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孩子学习效率低怎么办

孩子学习效率低怎么办

2019年05月25日 10:31阅读次数:566
孩子一学习就崩溃?不是他的错,是你没有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除了小海蒂,我还被另一个慈祥又睿智的老人圈粉——克拉拉的奶奶。

孩子一学习就崩溃?不是他的错,是你没有培养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当然除了小海蒂,我还被另一个慈祥又睿智的老人圈粉——克拉拉的奶奶。

管家和家庭教师对海蒂这个“野孩子”心存偏见,认为不识字的海蒂会带坏克拉拉。但是这位睿智地老人并没歧视海蒂,反而在临睡前拿了一本书走进房间,给海蒂讲起了故事。老人用心良苦地将故事讲了一半就不读了,她告诉海蒂如果想要了解剩下的内容,可以自己阅读。然而陪读时从未好好听课的海蒂,怎么可能读完。但这次“讲故事”却在海蒂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酷爱故事的海蒂没过多久就能朗读整段文字了。

如果单独把这一段抽出来,克拉拉奶奶简直就是一个超级育儿师。她从头到尾没有对海蒂说过任何一句嫌弃的话,连一个眼神也没有。仅用一个没讲完的故事,就让海蒂主动完成了,家庭教师耿耿于怀好久的任务。

家庭教师和克拉拉奶奶,正好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两种家长。前者擅长填鸭式培养,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后者则懂得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两种不同教育的结果,在海蒂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面对家庭教师的威逼利诱,海蒂不为所动;但在奶奶的引导下,很快就可以独立阅读故事了,这正是自主学习的优势。

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被动接受相对应的一种学习方式。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是以孩子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孩子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简单的说,就是孩子无需他人敦促,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学习任务。

其实,不光在海蒂身上,平时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自家孩子明明花了很多的时间,但成绩还是不如隔壁那个正在玩轮滑的小子;同样的老师、同样的班级,为啥成绩相差那么大?造成这个差距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孩子不会的自主学习。

为什么要自主学习

首先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的孩子普遍认为“老师没教,所以我不会”。很少有孩子主动去学习一个新知识点,别说学新知识点了,就是让孩子预习功课,都很少有人能坚持。很多家长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只要孩子跟上老师所讲课程就万事大吉了,还掌握什么新知识?正是在这样的纵容下,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了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

儿童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自主学习是孩子应该掌握的最重要地一种能力。因为只要学会了自主学习,孩子们就可以独自思考,独立完成学习。即便没有老师、家长陪同,他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孩子们通过自己,解决成长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心和幸福感的来源。

其次,自主学习能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喜欢的事,并坚持下去。

新东方校长俞敏洪曾讲过一个关于他女儿的故事。女儿5岁就开始弹琴,不到10岁就过了钢琴10级。平时只要女儿不想学琴,老婆都会强迫孩子去练琴。但俞敏洪认为:我们并不是要让女儿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让一个10岁的孩子通过所谓的十级考试是没有道理的,反而会让孩子对钢琴失去兴趣,甚至排斥弹琴。于是他告诉女儿:爸爸不强迫你,但爸爸这辈子很后悔的事情,就是不会表演乐器。学习钢琴不是为了让你考级,而是为了让你能够多一个抒发心情的渠道。将来一天,如果有朋友在唱歌的时候,你能进行钢琴伴奏,那应该是很美妙的一件事。

俞敏洪说,其实女儿是喜欢钢琴的,自从没有了妈妈强迫,只要作业写累了就会弹半个小时。从此以后,更是每个礼拜都跟老师学一次琴,钢琴的兴趣也逐渐越来越浓了。

你看,俞老师的女儿压迫式学习时,即使面对自己喜欢的钢琴也会心生厌恶;而当父母选择尊重孩子,将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女儿时,孩子反而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机会,自此反而更加喜欢钢琴了。

心理专家发现,几乎所有人都是喜欢挑战的。因为有挑战才会有突破,有喜悦,有成就感,有继续突破的动力。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培养方法,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家长要如何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呢?

首先,巧用奖励,提高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说起奖励孩子,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议,支持的一方认为,奖励孩子能刺激孩子积极进取,而反对的一方则认为,奖励会让孩子为了外部刺激失去内在成长的动力。在《奖励的恶果》一书中,作者艾尔菲·科恩就列了很多失败的奖励案例。

那么,家长需要通过奖励的方式来让孩子自主学习吗?我的回答是需要。因为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失败奖励,都是过度奖励或是不讲方法的奖励。我们所说的奖励不光包含奖励,还包括帮助孩子形成内在的驱动力。

上个暑假表哥将小外甥放在我家,每天辅导小外甥做作业就成了我的功课。我发现小外甥很容易走神,很难在2个小时内完成作业,于是我决定采用奖励的方式让他按时完成任务。我告诉他,能在两个小时之内完成作业,就带他去游乐场。出乎意料,那天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作业。

很多家长会说,这种奖励只会在刚开始时起作用。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奖励也可以帮孩子养成习惯。你需要先表扬孩子,告诉他做的好的点在哪里,其次指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最后每天给他一个小要求,让他比昨天更好一点。

比如,小外甥写作业时我会统计他走神的次数。等他完成作业告诉他:你今天表现很棒,你写作业期间专注度很好,只走神了三次。你知道吗?你这次写作业比平时快了好多,剩下的时间你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了。希望你明天做作业时,走神次数不超过两次。所以你看,奖励也是有方法的。

其次,把握节奏,巧用稀缺原理

好友雯子最开始培养孩子主动学习时,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好。某次无意中发现一招特别好用。有几天雯子加班,老公出差,孩子晚上的亲子阅读被耽误了。一天儿子突然过来问“妈妈,什么时候能继续给我读故事呀?”“过几天吧,最近实在太忙了”这样的对话进行了两三次。当再次阅读时,她发现刚开始几天孩子专注度非常高。

从那时起,她就时不时取消阅读,故意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工作特别累,实在没有精力讲故事了,要不咱们今天的阅读暂时取消?”

一般孩子都会说:“那我什么时候才能听故事?!”

“看你表现吧,要是你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刷牙洗脸,爸爸妈妈有休息时间,就可以给你讲故事啦。”为了听故事,小朋友还真做了不少事。或许努力争取来的权利特别宝贵,文字发现孩子每次听故事都很认真。慢慢地,孩子争取到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多,到后面,真正的喜欢上了阅读,孩子也顺利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稀缺原理。想把这个原理用在教育上,方法并不难,就是人为制造稀缺性,欲扬先抑。想让孩子做事时,家长要把握好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尽力把这件事,变成孩子眼里不容易得到、稀缺的东西,孩子就会更加珍惜。

最后,帮助孩子制定目标。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目标跟踪实验。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通过25年的跟踪研究发现,那些3%有长期清晰目标的人,25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而那些10%有短期目标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短期目标在不断的实现,他们的生活处于中上水平,成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比如一些医生、律师等等;而60%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什么大的成就;剩下27%没有目标的人,他们基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常年抱怨生活,靠救济度日。所以专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救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

学习也是一样的,没有目标孩子就很容易丧失兴趣,失去信心。他们就很难投入其中,更不会主动的去探索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因此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帮助孩子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一旦目标明确,孩子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当目标达成,会促进孩子在学习上获取成就感,通过一个个小目标,孩子就能在学习中一次次感受到愉快喜悦,从而继续对学习产生的浓厚兴趣,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在制定目标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否则会引起相反的效果。记得表哥曾许诺,小外甥只要考入全班前10, 就带小外甥去迪士尼乐园。结果虽然孩子努力实现了目标,但表哥却并未兑现承诺。从那以后,当表哥再说,要怎样奖励时,小外甥根本就不屑一顾。所以帮助孩子制定目标,不仅是给孩子制定目标,更是在给家长制定目标。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