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我不是因为你乖乖的才爱你
    我不是因为你乖乖的才爱你

    两岁的小维已经养成了每晚要听五六个故事才肯睡觉的习惯,在卧室的床头和地垫上,各种绘本七零八落地摆放着。到了睡觉时间,刷完牙洗过脚,小维就像皇帝翻后宫的牌一样,把他喜欢的书挑出来,让我给他读。 在睡前故事中,有几个是我和他都百读不厌的。其中一个叫《我永远爱你》。 故事从一个美好的早晨和一个温暖的计划开始。 小熊阿力早早醒来,心情很好地跑下楼梯,来到厨房,想为妈妈做一顿早餐:“烤面包,抹蜂蜜,她一定爱吃!” 就在阿力伸手去拿盛蜂蜜的碗时——砰!妈妈最心爱的碗变成了九块碎瓷片!阿力不是故意的,可是妈妈会怎么说呢? 妈妈正在做早操。阿力走过去,妈妈问:“嗨,阿力。我好像听到什么东西摔碎了?” 阿力小心地问妈妈:“妈妈,是不是只有我乖乖的,你才爱我呀?” “我永远爱你呀。”妈妈微笑着回答,还拉着阿力一起做晨练。 “要是我做坏事了

  • 其实男孩更需“富养”
    其实男孩更需“富养”

    “女孩要富养,男孩要穷养”,是个较为普遍的认知,这一方面是指物质上的投入不同;另一方面,也因为较之于对女孩的精心呵护,我们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甚至是苛责和简单、粗暴。 其实,如果了解一下男孩和女孩的先天不同,会发现比起女孩,男孩(尤其是六岁前)更应该被理解,更需要爱的富养。 理解男孩:一张图表读懂男孩 养育了一男一女的父母,多半会深切的体会到养儿育女大不相同,字字珠玑的教养智慧,一移到男孩身上,怎么就失灵了?随着脑科学等的进步,我们了解到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大脑发育、心理上的确存在着重大差异。而了解他们,理解他们,才能更好的去爱他们—— 年龄 生理发展 状况刚出生需要大量的睾固酮刺激身体发育的男性特征,此时血液里的睾固酮含量和十二岁的男孩一样多婴儿快乐的时候,生长激素会在体内流动,直达脑部,因而成长茁壮;心情忧郁时,压力荷尔蒙(也就是皮质醇Cortiscol)会

  • 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数学思维?
    如何培养低龄孩子的数学思维?

    这里是清华爸+复旦妈打造的原创亲子平台, 分享身边育儿达人(尤其是爸爸们)的育儿经, 多元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启发, 创意游戏与实用资讯, 予教育以理性,予育儿以灵感 ———————————————— 孩子的数学思维是不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 好,各位家长,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谈谈如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个话题。 我们的讲座就从PPT当中的这张图片开始讲起。图片当中是一些很漂亮的玻璃器皿。那为什么以这张图片作为开场白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玻璃器皿的吹制过程,玻璃在高温炉里被加热到一定温度以后,用一根很长的空心铁管取出玻璃液,在其冷却前,一边吹气一边进行塑形。冷却后从铁管上敲入。这整个过程需要非常迅速而沉稳。 我当初是在欧洲的时候看到这个玻璃器皿的制作过程,当时我就在想,小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好比吹制玻璃器皿。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比喻呢?原因有两个: 其一,思

    标签:数学思维
  • 专注力背后隐藏的大秘密! 真的吗?太神奇了!
    专注力背后隐藏的大秘密! 真的吗?太神奇了!

    面临9月份的幼升小,家有5、6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开始躁动起来。孩子们上学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专注力!爸妈和老师口中永远的6字真言——上!课!注!意!听!讲! 专注的字面概念其实很简单,它就是将我们从多个方向中解放出来,一次只将精力放在一件事上。“Concentration is taking your mind off many things and putting it on one thing at a time.” 孩子们的专注力表现大多数体现在课上表现和行为方面,但是更深层次更深远的影响,却容易被爸妈忽视。 专注力决定一生的命运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就不好,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没有好对象就没有好婚姻,没有好婚姻这辈子就毁啦! 到底有啥深层次的影响? 孩子上课不听讲、作业记不住 隐藏影

  • 6个娃全进哈佛耶鲁,她却说,功夫不在学习中~
    6个娃全进哈佛耶鲁,她却说,功夫不在学习中~

    她被誉为“韩国首席妈妈”!她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耶鲁大学的博士!她的家庭被纽约时报评为“可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肯尼迪家族相媲美”!…… 她就是韩国的全惠星博士,前任耶鲁大学教授,现任东岩文化研究所理长。曾获得韩国国务总理奖、KBS海外同胞奖、美国康涅狄格州总督奖等荣誉。 这是她的6个子女的情况: 大女儿庆信,哈佛毕业,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获得美国总统奖,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儿子洪柱,哈佛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 二女儿庆恩,哈

    标签:孩子学习
  • 你还在相信美国教育很轻松?别傻了!
    你还在相信美国教育很轻松?别傻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对美国的教育形成了“宽松”的印象。可这恰恰是我们对美国最大的偏见,也是最大的谎言。 在美国比较好的大学留学的朋友,谈及自己的学习生活,说那简直不是竞争激烈,而是“残酷”。这种残酷不仅存在于大学,甚至蔓延到了高中。 美国记者爱德华在畅销书《梦想的学校》描述了惠特尼高中的学生群像: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绩4.0,他们一天只睡4个小时,灌下4大罐拿铁咖啡,为的就是能够熬过一整夜。 今天与大家分享唐文佳的一篇纪实,她追踪记录了一个非常优秀的高中女孩田田的生活。 作者/唐闻佳 8月17日,16岁华裔女孩田田将在上海音乐厅开钢琴独奏音乐会。先后师从钢琴家韦福根、秦川,以及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Vedakaplinsky),小小年纪的她,已是第三次在上海开独奏音乐会。 如今琴童很多,能开独奏音乐会的并不多。本以为

  • 3岁定80的真相!宝宝还没超过3岁?恭喜你
    3岁定80的真相!宝宝还没超过3岁?恭喜你

    3岁定80,已经有了科学依据。如果你的孩子还没超过3岁,好好看看这篇文章吧也许会改变他一生的命运。 人类的大脑是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尤其是在三岁前。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大脑会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但是让大脑建立这些连接的是什么呢?其实是语言。谁的语言?孩子父母的语言。 很多人以为三岁前的小孩什么都不懂,所以随便在他们面前说什么都可以,然而这种观念已被证明不正确。 一个正在迅速发育的大脑,会通过听觉和视觉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如果把大脑比喻成一个机器,出生后三年家长的言行其实是在创造这个机器的过程。 (你说的每个词语,都在塑造你孩子的大脑) 一个延续多年的研究也发现,到四岁前,贫穷家庭的孩子听见的单词总数比富裕家庭孩子少3千万,而且他们听见的单词大部分都是负面的、否定的、简单粗俗。 没有良好教育

  • 这4种怪异行为每个宝宝都有,他们怎么了?
    这4种怪异行为每个宝宝都有,他们怎么了?

    小宝宝已经成长为一个会说话,头脑里充满各种主意的小家伙。实际上,他变得非常专横——他告诉你应该坐在哪里,想穿哪条裤子,午餐想吃什么。但是当你需要跟他交流更复杂的思想和情感的时候,他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因此,你就经常不得不想法破译他的一些怪异行为。儿童养育专家会帮助我们解答宝宝情绪和身体语言背后隐藏的含义。   当宝宝碰到陌生人的时候,他举起衣袖挡住自己的脸。破译:“我感到很焦虑。”想一想你最后一次参加社交聚会,在那里你谁也不认识。也许你在不安中自言自语安慰自己:“出来和别人待在一起还是不错的。哦,她看起来很酷,我喜欢她的衬衣,也许我可以走过去,跟她交谈几句。”然后拿起一杯红酒,这样你的手可以有事情干。这时候我们回想一下小宝宝遇到陌生人时,用衣袖挡住自己的脸也同样是给自己的手找一点事情做。小宝宝还不会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所以他完全是用身体动作表达出来。有

  • 国外的绘本虽好,可中国原创绘本更好看!
    国外的绘本虽好,可中国原创绘本更好看!

    随着绘本深入孩子们的阅读世界,很多爸爸妈妈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绘本大多数都是国外的?有我们中国自己的绘本吗?国外的绘本虽好,总觉得好像缺了点什么。 让原创绘本播撒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阅读,是孩子获得知识、学习间接经验,学会思考的有效途径,阅读也是文化传播、传承的直接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接触的绘本、读物都来源于国外引进,那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自然而然就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有那么多优秀的故事、优良的传统,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孩子,绘本阅读,无疑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方式。 《“小时候”中国图画书精选系列》 文:保冬妮 图:李萌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小时候有大看头 小时候,北京的路比现在窄,天比现在蓝,玩具比现在少,玩伴比现在多,生意人和民间艺术家很相似,时间很小,走得也很慢。于是,我们慢悠悠跟着

    标签:绘本故事
  •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 远比你打骂管用
    这样给孩子定规矩 远比你打骂管用

    对付这样的孩子最有效的方法绝对是面壁思过,可能有人不认同认为没用,毕竟各自家庭情况不同,但是经过验证这种方法适合大部分孩子。 选择合适地点和时间 这个地点一定不要看到一些刺激因素,远离电视、玩具等地点,为了减少刺激,最好不要和孩子一块面壁思过,但是如果孩子过小和性格易冲动,还是得看住他。第一次面壁思过要慎重,可能会花费你大概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因为孩子的反应会过烈,但首次处罚,无论如何要坚持完成。 引导孩子反思 等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后引导孩子反思,无需大声训斥和大幅篇章的说教,只需让他明白被罚的原因即可,并加以告诫下次再这样无理取闹还会受惩罚,一切归于平静后让孩子回到到他原来的活动中去,这很重要,直接检验惩罚的效果是否有效。 面壁过程中孩子不服管教怎么办? 孩子提前离开了思过的地点,只需

  • 摧毁孩子自信心的“凶器”就在我们身边,你可有注意?
    摧毁孩子自信心的“凶器”就在我们身边,你可有注意?

    否定孩子过多,易形成负面暗示 经常带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有时候我们教了孩子东西,或是带孩子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时候,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或者“慢热”我们可能就会说:”教过你你怎么不做啊?你又忘记了啊“”就你胆小,你看别的小朋友“”没办法, 我家孩子就是反应慢“这可能是一时的气话、一时的无奈,可是如果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否定言语是不是有些过多? 心理学有过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如果这些的不经意间的话语成为了你养育孩子的“口头禅”,那么孩子经常接受到的都是来自爸爸妈妈“否定自己”的信息居多,自然在孩子的心里就种下了自卑的种子,久而久之就会不自信,不做、不敢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多。 为孩子设立的目标不合适 现在的早教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到处都是,你可能觉得这个孩子需要,那个对孩子发展更好……让人挑选起来都是“左右为难

  • 老爸,你要抓住我的时间!否则你就只剩后悔哦
    老爸,你要抓住我的时间!否则你就只剩后悔哦

    晚上,爸爸给谷谷讲故事。 “谷谷,爸爸现在开始给你讲故事啦!今天讲的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谷谷看着爸爸。 “你知道什么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吗?”我看着爸爸。 “就是大家都知道司马昭想吃路边的煎饼果子!” 哈哈……  “爸爸”,这个字眼在以前的年代通常意味着严厉、严肃和不可亲近,但是现在恐怕更多地意味着好欺负、好说话、好沟通。在今天这个时代,反而是虎妈越来越多,爸爸们则成了小孩的避风港。 现在奶爸真的越来越多了,很多小孩干脆直接由老爸带,妈妈根本不需要亲自出马,老爸家里家外都是能手。 老爸喜欢带小孩,除了家庭的原因,另外的原因大概是在小孩身上,爸爸们能从带小孩中找到真正的乐趣。 小孩决不意味着一堆麻烦,在小孩制造麻烦之外,他还会给大人带来无比的快乐。怎样创造最开心的、无忧无虑的、自信的、

  • 老公就是没有办法放下手机陪孩子,怎么办?
    老公就是没有办法放下手机陪孩子,怎么办?

    对父母来讲,养育孩子就是一个自身修炼的过程。因为一个孩子降临之后,需要父母花费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这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至少是十八年的长跑。也就意味着父母需要花十八年以上的时间来陪伴这个孩子。 现在有太多父母在产假过后就重返职场了,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或者保姆来带。他们以为眼下重要的不是陪伴孩子,而是为孩子的将来赚上足够的钱。等孩子长大些,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再把孩子接回来就好了。殊不知,这样却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心理成长期。 孩子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在夏天三岁之前,夏克立、黄嘉千对她可以说是寸步不离,走哪儿带哪儿。凡事都亲自来教,不会为了躲清闲就把夏天丢给别人,或者拿手机和iPad打发她。夫妻俩坦言:“我们想要孩子养成一个很好的个性,就要在她三岁以前好好塑造。我们花了六年时间教养夏天,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成果,我们自认为还算及格。”

  • 给孩子选什么书,最能看出父母的水平
    给孩子选什么书,最能看出父母的水平

    表哥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家里停电,侄子举着手电筒看书。我给点了个大大的赞,结果表哥给我发微信说:你知道他看什么书吗! 表哥正愁的就是这件事,他以前认为孩子爱看书总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孩子想看什么买什么。 没想到7岁的侄子这阵子迷一本校园爆笑漫画迷得不行,写作业潦草应付,吃饭也急匆匆,就是为了看这套漫画书。 给孩子买过书的家长都知道,儿童书好多都是一套好几册,一本小漫画书,侄子笑嘻嘻的,一个小时就能翻完了,然后就心心念念要下一本。 我翻过那本漫画书,写的大多数是校园爆笑的一些故事,什么主人公靠放屁赶走了老虎之类的,孩子看了是挺乐呵,但是光看这个怎么能行。加上侄子总是写不出来日记,一写作文就发愁。表哥才越发觉得,孩子这书是没看对。 综合了这些情况,表哥上网看了很多资料,结果看到不少人对这本很受欢迎的

  • 0—6岁,爸爸最应该做什么?再不做就晚啦
    0—6岁,爸爸最应该做什么?再不做就晚啦

    国外有个广告说人生只有两件东西不等人:一个是青春的时光;一个是瞬间长大的孩子。他们都不能等啊,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再也回不去,再也不能补偿啦。 现在就来看看,0—6岁的孩子,最需要爸爸做什么吧? 0—1.5岁:需要爸爸做个暖男哦 专家说:《儿童心理学》把孩子的心理成长,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0—1.5岁这个时期啦,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妈妈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爸爸们觉得自己被专家忽略了?别哭,更别离家出走,好吧,小编允许你离家出走一分钟。回来了吧?好,咱继续)。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特别需要一个情绪快乐、稳定,对自己无微不至,自己哭了就抱,饿了就给好吃的的妈妈。但是爸爸别以为,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妻子,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啊。因为恰恰这个时候,妻子最需要你啊。 妻子生完孩子,胖了身材不好了,不能上班出门,带孩子又非常辛苦,情绪波动往往非常大,深夜为了喂孩

  • 想要给孩子幸福的童年,首先需要舍得花钱!
    想要给孩子幸福的童年,首先需要舍得花钱!

    婆婆提到当年养儿子的时候,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泪,月子里就自己洗尿布,孩子自己拉扯大,为了孩子停薪留职十年,所以,她的孩子的童年,除了挨揍和受伤,似乎快乐和幸福她都忘记了,只记得那十年很苦很累。 可是,我妹妹的婆婆就不一样了,她当时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她并未为了孩子放弃自己的工作,而是选择给孩子请了保姆,她把工作和生活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如今更是身居要职,两个儿子也以她为荣,觉得妈妈虽然是那个年代的妈妈,却有着现代妈妈的新思维。 看吧,一个不舍得花钱,一个舍得花钱,差距是不是很大!而且,这种习惯,如今婆婆带到了孙子身上。 到我生孩子的时候,婆婆很贴心的说,尿布你就不用洗了,你公公退了休闲着没事,把他喊来洗尿布吧。我说纸尿裤不好吗?她说那多贵啊! 于是,大宝出生后的那半年,公公每天都在厕所里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呼哧呼哧洗尿布。从夏天洗到冬天,每天

    标签:童年亲子
  • 放四个大招,相信你肯定能搞晕孩子
    放四个大招,相信你肯定能搞晕孩子

    大招一:吃穿跟差的比,学习跟好的比 常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说妈妈,今天小米又和爸爸去吃披萨啦,妈妈说,不要和小米比;要是小米考试成绩比自家孩子好,妈妈就会忘了别和小米比这件事啦,你看人家小米,考试又第一。 孩子被搞晕: 妈妈我到底要不要跟小米比呀? 专家发言:要不要和小米比?简直是天字第一号谜题。 当孩子问这样的问题时,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跳出来,告诉孩子: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妈妈从来不拿你和比人比较,你就是你,无论怎样,妈妈最爱你。你只需要和自己比,只要每天比前一天多努力一点,多进步一点就行。 大招二:自己跟差的比,让孩子跟好的比 这项大招我们作为爸爸妈妈,常常放,而且非常拿手,比如在家洋洋自得地说我在公司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到了孩子身上,马上大变身,“你怎么能这样

  •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哦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哦

    不记得的事情对你影响更大。 记得的事情,和当你年幼在原生家庭时一些不记得的事情,哪个对你的影响比较大呢? 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对事情的要求有不同的规则。比如一对新婚夫妻,妻子坚持牙膏要从底部开始挤,丈夫却从中间一捏,就把牙膏挤出来了。妻子会说牙膏本来就该从底部挤,丈夫会说:“你的本来和我的本来,本来就不一样。我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习惯和规则。比如:一个原生家庭家教严格、亲密度高的妻子新年陪原生家庭关系疏离的

  • 家里的蒙特梭利教室——婴儿篇
    家里的蒙特梭利教室——婴儿篇

    从大女儿Suki 10个月,我开始陆续給她创造一些适合她的早教游戏,母女两个都从中玩出了趣味。 后来读到了蒙特梭利博士的书,我意识到我一直在摸索的方向和她的早教理念是吻合的:給孩子一个适合她年龄的可以自由探索和发展的空间,象一个观察者一样尊重并捕捉她的敏感期,由孩子来领导她成长和学习的步调,并为她的成长提供适当的天然的学习材料。 这段时间里我和Suki一起塑造着这样一个家庭教室,它虽然不完美但随时根据需要变化着,我们也在这些游戏中度过了很多亲密时光。 妹妹Sula出生后我希望她能从一开始就做一个蒙特梭利宝宝。这并不象听起来那么深奥,它在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也不用大动干戈改变环境,我想重点只是在于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让蒙特梭利的方法存在在自己的意识里,在孩子生命的最初时光里随时提醒自己给予她尊重,理解和支持。我把这些想法也具化成了平日的实践,并偶尔记录下来,持续更新。

  •  在孩子的“黄金时代”,我们必须做到的两件事!
    在孩子的“黄金时代”,我们必须做到的两件事!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先生在《送阿宝出黄金时代》里对女儿的成长感到又悲又喜,在普通的父母看来,孩子长大了是好事,终于从一个“捣蛋鬼”变成了听话的孩子,让爸妈可以少操心了。在丰子恺先生看来,孩子童年的逝去,是美丽的梦的终止。 他为什么会这样看重孩子的童年呢?熟悉丰子恺先生的人都知道,他的大多数画作,都是以自己的儿女为原型,用艺术的手法描绘着孩子们童年的日常,随着风筝在奔跑、去乡间摘花踏青、在门前院子里结伴嬉戏…… 将孩子的童年比作“黄金时代”,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父亲,他憧憬孩子们的生活,那是因为孩子的天真烂漫无时无刻都在带给他惊喜,孩子的话语是他创作灵感的源泉,孩子们之间嬉笑玩耍是他最幸福的人生体验…… 那么,身处于陪伴孩子“黄金时代”的幼儿老师们,该如何尽力保护他们最美的童真呢? 保护并引导孩子的想象和幻想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富有想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