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不做唠叨父母的4个诀窍

不做唠叨父母的4个诀窍

2018年04月20日 17:24阅读次数:491
很多家长说,反映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事情我跟孩子说了那么多遍,他还是不听?”如何做一枚不唠叨的父母,关键孩子还听话?

很多家长说,反映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事情我跟孩子说了那么多遍,他还是不听?”如何做一枚不唠叨的父母,关键孩子还听话?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次,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结束,他决定不捐了。

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拿了几块钱走。

这种由于刺激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叫做“超限效应”。

这个心理学效应,放在家庭教育中同样适用:很多时候,正是由于家长说的太多,所以孩子不听。

“爱之深,责之切”,我们可以理解。但总是唠叨,话语就被削弱了力量,同一件事,反复拿出来说,只会激起孩子的厌烦、逆反心理,最终弄巧成拙。

本来,唠叨孩子的目的是出于把我们的意见和想法传达给孩子,孩子听进去,有所思考。

可是更多的时候,父母的唠叨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表演,根本不管孩子有没有听进去,自己发泄完就行了。

过度的唠叨,让孩子感觉被控制,形成“免疫力”:听到父母的话就条件反射般抗拒、躲避。

长此以往,损害亲子关系,也降低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不做唠叨的父母,是很多人需要修炼的一项技能。

不过度关注、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当你喊不动孩子,说100遍孩子也不听不改时,首先请反思一下是否对孩子控制过多,对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想指手画脚。

这样的父母,通常内心过于焦虑,控制欲过强,因此对孩子关注过多,什么事都想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对于这一类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给孩子多一点自主权。

成长最主要还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探索、去尝试、去犯错、去思索,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

父母只是陪在他身旁的建议者,应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

而父母只在孩子真正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出现,给出原则性建议,这个时候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尊重孩子,变说为听,耐心等待反馈

《爸爸去哪儿》里,村长李锐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和他对小朋友们平等、尊重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村长每次在跟小朋友说话时,都会蹲下来,用眼睛看着对方,认真且平和地和孩子对话,也总是非常耐心地听孩子的心声。

村长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值得家长学习。蹲下来,认真听,这样的举动意味着父母放下了大人的“优越感”,孩子能感觉到被尊重。

而当家长不再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孩子指手画脚时,孩子就会更容易把你的话听进心里去。

还有些时候,孩子的行为背后有一些深层的原因和动机,在孩子眼里自有他的道理,可现实中父母常常以大人的想法去评判对错,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声音。

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作为父母,我们要懂得倾听,多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听听孩子的内心,给他多一些理解。

只有真正走进孩子内心,理解了孩子,父母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沟通方法,以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去引导孩子。这才是最省力、最有效的教育。

用有效的方式和孩子对话

过年走访亲戚时,亲眼见证了一段“唠叨表演”。

在我待的10分钟内,那个妈妈一边做家务,一边数落看电视的孩子,“看看哪里都是你的玩具,也不知道收一收”“天天就知道看电视,作业做了吗?”······

而孩子呢,好似没有听见一样,淡定地在这段背景音乐中看着节目,妈妈苦口婆心,却看不到一丁点效果。

如果你想让你对孩子说的话有力量,有效果,就要讲究方式方法。

停下你自己在做的事,走到孩子身边,也让他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你,这时和他讲。否则,很多时候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就自动屏蔽了父母的话。

此外,家长不要总是带着情绪和孩子说话,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比如,“自己的房间又不知道收拾!”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你可以换一种方式:“你的房间可以收拾一下了。”

当家长的指令具体、干净利落、不带负面情绪,孩子更乐于听,更有执行力,自然省去了无数唠叨。

制定规则,让规矩来“说话”

很多时候,父母的唠叨是出于一种“无力感”。

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没有一定的原则和界限,舍不得依照规矩惩罚孩子,或者干脆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只好不停唠叨,以安慰自己不安的心。

如果你看不惯孩子的某些行为,想要帮助他纠正坏习惯,和孩子约定好规则,比日复一日无用的唠叨有效得多。

比如孩子总是喜欢玩手机看电视,怎么说都不听,你可以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和孩子商量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天玩手机的限制时间。

如果能遵守规矩坚持一周,一个月,可以有一定的奖励;但如果超出了时间,那么就减少下一次玩的时间。

定好规矩,关键在于父母要守住底线,不轻易随着心情或其它外在条件而改变。

孩子并非蛮不讲理,很多事情如果你提前定好规矩,坚持立场,不轻易妥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能学会乖乖按照规定来,完全不需要你的唠叨,逐渐形成好习惯。

很多家长说自己家孩子不听话,可以反思一下是否自己的教养方式过于随意,没有原则,时间一长说什么孩子都不会信服。

会教育孩子的父母,往往是宽厚、温和、从容的。唠叨,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教育方式,父母和孩子都很受伤。

不做唠叨的父母,从这些一点一滴的转变做起。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