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2、知道塑料袋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3、鼓励幼儿根据塑料袋的外形。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人物或动物的头部特征。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塑料袋、剪刀、即时贴、皱纹纸、双面胶。 2、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常见动物及人物的头部特征,会熟练运用剪刀。 3、活动室周围张贴人物和常见动物的图片及装饰过的塑料袋。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塑料袋,请幼儿说一说:塑料袋从哪里来?你们用过的塑料袋是怎么处理的?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
孩子任性不听话的原因 1、运动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2、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3、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生了。 孩子为什么
找到宝宝说脏话的原因并对症下药,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非理解性习得原因 奇奇两岁半。奇奇妈说,他奶奶骂爷爷的时候,不仅自己骂,还教奇奇说:“奇奇,说爷爷戆度(懒鬼、乡下人、老头子)”。所以奇奇现在对着爷爷一套一套的,爷爷也不生气,高兴着呢。我真反感他们这样做。 分析:宝宝往往没有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还不能理解脏话的意义。如果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出现了脏话,例如家人或外面有人讲,都能成为宝宝模仿的对象,宝宝会像学习其他本领一样学着说并在家中“展示”。如果你这时不加以干预,反而默许,像奇奇的爷爷那样,甚至觉得很有意思而加以间接鼓励,则更会强化宝宝的模仿行为。 对策: 1.冷静应对 当宝宝口出脏话时,你无须反应过度。过度反应对于尚不能了解脏话意义的宝宝来讲
有研究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个家庭,面对同一个孩子,两个大人的家庭教育却存在着许多看似细微的差异。这除了与父母文化、修养差异有关外,更多的应是性别差异造成的。那些宁愿在家里照顾孩子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的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大多数母亲对孩子都是有较高期望的,但在实际教育中,母亲往往显得无计划。 教育内容上: 父亲的知识面一般广于母亲,而且在史、地、哲上父亲往往精于母亲。因此,父亲给孩子讲得更多的是历史故事、各地民情风俗、英雄人物等。而母亲则一般都给孩子讲童话,涉及史、地、哲较少。这在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上就稍逊一筹了。 生活习惯的培养上: 父亲教育孩子要独立、果断,要具
第一类:用心工作的妈妈 很多职场妈妈因为无法长时间陪伴成长中的孩子,而常常涌出很深的愧疚感与罪恶感,认为自己做为母亲是失职的,有的甚至想离职回家带孩子。 研究说话:经过对50年来关于“妇女工作是否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个课题的所有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做出结论:在3岁以前妈妈就重返工作的孩子和被全职妈妈照顾的孩子相比,学习成绩丝毫不差,也没有出现严重的行为问题。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前者表现得更好。这和大家普遍理解的全职妈妈付出的时间越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越好恰恰相反。 因为大多数全职妈妈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带孩子,这就像把宝都押在了孩子身上一样,因此会特别在意自己带出来孩子是不是会比别人的好、在意大家对孩子的评价是否高,假如没达到预期,比如孩子说话比隔壁家的晚,英语没亲戚家的流利,都会成为她的压力来源,长期在这种状态下,不仅
有位母亲说,她有两个儿子,老大非常爱计较,老二则非常慷慨。有次,妈妈带兄弟俩去爬山,她带三瓶水一人一瓶,老大的水一下喝光了,就要去抢妈妈的水(因为抢不到弟弟的,只好抢妈妈的)。结果,弟弟觉得妈妈没水好可怜,就主动把自己的水让出来给妈妈,还叫哥哥喝他的,这样妈妈才不会没水喝。妈妈说,因为这样,在两个孩子中她忍不住偏爱弟弟,因为他懂得疼惜妈妈,她常觉得老大根本是生来折磨她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气质。研究两个孩子的个性,我发现老大不善于表达情感。当他看见弟弟怎么那么擅长讨人欢心,他好焦虑,他焦虑的方式就是“要更多”,因为他觉得自己得到的不够。就在哥哥想要更多的时候,妈妈误会了,以为这小孩不懂得体贴。结果妈妈愈想教他体贴,他愈觉得被剥夺,反而变本加厉的“要更多”。 妈妈也担心家人内心深处都比较喜爱小儿子,大儿子好可怜,但就是不知如何教他。我建议这位妈妈,弟弟很聪
文|文文 认识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家里条件比较好,人也长的可爱,很像小公主一样,人见人爱的,可是这孩子有个小毛病,比如看到别人好看的玩具时会说:我爸爸有钱,会买给我的,看到别人穿的漂亮衣服时会说:我爸爸有钱,都给我买了好多好多,在和别人一块玩时,总会说:我爸爸又给我买什么什么了,我爸爸又带我去哪里哪里玩了......没错,孩子很爱炫富,拿自己的爸爸来炫富。孩子无论是勤俭还是奢侈,都要看家长的教育了,比如这个漂亮的女孩,她父母的宗旨就是一定要把女儿当公主来养,给她最好最奢华的生活,孩子的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事,爸爸有的是钱,你不花谁花。 我们重视孩子的性格教育,心理教育,唯独最实用用的理财教育不够重视,一谈到钱,家长就爱犯这些错误。 我的钱就是你的钱 当孩子询问家里有没有钱时,有钱的家长大都会这样回答:我们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
经常说孩子笨蛋,孩子真的会变傻吗?专家表示家长措辞不当,会影响孩子心理! 李女士有个儿子,这孩子在上学前就不太听话,有时出门特别丢面子,家长们好声好气的教育,但效果不好。没办法,家长就经常训斥他,暴力之下,儿子有所收敛,就是不能像人家孩子那样乖乖的。有一次,他因为要一件东西达不到目的,就睡在地上打滚,被孩子的爸爸打了一顿屁股。事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问他话,他就有口吃的现象。上学后,很简单的题目,他常常因为粗心做错,家长也会忍不住说他“笨蛋”,要求他细心点,经常提醒,他还是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把大人都愁死了。李女士疑惑,是不是因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使孩子真的变傻了? 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表示,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经常说孩子笨蛋,确实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变傻了的假象。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尝试阅读各类盒子包装广告,猜测盒中物品名称、用途。 2、能够按不同的方法为包装盒分类并学习用表格记录分类结果。 3、体验通过送礼物传递关爱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类盒子,货架,空白表格。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带上生日帽]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周老师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带了生日帽)为什么要戴生日帽呢?(幼:老师要过生日了) 师:你们猜对了,我马上要过生日了。可是,到现在,(教案出自:教案网)我都还没有收到礼物呢,你们愿不愿意送生日礼物给我啊?(幼:愿意) (二)通过阅读盒子包装信息,挑选合适的礼物。 师:你们看,那里的货架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礼物,请你们不要打开盒子,为
下面我们来看看父母教育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做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这么这样笨啊!”每当这类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不要贿赂孩子 有些父母许诺孩子,如果读书成绩好,就给买什么东西,以此将刺激作为动力,这不是个好办法。这样的贿赂会引发孩子做事的动力由内转向外。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目的。 不要逼孩子答应“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
【活动目标】 1、宝宝感受雨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说说雨是什么样子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动感图片—下雨了。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看动感图片—下雨了。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气怎么样了?(下雨了) 二、提问: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说出,长长地、哗啦啦的、湿湿的。) 三、教师小结:雨是细细的,长长地,有哗啦啦的声音,是从天上落下来的,还是都透明的。 四、让幼儿思考:为什么说雨是透明的呢? 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感知,理解“透明”的含义。 教师告诉幼儿,因为我们能看到远处的大树、大山还有小船。 五、教师拿一块小玻璃,加深对透明的理解。
本文为大家推荐了6组亲子游戏,从不同的角度锻炼、开发培养孩子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操作容易、简便,适宜在家庭中做。 一、长臂人 目的:培养儿童灵活躲闪的能力 道具:长裤1~2两条。 玩法:儿童和家长各自把双手从裤腰口伸进长裤管内,为“长臂人”。边玩边喊:“长臂人来啦!”互相追逐,以裤管口碰到对方为胜。 建议:开始玩时,可以让幼儿徒手自由跑,家长做长臂人。然后互换角色,进而过渡到互相追逐。 二、爬“山” 目的:锻炼儿童腿部力量。 玩法:利用上楼的机会。 妈妈在前面两级两级地走上楼梯“爬山”。孩子跟着一级一级地双腿交替上楼“爬山”;爸爸可用单脚跳,或双脚跳着“爬山”。最后一家三口都爬到了&ld
教育宝宝,有很多你“想当然”的做法事实上是错误的,并且错得很离谱,正是这些想当然的行为扼杀了孩子最深的纯真。以下6个场景,就折射出了6大教育“硬伤”。 家长的权威不是靠“吓”的 妈妈下班了,打开家门,就看到:多多正边吃晚饭边看电视,手里还把玩着不少的玩具。奶奶则端着饭碗跟在多多身后。 放下背包,妈妈说开了:“多多呀,刚才妈妈在楼下看到警察叔叔了。他告诉妈妈,正在找不认真吃饭的小宝宝,要把不乖的宝宝抓到警察局里去。你怕不怕警察叔叔?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关起来! ” 晚饭后,妈妈看到多多玩得太兴奋了,在小区里跑来跑去的,出了不少汗。妈妈又说道:&ldquo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职场妈妈一方面要工作,一方面还要照顾孩子,两者很难兼得。其实不然,职场妈妈也能培养出小天才,职场妈妈如何培养小天才呢? 隔代教育爱而不宠 很多妈妈认为让爷爷奶奶带孩子,容易让孩子因为过度溺爱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实则不然。作为长辈,他们也希望宝宝们能够成为一个聪明孝顺的可爱小朋友。因此,在把宝宝交给他们照顾之前,可以同他们沟通下你的育儿想法和理念,说出你的担忧,并经常跟他们分享育儿的科学理念,让他们慢慢接纳新时代的育儿方式和理念,一复一日,便可以慢慢让他们在工作时间替代你,更好的照顾宝宝,爱而不宠了。 亲子教育见缝插针 如果选择由爷爷奶奶完成宝宝的日常养育,那父母与宝宝的关系便要注意抓住时机了。下班后和周末的时间多留点给孩子,让他们感觉到父母始终在身边。同时,不要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而过度宠爱,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逆向关怀”
但素,自从升级为老妈子,我才发现,在固执这件事上,还有谁能跟2岁的宝宝比啊?那简直是在用生命演绎“强迫症”啊。 妈妈群里只要一聊起宝宝的“强迫症”,根本停不下来。 A宝:喝水就要那个杯子,吃饭就要那个碗,你想给他换个新的?可人家非是不领情呢! B宝:从外面回来,甭管家里有没有人,一定要宝宝先敲门,才能开门。要是谁不守规矩先开了门,对不起,关上门再来一遍。 C宝:吃饭时,每个人都得坐在自己的(宝宝指定的)位置上。就算是有客人来,位置也不能变。否则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搞得大家好尴尬啊。 D宝:每晚睡前都要读同一本书,作为复读机的妈妈表示想吐了有木有! 如果你家小主也是一枚“强迫症”患者,那上面这啼笑皆非的感受妈妈们一定秒懂。虽然宝宝一脸认真的样子是很可爱,但真要倔起来,也让妈妈们挺抓狂的,到底该咋整呢
小派在家号称“博学女一号”,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小派从来有问必答,但是那天,小派被儿子问住了! 那天,小派和儿子一起看爸爸4,孩子们画T恤的那一集,看到亮仔直接把颜料倒在T恤上,小派不禁浅笑了一声,儿子突然扭过头问我: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把颜料涂在衣服上你还笑,而我这样做你就生气呢? 我愣住了。 这样的场景在我家的确不常见,每次儿子画画,小派都把他限制在写字台上,明令禁止他到处乱画,有一次,他要把颜料涂在衣服上,被小派厉声喝止,差点拎起来打一顿。 为什么? 我能告诉他说,因为亮仔的衣服不需要我来洗吗? 其实,我也知道自由画画对孩子的好处啦!所以我才去给他报画画兴趣班嘛。 那次亲子绘画课,老师在地上铺了一张很长的卷轴画纸,让孩子们用蔬菜在上面作画。现场妈妈
孩子的安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爸爸妈妈需要担负起必要的责任,给幼儿的家居安全做好防护措施,让孩子能够远离危险。 家中的小宝贝们人小鬼大,正是精力旺盛而且好奇心强烈的年纪,要爸爸妈妈全天候盯着,大人也受不了。因为,孩子们常常会一下子就不见踪影,又爱东动西摸;更可怕的是,他们分不清危险和安全之间有何差别,所以,爸爸妈妈在告诉孩子们各种禁忌规则的同时,创造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才能让他们的安全得到保障。 家居防护措施 1、插座:如果把手指或物品插入插座,就有触电或短路的危险。现在市面上有安全插座和插座挡板,有宝宝的家庭可考虑更换。 2、门窗:手指被门夹住是宝宝的常见“险情”之一,再开关门时必须前确认孩子的方位,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到市面上去找找安全挡门器,或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动准备: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湿毛巾;玩具、图书等物品。 2、刚刚洗过手,分三组坐在桌旁,看图书、玩玩具、聊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老师:你是哪个班的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吗?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晚点来了。我们吃晚点时,觉得幼儿园的晚点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还没有吃过,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点送来啦。老师: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东西自己不吃,给我们小弟弟小妹妹吃,我们应该说什么呀?(谢谢哥哥姐姐!) 2、请幼儿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吃的的愿望。引导幼
夸奖对孩子来说,就像我们对药物的依赖性一样,时间久了,少了夸奖,孩子会觉得事情做得毫无意义,家长怎么夸奖孩子?在这里,建议各位父母少用你真棒等字眼!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