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育儿导航>1-3岁>幼儿教育>每天这样陪伴,1分钟相当1小时,高效亲子互动到底怎么做?

每天这样陪伴,1分钟相当1小时,高效亲子互动到底怎么做?

2017年06月29日 09:38阅读次数:405
原来我们一直在浪费亲子时光?看完这些研究我后悔了很久……公园里、游乐场……随处都可见到大人领着孩子在玩耍,有些大人站在孩子旁边看;有些大人坐在一旁不远处,不时地朝孩子的方向看;有些大人跟其他家长聊家常;还有些大人干脆在玩手机……

原来我们一直在浪费亲子时光?看完这些研究我后悔了很久……

公园里、游乐场……随处都可见到大人领着孩子在玩耍,有些大人站在孩子旁边看;有些大人坐在一旁不远处,不时地朝孩子的方向看;有些大人跟其他家长聊家常;还有些大人干脆在玩手机……唯一相同的是,孩子们在自己玩,这些大人全部是一个个旁观者。

你有想过吗?如果你经常都是这样带孩子玩,其实你一直是在进行低效的亲子互动!

跟孩子一起玩而不是看孩子玩,孩子会更快乐

如果孩子有同伴一起玩,大人可以不用参与,但如果你任由孩子一个人单独玩,那就说不过去了。牛津大学心理学家布朗温.塔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同步和努力,有利于增强认同感。人与人之间步调一致,不论是否投入,都会提高认同感;特别投入的人,不论步调是否一致,都会提高认同感。

因此有实验人员专门做过对比,有父母或其他大人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的笑容比没有父母参与的平均多了3~4倍,并且亲子间会增加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布朗温.塔尔认为,这大概跟互动中人体分泌内啡肽有关,内啡肽能让孩子和父母感觉快乐。快乐促进了认同感,认同感继而会促进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有父母参与的玩耍,孩子们会更快乐。

跟孩子一起玩而不是看孩子玩,能快速提高亲子情感

美国宾厄姆顿大学心理学家Mark Lenzenweger 在《Adult-child interaction boosts mental health》一文中指出,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经常与孩子互动,陪同孩子玩耍时不是旁观而是参与到孩子们的玩耍中,孩子不仅在未来患心理问题的几率会大大降低,并且还会提升亲子关系,让孩子更懂得关怀和爱。

同时,父母参与到孩子的玩耍中,投入地跟孩子互动,在肢体的相互接触和对话中,拉近亲子间的心理距离,效果如同远在千里之外的通话变成了面对面的对话,跟自己疯玩的爸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爸妈,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亲密感和认同感。

跟孩子一起玩而不是看孩子玩,和谐的亲子气氛影响孩子未来人格

美国心理学家贝尔斯凯(C. Bellthke)通过长期的研究发现,亲子互动的风格不同,会导致子女人格特点及未来生活方式的不同。如果亲子互动长期处于冷漠和分离的,孩子的人格特点也会是冷漠的,如果亲子互动长期处于频繁互动的,孩子未来的人格也会积极的,这些孩子更乐于跟人交往,他们在与家人或朋友接触中,也更趋向于参与和陪伴,所以这些人往往也会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这皆受益于儿童时期的亲子互动模式。

有一位爸爸回忆他的老父亲时经常说:“很多童年时的记忆都淡忘得差不多了,唯独有一件事总是在我脑海里浮现,情境里爸爸的笑容和我的欢叫声就像昨天才刚刚发生那样……”他嘴里所说的“唯独的一件事”是他5岁时跟父亲到海滩玩耍,当时5岁的他因为摔了一跤闷闷不乐,父亲牵着他在海滩的沙子上跳跃、翻滚和追逐,一开始他对父亲的愚蠢行为无动于衷,但当他看到父亲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在沙子上翻滚,他受到了感染,便也“愚蠢”地躺在了沙子上,任由沙子粘在头发上、落进了衣服内……他说,那是从小到大,跟父亲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回家的路上,他感觉跟父亲更亲了。

推荐4个被国外父母认为最高效的户外亲子互动小游戏:

1、袋鼠跳:在公园或街上,把孩子抱胸前或背后,大人像袋鼠妈妈一样往前跳跃。在一高一低的跳跃中,期待孩子们的欢笑声吧。

2、藏宝:大人与孩子轮流当藏宝者与寻宝者,把小玩具藏沙地里或树丛中,看谁寻获的宝物最多。

3、踩影子:大人与孩子轮流当影子和踩影者,“影子”会为了不让被踩而到处躲避,看最终谁踩到的次数最多。

4、夹皮球:大人与孩子轮流膝盖夹球往前跑,看谁能跑得最远。

高效亲子陪伴原则:

父母放下一切,全身心投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把自己当成跟孩子那样的玩伴。

即使只是静静地跟孩子在一起,也是一种高效互动

牵着孩子躺草地上数白云,只是静静地,也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感受。因为你放下了一切,跟孩子相处在这片安静中,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和陪伴。偶尔的牵牵小手、抚摸抚摸脸蛋、亲吻亲吻小脸颊、张开双臂拥抱,或者只是看着孩子的小脸蛋傻笑……这些小动作,也能让孩子感觉到幸福。即使只是静静地跟孩子一起,也是一种高效互动。

有时,让专注中的孩子继续下去,也是一种高效互动

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认为,专注就像呼吸,投入时几乎沒有注意到,并且完全无视周围,眼里只有他们面前的事情。如果你发现孩子有这种“症状”,而不是在孤独中无聊,请不要打扰,也不要旁观,而是静静地离开,或远远地关注,待孩子需要时再出现。让专注中的孩子继续下去,也是一种高效互动,因为孩子陶醉在专注中。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