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宝宝看电视的危害:不良的饮食习惯 4岁宝宝看电视的危害最显而易见,且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造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虽然父母已经帮宝宝刷选过要看的内容了,但是父母是没有办法刷选广告的。宝宝们每年平均要看两万多个电视广告,而以儿童为对象的最常见的广告,大部分是玩具与食物,这些食物大多是零食类或者是上火等类的食物,很少会是这些去宣称新鲜苹果、 萝卜和小麦面包等的好处,在潜移默化下,宝宝就会认为电视上看到的食物都是好的,并且要缠着父母给自己购买,长期以往,很容易就会变得喜欢零食,而不喜欢主食,从而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 而且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活动(尤其是使用遥控器后)。因此,当宝宝坐在电视机前时,他并没有从事任何的体力活动。此外,在看电视时,身体的代谢率降低,这意味着消耗的热量要比做拼图、堆积木甚至阅读书籍时要低。自然也就比其他少看电视的宝宝更容易患上肥胖症。
周末带儿子看了迪斯尼最新推出的动画电影《奇幻森林》,这部改编自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的《丛林之书》(The Jungle Book)的电影,用逼真的3D效果和小主人公精彩的演绎,带给我们一次次视觉震撼与心灵冲击。儿子目不转睛地紧盯屏幕,小手心被汗水浸湿。 观影结束后,儿子依然久久沉浸在电影的场景中。回家的路上不断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考验我这爸爸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实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童话,更像成人世界的缩影。炫酷的画面背后,带给我们的是:强权的压制、法则的遵守、另类的排斥、美丽的欺骗……就如同前不久《疯狂动物城》一样,小朋友被绚丽的画面和搞笑的情节所吸引,而他们的家长却被更深层次的内容所冲击。 在儿子的若干问题中,关于“法则”的问题让我最难回答。 “爸爸,影片最后,毛克利为什么又不按照黑豹的法
不知你有没有留心观察过小孩子:他们似乎天然就是对世界敞开的:饿了就哭困了就睡,所有的情绪都表达给父母看;与此同时,他们所有的感官都是打开的,用“眼耳鼻舌身”全身心的在探知世界,交流沟通。正是因为这样,除了语言外,在与孩子日常的沟通中我常常会使用温馨的“秘密暗号”,它可以是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动作,甚至一个声音。它是我和孩子之间的一个特殊约定,是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一个小秘密,是孩子获得归属感与安全感的一个力量源泉。 秘密暗号之爱不分离 每个孩子都与妈妈有着特殊的联结。在女儿田田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分离焦虑不可避免,我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设立“秘密暗号”。每天晚上和她一起睡觉时,我会用手做一个ok的手势,告诉她这是一只Mummy凤凰,然后让她也做相同的手势,她是Baby凤凰,然后我们两个会用手讲讲话,用影子做个游戏,手与手亲吻了再睡觉。第二天,上幼儿园,我和她分开
先让孩子了解“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简单的时间概念教给孩子,尤其对于还没入园的3岁以下的小孩子来说更适合一些。 比如区分白天和夜晚,一天之中划分大的时间段可以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还要学会和日常生活做结合,比如此时的季节、月份、甚至在缩小一下范围到星期几、或者昨天、今天、明天。 平时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可以用时间来表达,比如,宝宝现在1点了,我们该去午睡了、7点了爸爸要出门去上班了……类似的日常生活情景都可以对孩子说,讲清楚几点要做什么事,或者几分钟完成了什么事都是可以让孩子了解。 逐步引导孩子认识时间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已经对简单的时间概念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接下来可以引导孩子认识一下时钟,会更具体每天的时间概念。 我们可以利用旧物改造做个钟表的样子,比如用纸盘做出来,吸引
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孩子不仅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份子,也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因此,他们不仅要在家庭中成长,长大后还要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中人。现代的社会发展十分的迅速,生活的节奏也在不停的加快,只有具有竞争能力 、生存能力 、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能够真正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够在未来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小开始。 怎样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其实,幼儿晚期的独立性已经大大发展了,他们希望做成人做的事情。家长应经常帮助幼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要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树立起自信心与进取心,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坚持把事情做完的喜悦。如,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穿脱衣服,系鞋带,整理床铺,自己吃饭漱洗等。有些父母怕孩子累着,处处包办代替,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和
【粉色气球】这还是在明明刚满两岁之时(弟弟还未出生),一次带小朋友去Safeway买气球,问明明“要什么颜色”?小朋友不假思索地说“要粉色的”,当时的爸爸和售货员叔叔都愣了一下,一副欲语又止的样子,毕竟,在美国(尤其是加州),粉色是女生的象征,如果男生说喜欢粉色或要粉色,那就意味着性别取向有问题;但对于一个两岁的小男生来说,喜欢粉色,在外人眼中,可能就会被冠上“爸爸妈妈没有正确引导”之“罪名”。大家都没有说话,但明明自己又接着说“Mommy likes pink. I want to buy a balloon Mommy likes and share with Mommy.”(妈妈喜欢粉色,我想买一个妈妈喜欢的气球,和妈妈一起分享)小朋友一语道破自己选择粉色的原因,妈妈备感幸福与激动的同时,也真庆幸无人对明明的选择
下班后去接女儿,作业辅导班的老师一见我就笑:“快来看这道看图说话的题。别的孩子写的都是一个少先队员扶盲人过马路,你家孩子别出心裁,写的是一个孩子被坏人绑架。” 先是一愣,然后我注意到孩子发直的眼神。我搂着孩子有些僵硬的肩膀,摸了摸她绷紧的小脸,仔细看了看那张图。图上是一个戴着墨镜的成人和一个小学生走在人行横道线上,确实更象扶盲人过马路的温馨场面。可能是墨镜误导了女儿让她联想到了绑架的现场。 看着孩子默默地擦掉有关绑架的描写,我心里闪过一个念头,是不是我们之前过于强调社会的危险,让孩子内心根植了过分恐惧和过度防御的种子,所以才会把一个学雷锋的场景想象成犯罪现场?孩子平时胆儿小是不是跟过度的防御心理有关?我应该怎么办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着。 吃过晚饭,我收着碗筷对女儿说:“家里没有鸡蛋了,宝贝你去小
三岁宝宝看电视的危害:对神经发育有影响 三岁宝宝看电视为什么在当代会对宝宝的神经发育有影响,因为在过去,一个糖豆、一个泥人都能哄得宝宝咯咯直笑,而如今,这些哄宝宝的工具,已逐渐被电视、手机、电脑取代。一回到家,宝宝就会打开电视,或拿起父母的手机,而父母为了宝宝乖乖听话,也早已习以为常。可有多少家长在意,这些电子产品对宝宝健康的危害呢! 对于近日网上传出“宝宝3岁前看电视伤脑”这一言论,有专家表示,所谓宝宝过早看电视,对大脑有一定危害性应该是肯定的,这种危害主要表现在孩子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受限。当然,过早看手机、电脑也是一样。 专家说:“有些来就诊的宝宝,满嘴都是一些网络游戏语言,这不难表明其思维的局限性。另外,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对孩子脑神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看电视以3岁来界定有些绝对,并不是说3岁之前就一次也不能看,而3
两岁宝宝看电视的危害:不利于感官发展 两岁宝宝的视觉和神经系统的发展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电视上不断闪烁和变幻的画面(动画片每6秒就变换一次画面),对宝宝而言,尤其是幼小的宝宝,是超出其视觉和神经系统承受能力的一种刺激。 这些超强的刺激不仅会伤害宝宝的视力、造成视力减弱,还会对宝宝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我们可以观察到,宝宝平时看图画书或者画画时,面对一副画面,他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观察和思考,但是在电视前,宝宝需要习惯于不停变幻的画面,对于这种刺激,宝宝要么形成自我保护拒绝接受,使大脑停止反应;要么强迫自己去接受,变得过度兴奋、躁动不安。长期观察发现,经常看动画片的宝宝,容易急躁和神经质。这两种情况,不管是哪一种,对宝宝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如果看电视时间长或次数多了,会阻碍宝宝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 为什么说12岁以前也最好少看电视,一个主
不要只夸奖她的外貌 现在对于小女孩的称赞,多离不开“漂亮”二字,赞美她的长相,可以提升自信,但过多对于外貌的称赞,会让她意识到这是个看脸的世界,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是多么重要。不妨也多去发现女孩的其它优点,如聪明、勤快等。 不要只教她乖、懂事 许多家长都希望女生都乖一点、懂事一点,不和别人争吵,凡事忍让一下就过去了。但这种教育方式,往往造成女孩容易受欺负的性格,不敢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孩子应顺其天性,不要盲目压抑其活泼的天性。 不要将女儿单独托付给别人照顾 对于女孩,妈妈更应重视性教育。从小就要告诉她,不能让别人碰你哪些部位,可以买一些性启蒙绘本。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将女儿托付给自己的熟人带,总不会出问题的。其实现在熟人之间性侵犯的案例屡见不鲜,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要轻易将女儿托付给别人照顾。
1岁的宝宝看电视的危害:伤视力 1岁的宝宝看电视可能都现在很多家长看来都不算早了,因为不少家长发现,7~8个月的婴儿就爱看电视了,1~3岁的幼儿更不用说了,看电视时变得非常专注和安静,不让看就会哭闹起来。 电视节目,尤其是少儿节目,对宝宝的智力开发、早期教育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宝宝看电视过久,视力会疲劳。有时为了看得更清晰,有的宝宝会不由自主出现歪头姿势,时间长了,还会导致斜视。 婴幼儿,特别是2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屈光、眼位等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看电视易导致近视。有些家庭为了怕宝宝乱动电视机开关频道,把电视机放得很高、很偏,这就更不对了。 1岁的宝宝对于强光的直接刺激,视觉难以调节和适应。而宝宝在欣赏电视时,又特别喜欢看那些屏幕闪动频繁,颜色刺激性强的节目,比如,大人很少能在宝宝观看广告时,成功地把宝宝从电视机前拉走。婴幼儿,特别是
孩子尿急,车厢内小便 有一个爸爸,因为给娃把尿火了。当时,这对父子正在地铁上,周围没有厕所。熊孩子这时候尿急,爸爸头都大了。于是,二话没说,急中生智,带着孩子来到两节地铁车厢之间的贯通处,开始把尿。当时,车厢上满满的都是人,就这样众目睽睽之下,让孩子尿在了公共场合。 事后,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这一幕,很多网友对这位父亲的做法进行了抨击,为这位父亲的素质担忧,为这个孩子的教养担忧。 这位爸爸却这样做 还有一位爸爸的做法也被曝光了。同样发生在地铁上,一个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告诉他的父母,他尿急,要上厕所。这对夫妻可能刚从超市出来,手里大包小包提了很多东西。在发现孩子忍不了之后,爸爸急忙找出一个空的塑料袋,撑开,让孩子尿在了塑料袋子里。更加让网友赞赏不已的是,爸爸一直将袋子提在手里,到站后带出了地铁。 家长是
于是为了教育这个女孩,使得她变得更懂事,更有规矩,大人们用了很多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由父亲进行的“挫折教育”。 作父亲的很担心女儿这样下去会彻底惯坏了,觉得自己应该时不时去打击打击女儿才行。于是在有限的父女相处时间里,他基本上会随时提醒女儿她的问题,她的错误,她的毛病。然而,适得其反。父亲和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父亲的任何话,哪怕是一句关心的话,女儿听到了都会快速予以回击。父亲越要她往东,她就越要往西。 严格说,“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刻意、无用又粗暴的羞辱。它首先主观判定孩子是“不好的”,然后通过让孩子体验“更不好的感受”,以期待孩子变好——这是什么神逻辑? 对这个案例中的女孩来说,尽管身体上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心理上却有很深的被抛弃的不安全感:父母不陪我,是不是不要我了,我是不是不好,是不是不配得到爱……
首先我们来一个小故事: 昨天上午女儿参加的暑期舞蹈培训班就结束了,全体孩子给家长做了汇报演出。算算时间,熙妍还有半个月就要开学了,而我为了熙妍的培训课,竟然没给孩子请一天假,似乎这个暑假比以往的上课时间都要忙。熙妍每天上午要参加三个小时的培训课,一个礼拜就休息一天。周六下午还要参加绘画课,这个暑期对于熙妍来说,除了强度的训练外,孩子还收获了很多丰富的假期生活,最重要的孩子的性格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 性格有所改善: 以前熙妍的性格很腼腆,见了生人就低头,任凭人家千呼万唤,丫头打死也不开她的尊口。为这我成天的纠结,看着人家孩子活蹦乱跳、嘻嘻哈哈的,我家熙妍似乎是个多愁善感的妞儿。也许从小娇宠惯了我不敢放手,孩子没有提前在良好的放养状态下成长,熙妍长成了一个畏手畏脚的孩子。通过这个假期的舞蹈训练,熙妍性格上有了很大改观,敢跟大人交流的情况
一天晚饭后,我妈给我使了个眼色,我立刻不声不响随着她走进阳台。“我想跟你谈谈闻闻学芭蕾的事情,”妈妈直接开口了,神情有些严肃:“今天我和芭蕾学校的老师聊了一下,她还有5堂课,这个课时包就上完了。你想跟你商量一下,还要不要再续课了。” 说起闻闻学芭蕾,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由于上课时间在平时的下午,一直是由外婆陪同她,我几乎没有参与过。不过我知道闻闻喜欢跳舞,因为她时常在家跟我提起上课时老师教的动作,有时听到悠扬的音乐,她还会舞上一段。 “最近她上课很不好”,妈妈接着对我说:“自从这个学期开学,正好她在芭蕾学校也升班了,她就一直没有好好上课。我之前没有告诉你,一来不想在孩子面前多提这个事情,不想强化她;二来,我觉得你太忙,如果孩子能慢慢度过这个阶段,也不想让你太操心。但她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今天下午我去接她放学,她又表示不想去上芭蕾课。我很努力地做她
宝宝粘妈妈,是正常的生理表现 ✿ 与生俱来的依恋需求 一般婴儿出生后五六个月开始认生,到了9个月后开始粘妈妈,对妈妈的依恋会越来越强烈,这种依恋有的宝宝会持续到2岁左右。这正是孩子心灵成长的表现。说明孩子能够区别妈妈和其他人了,他开始把妈妈当作自己最为依赖的人,一旦看不到妈妈就会感到不安。 ✿ 与生俱来的安全感需求 现在很多妈妈都需要一边工作一边带宝宝。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少了。他们看到妈妈离开,不知道妈妈还会不会再回来,以为再也看不到妈妈了。因为缺乏安全感,宝宝理所当然地会粘着妈妈。 小知识来了!粘妈妈和“母源病”有关系吗? 刚才解释了,小宝宝粘妈妈是正常的,但是恋母严重是不正常的,而且还有研究证明可能会导致“母源病”: “母源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教育学者提出的,是当前在独生子女家庭
“不哭不哭,不要哭” 宝宝哭,恐怕是当爹妈的最常遇到也是最无措的时刻了。有那么一阵子,只要年糕哭了,我就笨手笨脚地把他抱在怀里,一边抚摸一边亲吻,嘴里喃喃:不哭不哭,宝贝不哭哦。这也是种自我催眠吧,仿佛只有那么说,才能让自己安心点…… 尽管成功安抚了哭泣的年糕,但我觉得功劳大半是由于我的肢体语言和语气,让他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妈妈的关心和安慰。细想,宝宝为什么不能哭呢?哭是他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直接的表达呀!要是遇上宝宝摔跤或撞到什么了,我们多半还会加上一句“不痛不痛哦”,听起来很安慰人,但实际上却是否定了宝宝的感觉。 宝宝哭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是—— 抱着他,表达对他哭泣原因的理解:“妈妈知道你痛痛、伤心,妈妈在这里。”(但不要反应过度)随后平静地说“没事的”,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样宝宝自然就会逐渐停止哭泣。 “快点快
打屁股伤脑? 如果孩子调皮或者不听话,父母可以在屁股上轻轻地拍打几下,这样宝宝对健康不会有损伤。如果父母用力过重,孩子就会感到疼,大脑就会受到刺激。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家长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就会让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打屁股伤肾? 父母如果猛打孩子的屁股,很容易损害孩子的肾脏。因为肾脏是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父母打宝宝的时候如果用力过大,皮肤下面就会容易产生瘀血,也很有可能会危害肾脏的排泄功能。个别严重的,可能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休克。 打屁股伤“心”? 父母打孩子屁股的时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看得见的皮肉之苦,还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父母打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你打
最近一朋友吐槽,说自己2岁的儿子放在幼托班没够一个月,就表现出强烈的恐惧。每天早上妈妈说要上学,孩子就会踢打嚎哭。一开始还以为孩子闹别扭,在继续强迫孩子上了一周后,发现不大对劲了,每次在幼托班分离时都表现出凄苦的表情,没错,真的是“凄苦”,朋友后来总结的,性格也似乎换了一个人。小男孩以前喜欢咧着嘴笑,后来只懂皱眉头。好几次,朋友给孩子洗澡时都发现孩子身上的淤青,但没多注意,因为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后来发展到孩子每天晚上都在噩梦中惊醒,经过耐心追问,孩子表达了大概的意思,说是因为总是尿裤子被幼托班的阿姨用手指掐的,但幼托班的阿姨怎么也不承认……后来事情不了了之,但是她再也不敢让孩子到幼托班,而是让孩子的奶奶从老家出来帮忙带孩子。 还有一个朋友,家里请了保姆带6个月大的女儿。家里有安装监控,但一直没看,因为她觉得人心都是肉做的,只要自己不亏待保姆,保姆也不会亏待孩子。后来有新
小孩经常看电视吃饭有什么影响吗,影响食欲 小孩经常看电视吃饭容易影响食欲。食欲除了生理因素可以引起食欲外,外部因素也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增强食欲。边吃饭边看电视小孩往往以电视为主,忽视了食物的味道,使本来已经出现的食欲因受到电视的抑制而降低或消失,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营养不良现象。 小孩经常看电视吃饭让本来很香很好的的饭菜,也可能会食而不知其味,可能没吃饱就放下碗筷,尤其是小孩就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俄罗斯一家神经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娜•波塔宁娜也认为,吃饭的时候不宜说话,也不能干其他事,否则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像糖果、爆玉米花和煎土豆片这些不是最有营养的食品,有可能哧溜一下就进入小孩的胃里,尤其是他们在看情节紧张的动画片时。而像汤、稀粥这些有营养食品,对他们又没有多少吸引力,因为他们所喜欢的电视片的主人公都是吃一些可口的东西。总之,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