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ents有话说: 争夺打闹问题发生在俩宝家庭里非常正常,因为一旦二宝学会爬行,开始参与到哥哥或姐姐的生活中,兄弟姐妹间的争抢便会一触即发,而且愈演愈烈。让小小的孩子面对这些挑战确实很难,但家有俩宝的孩子也能比同龄的孩子更优先触及,并学会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他们需要懂得如何与兄弟姐妹去分享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空间(尤其是对于那些睡在一间卧室的孩子们),以及他们认为自己非常珍贵的东西。 所以,于其对孩子因为不愿分享的争吵而感到恐惧,倒不如和孩子一起把这当成是极佳的,让孩子学习共享以及批判思考的机会,共同学习,一起解决矛盾。 NO.1:大宝可以拥有不分享的权利 解决办法的第一步是预防。尽管让大宝学会分享很重要,但是让他拥有一些不必和二宝分享的玩具也是合理且必要的。你可以帮助大宝挑选些属于他自己的专属玩具
“你再这样整天只知道玩乐,以后就惨了。” 许多妈妈会这样语带威胁地警告孩子,但其实这话是错的。只知道玩并不惨,不知道玩才惨。这世界其实需要从小玩大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全球菁英齐聚一堂的哈佛大学,会另外聘请专门设计游戏的人来教学生玩的原因所在。 妈妈们一直认为明明让孩子充分玩乐,孩子却总是抱怨玩得不够,都是有原因的。妈妈忽略了“玩乐和休息是两件事”的事实,这正是最近妈妈感到难以和孩子沟通的重要话题。孩子从学校放学回家后,写作业前只是短暂吃个零食休息了一下,妈妈却说孩子已经有玩过了。写完作业后因为太累所以看了一会儿电视,但妈妈又说孩子有玩。到了晚上,孩子如果对妈妈抱怨“今天一整天都没玩到”,妈妈反而会骂孩子“你都玩那么多次了,怎么还老是吵着说你没玩到?”孩子确实没有玩到,休息只是休息,并非玩乐,休息和玩乐是两回事。 给孩子完全自主的游戏时
柚子医师第一次跟小孩的爸爸起争执!第一次这么生气! 你的孩子把别人的孩子推下楼梯,我很生气! 你就在旁边看着这件事发生,却觉得这件事没有什么大不了,我更生气! 柚子医师平常习惯跑到2楼上厕所,上楼梯时正好有一个4岁的小女生在柚子医师前面7~8阶往上走,也正好有一个6岁的小男生从上面走下来,小男生的爸爸就跟在小男生后面。小男生跟小女生接触时,小男生就把双手平举挡住小女生说:「不给妳过去,妳不能上去。」正当小女生愣在塬地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小男生口中喊着:「金刚飞拳」,双手平举往前推出,直接把小女生推下楼梯。 柚子医师正好在后面接住了小女生,反射性直接开口对小男生说:「你怎么可以推人?」小男生完全不理柚子医师,钻过柚子医师身边下了楼梯。整个过程爸爸在后面亲眼目睹,却完全没有任何反应跟表示,彷彿刚刚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柚子
妹妹寒假时参加个每天上午八点半到下午四点的营队,她很喜欢营队内容,但却对妈妈不在身边感到不安,塬本还一度想放弃报名,后讨论之后决定挑战一下,我答应她待在教室楼下附近的咖啡厅等她,让她完成独自参加营队的初体验。 第一天送她进去很顺利,她坐下后我立刻离开没有异样,我甚至怀疑之前她说的害怕是不是真的。下课前五分鐘我提早抵达,隔着玻璃在外面观看,惊讶地发现她主动发言(还有点高谈阔论)、积极参与,身体自在的趴着、跪着、蹲着,看起来非常放鬆享受在课堂裡。 第二天老师主动和我聊起上课情况,印证我的观察没错;这让我联想起学校老师告诉我:我不在她身边的时候,她的勇敢坚强一一展现出来,跟我口中说起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塬因到底是为什么,我猜想问她也问不出来,于是也乾脆不谈。营队结束时她在旁听着老师对她的描述与讚美,我看着她点点头,对于这些溢美之词她似乎一点
朋友的儿子在幼儿园读中班,有次她跟我讲,晚上回家看见儿子胳膊上有个牙印,还好没破皮。当天晚上女友就问了幼儿园老师是怎么回事,老师回复说:两个班的孩子在一起玩儿,碰到一起,免不了打起来。 给你一个最机智的答案 打闹是小孩之间的常事,但如果自家孩子总是被欺负的那个,难免让粑麻郁闷。 要不要教孩子打回去?可如果自家孩子很强势,粑麻教他打回去,以后凡事他都会用武力解决;如果他胆小内向,教他打回去,他要么会忍要么会爆发到可怕。 看来,对于小孩子来讲,打回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第一招:告诉老师,让老师当法官。 成人世界是有困难找警察;孩子的世界是有问题找老师。跟孩子沟通,让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将情况反映给老师,求得“强者”的支持。但是如果问题不严重,可以由孩子自己解决。大多时候人际冲突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然经历,孩子也会在其间学会
玩耍有助于发展吗 绝对的。玩耍对于孩子的社交、情感、身体和认知发展都十分重要。这是孩子了解自己和世界的独有方式。在玩耍中,孩子还会锻炼自己的五感。 孩子总是会想:这个东西摸起来是什么感觉?我捏一捏这个会发出什么声音呢?我堆或拉这样东西会发生什么?我能不能爬上这个东西? 探索是玩耍的核心。在孩子眼里,任何尝试都是有意义的,甚至是坐在高脚椅上吃饭时将燕麦往外扔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孩子进入学步期,孩子的玩耍变得更加有创造力、更加复杂。玩耍过程中,孩子锻炼着自己的关键技能和素质,比如独立、创造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情感和价值观、发展社交技能对于孩子十分重要。孩子的第一句“请”和“谢谢”往往都是在一次虚拟茶会游戏上不自觉地说出的。 怎样的玩耍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最好 这要取决于孩子的发展阶段。既然玩耍是孩子认识世界的
1.能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当人们谈及外科医生、工程师、律师等时,你倾向哪个工作呢?女性被限制固定的工作的时代是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不尽然,现在仍然有很多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只限男性。此时需要拿出一些优秀的女性案列,展示她们在各行各业里如何崭露头角、大展身手。你可以告诉女儿,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不需要过分追求完美 女性为了能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持续战斗多年,才争取到了现在的权利。提出这个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要多拼命去做什么工作或其他什么,而是要告诉她其实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要做的出色,肯定有好有差,只要自己能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就可以了。 2.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一切 随着时间推移,女孩会慢慢长大,她也许会羡慕超模、女演员们的生活方式,更容易被灌输超模和女演员就是美女的思想。现在的女孩子正
关于女孩儿爱美这个问题,这个妈妈可算是问对人了。身为三个女儿的妈妈,我也时常对这个问题伤透脑筋。眼看着上学的时间都到了,可还坐在床边生闷气,原因就是今天没有穿合心意的裙子。我的化妆品也会遭遇不测,特别是我的口红,不止给她自己涂,她的小熊、布娃娃也会都抹一遍,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只剩一个空壳了…… 每个小女孩儿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她们喜欢粉色,爱漂亮裙子,总挑带皇冠的发饰。小姑娘爱美是对自己性别的认可,是很正常的心理状态,至于家长担心孩子会不会以后耽误学习,这完全属于杞人忧天。这是培养孩子审美观的关键时期,培养性别认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做好几件事情: 公主不仅外表美 孩子心目中的公主,有着精致的妆容,每日穿着公主裙踩着闪亮的高跟鞋,是美得闪闪发光的存在。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公主不仅仅是外表靓丽,但公主更可贵的是心灵美。“如果一个长
李女士一辈子都忘不了,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妈妈经常把她推出家门时说的那句“我不要你了,养条狗都好过养你,养狗还会摆尾巴呢,养你只知道气人”,面对那个漆 黑的楼道和眼前的铁门,当时她是那么无助的撕扯哭叫,但是没有人给她开门。如今长大的她再也不在回那个家了,甚至离开生活的那个城市。 黄女士之前也跟八岁儿子说过这样的话,但是后来给儿子道歉时,听道这句话就在也不敢了,他说:妈,你那天让我滚出去,说不要我了,我真的想走,我问他:你想走去哪?他说:不知道,走到哪算哪儿,再也不回来了。黄女士心都疼的,也很后怕。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有的家长还会藏起来,等到孩子停止哭闹后才会出现,然而被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大于体罚。而且用这句话教育孩子的家长,年老后多数会被孩子嫌弃。 心理学家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身体活动能力在变强 孩子慢慢发育,身体活动能力也在变强,他会想跑得更远跳得更高,哪里都想去探索玩一下。这时候父母们,一般都会出于安全理由而阻止和限制,这就容易让孩子有不良情绪,自然不轻易妥协。 要满足自身好奇心 孩子对未知事物都会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他总是处于探索的状态,如果这时候爸妈们一味的认为他在胡闹而限制他活动,甚至苛责打骂他,这样孩子怎么会愿意乖乖听话? 自我意识在发展 孩子两岁以后,依照自身想法来参加活动的主观性和积极性就会有所提高。一般这样表现,都会和父母设好的规规条条有出入。如果这时候爸妈们把自己认为的规范强加在孩子身上,他就会想要维护“自我”而反抗。 父母批评太急躁 很多时候,孩子自己还未认识到错误或者并不了解这错误会导致什么后果时,
接下来我会告诉大家我们是如果逛超市的。 一:首先我会和宝宝说带好环保袋(教育他爱护环境 ),是的我们不管是买菜还是超市都自己带袋子。 二:我们列出一张清单,我们要采购什么,一边写一边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字,当然他并不在意这些,不过当说到要买他爱吃的和爱玩的时候,他一定会认真,并且把那两个字认的死死的。 三:到达目的地,我们并不会马上到达目标,我们会四处走走,认识和看看一些东西,如果时间足够,我们会在阅读区,拿几本他自己喜欢的书一起读读,然后走到玩具区。这是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到了这地方,很多家长会头痛,孩子看到什么都要买怎么办,这一点,我早有想到,所以我们孩子在进超市的时候就有约法三章,这次什么 什么不能买,可以看,可以玩,我们没有带那么多买其他的东西,如果你看到什么都想买,那么你喜欢的酸奶就不能买了。孩子一般都还是讲理的。
我也想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但是当孩子摔倒啊,碰头啥的,我还没等鼓励孩子呢,爷爷奶奶就心肝宝贝的跑过去了,感觉现在孩子特别娇气,又没办法。 答:隔代教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有沟通是最好的方式,两代人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找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不要完全摒弃传统,也不能完全按照传统,要趋利除弊,做到传统和现代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可以尝试拿一些新闻事件,给老人讲一讲孩子经不起挫折会出现的问题,这类的事件这几年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和家长的挫折教育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 我觉得大多数家长都不理解真正的挫折教育是什么,很多父母理解的就是给孩子打击和羞辱。 答:有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打骂教育、失败教育,这是对挫折教育一种片面极端的理解方法和处理手段,其共同特点就是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挫折教育”本质上是“经历”与“挑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界开始流传一种观点——挫折教育。但我在工作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对这一观点存在误区,有的觉得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受打击、吃苦头,要用苦难来锻炼孩子坚毅的品性;而有的认为挫折教育就是“给养尊处优的孩子们一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不要只知道以自我为中心等等。 然而,从孩子早期教育和性格培养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教育真正的意义应该是培养他们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而非用人为的苦难来“绑架”孩子的天性和幸福感。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她有一个5岁大的女儿叫西西,十分可爱,那天晚上西西画了一棵大树很是不错,大树上还有一个鸟窝,旁边歪歪扭扭飞着几只小鸟,她迫不及待的拿来给我们看,其实以5岁小朋友的能力来说,那幅画已经很不错了,但我的朋友说出的话却是,“还行,不过颜色没涂好都出格了,还有你看这鸟都快掉下来了,不如你们班那个叫罗罗小朋友的画得好,罗罗比
伙伴是一个孩子最珍贵的东西,而男孩的友谊通常是在打架的过程中磨合出来的。 谷谷有一个“发小”,是真正的“发小”,出生31天认识的,他叫欢欢。现在欢欢叫谷谷“大王”,因为谷谷比他大5天。而谷谷叫欢欢“小王”。 大王、小王的故事堪称一部小型电视剧,两个孩子你来我往,看得你惊心动魄。 一开始,也就是在3岁之前,谷谷占据明显优势,他比小欢欢力气大。他们经常一起玩,一不留神就打起来了,战败的总是欢欢。很感谢欢欢的父母,还有欢欢的爷爷,虽然几乎每次都是欢欢受伤,我看着爷爷拉起欢欢一声不语地走了,不跟谷谷玩了,但他们从来没有冲谷谷发过火。到后来,爷爷一看到小谷谷,拉起小欢欢就走,仿佛大灰狼来了一样。 但是欢欢的爸爸妈妈一点儿都没有生气。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欢欢妈妈的提醒,两个小朋友上到了一个幼儿园的同一个班。 上幼儿园不久,有一天,谷谷和
如何提高宝宝动手能力 1、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亲自做 比如自己刷牙、吃饭、上厕所、穿衣服、整理书包等,家长不要溺爱孩子,处处代劳,早点放手,才能让孩子尽快成长起来。 2、让孩子多做手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比如孩子经常上手工课,家长还可以买一些手工书,教孩子一起做,还可以教孩子剪纸,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千万不要怕孩子剪到手就讳疾忌医。 3、课余时间,让孩子帮忙做家务 比如,妈妈在做饭时,可以让孩子帮忙摘菜,妈妈在包饺子时,可以让孩子帮忙和面,只要家长多鼓励孩子,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孩子既能锻炼自己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自制能力。 4、让孩子多做游戏,适当的电脑游戏也不失为好的方法 孩子要多做游戏,比如搭积木,折帆船,做木制手枪等,自制一些玩具来玩,是不错的办法。电脑游戏也会提高孩子的
一个带娃何尝不是每天忙得焦头烂额!顾得上高质量地陪伴宝宝玩耍,就顾不上给宝宝做饭;顾得上给宝宝做顿好饭,就得任由宝宝嚎啕大哭。 记得是在某一次因为各种焦虑,忍不住对宝宝发了脾气之后,我才开始反思,这样像陀螺一样忙碌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一定要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 于是,我开始制订每天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去执行,意外地发现效率变得非常高。既有时间自我充电,也也没缺少对宝宝的高质量陪伴,还可以坚持每天给宝宝做早教。 制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我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做饭,家务,陪玩,哄睡,写菜谱,学习等等),都安排好时间,再把计划表贴在家里比较显眼的地方,鼓励自己去严格地执行 当你按计划去做事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内心特别强烈的充实感,成就感和满足感。其实全职妈妈的焦虑感往往来自于,带宝宝没有业绩考核,无法体现自身价值。把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列到纸面
晚上我们三窝在各自的角落里看书,突然听到cc狂躁的用点读笔使劲戳书,起初我没大注意,继续看书,直到听到她的哭腔,才抬起头观察。 原来她正在用点读笔读书,读到一半笔没电了,她一遍又一遍的强按开机键,强开到最后,欢迎词都致不出来了,上来就是结束语”现在电量低,请及时充电,正在关机。”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当时的样子,再贴切不过——气!急!败!坏! 眼瞅着书跟笔都要被要这败家孩子戳烂了。 “cc,笔没电了”,我试着温柔的提醒了一句废话。果然她开始哇哇大哭,大叫着妈妈有电有电,并把点读笔塞到我手机,要求我一次又一次的强开机,好像换个人开就能有电一样。我耐着性子试了几次,当然还是没电,我试着拿去充电,她死拽住不松手,立马升级为嚎啕大哭。 我顾不上想到底是Trouble2还是敏感期,只知道,狂风来了,我家的女汉子又一次暴走了! 先不说我是如何处理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果断型
1选择亲子课的原因 每位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理由给宝宝选择亲子课,明晰自己带小朋友上亲子课的原因,也许可以让你的亲子课更有收获。 1、可以让小朋友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因为生活在美国的乡下地区,家里小朋友们平时可以接触到同龄小伙伴的机会很有限,而亲子课常常会将年龄相近的小朋友们分到一组上课,又有合适的场地,所以这是可以帮助家里小朋友们接触同龄小伙伴的好机会。 2、可以让小朋友体验集体生活,接触英语。我们在家里的语言是以中文为主,但考虑到小朋友以后在幼儿园、小学等的学习生活需要,所以也想给小朋友寻找合适的一个英语语境氛围,让他们提前有些英语语言熏陶,至少可以听懂接受简单的指令,为以后的学校生活提供便利。 3、作为全职妈妈,这也是社交的渠道之一。对于我自己而言,现在是全职妈妈,平时的社交范围有限,而参加亲子课,可以认识一些其他的小朋友家长,大家可以闲时交流育儿经验或者其他有
宝宝也有“玻璃心”在宝宝树孕育圈子里,经常会有妈妈因为孩子在玩游戏时“输不起”而苦恼。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阳光、坚强,能够在游戏中学会承受压力,抵抗挫折,然而有些孩子永远都要赢、要拿第一,输了就会不高兴甚至嚎啕大哭。面对“玻璃心”的宝宝,爸爸妈妈要怎么做呢? 1允许孩子体验“失望” 避免过渡保护孩子,即便是看到“伤心欲绝”的宝贝,也要收起“心疼”,让孩子在输的时候体验失望的感觉。不要试图安慰,也不要不停地说没事,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很大的事。也不要长篇大论地说教,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很难听进去你的说教。 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告诉他:“输了的滋味确实不好受,是不是感觉很失望啊,有这种感觉没关系!”这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什么是失望的情绪,以及失望是很正常的,他能自己处理好。 2和孩子一起探讨 如果孩子反应过于激烈,可以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孩子平静下来之后,跟他聊聊
家长们太过于重视文化学习,过早地让孩子开始学习认字计算,甚至对于一个2岁了还只能说简单词汇的孩子,家长就制定孩子每天的学习计划。 他们全然不顾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学习规律、学习内容,只要学习结果,孩子们没有了学习欲望,当然会同你“磨洋工”。 实际上,孩子与生俱来就喜欢学习,并且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 首先要学习的是关于自己,想认识一切有关自己的东西。然后就是关于身边的大人,当然就是从爸爸妈妈开始。 接下来就是对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感到有兴趣的事物。孩子的学习过程就是从想认识这一切开始,只要父母留意孩子对这一切感到新奇、有趣,察觉到孩子这种想学习一切的自然倾向,响应他们的喜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能自然地发展起来。 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们就会喜欢书本,从书本中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东西。他们就会拿起笔,画出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