次险,做了个傻事,差点毁容。 有一天,我从一部电影中看到,朝鲜人把罐子顶在头上,走来走去,觉得很好玩,总想试一试。 “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炒了许多菜,让我端进屋,我乐得屁颠屁颠的。我就爱干这种事——把这个东西,移动到那个地方,觉得很有成就感,可能是因为我属鼠,爱搬运东西。 我端着一盘热腾腾的炒青椒从厨房出来,往北屋去,走到院子当中,忽然想起朝鲜人用头顶东西的样子,立刻把菜顶在头上,用两只手扶住,小心翼翼往前走,一切都还顺利。 没想到,转眼间,不幸的事发生了。 我左脚刚迈进门槛,忽然看见我二哥正坐在屋里,我立刻大声问:“你猜猜什么菜?” “烧茄子!”二哥不假思索地回答。 “不对!是……”我的话还没说完,只听咣当一声

  • 习惯把电视开着当背景?小心孩子多方面因此遭殃
    习惯把电视开着当背景?小心孩子多方面因此遭殃

    对幼儿来说,理解他人的观点、意图、需要和感受非常重要。这是他们的社会认知。一方面,这些能力帮助他们迅速学习知识、语言;另一方面,这些能力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社会人,学习和他人互动,建立社会关系。 为什么理解他人意图这么重要?比方说,一个七八个月的宝宝看到妈妈指着一棵树说 “宝宝,看,一棵树,这是一棵树”,他会顺着妈妈的手看向这棵树,并且明白妈妈的意图:哦,妈妈在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名字。这就是共同注意,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基石。同样,了解他人的意图对建立社会关系也很重要,能了解他人的某个行为是善意的还是不友好的,从而调整自己和他人的互动,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等等。 佛利(Foley)的研究报告指出:卧室有电视,或者家里开着电视当背景的,幼儿往往在理解他人的愿望和想法的任务中表现较差,这阻碍了他们和他人建立积极的关系。在研究者设定了被试家庭的年龄和经济、社会地位等限制条件后,这种相关

    标签:教育反思
  • 总是给娃读书听能有啥用,就不能学点有用的?说这话的人你过来~
    总是给娃读书听能有啥用,就不能学点有用的?说这话的人你过来~

    这位宝妈对孩子的早期阅读平时比较关注,所以一看到有这样的环境资源难免羡慕,确实,早期阅读对孩子的好处有很多,那么,你了解多少呢? 帮助孩子的语言发展0-3岁宝宝语言发展最快、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父母多加引导和训练,从小接触各式各样的语言,能够使孩子逐渐地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平时我们多和孩子说话、读绘本、讲故事、可以帮助孩子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当你给孩讲故事的时候可有注意过孩子是什么表现?很多孩子听到感兴趣的故事都会全神贯注地投入进去,一方面是故事内容、角色吸引孩子,另一方面就是爸爸妈妈讲的绘声绘色,比如表情、动作等也会吸引孩子,这样下来形成习惯孩子在倾听能力上会得到更好的培养,不仅理解日常用语还能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做铺垫将来也会为以后的听课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签:亲子教育
  •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爸妈!你不懂我,怎么爱我?

    一种是自己带的孩子,父母对孩子不了解,实在是没办法。 还有一种是爷爷奶奶参与带的,父母更不了解,加之多了老人这个保护伞,孩子的问题更多。 我一直强调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因为父母应该是最懂自己孩子的那个人。 因为只有父母懂孩子,就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比如父母明白孩子发展的心理特征、规矩的树立、教养者之间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今天好好谈谈,文章有近5000多字,不过不是论文,都是一些家常,慢慢读吧! 先看看孩子需要什么? 他需要爱,需要你的拥抱,需要你的陪伴,需要你给他讲故事,需要你带他一起玩。这些是精神的需求。还需要吃喝拉撒,这些是基本的生活需求。 以上这些需求,想尽办法满足他。 比如孩子小,拧不开水壶盖子,装水这个事肯定要父母做的。孩子一要,你要马上给他。

    标签:教育反思
  • 这不是矫情,是教会孩子热爱生活
    这不是矫情,是教会孩子热爱生活

    M解释道:“看起来只是因为一个婚礼,却牵扯出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巨大差异。比如我看电影喜欢去电影院,但男朋友认为在家用电脑看就很好;比如我喝红茶一定用紫砂壶泡,而他无论喝什么茶,都用自己的保温杯泡;比如我老家过年,大年初一一定早早起来,去长辈家拜年,男朋友却认为这是封建恶习……我所有对生活的敬畏,在他眼里都成了装13,包括婚礼。可是一生只结一次婚,我全心去准备有什么错?” 当时,我对生活的细节并不如现在这般讲究,所以对于她的执着并不能感同身受。而今,十年过去,我真心为她说过的话鼓掌:手捧鲜花,在亲朋好友面前宣布“我要结婚了”,是一件多美好的事!这样的浪漫与庄重,这样的心境与投入,错过了,就是一生一世。 柴米油盐的世俗,多半是一个今天跟着一个明天,反反复复,没有太多起伏和变化。我们需要一定的仪式感,让日常变得不那么一样。 这种感觉,就像食物不仅仅是用来

    标签:亲子教育
  • 每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妈,看你符合吗
    每个有出息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妈,看你符合吗

    其实孩子都有依赖的心理,而父母为之代劳的事情越多,他独立掌握的能力就会越弱,而且无论是谁都无法陪着孩子到永远,这样一味剥夺他独立的能力只会是害了孩子,与其这样做不如做一个“不称职”的妈妈,这样所获的就不仅仅是孩子的成功了。 “无知”的妈妈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求助妈妈的时候,妈妈可以假装无知,然后帮助孩子动手找到答案,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直接给出答案,会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以后遇到问题也会变得懒的思考。而一起寻找答案可以激起孩子动脑、动手的欲望,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懒惰的妈妈 孩子穿衣、吃饭、上厕所,妈妈可以通通不管,最多在一旁动动嘴皮子教他们怎么做,如果孩子有什么不懂的,妈妈可以在一旁稍作示范或者提示。几次下来,孩子就能够熟练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了,孩子也会越变越独立越能干。

  • 这个老爸真的太聪明了,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哄孩子也是没谁了!
    这个老爸真的太聪明了,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哄孩子也是没谁了!

    文|秘籍君 英国一位宝爸赛奇近日在网上走红,赛奇是个全职爸爸,经常会想出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来哄孩子开心,现在又突发奇想的让孩子看到了“彩虹”,宝爸是这样做“彩虹”的,拿来一些彩虹糖和一个盘子,让儿子以此把糖果排放在盘子的边缘,然后自己向盘子的中间倒热水,不一会周围的糖果受到了中间热水的影响,慢慢的开始融化,脱落下来的颜色向中间流动,不同的颜色有规律的涌动,看起来特别的奇妙,很像彩虹,而孩子看着这奇妙的景象,也是开心不已,拍手称赞。 这种教育方法真的很值得称赞,孩子不仅在这样的玩乐中感到开心,与此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知识,所谓的寓教于乐不就是如此吗?用智慧来哄孩子才是最牛的教育! 认识一位同样很有智慧的老爸,宝爸的儿子是个捣蛋鬼,特别厌烦学习,很爱玩游戏,别看只有几岁,父母手机上的游戏是玩的六六的,宝妈担心孩子这样下去,既伤眼

  • 一位宝爸内心的呐喊:老婆对不起,我不想再逼孩子了
    一位宝爸内心的呐喊:老婆对不起,我不想再逼孩子了

    文|秘籍君 这天公司的小李私信问我如何注册某个论坛的账号,看到他问的母婴方面的论坛,就忍不住好奇多问了一句,作为宝爸的他怎么想起注册这类的账号。原来小李关于儿子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主动和老婆探讨,知道老婆喜欢在那个论坛上逛,就想通过写帖子让老婆看到。 事情是这样的,小李的老婆是早教大军中的一员,原来他老婆对早教也没有那么上心,但是在网上看到早期教育如何、如何重要,孩子的智力发育黄金时期错过了就没了,就辞掉工作做了全职妈妈,专门在家陪孩子认字、学习。本来这件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老婆的做法太激进了,天天逼着孩子学习,小李看到儿子心疼的不行,所以每次只要有机会就悄悄带儿子出去遛遛。小李看到家里老婆辛苦,儿子也没有好到那里去就不由的心酸,但是家里事情都是老婆说了算的,他也不能从旁干涉。发帖只想告诉老婆偶尔给儿子放个假,毕竟孩子还小对学习不太感兴趣,

  • 孩子,不要在不断的优秀中走向平庸
    孩子,不要在不断的优秀中走向平庸

    本文源自美国《国家》杂志撰稿人、《新共和》杂志编辑William Deresiewicz在2010年斯坦福大学典礼上的演讲。 在鼓励你好好学习之前,我想先问你,你学习,是为了什么? 这是人文科学专业的经典提问。比如,学习文学、艺术或哲学能有什么实效价值?你肯定纳闷,我为什么在以科技闻名的斯坦福提出这个问题?或者直接回答我,学习——拿到学位,当然是为了毕业后有更多工作机会,这还有什么需要质疑的? 但我想说,工作,不会是你将来生活的全部,好好学习,也不仅仅是学会你的专业。我之所以问你——你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希望你重新审视一下,你在课内课外时间,即将接受的哪些训练、做的哪些事情,能够最终帮助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为了追求“优秀”,大部分人成了“无趣”的代名词 我们不妨先来讨论你是如何考入斯坦福的吧。你能进入这所大学,

    标签:亲子教育
  • 今天开学,我好焦虑
    今天开学,我好焦虑

    说是激动,我想更多的是担心、不安和焦虑吧。 她儿子即将成为小学生,作为一个负责尽职的母亲,她更多的开始担心学校的好坏,担心老师的好坏,担心孩子的适应能力,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怎么说呢,小学毕竟不同幼儿园,幼儿园还是以玩乐为主,没那么多竞争和比拼,很多都是点到即止,都不较真。那时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孩子还小,以后可以怎样怎样。 可升入小学就算是正式进入学校教育,开始真刀真枪的较量,再没借口和退路。再说了,小学是孩子兴趣和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重要性堪比高考和就业,从此以后,孩子的成长开始步入快车道,就像命运的长河,滚滚向前,不可阻挡。作为父母,有些担心和焦虑也是正常,这种心情,我能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因为爱之切,所以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总是牵动着我们的心,更别提上小学这么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当然会让人激动睡不着。 阿梅

    标签:开学
  • 刘国梁告诉你:对孩子千万不能一视同仁
    刘国梁告诉你:对孩子千万不能一视同仁

    张继科也公开表示过:他跟马龙犯同一个错误,刘指导对他就是一顿臭骂,跟马龙就是讲道理沟通。那么是教练偏心吗?一定不是的。对这俩孩子的不同态度,其实暗藏了这位师父的大智慧。也能给我们做父母的一些启示。 马龙:细腻稳定低调型孩子 教育方式 鼓励启发为主,重要的是帮他调节心态 马龙这种孩子其实有很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爱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在生活和学习中会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走。自尊心强,做起事情来很认真也很努力,但是往往不会很直接的表达自己。用我们平常的话说就是,很“有心劲儿”,很“省心”的孩子。 但是这样的孩子往往会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平时我们很难发现他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很努力。但恰恰看似都做到的时候,真正关键时会不会出问题,如果出问题会出在哪?孩子的“对手”很难发现,孩子的父母,老

    标签:教育方法
  • 玩具买了那么多,娃喜欢的竟然是……
    玩具买了那么多,娃喜欢的竟然是……

    美国这边有个传统,在宝宝出生前几周,闺蜜们会给孕妈弄一个baby shower, 给还没出生的宝宝送礼物。 当时苏妈的朋友们也给我开了这么一个小趴体,收到了好多衣服、玩具,大家还用尿不湿给苏妈做了个萌到哭的baby shower cake: 苏宝出生了,我才发现我屯那些潮爆的小衣服没有什么机会穿,成天睡觉的新生宝宝基本上都穿那几件棉质连体衫,醒着的时候也不过是喂奶换片儿,哪有什么时间打扮娃和拍照啊。 苏宝大一些后,开始对玩具感兴趣了,不过很快我发现她喜欢的玩具不多。对很多玩具都是五分钟热情,拿到手后“啃咬扔三部曲”,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其中不乏苏妈下血本买回来的有N多按钮的复杂玩具,真是心塞。好吧,自己玩玩得了…… 苏宝半岁时我们参加了美国这边父母陪伴的早教,发现早教班玩具并不多,一次上课老师用的教具之一竟然

    标签:玩具
  • 尹建莉: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尹建莉: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我的孩子是男孩,今年8岁,他有活泼可爱的地方,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中上游,总的来说我感觉成长得还算不错。 他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总不能遵守他许下的一些诺言。比如我和他讲了许多放学后先写作业的好处,他也答应了,但经常做不到,总是想着法儿地先玩或先看电视。再比如,在玩游戏前,我们商量好,只玩半小时,他也答应得好好的,并保证做到,但到点了,就是磨磨蹭蹭不想结束。 我为此批评过他多次,希望他做个信守诺言的人,但他总是让我失望。我有时实在气不过,就强行关掉电源,逼他履行诺言,为此孩子经常和我闹情绪。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孩子也是经常说话不算数,总是不能遵守自己定下的诺言。 我想知道,孩子为什么总是不能遵守他的诺言呢?如何才能让他遵守诺言呢?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并没有给你许下什么诺言。放学回家先做作业、游戏只能玩半小时等等,

  • 别急着满足孩子的要求
    别急着满足孩子的要求

    为了让宝宝保持这个好的习惯,每次宝宝提出要买书时,我都立即带他去书店,他要那本我就买那本,常常一次就会买十多本。一次我和儿子抱着一摞书排队结帐,一位妈妈问我,买这么多,孩子能看完吗?当听说我儿子很爱看书时,这位妈妈转身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看弟弟都读这么多书,你以后要学着点儿。听到这位妈妈的话,我家宝宝的小脸上露出了被夸奖后的快乐笑容。 随着家里的图书越来越多。我发现孩子似乎没有以前爱阅读了。刚买的新书,儿子随便翻几页就会扔到一边,然后打开另外一本。这样厚厚的一摞书,孩子感兴趣的并没有几本,剩下的就没有再动过。 要知道,买这些书花不少钱呢。既然儿子没有兴趣,为什么还非要买回来呢? 问了儿子才知道,对于他买书的要求我是有求必应,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也总是马上就带他去购买。所以,儿子以为得到这些书对我和他来说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孩

  • 这样看电影,孩子远离电视不再难
    这样看电影,孩子远离电视不再难

    等小派焦急万分地赶回家,女儿正缩在沙发里哭,说很害怕。小派为此很内疚,也很焦虑,孩子越来越大,一个人在家的机率明显增多,怎样才能让她克服害怕心理呢? 当晚看电视时,恰好播放电影《小鬼当家》。女儿看得不时大笑,直呼过瘾。小派灵机一动,小主人公凯文自己在家能斗窃贼,机智又勇敢,是不是很厉害?这时问女儿,她当然答那小孩子很厉害。小派趁机告诉她,其实她的勇气也很足,也曾独自在家过呢。女儿听了这话半天没说话,估计在深思这件事的可能性。 后来,小派又有一次要外出,时间不太长,商量女儿自己在家等着。她同意了,也做到了。自此,小派感知到一部好电影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力,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女儿看那些优秀影片。别说,此举甚妙。 生活在现代,接触影像作品根本没法避免,那不如从中优选精品,既满足孩子的观看需要,还能给孩子带来深远影响。 一、电影要选好

  • 妈妈,你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好丑
    妈妈,你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好丑

    我立马像是一个被打回原形的黑山老妖,站在那里无法动弹。 这是女儿第一次这么评价我,从前,她都那个腻歪在我怀里,搂着我的脖子亲热地说,妈妈,我最爱你了。妈妈,你是最漂亮的妈妈了。她这样评价我,源于我发脾气,我以为我制服了她,其实,我已经把她心里那个最美好的妈妈的印象给破坏了,我很辛苦地烧了一顿饭,就因为她晚吃一两分钟饭,我发脾气了,不仅在丫头的心里,没有得到她任何的感恩,反而,她觉得我变丑了。 我默默地走到桌子前,拿起筷子,端起碗。丫头给我夹了一块肉,微笑着说,妈妈,辛苦了。 发脾气没有任何的作用,只会让一切更糟糕。 耳濡目染这四个字用在教育孩子上,是非常贴切的。一个孩子的性格形成,受父母言行举止的影响是很大的。 姑姑是一名小学老师,而且,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严厉,严师出高徒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争相恐后地把孩子送到姑姑带的班

    标签:情绪控制
  • 新学期送娃去幼儿园,“五要”“五不要”你都知道吗?
    新学期送娃去幼儿园,“五要”“五不要”你都知道吗?

    今天萌萌狐就教给宝爸宝妈,新学期接送娃去幼儿园的“五要”“五不要”。 五 要: 1要走路回家 和宝宝一起回家,既可以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有利于亲子关系,又给了孩子长大了的心里暗示,有利于孩子心理成熟。 2 要保持平静 孩子刚入园,肯定会不适应,此时,家庭成员切勿将注意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也切勿过分渲染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以免加深孩子的紧张情绪。 3 要分享快乐 大人用平静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4 要主动沟通 大人主动和孩子沟通幼儿园的生活,一方面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孩子更好的陪伴。 5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的生活与家庭生活是不同的,它有一定的规则

  •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我只有晚上和周末可以陪孩子,但我又超爱滑雪,然而现在孩子白天还睡两觉,显然不能带着孩子去雪场。如果我和老公单独花一天时间去滑雪,心里对孩子很愧疚啊。怎么办?——O妈 无需纠结陪伴时间,妈妈的敏感性更重要 在依恋行为发展的阶段(通常指2岁之前),维护母婴亲近的责任在母亲身上。可是安全的依恋,并不是只要保持和孩子在一起就够了。 比方说,如果你没去滑雪,在家陪娃,却无法控制地想着「都是这个小东西,搞得我连滑雪也不能去了,什么都放弃了,好想去啊,好烦啊」,那恐怕你还不如去滑雪呢。 心理学院Ainsworth曾用陌生情景法测量孩子依恋类型的她提到,依恋类型安全与否,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母亲是否具有敏感性、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合作的还是干涉的、母亲对孩子是接纳还是拒绝、母亲是易得的还是忽视孩子。 其中我们现在最重视的是母亲的敏感性问题。因为研究表

  • 想做“好妈妈”,却事与愿违?
    想做“好妈妈”,却事与愿违?

    涵涵3岁前,我和老公大多数时间都是两地分居的。那时基本上都是我一个人24小时在照顾孩子。晚上为了实现自我,还要坐在电脑前码字。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情绪得不到发泄,内心也充满了委屈。 随着涵涵自我意识的加强,她变成了一个很有主意的小丫头。而我常常因为她的“不听话”发脾气。有一次,给她打好水之后,她自己洗脚,我去烧个水的功夫,她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一气之下,把她狠狠地扔在了床上。 还有一次,她非得开着灯才肯睡觉,我却想开着灯睡觉不利于她的睡眠,会影响到长个子,甚至会影响智力发育等等等等。因为一个根本就可以顺着她的理由,我想到了很多,而这一切都源于我的焦虑。根本就是我自己太想做个好妈妈了,生怕有一丁点的行为是对她不好。 其实,现在想来,洗脚事件发生时她才不到两岁,也许娃正在用那个方式探索世界吧。而我却要给她冠上“不理解妈妈辛苦”的罪名。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