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幼儿健康幼儿营养幼儿教育幼儿疾病
  • 孩子不爱吃饭?快给宝宝按这5个“吃饭穴”
    孩子不爱吃饭?快给宝宝按这5个“吃饭穴”

    很多宝宝都不爱吃饭,这可是让无数家长都愁坏了。其实,在中医上,有针对宝宝不爱吃饭的治疗。而且很简单。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胃经穴 脾胃为后天之本,因为人体摄入的饮食水谷,都赖于脾胃的运化,故而脾胃功能的好坏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成人都要注意养护自己的脾胃,小儿更是如此,况且,小儿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全,很容易受到损伤,很多孩子不爱吃饭就是因为脾胃不好。 想让孩子吃嘛嘛香,可以补补胃经穴。 胃经穴不是一个穴位,还是一条经络走向,适用于小儿推拿。位于小儿拇指掌面第二节,或者说是近掌端的第一节,自腕横纹至拇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处。 具体推拿方法:家长用自己的拇指螺纹面自大拇指指根向腕横纹方向直推,一般100-500次,此为补胃经,可以增强胃动力。 另外,如果孩子吃的过多,超出了脾胃功能的运化能力,

  •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手法
    小儿感冒发烧推拿手法

    补肾水 推拿位置:小指指腹。 操作方法: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操作方法:300次。 注意事项:“水”宜补不宜清,补肾水相当吊盐水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用。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肺金 推拿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心火 推拿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操作次数:200次。 注意事项:“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

  • 小儿感冒咳嗽推拿手法图解
    小儿感冒咳嗽推拿手法图解

    清肺金 推拿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补脾土 推拿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补肾水 推拿位置:小指指腹。 操作方法:肾水与肝木、心火、肺金的手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水”。 操作方法:300次。 注意事

  • 小儿推拿脱肛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脱肛治疗方法

    清脾土 推拿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9565"} 推大肠 推拿位置:食指桡侧边。食指上靠近大拇指一侧就是大肠经了。 操作方法: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推大肠。 操作次数:100次。 注意事项: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9602"} 补肺金 推拿位置:无名指指腹。

  • 小儿推拿口舌生疮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口舌生疮治疗方法

    清心火 推拿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操作次数:200-300次。 注意事项:“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9565"} 清肝木 推拿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操作次数:200-300次。 注意事项:“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肺金 推拿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方法: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皮肤瘙痒治疗方法
    小儿推拿皮肤瘙痒治疗方法

    清肺金 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次数:300次。 注意:旋推为补,名“补肺金”。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心火 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次数:200次。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肝木 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次数:200次。 注意:“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脾土

  • 小儿腹胀不适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腹胀不适推拿方法有哪些

    补脾土 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次数:300次。 注意: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大肠 位置:食指外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 次数:200次。 注意: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两岁小儿,两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部。板门在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桡侧缘着力,从掌根部直推向其拇指根部。使小儿大鱼际暴露,术者用右手拇指来回推之称清板门。 次数:200次。

  • 小儿多动症推拿手法
    小儿多动症推拿手法

    清肺金 位置:无名指指腹。 操作:在小儿左手的无名指指腹上进行推揉。直推为清,名“清肺金”。 次数:300次。 注意:旋推为补,名“补肺金”。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脾土 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 次数:400次。 注意: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心火 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次数:300次。 注意:“心火”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心火。清肝木与清心火有清火、降热功能。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

  • 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大脑发育不全推拿方法有哪些

    捏脊 推拿位置:捏脊的穴位是指“夹脊”穴,位于腰背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 操作方法: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重复3-5遍。 操作次数:每天捏1-2次,每次5-7遍。 注意事项:从下向上捏。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8752"} 清肝木 推拿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操作次数:300次。 注意事项:“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四岁小儿,四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8951"}

  • 小儿腹泻外敷散 腹泻外敷方
    小儿腹泻外敷散 腹泻外敷方

    止泻散 川椒12克,干姜12克,小茴香12克,白芷20克,吴茱萸5克,上药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主治脾虚腹泻。小于1岁者装纱布袋内温敷脐部(神阙穴),一岁以上以生姜汁调成糊状外敷肚脐(神阙穴),胶布固定并加热敷,隔日换药一次。又方:川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淡干姜各等分研极细末,每取3克,盛于纱布袋,覆置于神阙穴固定。 丁香散 丁香30克,荜菝10克,胡椒5克,肉桂5克,吴茱萸5克,车前子20克(炒),共研极细末,外敷脐部。 吴茱萸散 吴茱萸2克,丁香1.5克,木香1.5克,肉桂3克,苍术3克,加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肚脐,用胶布或伤湿止痛膏严封固定。 吴茱萸胡椒散 吴茱萸6克,苍术7克,白胡椒2克,肉桂3克,枯矾3克,共研细末,每

  • 小儿推拿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是什么
    小儿推拿治疗自闭症的方法是什么

    补脾土 推拿位置: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土”。 操作次数:500次。 注意事项:从螺纹面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心方向)的直推为清,名“清脾土”。脾土多用补,而少用清。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insc m="8" i="1098752"} 清肝木 推拿位置:食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肝木”。 操作次数:400次。 注意事项:“肝木”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火。五岁小儿,五岁以上酌加,以下酌减。 清心火 推拿位置:中指指腹。 操作方法:直推为清,名“清心火”。 操作次数:400次。 注意事项:“心火”也宜清

  • 孩子身高出现状况,GH的注射治疗可靠吗?
    孩子身高出现状况,GH的注射治疗可靠吗?

    当孩子在生长发育阶段,身高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家长们肯定就要担心了,那么GH的注射治疗可靠吗?一起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目前,越来越多的矮小症患儿接受了重组人生长激素(以下简称GH)注射治疗。那么在使用GH治疗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又有哪些雷区需要避免?以下的小知识有助于您更加合理、安全、有效的使用GH。 身高是如何增长的? 孩子身高正常生长受制于遗传、营养、环境、心理、疾病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最终大都会落实到对生长轴的调控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GH。在人体脑部深处,有个叫脑垂体的机构,负责控制着人体主要内分泌器官的活动,而GH也是由它所分泌的。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到GH的分泌,例如:营养、睡眠、运动、压力、药物、血糖水平以及身体中其他内分泌激素等等。 △生长激素是调节人体身高的最主要激素之一 当孩子的垂体不能够分泌

  • 这五种食物不要再给孩子吃了,出大事了!
    这五种食物不要再给孩子吃了,出大事了!

    好吃的东西很多,添加的东西也是很多的,但是并不适合给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吃,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性早熟,是哪五类食品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今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而且大量的膨化食品越来越多,很多的食物吃了是对孩子不好的,会使得孩子性早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把果汁当水喝 很多的妈妈都喜欢给宝宝买果汁喝,因为果汁口感好之类的,其实这也得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过多的给孩子喝的话,会影响孩子的肠胃功能,以及会让孩子提早发育。 2、过多肉类 孩子从小爱吃肉,尤其是男孩子,顿顿都离不开肉,其实这也得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过多的吃肉,会引起孩子体内营养过剩或脂肪堆积,进而引发内分泌紊乱,导致性早熟。 3、蜂蜜 甜甜的东西,孩子都喜欢,尤其是蜂蜜之类的,父母们总喜欢给孩子吃,其实这也得做法是错误的,这里面含有激素容易导

  • 小儿日常保健推拿手法
    小儿日常保健推拿手法

    补脾经 穴位位置:脾经在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手法:小儿取坐位,家长用右手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左手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用力要均匀,频率约每分钟200次。 操作次数:100~200次。 摩腹 穴位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手法:小儿取仰卧位,家长在小儿右侧,用右手掌对整个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抚摩,频率约每分钟120次。操作时需在腹部放少许滑石粉。 操作时间:2~3分钟。 拿脾腧 穴位位置:脾腧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旁开1.5寸处。 操作手法:小儿取俯卧位,在小儿左手旁,用双手大拇指与食指边缘拿住两脾腧,然后轻轻向上提起算1次。 操作次数:5次。 拿胃腧 穴位位置:胃腧穴在

  • 小儿指纹纹色变化及主病规律
    小儿指纹纹色变化及主病规律

    浮沉变化 浮沉主要辨别表里。络脉浮露者,主病在表,多见于外感表证。络脉沉滞者,主病在里,多见于外感和内伤之里证。但临床无病证表现而出现络脉偏浮或偏沉者,应视为正常。 深浅变化 纹色深浓者多病重,纹色浅淡者多病轻。其色淡者为虚证,色滞者为实证。若浅淡到不见其形,为阳气虚衰,不达四末所致。纹色深而滞,常见于邪陷心包的闭证,为气血郁闭所致。 色泽变化 纹色紫红者主内热;色鲜红者主外感表证;色青紫者主风证或痛证;色浅淡者为虚证;色紫黑者主血络郁闭,为病危之征。 长短变化 络脉显于风关者,是邪气入络,邪轻而病轻,常见于外感疾病;脉络从风关透至气关,其色较深,是邪气入经,主邪深病重,若络脉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主病危;若络脉直达指端,称为透关射甲,病更险恶,

  • 小儿指纹诊法口诀
    小儿指纹诊法口诀

    三关测轻重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掌指横纹至第二节横纹之间)为风关,第二节(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第三节横纹至指端)为命关。 根据络脉在食指三关出现的部位,可以测定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是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初起。 指纹达于气关:是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达于命关:是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指纹直达指端(称透关射甲):提示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据现代研究,心气心阳虚衰和肺热病患儿,大多数指纹向命关伸延,这是由于静脉压升高所致。因指纹充盈度与静脉压有关,静脉压愈高,指纹充盈度就愈大,也就愈向指尖方向发展。血虚患儿由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则指纹变淡。 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而显露:为病邪在表,

  • 这些菜不要给孩子吃了,已近纳入医生黑名单了!
    这些菜不要给孩子吃了,已近纳入医生黑名单了!

    很多美食味道、香味非常的诱人,但是吃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影响的,也不适合给孩子吃,家长朋友们注意了。 春节来临,记得让孩子们适当管住嘴哦,病从口入, 在外下馆子时,带有“干煸”、“油炸”、“香酥”、“水煮”、“干锅”、等字眼的菜肴很馋人。但这些菜往往有的油非常重,有的盐超标。点这些菜时最好悠着点。 1、“水煮”不是水,而是加了很多盐 川菜水煮鱼、水煮肉片等水煮类菜肴往往会盐超标,它们的含盐量会比普通菜肴高出好几倍。 其次,油的过量使用和反复加热,也容易让人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致癌物质;而且水煮菜肴还有一个特点是辣椒放得多,很容易上火,刺激消化道,影响肠胃功能。 2、“干锅”久煮很多次,容易产生致癌物质 带干锅的菜加热时间较长,这对蔬菜中的营养损害比较大;而且长时间的加热或翻炒不及时容易烧糊

  • 小儿内热推拿手法
    小儿内热推拿手法

    肺热 1、病因: 秋季天气干燥,受到秋燥的影响,最受罪的就是肺部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肺热咳嗽。 2、推拿手法: 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补脾,清天河水。 3、推拿建议: 小儿推拿的重点是宣肺清热、润肺化痰。一般来讲,可以配合食疗的方法,比如,给宝宝喝银耳百合莲子粥。 心热 1、表现: 悸烦不宁,舌尖红、五心烦热、口干舌燥容易出现口腔溃疡等症。 2、推拿手法: 清天河水、揉总筋、揉涌泉。 {insc m="8" i="1098324"} 肝胆热 1、病因: 肝胆热多由情绪失调、饮食肥甘油腻而生,如小儿久病伤阴或先天不足就可能导致肝胆生热。 2、推

  • 小儿推拿分阴阳的作用
    小儿推拿分阴阳的作用

    分阴阳的作用 推拿作用: 分阴阳有调和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 主治病症: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红白痢疾、肠炎、惊风、抽搐、泄泻、呕吐、黄疸。 {insc m="8" i="1098347"} 合阴阳的作用 推拿作用: 合阴阳有利痰散结的作用。 主治病症: 痰涎壅盛、胸闷咳喘。 {insc m="8" i="1098324"} 穴位的作用 阴池穴的作用: 生发阳气,沟通表里。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腕痛;消渴。 阳池穴的作用: 常用于咳血,喉痹,喉头炎,咽肿痛,嘶哑,头痛等。 分阴阳的操作手

  •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小儿推拿揉板门作用

    揉板门的作用 推拿作用: 揉板门因为它用的揉法、性温和,所以重点是调理胃口不开、厌食、腹胀、嗳气、食物完谷不化。 推拿建议: 配合我们小儿推拿中的补脾经、运外劳宫、逆运八卦、顺揉中脘、正捏脊时用效果特别好。 清板门的作用 推拿作用: 清板门它性寒凉,它属于清法泄法。能清中焦脾胃的湿热,起到和胃、降腻、泻胃火的作用。 推拿建议: 因为本身板门穴在成人穴位里,它又是鱼际穴,鱼际穴是火穴。所以这个胃热以后就会引起肺热。就会出现流鼻血包括干咳、脾气急躁、烦躁、大便干结、睡觉的时候磨牙,甚至有的宝宝牙龈红肿。对于这样的症状我们清用板门,临床中我们配合使用的穴位像推六腑,清六腑之热,清大肠,掐揉合谷,泄大肠之热,向下直推中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