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宝宝爱飙脏话,肿么办?
    宝宝爱飙脏话,肿么办?

    太不文明了!回家!” 牛牛一边挣扎一边嚷嚷,“他就是臭大便,就是,以后再也不跟他玩了。”为啥以前乖宝宝怎么突然飙起脏话了? 2岁多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一个时期,模仿能力比较的强。当孩子听到好玩的话,有趣的话,脏话就能迅速的记住,并且开始不断重复这些话。特别大人在说脏话的时候情绪一般激动或亢奋。宝宝们就觉得这句话好像特别有魔力似的。加上宝宝开始学说话,说的每句话家里的父母长辈都会很开心很逗,当孩子说出脏话的时候,大人的反应往往是好玩好逗,经常是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于是孩子在潜意识里就觉得说出这些话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会显得特别的开心和兴奋,并会不断的重复。 当宝宝在家里说脏话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笑声,当他在外头讲脏话的时候得到的却是家长责骂,在他小小的心里一定是无所适从,又委屈又生气。当众发飙也就不奇怪啦!有的家长说在家听到他讲脏话我一定是很激烈批评他,请注意家

  •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的人生只有苦和泪
    这件事不重视,孩子以后的人生只有苦和泪

    也难怪,舅舅家条件不错,表弟从小生活在蜜罐里,不缺钱,不缺爱,衣食无忧。父母虽疏于管教,但他想要的,总会想方设法满足他。 生活中所获得的一切,对他来说太轻而易举了。 都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这样的他,让丹妈想起大学时代自己经历的那一次彻彻底底的逆袭。 大二之前,我家经济条件还算是比较好的,至少是不愁吃穿。 没进大学之前,丹妈一直是乖乖女的形象。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叛逆期一下子爆发了,根本不爱学习,浑浑噩噩,成天就只知道瞎玩,对什么都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爸爸工厂破产了! 那一年,我哥在部队准备复原,正需要钱来打点工作。妹妹在医院实习,不能给家里任何经济支持。 而我家刚好买了个店铺,就这样,房贷、我的学费生活费、家里各项开销全压在爸爸身上。 他年轻时从事业单位内退出来后,直接创

    标签:教育反思
  • “吓唬孩子”惹的祸远比你想的厉害!
    “吓唬孩子”惹的祸远比你想的厉害!

    大家常用的“吓唬名言”你说了没? 孩子不好好睡觉往往会说:“赶快睡吧,你再不睡,大灰狼会来咬你的!” 孩子哭闹了,我们也会说:“你还哭是吧?再哭警察来了,可是要把你抓走的” “你在闹你妈就不要你了,把送给别人,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不听话就给你关进小黑屋”。 当然了还有狮子、老虎、大黑熊也常被用来吓唬孩子,除了无辜的警察叔叔,这医生、护士来打针也成了常用口头禅…… 那么,大家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被“吓大”的经历?我小时候可是有,因为我在奶奶家不听话,奶奶就会说“你要是不听话xx家奶奶就来打你了”,以至于我每次见到四合院的那位白发老奶奶跑得可快了,现在想起来有些好笑,但是不能否认留在我心里的那种害怕,让人心生紧张总是躲着那位奶奶。 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听话,常用可怕的人、事、物“制造恐惧”吓唬孩子来听话,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不利:果不对,

    标签:教育反思
  • 宝宝哭闹不止,哄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
    宝宝哭闹不止,哄之前你应该知道这些!

    宝宝天真无邪像天使,蠢萌Q弹好可爱?宝宝不哭的时候确实是这样。但只要一哭起来,准保强奸你的耳朵,而且小畜生每次啼哭都是在用生命发声,所以想轻易止哭,喝喝naive! 在宝宝把你逼得做出点后悔的事情前,你需要知道这些来搞定哭个没完的宝宝... 能让宝宝哭个够吗? 不可以,哭是宝宝的表达方式,可以理解成宝宝特定的语言。试想如果一个人拼命跟你说话,你不理他,他一定很不开心! 一般来说,宝宝嘹亮的哭声表示需要亲密接触,你不理他的话,宝宝可能会哭得更厉害。如果一直放任不管就会让宝宝觉得,自己发出的信号没有回应。 久而久之,宝宝可能会产生心理阴影,比如宝宝会不再信任你,对你产生隔阂。长大后,宝宝也很容易变成一个畏惧沟通,没有安全感的人。 研究表明,哭闹时能得到回应的宝宝,大一些后反而哭闹得更

    标签:哭闹
  • 快乐小狗教案小班
    快乐小狗教案小班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初步学会折小狗的头,添画出小狗的眼睛、鼻子。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会看懂简单的实物步骤图,锻炼幼儿的观察力。 3、享受折纸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小狗玩具两个,三角形的纸若干、折纸步骤图、水彩笔、大头针、已折好的小狗头数个、用折好的小狗头拼成的“小狗全家福”。用KT板做成的不完整的全家福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听一听,谁来了?”(教师学小狗叫) “我们学小狗的叫声请它出来好吗?准备--汪汪”(教师与幼儿共同学小狗叫) 二、基本部分,学习折狗头

  • 孩子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孩子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我们总是从一些伟大的思想者的作品中,觅得一些宝贝。为人父母后,有的东西读起来才更有体会。若是要一个没有做父母的人来读,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向往。而我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读到了自己。 非常喜欢这首泰戈尔的诗歌《孩童之道》,译者是郑振铎先生。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

  • 女儿见的世面,是她的第一桶金——养女儿必读
    女儿见的世面,是她的第一桶金——养女儿必读

    在微博上看到了穿亲子装的母女照片,跟老公说: “有个女儿太让人羡慕了,可以穿这么漂亮的小裙子。” 老公嘴一撇: “那多费钱,你看我和我儿子,都光着膀子,这样的亲子装才经济实惠”, 看着老公那一脸抠门的样,真想一巴掌呼过去。 不过,细想想,养女儿好像确实更费钱呢。 小时候,老妈一定要把我打扮的“五颜六色”去上学,既满足她的审美又让她的母爱得以发挥,而轮到弟弟,清一色表妹的旧衣服。长大后弟弟经常吐槽:我姐的零花钱都是100的,我的都是1块的。 女孩富养,男孩穷养,是很多家庭都遵循的养娃守则,但年轻一代的父母们早已深深的意识到:富养,不是你每天给女儿穿着名牌衣服的炫富,而是精神上的富。 这种富足一定是建立在思想独立、经济独立与情感独立上。 最好的例子就是民国奇女子林徽因

  • 孩子阅读的原则:父母提供选择,却不强制
    孩子阅读的原则:父母提供选择,却不强制

    最近,小鹿开始看我半年前买给他的米菲系列了。半年前,我对小孩的阅读还完全摸不到门道,小鹿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完全不明白。在看了书单推荐之后,甚至还没弄明白米菲是男是女之后,就给小鹿买了这么一套书。买回来之后,同事告诉我,这套书女孩子喜欢的多。原来,米菲是女孩子呀。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偏见,再加上“嫌弃”米菲构图简单,我买的又是米菲60年的纪念版,精装的书有着尖尖的书角,孩子没有多喜欢看,我也就没有引导他去读这本书。我将这套书视为我买绘本的过程中最失败的一次。因为有四个很尖锐的角,我将它当成危险品,放置到小鹿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外。 纪念版的礼盒里还附送着一些贴画、拼图,很精美,舍不得让小鹿玩,于是也藏起来了。某次,这些东西被小鹿翻出来之后,果然被撕的乱七八糟。于是决定破罐破摔,将这些贴画贴到沙发扶手的一处破损处。 在贴的过程中,小鹿也参与了进来,不等我将贴画

  • 一分钟内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一分钟内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0—10秒:迅速行动   如果孩子正拿着口红或吃着饼干,首先应该将口红、饼干立即拿走,而不是呵斥。自己也要暂时离开孩子制造的狼藉环境,以免忍不住心烦气燥,做出不当的举动。            10—20秒:保持冷静   保持冷静才能处理好问题。如果大发雷霆,甚至说他“你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等,只能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且这会让孩子只专注于你的激动情绪,却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20—30秒:了解状况   孩子乱发脾气可能因为饥饿;看似不堪的涂鸦可能源于某个神话故事的启发……发现原因后,你就会更加理解孩子的行为,从而帮助他们改善。   30—40秒:简短对话   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为什么做错及其后果。注

  • 大班健康教案大烟斗爷爷
    大班健康教案大烟斗爷爷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2、认识禁烟标志,懂得其含义。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根据故事制作投影片或图片。 2、禁烟标志,图、纸、水彩笔若干。 3、棉花、试管、香烟等试验用品。 【过程建议】 1、观看投影片。 教师提问:三只小狗闻到了什么味道?为什么小狗说:“又辣又呛,好臭好臭”?味道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闻到了会有什么感觉?吸烟有什么害处? 2、教师做实验,使幼儿理解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用香烟熏一团白色的棉花,发现棉花变色。) 3、教师出示禁烟标志图,让幼儿仔细观察。引导幼儿认识禁烟标志。 提问:上面画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标志?

  • 大班科学空气娃娃在哪里教案
    大班科学空气娃娃在哪里教案

    活动目标: 1.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空气娃娃、塑料袋、气球、玻璃环、土块、吸管等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师:赵老师知道咱们中三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跳舞,今天我就请来了一个爱跳舞的小客人。小朋友想不想和它跳个舞啊? 2.出示空气娃娃。 师:来咱们和空气娃娃跳个舞吧(音乐起) 二、基本部分 1.观察空气,请幼儿用塑料袋装空气。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空气娃娃吗?“

  • 孩子明明这么怕了,父母再这样逼孩子只会害了他!
    孩子明明这么怕了,父母再这样逼孩子只会害了他!

    几乎每个孩子的童年都有一段怕黑的经历,小刘的儿子也是一样,现在4岁多了,打算和儿子分房睡,先跟儿子商量了一下,结果儿子立即炸毛了,坚决不独自去房间睡,可父母怎么会听孩子的呢,坚决要分开睡觉,把儿子的屋收拾了一下,晚上直接哄着孩子去睡觉,可儿子哭哭闹闹的就是不去,说自己怕黑不敢一个人去睡,小刘觉的作为男孩子不能怕黑,而且越不做越怕,因此坚决让儿子自己房间睡觉,儿子最后实太闹人了,小刘把儿子往屋里一推,直接把门关上,虽然儿子屋内还开着灯,但是孩子依旧怕的不行,已经是晚上了,而自己独自一人在一个屋里,仿佛置身于山谷中,天地不灵验。 最后儿子哭着哭着就没声了,小刘以为儿子安分了,进去打算把儿子的衣服给脱了,好让他舒服的睡觉,可进去以后,只看见儿子趴在床底下一副抖瑟的样子,让小刘看着一阵心疼,随后再也不说分房的事。 孩子怕一样东西,父母真的不能去逼迫孩子,

  • 你家宝贝爱读书吗?——幼儿阅读兴趣测评
    你家宝贝爱读书吗?——幼儿阅读兴趣测评

    为了给自己孩子找个合适的台阶下,这些父母总会发自内心的安慰自己,孩子能读懂什么,看那么多,久了不成书呆子才怪。 可惜的是,世上产出的书呆子,毕竟不多。父母这样的想法也仅仅只能作为当时自我安慰罢鸟。 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显然不需要任何人多说。 即便早早步入职场的父母,大凡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追求的人,应该没有不对读书充满着憧憬的吧! 当我们看到同事侃侃而谈,自己却颇感词穷时,总有发愤读尽天下书的意味,只可惜工作和私生活占据了读书时间,也成了我们不再用心去好好读一本书的借口。 另一种情况是,现在高知分子的白批量涌现,降低了读书人的外在含金量,读与不读,对财富的获取似乎影响不大。 愈敏洪老师成绩如此之差,照样混迹于教育界,而且大有作为。外星人马云连大学都考不上,照样发迹于电商界,造就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平台型

    标签:阅读能力
  • 她的这个带娃习惯,只会让孩子将来成绩很差!
    她的这个带娃习惯,只会让孩子将来成绩很差!

    原来带娃的习惯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宝妈你们都注意了吗?有的妈妈可能感觉专注力的影响力被夸大了,其实不然,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专注力是知识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而孩子成绩的高低和他是否可以专心学习有很大的关系,专注力强的孩子可以静下来学习、思考,而专注力弱的孩子,则无法安心学习,对任何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最终一事无成。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不要随意打扰孩子 大人工作的时候讨厌别人打扰,孩子专心时也是如此,一味的打扰只会让孩子专注力涣散,而且只要孩子的行为没有伤人伤己,就值得家长的尊重不被打扰。 2、给孩子一些空间 应该适当给孩子一些个人空间,时刻黏在一起,孩子根本没有机会独立思考,也没有机会集中精神研究,怎能专心的做事情。 3、独立完成事

  • 爸妈,请学会放开我的手
    爸妈,请学会放开我的手

    在论述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时,我们把“背叛”换成“分离”。 孩子生下来本应该忠实于父母,与父母一体。但是随着成长,孩子逐从行为的独立,演化到心灵的独立。而心灵的独立,最终意味着孩子们要远离父母的管理和控制,远离他们的生活。 作为一个人,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会独立。独立的进程,是在一两岁,自我意识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开始了。然而独立从一开始就会伴随着无尽的疼痛,甚至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 阻碍孩子们获得独立的,不是外界的打击或称赞,而是“爱”。 因为相信,认同父母对自己做的牺牲,所以孩子不敢怀疑父母要求的正当性。当他们违逆父母的要求时,他们会产生复杂的心理反应。 1反应的第一层次:背叛的自罪感。 如果孩子离开父母的创造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思想灌输下,孩子自己也认为这是一种无耻的背叛。所以,为了父母的无私奉献和爱,他们

  • 妈妈有个傻习惯,孩子人生大不同
    妈妈有个傻习惯,孩子人生大不同

    去超市买东西,遇到一个小男孩,他一直不停拉着路边的一个小铁链,一边拉一边唱:“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萝卜……” 他妈妈在旁边,饶有兴致地看着。当孩子叫:“妈妈妈妈,我拔不出来,你快点过来帮我!” 妈妈像得到命令一样,快速跑过去,拉住孩子的衣服,和他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拔萝卜”。当“萝卜”拔出来,孩子要求妈妈也像自己一样雀跃欢呼,妈妈也无视异样的眼光,和孩子一样跳跳唱唱。 为这样的妈妈点赞,喜欢角色扮演,是孩子们的必经阶段,正是通过沉浸自编自演的情节,孩子的想象力才得以无限放大。 接喆同学回来路上,遇到一只受伤的小蜜蜂,它失去飞行能力,一直在地上漫无目的地爬。 远处过来一辆汽车,喆同学很着急地喊:“妈妈,救救小蜜蜂,车会轧着它的!” 这个小孩,小猪形状的馒头不吃,说小猪

  • 想让孩子自信和强大?需要这4 种情绪来指导!
    想让孩子自信和强大?需要这4 种情绪来指导!

    如果你能听得懂感受想要说的话,你就能更好地将这种知识教给你的孩子,让她更加自信和强大。人类有上百种不同的感受,但与社交相关的主要的感受非常简单,只有 4 种:恐惧、悲伤、愤怒和欢喜。它们就像指南针上的 4 个方向,帮助我们了解如何照顾自己: 当感觉害怕,我们会变得谨慎。 当感觉生气,我们会维护自己的权利。 当感觉难过,我们会回到内心,反省和沉思,我们可能希望拥抱或者被 一个能给我们安全感的人拥抱。 当感觉欢喜,我们就会放松,会赞美,精力也得以恢复。 这 4 种感受经常混合在一起,就像彩虹的色彩。但通常在内心深处,我们一次只有一种感受,觉察到自己的和别人的这种感受会非常有帮助。 大多数生物都有感受:蜜蜂会愤怒,鱼知道害怕并且会飞快地逃离危险。高级生物,比如大象和猿会悲伤和哀痛。我们人类的情感最为复

  • 孩子的拖延只是为了拖住你
    孩子的拖延只是为了拖住你

    我们知道的道理,很多都难以付诸于行动。所以,我们都在长大成人之后,还不得不经常面对“拖延”给自己惹得麻烦。虽然我们明知道拖拉不好,自己也经常做事情拖拉,但我们不能允许孩子拖拉。因此,很多家长就陷入无穷无尽的催促之中。忙碌而紧张的生活,让我们只关注到了现象,从来不去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因而也就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场景一: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三年级的琪琪还在写作业 保姆:琪琪,该睡觉了。 琪琪:哦,我知道了。 又过了半小时,琪琪屋里的灯还是亮着 保姆:琪琪,该睡觉了。不然你妈妈回来又会说你了。 琪琪:知道了。 场景二:晚上十一点多,琪琪妈妈回家,妈妈看见琪琪的房间还亮着灯,就走进去 妈妈:怎么还不睡觉? 琪琪:我作业还没写完。 妈妈:都几点了你作业还没写完

  •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事竟然是这个…
    比离婚更伤害孩子的事竟然是这个…

    有些父母实在是小看了吵架对孩子的影响,甚至还会主动把孩子牵扯进来,下面这些错误,千万不要再犯了! ? 1、宝宝太小?可他听得懂 其实,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很强,能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研究发现,6~12个月的宝宝即使在熟睡中也能“听懂”声音的情绪。 长时间置身于愤怒、争吵的环境中,会影响到婴儿大脑处理情绪和压力的方式,对宝宝大脑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 2、父母吵架,孩子会想这么多 争吵是一种很激烈的情绪,孩子很难置身事外。宝宝1岁多就能意识到争吵,年幼的孩子甚至可能把父母吵架的原因归咎到自己身上,产生自责愧疚等情绪。 而且孩子对争吵的解读会产生长期影响。首先会影响孩子对爱的理解,使孩子对外界环境都缺乏热情与责任感,显得冷漠。 还会使孩子感到缺乏安全感,悲观胆小,很难信任他人,影响人际交往的发展;也有可能形成冲突性的性格,易发怒暴

  •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自然和具象的故乡
    给孩子一个真实的自然和具象的故乡

    给她一个具象的故乡 橙子爸爸来自湘西,所以橙子是半个北京丫头,半个湘妹子。以前想到湘西,我只会想到土匪,穿着短衫,不系扣子,手里举着短枪。但是后来,我通过沈从文读到了审美意义上的湘西,神秘清明,山水相依,又有淡淡的哀愁。我们每年都会去湖南,从长沙开车到湘西。这里是橙子的一处故乡,有渗到她骨子里去的基因。 我以前对故乡也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熟悉这里的胡同和街道。但是,我爷爷奶奶可都是东北人,姥姥姥爷都是河北人,那两个地方出现在我心里的次数越来越多,好像模糊的身影在渐渐走近,变得清晰。年纪越大,对与自己血脉相连的地方越是向往,所以,我们也希望,橙子心中有一个具象的故乡。 也不仅仅是故乡吧,现在的孩子,对太多东西,都需要有温度的接触。他们被关在屋子里的时间太多了,和真实世界接触的时间少得可怜。他们需要到大自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