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宝宝开口晚是怎么回事

宝宝开口晚是怎么回事

2019年03月04日 09:48阅读次数:461
宝宝开口晚是怎么回事?还有家长觉得宝宝开口晚是“贵人语迟”?接下来看看下文,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

宝宝开口晚是怎么回事?还有家长觉得宝宝开口晚是“贵人语迟”?接下来看看下文,别让你的疏忽,错过宝宝语言敏感期。

在朋友圈,刷到大表妹的一条苦恼:

“妈妈叫mama,吃饭也叫mama;爸爸叫baba,凳子也叫baba。孩子,除了叫爸爸和妈妈,你能不能说点啥?”

后面跟着的是三个无奈的表情,以及三个“心碎”的标签。看来,大表妹为儿子说话这事正烦恼。

而在评论区,小表妹的一句留言,一下拉开两个孩子的差距。

小表妹的女儿,其实比大表妹家的儿子还要小四五个月,可是说话却很早很利索,一周岁不到,开口叫爸爸妈妈,现在16个月了,已经能够用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别心急,男宝宝总是比女宝宝发育慢一点。”小表妹安慰。

男宝宝说话就真的比女宝宝晚吗?并不见得。

脑科学研究表明,男孩大脑的发育速度确实慢于女孩,其大脑左右半球之间的联系也少于女孩。相对来说,男孩会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逊色于女孩,但并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指出,男孩开口就会比女孩晚!

排除宝宝因为听力障碍、智力发育障碍或发音器官发育异常等疾病因素,一般而言,正常环境下成长的宝宝,在0~3岁语言发展敏感期,大致会经历四个重要阶段。

妈妈们如果清楚了宝宝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能帮助宝宝“早开金口”。

发音储备阶段——(1~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从一开始以“哭”的方式来表达需求,慢慢会过渡到以发“啊”、“哦”等单音节做回应表达。

这是宝宝的前语言期,家长多用夸张的口型,生动的表情,与宝宝进行面对面单音节逗乐游戏,宝宝会在听和观察中会记住家长发音时的口型,积累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发音做储备。

咿呀学语阶段——(7~12个月)

如果哪一天,你冷不丁听到宝宝发出了“mama”或者“baba”的呼声,没错,孩子开始进入了咿呀学语阶段。当然,妈妈们也不要乐得太早,宝宝发出的“mama”音,可不一定专指妈妈哦,它其实还代表好多东西呢!

这个阶段,是家长培养宝宝语言能力的最佳时机。你得像一个复读机,不断地帮助宝宝去指认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且你所表达的每一个词汇都要非常准确、统一,不断重复。如此大量的语言刺激,能够引导宝宝尽早获得语言能力呢!

语言丰富期——(1岁到2岁)

这是爸爸妈妈收获惊喜的阶段,经过一年的累积,我们的宝宝们终于开口了!他们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也开始有意识地指认东西。并且,我们的宝宝还能遵从简单指令,也开始用摇头的方式表示“不”的意愿。

在这个阶段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宝宝从两个字的词语向多个字的词组进行引导,让宝宝争取说出完整的句子来。在模仿中,宝宝不断扩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语言爆发期——2岁到3岁

宝宝越来越能够用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愿,他们说话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脑中的小问号也越来越多,时不时地还会问一些为什么呢!

这意味着宝宝的语言发展步入到了自我言语的阶段,家长多一份耐心倾听宝宝说话,多和宝宝交流对话,能够提高宝宝组织语言的逻辑能力,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呢!


大表妹的苦恼,让我想起了儿子成长的最初几年。

白天,儿子基本上是由奶奶带的。奶奶属于话痨型,有事没事就整天逗着宝宝说话;她又特别爱热闹,儿子午睡醒后,她就喜欢抱着孩子到处串门。农村里面,带孩子的奶奶挺多,大家总会聚在一个地方,一起逗逗孩子,消磨消磨时光。而等下班回家后,一天未见孩子的我们,也是迫不及待想逗逗孩子,跟孩子说说话。

因此,儿子开口很早,11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口叫“爸爸妈妈”了,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口中叫出来的词语,越来越多。

如果宝宝听力正常,发音器官正常,如果开口晚,那么多数原因来自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

·隔代抚养。年轻的爸妈要上班,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来抚养。如果孩子在成长的头三年,基本都是与老人单独相处,由于老人对孩子有效的语言刺激要少于爸妈们,相对来说,老人带大的孩子会比爸爸妈妈自己带的孩子开口晚。

·寡言或快语。有些爸爸妈妈本身就是沉默寡言的人,即便是自己带孩子,一天到晚也很少跟宝宝说话,宝宝缺少交流;又或者是,家长说话的语速太快,宝宝听不清听不懂,家长也没有对宝宝做足够的示范,宝宝缺少语言信息积累,缺少语言模仿,开口自然就会晚一些。

·照顾太周全。就像我的大表妹家的儿子,姥姥特别疼孩子,就怕孩子哭,常常是孩子一个眼神,老人立马就能领会,然后全部一次到位,让孩子得到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似乎也形成了习惯,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慢慢也就没有了说话的欲望。

·操之过急。有些家长特别心急,教孩子说话几遍之后,孩子没学会,家长就显得烦躁,甚至会训斥宝宝:“你怎么那么笨,这个都不会讲。”家长的心态会给孩子造成压力,越急越说不出话来。

·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很多家长本身就是电子产品控,一天到晚手机不离身。有些为了让孩子不吵不闹,家长就会给孩子看动画片。如果孩子长时间地沉溺于电视或游戏时间,无形之中就会减少与家人交流应答的动作,久而久之,自然也影响孩子开口讲话。

有人说,宝宝晚开口,那是“贵人语迟”,真的如此吗?——别傻了,这不过是一番客套话罢了。

作为科学育儿的父母们,如果你遇到自己家的孩子1岁了还不会叫爸爸,2岁了还不太会讲话,3岁了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大人说的话,那么,一定要放下侥幸,去寻找一下孩子不开口的真正原因,千万不要错过了0~3岁宝宝语言发展的黄金期!

我有一个初中女同学,就因为那句“贵人语迟”,让她内疚后悔,她说,是自己害了儿子一辈子。

女同学的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只会叫“爸爸妈妈”,再多就是偶尔口中蹦跶出一个字或两个字的音节。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期间提起她儿子2岁还不太能说话的情况,我提醒她:要不去医院检查一下?

女同学一笑:“没事,我婆婆说贵人语迟,孩子他爸说话也晚,这孩子估计随他爸吧。”

孩子平时都有奶奶带着,女同学也就周末抽空去看看孩子。一直到一年多后的一天,看到她发在朋友圈的痛心,我一问才知道真相。原来女同学发现,儿子的语言能力并没有随着长大而提高,反而感觉孩子越来越不爱搭理人,手里拿着一个瓶盖,怎么都不让别人碰,连睡觉都要拿着。当她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最终被确定为轻度的自闭症,但孩子错过了2岁以前的最佳干预治疗时机。

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贵人迟语”这个词竟然被熬做一味鸡汤,借此安慰那些宝宝开口晚、不肯说话、或者说不清楚话的宝爸宝妈们的焦急心情。我们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分清楚“贵人语迟”的情况,具体特征,分别对待。

如果宝宝对家长喊他,经常没有反应,或者爱理不理;

如果宝宝对大人给出的简单指令不做回应,比如“宝宝,你能帮妈妈拿个水杯吗?”孩子却没有反应;

如果宝宝不会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用行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那么,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上医院检查,做必要的干预治疗。

“贵人迟语”没有科学依旧,千万别让一时疏忽,耽误了宝宝的一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在育儿群圈里,我时常看到很多妈妈在发帖求助:怎么才能够让宝宝早点开口讲话呢?4个“多”字方针,送给家长朋友们。

(一)多说

要让孩子早开口,家长自己得先做话痨。孩子学说话,就想我们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非常关键。儿子小的时候,无论在家,还是带他出门,我总是不停地跟他讲话,告诉他看到了什么东西,是什么用的。有时候,半路遇见小猫小狗的,我也会蹲下来半天,跟孩子一起观察,甚至学着猫狗的叫声告诉儿子:“宝宝,你听,这就是小猫的声音。”

其实,在孩子前语言期,虽然他不会讲话,可是家长对他说的话,都能作为信息存储在孩子的大脑里。

(二)多逗

逗孩子说话,可以培养孩子说话的欲望。当孩子还不会讲话的时候,我们面对着宝宝,然后“啊”、“哦”地逗引,就会发现,宝宝受吸引会专注地看着我们,时不时也会因为逗引而发笑。很快,他们也能跟着“啊”、“哦”地发出各种音节。

这种面对面的逗引,其实就在培养宝宝学习说话的欲望。

(三)多引

宝宝说话,从单音节到叠词,从两个字的词语到三个字的词组,再到句子,他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如果家长引导得好,宝宝的语言表达会迅速提高。

当孩子牙牙学语手舞足蹈的比划时,意味着家长就可以引导了。如果孩子指着某个物品发单音,家长应该告诉他具体名称,比如“鸭”、“花”,并不断重复;当孩子学会能够说单个字的时候,比如“奶”,那么家长要引导他说两个或多个字的词,比如“奶瓶”、“牛奶”;当孩子能够说出两个或三个字的词语时,家长则应该帮助他们补充成为完整的句子。通过模仿,让孩子扩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在对孩子说话时,应该高出孩子的语言能力一个层次。这样的谈话方式所发挥的作用,将超过未来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四)多听

最后,家长也要留出时间听孩子讲话。用微笑鼓励孩子,让他完整地表达出心中的意思。被家长倾听和认可,能够无形之中,提高孩子讲话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在未来更大胆地进行语言表达。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也许他们中有的开口会早一些,有的会晚一点。但无论什么情况,只要父母用耐心、爱心与孩子相伴,不经意的那一刻,你一定会收获孩子给予你的惊喜!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