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行为习惯性格心理性教育
  • 教育宝宝不可有婆婆妈妈的性格
    教育宝宝不可有婆婆妈妈的性格

      人们常把做事拖泥带水的人形容为“婆婆妈妈”,但是安林的婆婆却是一个干练无比的妈妈。她运动员出身,做事从来风风火火、脚不沾地,矮小的身材却有着无穷的精力,从没听她说过一个“累”字。婆婆退休后,就一心一意地帮助安林带孩子,虽然是教育孙女,但婆婆却没有溺爱,一直是从严管理,安林也从婆婆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   安林把教育女儿咪咪的事托付给婆婆后,婆婆深感责任重大,对咪咪的一直严格管教。每天早晨婆婆很早就带咪咪去锻炼身体,社区的活动站每天都组织老年人跳健身操,咪咪跟着婆婆也似模似样地学了几手,回来后表演给大家看,把安林逗得十分开心。   早饭过后,婆婆坚持让她坐在便盆上清理了肠胃再去幼儿园。咪咪曾在幼儿园里拉过几次裤子,她因此十分害怕老师的批评,为了让咪咪没有后顾之忧,婆婆就把她的“每日大事”调整在早晨这个时间段里了。

  • 宝宝做事情总是慢吞吞如何是好
    宝宝做事情总是慢吞吞如何是好

      生活中有的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家长催一催,孩子动一动,为此家长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兴趣激励。   家长可以选择孩子平时最爱听的故事,最爱玩的游戏、最爱看的动画片等,激发孩子做事的兴趣,促使孩子快速行动。如孩子爱听故事,父母可以对他说:“你快些把餐桌收拾干净,碗筷放入盆中,来听《小红帽》的故事。”这样就激发了孩子快速做事情的愿望。用这种方法家长要注意,不能用谎话欺骗孩子,答应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否则,不仅达不到目的,还会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形成带来消极的影响。   2、 教给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提高做事效率的基本保证,而孩子做事速度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方法不当。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做事的过程,找出做事慢的原因,及时教给他们正确的方法。例如孩子穿上衣总是不能把胳膊伸到衣袖中,翻来复去,越做越慢,这时家长就应该告诉孩子穿

  •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呢
    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呢

      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习惯于凡事都为孩子考虑的周全细致,认为宝宝永远都需要自己悉心照顾。但是在孩子3岁以后,孩子会经常要求“自己来”,并拒绝家长的帮助,这对于孩子来讲并非坏事。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讲,“自己来”标志着宝宝自我意识及独立意识的萌发和增强;从教育的角度讲,“自己来”有益于宝宝独立自理的培养及自信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因势利导把宝宝的意向“自己来”变成正向的力量促其更好地成长发展呢?   1、更新爱的观念,改变爱的方式,把学习的机会交给宝宝,培养宝宝自理的能力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为其今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这种爱的观念和方式往往被许多父母所忽视。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宝宝的疼爱表现在细致周到的照顾上,并事事代劳。殊不知这些父母在不经意间丢失了宝宝动手学习的机会,造成宝宝的依赖性

  • 宝宝喜欢和父母顶嘴怎么办呢
    宝宝喜欢和父母顶嘴怎么办呢

      孩子长到三四岁时,其独立欲望明显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愿处处被人压制,不满足于模仿成人,要求独立思考,独立行动。而这时父母对孩子照顾过多,干涉过多,就会使他们特别反感。其突出表现是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跟父母顶嘴,令父母头疼。孩子爱顶嘴,怎么办?   一、 尊重孩子要求独立的愿望。   1、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去摸,去想,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活动机会,创造活动环境。   2、 不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成人的模式行动,当孩子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设想,做了一件从来未做过的事,父母应积极支持,及时赞许。   3、 发扬家庭民主,给孩子更多的发言权。   二、 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   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还要重视不言之教,运用行动、榜样等引导孩子发展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 注重与

  • 怎样的性格适合现在的宝宝呢
    怎样的性格适合现在的宝宝呢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孩子的性格是千差万别的,也是极不稳定的,在学龄前时期孩子的语言和动作都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固定型的性格,因此是孩子性格的最初萌芽期。   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常常不注意孩子自信心、同情心、热情、希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孩子性格缺陷,如小霸王、任性、内向、难以沟通等。因此,培养一个性格完善的孩子还需要多下功夫,当今儿童需要具有的性格有:   1、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项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它。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尽一切努力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地去诱导他们,鼓励他们对成功抱有信心。   2、对弱小生命具有同情心   父母可以通过心爱的小动物之死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很多孩子对于有生命的动物的痛

  • 关注了解宝宝对大人的不同态度
    关注了解宝宝对大人的不同态度

      孩子对待大人的态度不一样,有些情况应视为正常现象。比如,孩子对父母等亲人表示亲近与依恋,而对陌生的大人表示冷淡和疏远;再比如,与其他大人相比,孩子对老师表现得更为尊敬与顺从。孩子的这些表现受其情感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正常现象,父母不必为此忧虑。而另外一些情况,则必须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产生了“两面派”行为,对不同的大人态度不同,见风使舵,或察颜观色,从中取巧,这种不良性格一旦养成,对其人格的健全发展是不利的。   要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两面派”态度,大人必须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的教育措施。   1、父母教育应一致。严父慈母或严母慈父,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容易导致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不一样,要改变和预防孩子对父母态度不同,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父

  • 父母需如何培养宝宝的正直品质呢
    父母需如何培养宝宝的正直品质呢

      正直的品质主要表现在:诚实,言行一致,富有同情心,待人真心真意,有正义感。怎样培养孩子正直的品质呢?   1、重视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年轻的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灵活,将来有好的前程,因此在开发孩子的智力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障碍。因此,父母要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   2、做孩子的榜样。俗话说:“己不正,何以正人?”父母要从自己做起,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直的人:对同事、亲友不说谎、不做假;在孩子面前信守诺言,不为了达到某个短期效果而欺骗孩子;要敢于在孩子面前作自我批评;不袒护、包庇自己的孩子;不在孩子面前说别人的坏话等。父母要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3、利用文艺作品提高孩子的道德水平。引导孩子多接触一些培养道德情操方面的优秀文艺作品,购买一些这方面内容的书籍

  • 对于宝宝的性格应该因材施教
    对于宝宝的性格应该因材施教

      所谓“性格”是一种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优柔寡断、刚强、懦弱等,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便比较稳定。但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性格和气质一样,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家长在判别孩子的性格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时性的、偶然性的表现不能被认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只有那引起经常性的、带有本质性的表现才能被认为是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孩子的性格特点往往不明显、不典型,还会带有不成熟的幼稚感。家长如果在孩子的幼儿期开始注意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就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儿童的性格虽没有完全形成,但不同儿童的性格差异也会有较明显的表现。儿童的性格可分为三种:易激动型、易抑郁型和拒绝癖型。   儿童的气质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形成和人的成长一样,都有一个由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不断完善的发展过

  • 宝宝见了外人不愿意打招呼
    宝宝见了外人不愿意打招呼

      孩子见了人不愿打招呼,原因大致有三种:一是因为羞怯;二是不懂得见了人要打招呼是礼貌行为;三是可能受过人为的惊吓,不愿意和人打招呼。   纠正这一现象的方法如下:   1、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性别、辨别年龄的能力,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他们知道满脸皱纹、有白发的老人是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是叔叔阿姨。这时,成人的教育方法要得当,不要对孩子过分保护, 尤其是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面前,要鼓励孩子懂礼貌、敢讲话,坚持要孩子招乎人,并告诉他招呼人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2、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招呼人而不带孩子外出。成人外出时应尽量携孩子,让孩子和成人一起参与社交活动和人际交往,并且鼓励孩子接触陌生的环境。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礼貌行为习惯,而且成人要做好孩子的表率,遇到熟人或孩子不认识的人主动有礼貌地打招呼,然后再向孩子简单介绍,让孩子主动地招呼人

  • 父母需要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
    父母需要培养宝宝乐观的性格

      乐观是一种美好的品格,父母应帮助孩子营造追求快乐的环境,培养乐观的性格。家长可以做的是: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

  • 宝宝的快乐性格需要如何培养
    宝宝的快乐性格需要如何培养

      儿童心理学家经数年研究发现,注重培养幼儿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具有快乐性格的幼儿?   (1)密切同幼儿之间的感情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友谊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还要让幼儿经常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让他在愉快的外部环境中接受熏陶。   (2)给幼儿提供决策的权力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幼儿提供机会,使其人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力,如允许6岁的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事情虽小,但对其快乐性格的养成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3)教幼儿调整心理状态   父母应使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他们一帆风顺,他们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能很快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碰到挫折时,父母可为其指出其中的一线光明并教幼儿注意调整心理状态。到能恢复其快乐心情的环境中找寻慰藉。   (

  • 孩子喜欢的颜色与他的性格
    孩子喜欢的颜色与他的性格

      每个孩子似乎都有自己无意识的色彩偏好,孩子们玩的24色橡皮泥、36色绘画水笔,总有一两种色彩早早需要“补仓”;去童装柜台买衣服,款式再怎么新颖可爱,售货小姐也无法说服孩子接受他“意料之外”的颜色。   对颜色的无意识选择有可能说出了孩子的内心秘密:他的深层个性与旗帜特征;孩子极端地热爱某一种颜色,他的个性往往越突出,这种个性常常是他优点和缺点的“爆发点”。 找准了这个“爆发点”,父母对孩子的引导可以更加有的放矢。既然颜色说出了孩子的秘密,我们可以运用简洁有效的“颜色疗法”,来对孩子的某些“极端个性”加以矫正。   发现之一:粉红色——依附性特别强   大部分的女孩子喜欢漂亮的粉红色。如果您所爱的小女儿喜欢粉红色的话

  • 利用故事可以矫孩子的性格
    利用故事可以矫孩子的性格

      睡前给宝宝讲一个童话故事是很多妈妈的必备功课,但你是否知道,不同性格的宝宝其实需要不同种类的童话故事,选对了,你的宝宝便能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成长启迪。   励志故事   容易受挫的宝宝   贝贝从幼儿园回家后一直撅着小嘴,妈妈一问才知道,在幼儿园画画比赛中,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小红花,唯独他没有。面对孩子失败的心情,妈妈该怎样引导他呢?   建议:先耐心听孩子倾诉,然后鼓励孩子:“没关系,你上次在唱歌比赛时不是得奖了吗?没有人总是得第一的,只要努力过就是成功了。吃完晚饭,妈妈给你讲个《丑小鸭》的故事。”   故事精华:这是个适合讲给3岁以下孩子听的励志故事。丑小鸭的故事告诉孩子在挫折面前应有的态度。故事的主人公虽其貌不扬,但每一次受到嘲笑、欺负或经历困苦险境时,它不灰心、不退缩,坚强勇敢面对。丑小鸭的童话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生活中可能会有许多不顺心

  • 环境可以塑造宝宝的性格
    环境可以塑造宝宝的性格

      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语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这是我们在两个孩子身上观察思索的结论。   春天来了,1979年的春天来了。   寰寰来到人间,见到了几个春天?我们麻木的心,已经感觉不到,记忆不清,每个 春天是怎样过的?孩子的病情,消磨了我们的热情。我们整天担惊害怕,心中笼罩着浓浓的愁云,还会有欢乐的阳光吗?   孩子对父母情绪的感受极为敏感。长期处在父母愁闷环境中的孩子,对她的性格形成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女儿知道妈妈爸爸的烦躁、苦闷,她看到父母脸上的阴云,便不再多说话。6岁时,我们已发现女儿的性格内向、沉闷,也时时烦躁不安。疾病的折磨,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孩子和大人一样胆小、谨慎。   几年来,生活无情地折磨我们:先是他爸爸政治上的打击,它影响了我们的精神。连锁反应,造成了我和孩子的身体疾病。而孩子的病,不仅从精力上影响了我们,也给我们造成了经济上的困

  • 父母的错误会扼杀宝宝聪明天性
    父母的错误会扼杀宝宝聪明天性

      家长的错误可能会扼杀孩子聪明的天性,今天小编为你盘点一下。   第一大错:家长专制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 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 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

  • 父母需认清宝宝说谎行为的原因
    父母需认清宝宝说谎行为的原因

      孩子说谎行为往往是令家长十分头疼的问题,但是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能急躁和粗暴,要认清楚孩子说谎的原因,根据原因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说谎”的情况十分常见。导致小儿“说谎”的原因通常有下列几种:   1、认知能力的发展未臻成熟   孩子年龄小、个子小,他所观察、体会到的事情,和成人自然不一样。因此,他说的话有时就会显得很夸张,例如:“我家里有一个像房子一样大的球”。   2、为了引起注意   孩子有通过别人的注意来肯定自己的存在的特性,如果在孩子的经历中,说谎比较能引起成人的关切,孩子就可能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3、父母的教育不当   幼儿模仿性很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不仅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会在他们的心灵播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种子。   4、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 宝宝的几种心理会导致不爱认错呢
    宝宝的几种心理会导致不爱认错呢

      不少家长很苦恼,为什么孩子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一些小过失,甚至还会寻找各种借口为错误进行辩解?其实孩子不愿承认错误,也是有原因的。   侥幸心理   “如果我不认错,还有可能逃过一关;如果认错,就一定会被训或被罚。”   分析:“害怕被家长训斥,这是很多孩子死不认错的原因。”南宁市银兴双语艺术幼儿园园长颜媛分析,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做法,决定了孩子在下一次犯错时会选择采取什么方式来避免受到“伤害”。当孩子第一次犯错时,他可能已经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他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和解决,于是孩子会如实向家长汇报。这个时候,有些家长会认为,应该给孩子一点教训。如果家长在孩子犯错时经常这样做,孩子在又一次犯错时也许就会考虑:“如果我不承认错误,妈妈是不是就不会训斥我了?”于是孩子开始尝试说谎或用找替罪羊

  • 宝宝需要经历的几件事情是什么
    宝宝需要经历的几件事情是什么

      孩子的成长由一串串经历组成。别忘了成长的意义是由脚步组成的。大人要知道有10件事,孩子是一定要经历的,不然成长就很苍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10多位专家花了近两年时间,研究出0-3岁婴幼儿应当经历的50件有意义的事。这50件事情虽然是司空见惯的寻常事,但对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在此选摘其中10件有意义的事,以飨读者。   骑在爸爸肩上   能感受父亲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成人的信任感,增进亲子间的情感;感受特有的高度,体验和理解成人的视野,体验视角转变的乐趣;适应爸爸身体的移动、晃动,挑战孩子的平衡能力。   在雨中行走   倾听雨滴在身上、伞上、屋顶上、地面上等的不同声音,感受雨落在不同地方的变化;感受雨天的自然景象与变化,引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看见小水坑,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跳过去,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或者在小水坑里踩一踩,体验水珠飞溅的快乐;当然,别忘了

  • 孩子入园前好多不愿意的行为习惯
    孩子入园前好多不愿意的行为习惯

      宝宝总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愿意做这做那,今天小编为您盘点几个方法巧妙应付宝宝的不愿意。   宝宝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在宝宝入园前就应当为宝宝做好准备,如提前讲幼儿园的好处、参观幼儿园,引发他对幼儿园的向往。还可以请已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他说说幼儿园的种种乐趣。   ·不要因为宝宝哭闹就心软了,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要给老师百分百的信任,上学途中千万不要偷偷地溜去学校探视。   ·要让宝宝明白这个原则他去幼儿园和爸爸妈妈上班一样,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宝宝不愿叫人   ·在出门前预先告诉宝宝如果遇到熟人该怎样对待,如果宝宝表现良好,回家大大表扬;如果表现不佳,要就明确指出“没有礼貌的小孩大家都不会喜欢。”   ·当宝宝拒绝叫人时,不用硬逼他,你可以把话题转移,等宝宝放松后

  • 父母需进行宝宝注意力行为的培养
    父母需进行宝宝注意力行为的培养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能否集中注意力很关注,因为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是很不利的。教育专家建议,先找到影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两个因素分散孩子注意力   环境方面:如果孩子生活在吵闹的环境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此外,家里的物品如果摆放得很乱,比如孩子的书桌堆着很多零食、玩具,书桌旁边放的又是电脑,孩子的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   家长方面:家长总希望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并没有配合孩子的成长脚步,让孩子参加很多兴趣班,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急于求成地把太多的知识塞给孩子,面对那些远远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知识,孩子或许最初会觉得新鲜,但时间一长,必然会丧失兴趣,注意力就会分散。   还有,有些家长喜欢看着孩子做作业,这原本没有什么,但如果正好来电话了,家长自顾自在孩子旁边聊了起来,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分散了。

行为心理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