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所有孩子都难免会「摔一跤」。但有些孩子在生长发育比较成熟后,依然表现出以下这些情况,孩子偶尔摔一跤没什么,但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重视!
如下:
在没有任何障碍物的平地上也会摔倒
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
看到前面有障碍物,还是会撞上去
站在一块略高的石头上也会摇晃摔倒
跑步总刹不住车,摔到地上
......
普遍家长心态也很乐观,认为孩子年龄小都这样。人总要摔几次,才会长大。孩子摔一跤也是防不胜防,好像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摔跤几次事小,给孩子埋下的隐患可不小。
孩子偶尔摔一跤没什么,但有的孩子不仅路面湿滑、路况不好的时候会摔跤,在平缓的路面也会无缘无故摔跤的时候,家长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
这些孩子摔跤背后,藏着哪些被我们忽视的原因呢?
前庭觉刺激不足:平衡能力差
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
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
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辨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
如果孩子前庭觉刺激不足,导致大脑无法迅速、正确地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良好的适应性反应。
那么身体也就无法取得大脑的正确指令做出协调动作,无法在运动中让身体保持平衡。
最终导致孩子总是摔跤,在高处摔,在平地上没有任何障碍物的情况下也摔,甚至摔跤时不会伸出双手来保护自己而整个人很笨重地摔倒在地上。
应对方法
父母在家可以多进行一些辅助性的改善措施。通过旋转、摇晃、平衡、跳跃性、姿势反应性、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等训练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发展,提升平衡能力。
以下3个小游戏可以参考
荡秋千
让孩子在秋千里来回荡动绳子,目的是通过锻炼来发展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
花样滑滑梯
去儿童游乐园让孩子以不同姿势从滑梯上滑上滑下,再跑上滑梯再滑下。
平衡木
找一块长宽度适合的木板让孩子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锻炼孩子在高处时能掌握全身平衡。
本体觉失调:身体协调差
本体觉是指大脑可充分掌握自己身体的能力,就像大脑中有一张身体地图。
不用看镜子可以正确摸到鼻子
不用看阶梯可以灵活上下梯
能自如拍球、开车、骑自行车、游泳
这些便是本体感。
本体觉不成熟,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及身体控制能力就不好。
孩子就难以掌握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难以做出适应的环境互动行为,经常摔跤就是其典型的表现之一了。
应对方法
通过羊角球蹦跳、平衡木、脚踏车、攀爬、翻滚等训练刺激本体觉的发展。此外,游泳、拔河、爬绳、搬运货物等户外运动也是不错的选择。
以下3个小游戏可以参考
前仰后合
轻轻扶住孩子的腰,帮助他慢慢地往后仰,并逐渐向下,直至他的双手撑地。
翻筋斗
让孩子在垫子上面自由地翻筋斗,随便前翻、后翻都可以。
手影
这是晚上玩的一种小游戏,用手做成一些姿势,灯光一照,在墙上显出好玩的影像。其作用在于通过一些有趣的表象吸引孩子活动自己的肌肉关节,形成本体觉。
视觉空间感不足:掌握不好位置
视觉空间感发展成熟,人们才可以准确地辨别物品的形状大小和所处的空间状态(如:方向、距离、位置)等,以及彼此间外观上细小的差异。
视觉空间感不成熟的孩子容易在眼睛看得见的情况下,常碰撞桌椅、杯子或旁人,常常估测不准自身和身边人事物的距离或方位。
或者是眼睛不灵活, 眼前的东西不容易找到, 追视移动中的物体有困难。
应对方法
比如带领孩子玩积木分类、卡片配对、玩拼图、仿画图形、循序排列玩具等,帮助他们学会判断简单的空间关系,辨识物体大小、长短和形状等多种能力。
以下3个小游戏可以参考
人力小推车
让孩子趴在地上,爸爸或妈妈抬起孩子的双脚,让孩子双手支撑着往前爬。
抛接球
这个活动需要用到很好的协调能力,如果视觉空间不好的人,明明看到了球,却判断不出球的具体位置,或者是判断错误。
擦地板
在擦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用双手双脚撑住身体做出爬行的姿势,不仅可以刺激前庭,也锻炼了视觉空间感。
视觉广度不足:注意不到障碍物
视觉广度,是指眼睛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下所看到的空间范围,也可以说是接收信息的广度。
视觉广度不足的孩子,导致他们对外围环境的差异观察能力不足,结果就容易因为注意不到平地的障碍物或坑洞凹凸不平被绊倒或摔跤。
应对方法
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通过实物快速再认、闪现图片问看到什么、在乱序数字中按顺序找数字、连串数字中找出指定数字等来强化视觉广度训练。
以下3个小游戏可以参考
走迷宫
在家可以用胶带围出迷宫,让孩子带球走迷宫。
爬山远眺
经常带孩子去爬山,高山上的远眺近看,对于孩子眼部肌肉的锻炼非常有益,有助于孩子视觉广度提升。
屋顶大追踪
让孩子躺在沙发上或是睡前躺在床上,让孩子用眼睛顺着屋顶的边沿慢慢看3圈,但是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角落。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