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分脾气、七分害。教育界的专家指出:贫穷不会带来教育的失败,但精神的虐待一定会制造一个问题儿童。让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给她穿着枷锁走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任性、不听话、顽皮捣蛋归咎在孩子身上,其实每一个问题儿童的背后,必有一个问题父母,这是铁的规律。再有灵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后,都会走向消极、悲观的世界,这是不可避免的。 2、坏脾气会遗传。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娃。爱脾气的父母,教育出的娃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里脆弱又爱抬杠。同时孩子长大后,脾气也很暴躁、为人苛刻。严重的很可能发生性变态、神经病倾向,轮到他们为人父母时,也会继承祖辈的坏脾气,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而孩子就是我们坏脾气的重灾区。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种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坏脾气是亲子关系最强的杀伤武器。脾气不好,让孩子不敢
玩具的『少而优』:玩具少一点,想象力就多一点 常常能看到有的宝宝房间就像一个玩具店。宝爸宝妈和亲戚朋友,总会时不时地给宝宝添置新的玩具,或是觉得这是为了宝宝好,或是只想讨好小宝宝。 且不知,这样的过犹不及,只会让宝宝晕头转向、无所适从,丧失玩玩具的兴趣。 为什么?——专注于一个玩具时: 宝宝会专心地折腾一个玩具,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把这个玩具的各种潜力挖掘出来。 当玩具太多时: 宝宝就只会稍稍玩一下,而转向其它玩具了。 而且她会认为,她总是很快会有新的玩具。 所以,请记住: 不要经常给宝宝新的玩具。一个合适宝宝的玩具,会让宝宝不断发挥她的想象力,玩出各种新花样。 根据宝宝的年龄,有些玩具可以加入新的元素,比如玩偶的新衣服,玩偶屋里的新家具。不要一次性地全都买过来,而
在亲子阅读之初,我看了不少专家推荐,也听了身边人的经验,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比如《我爸爸我妈妈》、《蹦》、《妈妈的吻》、《再见,妈妈的奶》……除了普通绘本,还买了《偷偷看里面动物园》洞洞书,《猜猜我是谁》躲猫猫游戏书,《小波系列翻翻书》、《米菲的滑板书》……书很多,以至于家里的茶几上、沙发上、床头柜上,到处都是书,还有各种卡片,儿子随时都可以翻看。 书看久了,我渐渐也就发现哪些书是儿子喜欢看的,哪些是儿子不喜欢看的,比如《我爸爸我妈妈》,儿子就非常喜欢,有段时间是天天都要看,估计里面的内容他都记熟了,因为后来在看其他书的时候,只要看到和《我爸爸我妈妈》一书中类似的情节他就会拖着我去找这本书,比如,有本书叫《吃什么》,里面有一页内容是小猫吃鱼,我只要一讲到这里,儿子就会拉着我找《我爸爸》,然后要我翻,因为这本书里有一个内容讲的是“爸爸像鱼一样游泳”,当把这两个
自信胚子一:长得好看的 常常听说长得好看自带一亿,长得好看的孩子周围的人都宠着让着,比起颜值不高的孩子,肯定要自信一些。 听起来好像有那么一点道理,但是天了噜,长得好看就一定自信吗? 小编不才,是兼职围棋老师,给小孩子上围棋课的时候,那些长得特别好看的小女孩,也没见特别有自信啊,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敢举手,站起来喏喏喏,好长时间说不出一个字,还搭配脸红。 题做错了别说批评了,小编连说都不敢,因为听到“错”这个字,小女孩就会哭。搞得小编只好换一个词,“不对”。这道题你做得不对!嘤嘤嘤,小编兼职混饭容易么? 倒是常常有长得不好看,黑又瘦的女孩子活泼自信的要命,上课不仅大胆回答问题还各种捣乱。 您要还觉得长得好看就会自信,就看看明星郑爽吧。 小编灰常喜欢她在《带你去看雷
其实,生活中不少大人并未在意这个问题,下面我和大家说一件我父母家发生的一件事。 我父母家住在1楼,带着一个小院子,门前、院子里种了一些花草、蔬菜。我妈性格爽朗,很喜欢6楼家的小男孩,但最近不是很待见他。我一问才知道,这都是因为小男孩这2周频频上门道歉,让我妈觉得心里不舒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半月前,小男孩子敲响了家里的门。等我妈打开门,他有些害羞地说:“奶奶,对不起,昨天我踢球不小心把你家门前的一盆花踢翻了,现在我来道歉的!”我妈四处一看,花全都摆得整整齐齐去,应该我爸一早收拾过了,也没放在心上。其实,这也不是大事,若是小孩不说谁知道呢。我妈看着小男孩有些歉疚、忐忑的小脸,心里十分感动,便把从屋里抓了一把奶糖给了他,算是奖励他用于承认错误。 然后事情就糟了,过了2天,小男孩又来敲门,为自己不小心把吃完的冰淇淋掉在我们家门口来道歉。
妈妈,你能抬头看着我说话吗 小编有一个朋友已经荣升为妈妈了,她曾告诉我她和她孩子的故事。她的孩子兴高采烈的和她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然而她却专注于手机,她的孩子后来很生气的对她说:“妈妈,我跟你说话的时候你能不能别看手机!” 或许许多家长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他们兴奋的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诉说自己的快乐,却不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所理解和重视,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 和孩子一起,请放下手机 现在的科技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手机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对于身为家长的一些人,最好还是把自己放在手机上的精力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不要总是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父母双方把孩子生下来就必须尽相应的职责,并不是你拿着手机坐在旁边就是在陪孩子,也不是你一
过于在意孩子在班里的名次 父母常常通过询问孩子的名次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孩子最怕的就是父母及其亲朋好友询问班级名次,班级名次并不是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将来有出息的唯一标准。总是向孩子强调名次的重要性,未免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的几级性。 强迫孩子写作业 如果孩子正在看动画片兴致勃勃,你突然硬拉着他去写作业,他会乐意并好好的写吗?当然不会,有兴趣的学习才会更好,总是强迫孩子去干一些事情当然是事与愿违。家长要在孩子的玩耍和学习中做一个时间和利益的权衡,好好的把握,严格规定玩耍和学习的时间,如果孩子先写完作业就奖励孩子多玩会儿。 父母目标太高 孩子明明是个普通孩子,家长却非要把他向神童之路发展,结果可想可知,孩子压力大家长又失望,谁也不好受。父母给孩子定目标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力,否则孩子的压力太大,
虽然是网上的一句调侃,但背后的原因却值得人深思。现在许多孩子都有大小名,家长在心情好或表扬孩子时,都会亲切的喊他的小名或昵称,而在生气时,就会直呼孩子大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自己的名字过于敏感,甚至害怕别人提及自己的大名,这都是由于宝宝的名字被孩子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 涵涵妈平常就是这样,平常都喊孩子昵称甚至“小宝宝”,但孩子一旦做错事,就会很生气的喊大名,久而久之,涵涵就变得特备抵触别人喊她大名。但是昵称只是家庭间的称呼,大名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记号。如果孩子排斥自己的名字,那很可能变得不能完全接受自己。 如何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名字? 1.孩子的昵称和大名要区分开来,但不是根据情感,而是根据场合。在家时,无论开心或生气,都可以称呼孩子的昵称,但到了公众场所,就要称呼孩子的大名。一是让他知道这是自己社交的名字,二是在
小玩偶,大魔力 宝宝都很喜欢玩偶,如果能给小熊、小兔子配上特别的声音和动作,就更喜欢啦。 大人看起来很幼稚的玩偶,为什么能对宝宝有这么大的魔力呢?因为宝宝充满了想象力!在他们幻想的世界里,小熊、小兔子可不仅仅是玩具,还是有感觉,能陪伴他们的好朋友。 当妈妈要求宝宝刷牙或洗手时,宝宝会因为正在萌芽的自我意识反抗你,但小熊玩偶对他说同样的话,宝宝就会欣然接受,因为这不是命令,而是朋友间的游戏。脑补一下:咱们青春期的时候,爸妈说的话全不听,朋友说的才靠谱!有木有? 举一个栗子:用玩偶召唤,让小朋友有意愿收拾玩具。 躲在他最喜欢的小兔背后,用特别(幼稚)的声音和他打招呼,“宝宝,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布,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年糕停下来,用期待的小眼神看着小兔。 “我们来比赛捡积木,看谁捡的快。宝宝最喜欢什么颜色
1、别让你的爱变成有条件 每当被问到:“你爱孩子吗”,我们父母肯定会不假思索的回答“爱呀,我当然爱我的孩子”。你都是怎么来爱孩子的呢?答案肯定也是各有各家的特点,只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爱”慢慢就变了,变得有前提条件了。 比如,兴趣班报了几个、学习的名次、考试的分数、听不听话、懂不懂事……这些都会和我们的孩子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也让孩子戴上“有色眼镜”去感受爱和关心。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别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是有前提的,应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和他在一起。 2、多倾听孩子好处多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你会一起经历很多欢乐时刻,也会经历一些危险时刻,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孩子总是会无忧无虑。父母需要陪伴在孩子身边帮助解决一些难题或者除了一些情绪,比如,孩子也会有害怕、伤心、失望、愤怒,这些情绪如何处理很重要,而平时最应该做的就是
认同买玩具是孩子的“探索”之一 面对孩子买买买,很大一部分家长会在拒绝时说:“买什么啊,家里一大堆,浪费钱!”道理说的通,可是孩子因为暂时没有金钱的概念,所以他的字典里并没有浪费这词,对于买玩具能让他们开心这事,他们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爱玩爱探索是孩子的天性,而通过买玩具就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求。没有玩过的东西在孩子眼里都是新奇的,就像妈妈喜欢名牌包,爸爸追逐豪车一样的道理,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会有“哇,这个好棒,真想得到它”的想法,所以当他们得到后,即使只有三分钟热度,甚至还没到家就不玩了,只能说明他们的探索欲望被满足了,好奇心也就消失了。当父母能认同孩子的这种心理后,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会不一样。 帮助孩子分辨“想要”和“需要” 既然认同买玩具是孩子的“探索”之一,是不是家长就要无条件的支持呢?no!认同想法和允许行
面对孩子的坏情绪,父母最常见的且不应该有的行为。 1. 训斥和威胁:“你再闹给我看看!”“不乖就怎么怎么样......”这种带有惩罚色彩的恐吓和威胁语言,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更为严重的,孩子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 贿赂哄劝:“不要哭,我带你去吃你喜欢吃的肯德基!”“我再买一个给你,别难过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保护心疼孩子,让孩子没有机会体验不好的情绪,反而不珍惜。 3. 不给孩子表达情感的机会:“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人有七情六欲,孩子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孩子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 否定孩子和他的行为:”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你太让人讨厌了!”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阻碍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让
关于孩子的语言启蒙,家长们总是寄予非常高的期望值。可是,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一岁多的孩子就会说话了;最难,因为最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可到底何谓对错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评判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我们总在不经意间,用“大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一听到孩子发音不准确、文法不对或出现错别字,就判定这是孩子的“错误”,必须马上纠正。可是,我们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努力,他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baby,慢慢长大,学会抬头,学会爬,学会独自站立,学会走路。而现在,他又开始了新的旅程:学习说话。我们不如尝试着用尊重的态度,来欣赏孩子在语言学习上的努力与进步。 在每一次孩子说错话的时候,我们都给予正面、积极的鼓励。孩子在包容、开放的教育环境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上进。一个充满阳光充满进取心的孩子,还怕他“不会说话”吗?
好妈妈or坏妈妈?好心态很重要! 一个女人可以有N种不同的身份,妈妈、妻子、女儿、老板,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很“矛盾”的,因为有一天你发现,不论哪个身份,你都没有任何理由退却,你是这一些人的中心,而这个“中心”位置一方面会让你有成就感,让你觉得满足,另外一方面给你的压力也很大,会让你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尤其是新手妈妈。 焦虑已经成了父母,尤其是年轻父母的主旋律。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人很难正面地说我的孩子怎么样,相反他们一定会说他又怎么了,他又做错什么了,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样等等,由此可见,焦虑已经变成了一个主流。而陈蓉作为一个9岁孩子和6岁孩子的妈妈,同时又是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可以说她有着人们口中常说的“三高”:高龄、高管和高颜值。 “其实我是最应该焦虑的,我也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白头发特别多,但是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来采访我,问孩子择校的问题,我
【双目对视】很多时候,明明正在玩、正在看书,或者就是正在无所事事地愣神,那么对于妈妈的说话可能就是耳旁风,如果妈妈真的一定要小朋友听,并且听进去、记下来,妈妈一般会蹲下来,与明明平视,用双手拉住明明的双手,请明明“看着妈妈的眼睛”,然后妈妈才会开始自己的说话。妈妈此举动背后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出于对小朋友的尊重;二是将明明的注意力拉到妈妈的说话上来;三是让明明知道,妈妈将要说的事情很重要,自己一定要认真听。 【提高嗓门】好吧,说实话,以提高嗓门而让孩子听话的方法,妈妈并不是很提倡,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和时间,还是必须使用的。如妈妈正在厨房里忙碌,明明在客厅做可能发生意外的事情,此时的妈妈也只能以提高嗓门而唤起小朋友的注意。其实,妈妈这里所谓的“提高嗓门”,并不是大喊大叫,而是一种让自己的声音更为突出的方法,出于孩子的本性,他们都是会更关注更为突出或不合场景的事情
她在facebook上,发了一个帖子变得异常火爆,因为为了培养儿子如何与异性相处、尊重女性她每个月跟6岁的儿子约会一次。 是的, 你没看错,是很正式的约会哦,这位妈妈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教育儿子的方法: 约会进行时 她说,自己每个月都会跟儿子出去约会一次,就像正式的约会那样,儿子会为她打开餐厅的门,帮助她拉好椅子,并且细心地问妈妈想要吃什么菜。 吃饭的时候,两个人都不许把手机带在身边,因为Nikkole从小就教育儿子,不管跟朋友还是跟爱人在一起聚会吃饭的时候,把手机带在身上随时低头看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每次约会吃完饭结束后,儿子会用自己这一个月以来照顾妹妹和做家务做赚到的零花钱来结账,而且还会各种绅士礼仪,也会准备15%的餐费作为服务生的小费,也因此学会看一些简单的算术 Nikkole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让儿子从小就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尤其是如何尊重
问: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得不说,您真的很有智慧,您的这些管教方法是从哪里学来的?对于新手妈妈,遇到孩子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又不甘心把孩子当成试验品,该怎么办? 睿欣老师:我的老大曾经对我说:“妈妈,请你不要在看到我有任何问题的时候,就觉得我一辈子都会是那样的人了!”我想,她讲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孩子说谎,并不代表孩子一生都会是一个不诚实的人。 反之,孩子的“问题”,常常是他们成长的信号灯,指示着父母如何帮助他们调整自已。所以首先是新手妈妈对发现孩子“有问题”时的心态要很正面。看见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成长,你应该很开心有机会发现孩子的问题。你总不希望将来这些问题让世界残酷的手来解决吧! 至于试验品,我们新手妈妈,不也是孩子的试验品吗! 我并不认为自己有权利,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我的三个孩子是上天托管给我的,真正拥有权在上天手中,他会负责。 问:很多家长都带着“我都是为你好”
1.担心宝宝总是拉扯衣服上的拉链、小饰品,弄伤了手,那就把宝宝的衣服反过来穿。 2.宝宝的小手都不闲着,看着抽屉就想拉一下,再合住,这样很容易夹伤手指。但如果这样呢?宝宝还会乱开抽屉嘛?哈哈...... ps:图中的卷尺可能会划伤宝宝的手指,妈妈们可以用木棍儿代替。 3.家里插座的插孔对宝宝来说很危险啊,如果将创口贴贴在插座上,就能防止宝宝触电啦~ ps:有的宝宝好奇心重,贴上创可贴会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他们反倒会去揭创可贴,这也是危险的。用不用创可贴,妈妈要视情况而定。 4.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宝宝喝药的剂量,就不会总忘记了。 5.夏天天气炎热,宝宝总是不喝水咋办?在杯子上装上冰箱贴,吸在冰箱上,这样提醒一下,宝宝就会主动喝水啦。 6.把冰棍的
1 ——— 只阳光无黑暗,亦是缺陷教育 之前看了许多有关做父母的该不该当孩子面前吵架的教育贴,绝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应该回避孩子吵,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但就我自己的成长经历来说,适度让孩子经历父母的吵架到和好的过程,再吵架再和好,才是真实的生活,光给孩子阳光教育而没黑暗教育,个人觉得对孩子来说亦是缺陷教育。 就象我从小生长在大家所谓的美好家庭下,没经历过父母吵架,在我大学前也没经历过亲人好友的生离死别,一切都显得象大家所认为的那样美好,造成我看待世人世事非常单纯且做事只往好的想,从不会考虑此事还会因人角度不同而变复杂。因为单纯,就想包容。因为包容,就变妥协。因为妥协,就变忍受。只因我骨子里就觉得争必会吵,但从小就没听过骂人的话,受的教育也是别人骂人就是粗俗的人,而导致我不是不敢吵,而是压根不会吵。 从好处想,我活
第一步:玩具不收纳,房间杂乱无序 闺蜜常常跟我抱怨孩子做什么都有点心不在焉,到了闺蜜家才发现,整个屋子到处都是孩子的用品、玩具。孩子坐在沙发上看绘本,旁边躺着小熊,脚边放着小球。所以孩子看一会儿绘本玩一会儿小熊,一会儿又去玩球,最后变得每五分钟就要换一个玩具。 护“专”大法一:有序的整理收纳不仅是为了清洁 对孩子来讲,整洁有序的环境,不仅让他们更有安全感,更能满足他们秩序敏感期对固定程序的要求,同时他们会因为清楚物品的摆放规则,而不用分心去想哪种东西放在哪里,可以保持情绪稳定、专注力持续。 第二步:你的热情,没用对时候 暖暖小时候有一个音乐球,球面上很多隐藏的按钮,触碰会有不同的音乐。但是暖暖最开始玩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我为了告诉暖暖音乐球的“秘密”,不停的跟她说按这里,按那里,结果暖暖不多一会儿就放弃了音乐球,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