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幼儿园中班教案漂亮的花枕头
    幼儿园中班教案漂亮的花枕头

    活动目标: 1、观察枕头的基本结构特征,了解枕头内部是由棉花构成的。 2、大胆地刻画枕头上的花纹,尝试使用各种线条来刻画自己喜欢的枕头。 3、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喜欢画画。 活动准备: 1、枕头实物一个 2、PPT课件(各种枕头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枕头)你知道枕头内部是什么吗? 小结:枕头内部是棉花构成的,这样我们的头枕在上面就会感觉软软的,很舒服。 二、局部观察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个枕头上的花纹是怎样的?用了什么样的线条和图案?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不一样的枕头呢,请你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出示各种形状各种花纹的枕头) 小结:我们看到

  • 儿童多动症心理治疗法
    儿童多动症心理治疗法

    儿童多动症心理治疗法 1、自我控制训练 这一训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些简单、固定的自我命令让患儿学会自我行为控制。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患儿解答,要求患儿命令自己在回答之前完成以下四个动作:停------停止其他活动,保持安静;看------看清题目;听------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这一方法还可以用来控制患儿的一些冲动性行为。例如带孩子过马路时,要求在过马路之前完成停、看、听等一系列动作。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患儿内心,所以一旦动作定形,患儿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要注意训练顺序,任务内容应由简到繁,任务完成时间应由短到长,自我命令也应由少到多。 2、放松训练 用这一方法来治疗儿童的多动行为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尝试,效果颇佳。由于多动症患儿的身体各部位总是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能让他们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

    标签:多动症
  • 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一)
    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一)

    要“教导”孩子界线,更要自己“成为”界线并承担后果,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生活是他自己的问题,不是你的问题。这样做会有何结果/因果律因果律当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面对现实的结果,如:痛苦、损失时间、金钱、财务、喜爱的东西、看中的人..….时,他才会有真正的改变。教导实现的原则。“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而当我们承认要为错误付出代价时,不正是从中学习教训吗?实实在在地损失促使我们改变行为。 法则公式:给孩子自由,容许他做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在自主、选择和结果之间取得平衡。自主=负责任=承受后果=爱。我们要让孩子有少量的自主权,让他在那样的自主权里面做选择,然后让他在这些选择里面承担后果,这样就可以培养出有爱心的果实。 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实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

  • 幼儿园母亲节我也爱妈妈教案
    幼儿园母亲节我也爱妈妈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与妈妈之间浓浓的亲情,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妈妈养育自己的辛劳。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定数量的水果、果盘、牙签。 2、有关宝宝生长及妈妈爱护宝宝的图片。 3、音乐磁带《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任选两首。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都知道今周星期日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五月份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是天下所有妈妈的节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妈妈为了养育我们付出了很多,非常辛苦,所以呢

  • 中班美术山坡上的小树林教案
    中班美术山坡上的小树林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现山坡上的小树林。 2、在欣赏中感知树林中树的不同形态及表现手法。 3、愿意大胆尝试,体验创作的乐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1、幼儿写生过实物的树,树林作品图片多幅。 2、欣赏图片多幅。 3、幼儿作业纸、护衣人手一份。 4、各色水粉颜料,大、小号的水粉笔,洗笔筒、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1、欣赏风景照片。 (1)欣赏不同树冠的大树。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树的照片,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树冠是什么样的呢?像什么? (2)欣赏山坡上的树的图片。

  • 孩子大了,父母就能变轻松了?!你说呢!
    孩子大了,父母就能变轻松了?!你说呢!

    好吧,想着等孩子大了一点了,以为可以变轻松,谁知,随之而来的是一大堆小毛病、坏习惯。 玩具扔的到处都是,墙上留下各种颜色笔的痕迹,经常变得脏兮兮的小脸和手,这些唠叨不停的事情,几乎每天都重演,本来已经够头疼了,这不,两个月的暑假,看电视的问题又弄得头大了! 小家伙最爱看电视 小家伙最喜欢的动画片就是电视播的都喜欢,什么巴拉拉小魔仙、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熊出没等等,总之电视有的他就会看。 这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更是变本加厉,每天一大早起床的第一件事,不洗脸不梳头不换衣服,就坐在电视机前,拿着遥控器,这边的动画结束了,立马转到另一个台,每天就是这样几个动画片重复看,连我都认识每个动画片的人物以及剧情。 每天不断重演的还有小家伙和他奶奶的对话: “吃饭了!” “等等。” “快下来吃

    标签:教育反思
  • 大班音乐游戏鸵鸟的舞会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鸵鸟的舞会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音乐中模仿鸵鸟,创造出多种舞步。 2、能看懂图谱,具有初步用符号记录的意识。 3、在音乐游戏中保持愉快的心情。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鸵鸟图片、音乐《玛卡丽娜》《动物世界片头曲》、记录单、装饰物。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引起幼儿兴趣。“今天,我带来了一段音乐,大家来听听音乐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幼儿回答。 (2)欣赏图片,鼓励幼儿模仿鸵鸟的姿态。 (3)尝试创编舞步并用符号进行记录。“鸵鸟们想用这段音乐来开一场舞会。 朋友们来帮帮它们,你们来随音乐跳一跳。”幼儿随乐进行表演。请个别幼儿说说他跳

  • 想养出狮子,就别关在绵羊圈里养!
    想养出狮子,就别关在绵羊圈里养!

    前几天看到媒体报导,再次有业界主管批评台湾年轻人不够有狼性。这样的新闻,在台湾已是老生常谈。台湾的长辈们,总觉得Y世代无动力,心中满是恨铁不成钢的焦虑与无奈。报章媒体上,叁不五时就会看到大家批评台湾年轻人没有企图心,只在乎小确幸。 指责年轻人不够积极的论调,并不是我想探讨的。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年轻人无动力的成因,不探讨成因,只是指责,如何能改变无动力世代的困境? 在台湾,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到大只被要求一件事:把书念好。从国中开始,考上好学校开始变成许多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兴趣什么的,全部被丢开。在台湾,愈来愈多的孩子被送去补习。在学校从早上七、八点上到下午放学后,再继续去补习班窝着练题目、学解题密技。 台湾的爸妈充满高度焦虑,在孩子考上爸妈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前,都不觉得孩子有把书念好的一天。因此许多爸妈的想法都是:「先把书读好,兴趣什么的

  • 亲爱的,威胁孩子是会上瘾的
    亲爱的,威胁孩子是会上瘾的

    各种各样的威胁,层出不穷,涉及孩子的吃喝拉撒、方方面面。只要孩子没有按照既定规则、或是大人的期许表现,那么就开始威胁。久而久之,大人们甚至习惯了这样的说话方式,如果孩子不这么做,你就要采取某种手段。 “ 威胁真的有效果吗这样的威胁有效果吗?当然还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在商场游乐区有很多玩具汽车,一个妈妈终于发现一辆空车,孩子却跑到另一边玩儿去了,于是妈妈赶紧大喊“你再不来,小车就被别人坐了呀!”于是她那小孩就火急火燎地跑过来占住这推车…… 那个小孩估计是长期受了这种训练,马上就飞奔回来坐进车子里,那个妈妈完全没有意识到她自己教育了小孩什么事情——独占和抢夺。 “ 你经常威胁孩子,效果会越来越差别以为威胁是一种搞定孩子的有效方法。经常威胁孩子,效果只会越来越差。随着丝瓜大了,会说的话多了,独立意识增强了,用奶奶的话说:他越来越不听话了。奶奶说:别把衣服扔地上,奶奶生

  • 这些性格,不利于孩子成长
    这些性格,不利于孩子成长

    别以为,孩子爱哭闹、自我、不讲理是小事 小时候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往往会跟随孩子一生 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想让养育一个优秀的孩子,以下这些性格要纠正。 01 太没自信 游乐园门口有商家做活动,如果有小朋友自愿上台配合T台走秀,商家就奖励一个毛绒公仔。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家长的鼓励下,踊跃上台参加互动。可只有妍妍怕自己表现的不好,即使被主持人盛情邀请,被妈妈往前推,依然不敢上去。 见其他小朋友在互动结束后,都兴冲冲的抱着公仔下来。妈妈心里顿时冒出一股无名火,当中开始数落妍妍怎么这么没用?不就是上去走两个来回吗?比你年纪小的孩子都上去了,你有什么不敢的?人群中,妍妍听着妈妈的数落,把头埋得更低了。 孩子没有自信,的确需要鼓励改善。但父母带着孩子外出的时候

    标签:哭闹
  • 这样批评孩子一点效果都没有,你却经常这样做!
    这样批评孩子一点效果都没有,你却经常这样做!

    可是,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为什么我的批评对孩子来说越来越没用了?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还会不耐烦的抗议,难道是因为孩子大了,不听话了吗? 当然并不是,根本原因是因为你的批评方法不对,孩子想听也不行! 比如你是不是经常会像下面这样批评孩子呢? 看到这我相信你已经有所明白:孩子不听批评并不是你摊上了个坏孩子。而是你的批评太随意、没重点、不尊重孩子! 其实,父母在孩子心中一开始就是有威严的,所以批评要慎重,不要让你的批评无效化! 具体,你可以这样做: 发现孩子做错事时,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迅速判断是好好讲道理就行还是不得不批评! 如果真的需要批评孩子,请首先统一在场家人的意见(平时就可以跟家人商量好),将孩子带到人较少的地方再批评! 就事论事!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事

  • 孩子不听话!3段法教出顺从
    孩子不听话!3段法教出顺从

    孩子为什么不顺从?不顺从就是坏孩子? 场景1:我不背 “你给妈妈背首诗吧。”一位妈妈对着电话说。 因为她的工作原因,有时候一两天都不能回家,看不见两岁的女儿还是很想念的。可是女儿在电话那头却很清晰地说了两个字:“不背。”妈妈听见姥姥在电话另一边劝孩子,威逼利诱的方法都用上了,可女儿还是那两个字“不背”。 妈妈无奈地笑了笑,制止了姥姥说孩子“不背就不喜欢你了”的说法。 分析:女儿的不顺从,并不意味着她不是好孩子,她想念妈妈,她需要的是妈妈陪在身边和她一起玩,她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可妈妈却还要求她做别的事情,她当然会不同意了。 孩子只想顺从自己 孩子都是单纯而直接的,他顺从了自己的意愿,但却有可能违背我们的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孩子的“不顺从”。可是孩子只不过是没有顺从我们的

  • 幼儿家庭教育的四点方法
    幼儿家庭教育的四点方法

        第一、榜样和示范   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实际,讲一些英雄模范的故事,把英雄模范的形象和良好的行为作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要培养孩子具有乐观、愉快、活泼的性格,劳动积极,办事认真,对人热情,善于关心和帮助别人的榜样,并以上述行为为孩子做出榜样。   第二、解释和说理   要对孩子讲解每一项行为准则,使他知道怎样做,还要结合孩子的理解水平给孩子讲道理,要让他听懂。家长要有耐心,孩子在太兴奋和激动时,往往是听不进道理的,应等他冷静下来后,再用亲切的口吻说道理。   第三、练习和实践   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反复实践。所以,在要求孩子达到某一项行为准则时,一定要让他反复练习、巩固,并经常采取表扬的方法,促进孩子自觉地巩固。   第四、表扬鼓励和批评责备   表扬和鼓励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表现的方法。表扬鼓励时最好能同时提出进一步要求,使孩子有更上一层楼的目标。批评

    标签:幼儿教育
  • 幼儿园劳动节教案
    幼儿园劳动节教案

    幼儿园劳动节教案:勤劳的人们 设计意图 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结合我班正在实施的主题活动《房子大观》我设计了本次活动。通过社会调查、观看图片、实践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了解劳动节的来历,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业,了解劳动者的辛苦。 2、知道五月一日是国际劳动节,能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搜集各行各业人们工作时的图片、 让家长帮幼儿做活动前的社会小调查,并填写下表。 勤劳的人们、 晚上工作的人、周末工作的人 调查人: 调查时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自己了解的职业。 (1)

  • 你会处罚孩子吗?
    你会处罚孩子吗?

    我们在客厅讲话的同时,房间内不时传来大人的管教声「我刚刚跟你讲几遍了,你到底有没有再听我讲话,好~等一下你要被我打五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再犯。」还有一阵阵小孩的哭喊声「我不要,我不要被打……」。此时我朋友看着我,面露尴尬的表情,因为房内的就是他的老婆跟小孩。 的确,父母处罚孩子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孩子好、要孩子记住,希望孩子往「正面」的方向前进。但是很多的处罚方式,却是用打孩子、骂孩子、威胁、恐吓或体罚等「负面」的方式去加诸在孩子身上,这不是很奇怪吗? 用「负面」的能量去引导孩子往「正面」的方向走?这逻辑似乎不太正确?! 让孩子去承担责任 有一次,我们带着泽泽跟花宝两兄妹回阿公家吃饭,一群小朋友们都已经吃完在客厅玩了,只剩下泽泽还坐在餐桌上。一旁的我,就看着泽泽嘴巴含着饭,眼睛却一直盯着大家在玩什么,不时还露出傻傻的微笑,彷彿灵魂出

  • 对孩子管的过严家长还不如不管
    对孩子管的过严家长还不如不管

      很多家长,都是严厉型的家长,对孩子的管理过于严厉,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甘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就如一颗种子里藏着根茎、叶片、花朵,在合适的条件下自然会长出来一样。家长如果有农人的信念和适度,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不尊重儿童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对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导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许多正常生长获序被打乱了。   就人的天性来说,没有人喜欢自己眼前整天站立一个权威。所有对权威的服从都伴随着压抑和不快,都会形成内心的冲突。孩子当然不会对这个问题有这么清楚的认识,他只是经常感到不舒服,觉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满意,这让他感觉很烦。于是他慢慢变得不听话,没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闷。所以,家长一定要对“过犹不及”这回事有所警觉,不要在孩子面前充当权威(尽管是以温和的爱的形

  • 动不动就问做这事有什么用的家长请闭嘴
    动不动就问做这事有什么用的家长请闭嘴

    文/咪蒙 最近我和闺蜜在学插画。每次她准备走出家门,去画室学习的时候,她妈妈都望着她的背影哀声叹气,仿佛她不是去学画画,而是去犯罪。 她妈妈每天跟坏掉的收音机一样重复一个质问:“你学插画,有什么用呢?” 闺蜜35岁,目前是全职主妇,学插画就是因为她喜欢。学插画的过程中,她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获得了审美的提升和精神上的愉悦——这些难道没用么? 没用。 一个5岁玩积木的儿童,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玩积木有什么用呢,不如去学认字。 一个15岁做航模的少年,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做航模有什么用呢,不如学点奥数。 一个25岁玩乐队的青年,身后会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在叹息,玩乐队有什么用呢,不如去考公务员。 在中国家长看来,你做一件事,不能帮助你考上北大清华、不能赚钱、不能升职、不能找到好老公,那就是不学无术、浪费人生、误入歧途。简而言之,只有能产

  • 据说,妈妈的脾气跟孩子的年龄是成正比的?!
    据说,妈妈的脾气跟孩子的年龄是成正比的?!

    大概每个妈妈都会有一种这样的感受:看到宝宝刚出生时那小小的身体、小小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特别可爱,真的有种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所以见到他的那一刻就发誓这辈子一定要细心的呵护他! 打他骂他这样的事完全没想过,可谁知道呢?真正带了孩子以后才发现:孩子的年龄长了,自己的脾气也跟着长了! 比如这些总让人火冒三丈的事你是不是也碰到过呢? 虽然也知道宝宝慢慢长大,有了他自己的想法,比之前调皮些很正常,也知道总对孩子发火对他不好,但我还是很难抑制住心里的烦躁,也许是自己的耐心已经在带孩子的疲劳里磨的一干二净了?即便如此,这大概也不能成为自己吼孩子的理由吧,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慢慢的不忘初心,成为一个温柔宽容的妈妈,一起努力吧!

  • 餐桌上的对话,这5句别出口!
    餐桌上的对话,这5句别出口!

    这类的话就是餐桌禁忌,因为它会将食物贴上标签,更糟糕的是,孩子会认为必须先吃难吃的,才能吃好料的。避开五句话,给孩子正确的用餐观念。 家长在餐桌上对孩子说什么话,就跟上什么样的菜一样重要,因为家长传递出来的饮食和用餐观念,将对孩子造成深远的影响,那到底要如何才能确保传递的讯息正确?《晚餐简单做全指南》(Cooking Light Dinnertime Survival Guide)一书的作者莎莉.库哲克(Sally Kuzemchak)于美国《Parents》杂志中撰文指出,父母在餐桌上应避免以下这5句话: 1.你再吃一点就好! 家长常认为孩子还没摄取足够的营养食物,或是觉得孩子们吃了太多土豆或面包,饮食不够均衡,“我以前也用过这样的方式,但就在几年前的某一天,当我们聚在餐桌前吃晚饭时,我儿子突然问我一句:‘我还要吃几口才够呢?’,当下我才发现,这

  • 逛商场,孩子哭闹要买东西怎么办?
    逛商场,孩子哭闹要买东西怎么办?

        “宝贝听话,小汽车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别再买了。”     “我说不买就不买,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自己走了,你一个人在这里蹲着吧。”     “好了好了,怕了你了,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买小汽车了。”     这样的场景,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孩子购买欲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那么当孩子与家长外出总要求买东西时,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情景重现1     碍于情面只好妥协     市民李女士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每当逛超市孩子硬要买某个玩具时,她都是先妥协。“我女儿倔强得很,不给她买就哭,听着孩子的哭声,自己也觉得于心不忍,最后还是买了。”     而市民梁先生在遇到6岁的儿子在

    标签: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