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孩子磨蹭都不是故意的,你越吵他,孩子越紧张,越没办法集中精力做这件事情了,反而更磨蹭。”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许慧提醒,对待孩子的磨蹭,千万不能采取严厉惩罚等方式。 像有一些孩子,先天个性就属于缓慢型,他们对外界反应、探索新事物都不敏感。其他孩子一看到新玩具就咧嘴笑,但他们却要审视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对玩具的喜好。 “类似这样的孩子,任其发展下去,非常可能形成磨蹭的毛病。”许慧说,但是,虽然先天个性相对稳定,但后天环境还是能改善它的,特别是孩子越小,环境对他影响越大。要及时满足他们的物质和情感需要,还要给他们创造更多接受外部信息的机会。 磨蹭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多从教养上检讨。 除了先天个性导致,家庭后天教养不当是引起孩子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根据画面进行初步的判断、想象,并乐意大胆讲述。 2、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体验其诙谐性,初步学说儿歌。 3、体会文学活动带来快乐。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老鼠手偶1个;小老鼠、小猴、长颈鹿、大象、小兔的图片各1张;花园图1张。 活动过程: 1、引发兴趣 (1)出示手偶小老鼠:“小朋友,你们旅行过吗?我要去旅行了,你们猜猜我会去哪玩呢?” (2)幼儿自由的讲述。 (3)请幼儿回答小老鼠去哪旅行了? 2、找秘密,学习儿歌第一部分内容 (1)出示背景图:“你们看,小老鼠去
专家提醒:用什么灯保护眼睛都不靠谱,科学用眼比什么都有效 如今一些孩子和家长对护眼灯的认知和使用存在误区,家长觉得用了护眼灯即可一劳永逸,反而忽略了对合理用眼的重视。用眼姿势、卫生习惯、遗传、营养因素等都与近视有关,过度用眼患近视的可能性较大。无论使用什么灯看书学习,都不会对眼睛起到放松作用。 目前家长给孩子使用的阅读光源有白炽灯、日光灯和节能灯。白炽灯的光偏红,光线里的红外线成分较高,将电能转化为光源的光效比较低;日光灯的光效比也只有20%,而且光线闪烁性高;所以从光效比的角度而言,节能灯相对较好一些。其实对于每秒闪20次以上的光来说,人眼看来就是比较稳定的光源了。保护视力不一定非要用价格较高的护眼灯,用可调节光亮度的白炽灯就可以,因为白炽灯光线没有闪动,使用白炽灯也不需要变频电子镇流器。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健康日,知道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都是和健康有关的宣传日。 2、阅读图文标记,知道健康日的具体日期,协商分配工作,尝试和大家一起制作健康日的宣传栏。 3、愿意向大家宣传健康知识,尝试设计健康日的宣传用语。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宣传专栏的材料,笔、纸、图片、照片等材料。 2、师生与健康日有关的一些资料。 活动过程: 一、念谜语,猜测五官,记录五官的形象。 1、教师念谜语,幼儿猜测。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官的形象。 二、讨论五官的重要,引出健康日。 1、师:眼睛、耳朵、牙齿这些器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小丫今年十一岁,是一个很文静和很乖巧的女孩,平时走路和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妈妈张珊让小丫上了七个补习班,如美术班、钢琴班、舞蹈班、演讲班,等等,正好从周一到星期天每天下午都有补习课。 有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小丫的爸爸李思接到电话,说小丫住进了医院。于是,李思急忙赶回来看小丫。在进病房之前,李思找到大夫问小丫的病情,大夫说也没什么大病,主要是太累造成的。 “一个才十一岁的小孩怎么会这么累呢?”李思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见到小丫,爸爸问:“小丫,你上那么多学习班,你累吗?有没有你不喜欢的课程?” 小丫对爸爸说:“我都喜欢,它们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只注意到,小丫说这句话时,她看了妈妈一眼,而张珊
文 ∣ 邓艳萍 图 ∣ Emily Winfield Martin 我见过许多没有礼貌的孩子,自己学生尚可以教化,邻家孩子只能由他。关于礼仪,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多了去了,比如程门立雪、孔融让梨,都是。但世上最容易而又最遥远的礼貌,还是开口叫人。 几乎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家孩子不懂礼貌 有个表姐的孩子上初中,见人从不搭理。有一次送孩子去夏令营,母子俩晒得黝黑回来,还向我抱怨说:“夏令营老师照顾得倒挺周到,但老觉得他们跟我家孩子不够亲近。”因为是亲戚,我便旁敲侧击地问她:“孩子是不是很少跟老师讲话?”其实我是想说——是的,没有人会喜欢一个不讲礼貌的孩子,因为,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她若有所思,因为,她懂的。后来再见面,小外甥就忽地懂事了,小嘴巴可甜啦。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冰雪聪明的父母,你的心里必须跟明镜儿似的。中国人好成人之美而不揭
一 孩子的脸,就像春天的天气,一会儿雨,一会儿晴,说不定“呯!”的一声,他的脾气就来了。 那天我说带鹏鹏去超市,鹏鹏很高兴,他很久未去超市了,所以热情很高,又是给我提包,又是催我快点。 可出门没多久,遇到一位同事,于是我们聊了许久。 正聊得开心,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鹏鹏把我的包扔到地上,受了委屈似的说:“我不去了!” “不去就不去,你发什么脾气?”我在心里面说,换上别人或许早就给他一个耳光了,可我忍住了。 因为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突然的大发脾气是正常的副产品。 对于孩子的脾气,作为父母首先得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的语言表达比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运动技能慢很多,遇到自己不满意、不高兴的事情无法用语言来清晰表达,所以只好以大发一通脾气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做父母的千万不要以暴
孩子喜欢做游戏,事实上,家长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得到充分锻炼,下面给大家推荐的游戏,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家庭益智游戏。 1、接龙的游戏 许多游戏可以用“接龙”的方式,如“文字接龙”:上班→班长→长大→……“绘画接龙”:一个主题大家接力画;“数字接龙”:1→3→5……“故事接龙”:从前有一个猎人……“动物接龙”:四只脚的如狮子→老虎→大象……空中的如老鹰、鸽子…… 2、猜谜的游戏 猜谜对孩子不但有兴趣,而且也能激发其推
国际夏令营的辅导员发现美国孩子胆子特别大,他们不怕天黑,不怕单独外出,不怕山高水急,也不怕昆虫野兽;说话“冲”,善交际,一般也较有主意,敢想敢闯;不需要大人陪伴,也从来没出过什么险情。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孩子就不如美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富有20多年儿童教育经验的辅导员、日本的冈崎喜子为此访问了美国215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经过研究,她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家庭重视对孩子认识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教育,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并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和在各种环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自立训练从幼儿开始 美国很多孩子从婴儿时期就独居一室。孩子长到三四岁,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长就给买一种很小很暗的灯,彻夜亮着,以驱逐孩子对黑夜的恐怖。 2、决不总是围着孩子转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
朵朵坐在床上拿着爸爸专门为她买的图画书,“呀呀呀”煞有介事地自言自语,妈妈在旁边看着感觉很温馨。这时,爸爸回家了,一把抱起朵朵使劲亲了一大口。朵朵还没从学习状态中回过神似的,小手摸着爸爸的脸叫道:“爸爸——”妈妈也立即跑到朵朵跟前说,“妈妈在这儿!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朵朵像唱儿歌似地叫着玩。而当妈妈想继续让朵朵说爷爷、奶奶时,朵朵却开始不耐烦了。 看着身边的宝宝会迸出几句话了,很多父母会像朵朵的父母一样,开始满心急切地逼着宝宝说话。其实,这样只会使彼此变得不愉快,形成压力。正确的做法是从发音能力、口腔动作协调性以及认知理解、口语诱发、感官上帮助宝宝建立语言沟通能力。 训练和口腔动作游戏是口语表达及构音的基础,可以利
文|文儿 母亲的儿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好在宝妈看的开,儿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是身体却非常的壮实,只要儿子健康的长大,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母亲这样想,可孩子却不这样认为,还是常常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苦恼,怀疑自己天生就比别人愚笨。 母亲了解到儿子的苦恼后,没有急于安慰,而是把儿子带到自己院中的花果中来,来进行教育,给孩子说了三句受益终身的话。 丝瓜、豆荚长得快,一晚上就能长一大拃;水杉长得慢,但最后长得高、长得壮的是水杉(人不怕成长慢,只怕不努力) 丝瓜、豆荚尽管长得长,却靠攀附树木,没有对别的树木的攀爬,它就长不成。(人不要靠攀附别人,得靠自己。) 桂花不嫁接,就会丛生,长不成大树,嫁接后,才能长成桂花树。(人要学习,通过学习,去成长自己,发展自己) 母亲通过花果,给孩子讲了一些实
这种诚实不仅是一种道德,更是一种勇敢的品格。 喜欢什么就去喜欢,讨厌什么就去讨厌,或许这才是孩子最自由的人生吧!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回想幼年时光,那时的你刚刚接触这个世界,是否对未来充满幻想?而此刻的你是否还有这样一颗好奇心,如刚刚接触世界一般? 我们不妨想一想,当孩子用他新鲜的生命去体验这个世界时会发生什么,会感受到什么?而作为成年人,你看到这一切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小琳,小琳,你长大了要怎么办?》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小琳用她的梦想诠释世界,千奇百怪的想法让她的世界鲜活起来,她徜徉其中,单纯地体验生命的丰富性。 而这些不同寻常的想法往往会使得父母感到焦虑,担忧她远未到来的将来——这可能是为人父母,最常做的事了。 小琳的脑袋里充满了童真的想象。每天早晨她不想梳头,妈妈担忧
现在很多父母和育儿专家都提倡对孩子进行欣赏教育,因为适度的肯定和表扬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给予孩子正向鼓励。但是,许多父母都有一个误解,其实欣赏教育不等于对孩子的完全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面对一些不合理要求,也应该要有原则地拒绝。 当然,并不是让父母简单粗暴地拒绝孩子的要求。毕竟孩子缺乏相应的经验,许多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如果父母只是一句否定,孩子不仅难以接受,还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父母不仅要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还要学会用正确的方式。 在孩子提出要求时,父母应认真考量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由于孩子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是有差别的,在对待孩子的要求时,父母不能单纯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而应该从自己和孩子双方的角度出发。如果孩子的要求在合理范围内,父母应尽量满足,反之才拒绝。要做到正确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案一:儿歌布娃娃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发准下列各自的发音:眨、说、真、着。 2、通过朗诵儿歌学会表达对布娃娃的爱护关心之情。 活动准备: 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布娃娃与班上个小的孩子做比较引入。 1、引导幼儿说说两者有何不同之处。 2、用儿歌原句做小结,通过提问让幼儿指导假娃娃没有爸爸妈妈,引发幼儿想做布娃娃的爸爸和妈妈的愿望。 二、师抱娃娃朗诵,幼儿欣赏儿歌。 三、幼儿学习朗诵儿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并引导幼儿发准:眨、说、真、着等字的音。 四、请个别幼儿表演朗诵儿歌。 五、活动结束。 布娃娃是孩子们玩娃娃家时喜欢的玩具之一,所以学习此首儿歌时幼
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总是乖?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 ◆ ◆ ◆ 我的父亲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一家人有祖孙三代,爷爷常年生病,这家的爸爸妈妈非常嫌弃他。每次吃饭时给自己用上好的瓷碗,却只给老人家用一个木头做的小破碗。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有一天坐在家里摆弄一块木头。 他爸爸看到了问他:“你拿着这块破木头做什么?”孩子回答道:“做一个碗,以后等你们老了,给你们用。”父母听了十分惭愧,从此对老人毕恭毕敬。 有一次挤公交车的时候,碰到一对父母带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小孩子的手里拿着一个吹泡泡的长管子坐在妈妈的怀里,里面的泡泡水全都被他泼在了公交车的地上,弄得满地脏污,都是滑溜溜的肥皂水。长管子被那孩子拿在手里戳来戳去,一直在攻击周围的乘客。几站下来,凡是经过这个孩子的乘客无一幸免,而他的爸爸妈妈根本不阻拦他。
教案一:我来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在创作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学会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 3、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在创作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难点:学会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 活动准备:水粉纸人手一份;水粉笔若干,画桶一桌一个;勾线笔人手一支;水粉颜料若干;PPT一份;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这是谁? 2、它可以变成什么? 二、教师示范操作 1、出示PPT:圆形可以变成什么? 2、还可以变成什么?猜一猜。 小结:原来圆形这么厉害,可是变出这么多东西。 三、幼儿操作 1、请
如果你下定决心,不论如何都绝对不再对孩子怒吼,你的人生会有怎样的转机?荣获美国《父母》杂志2013博客大奖年度最佳“达成目标”博客主橘犀牛妈,已成功地当了400多天的“戒吼妈”。她大方分享了当淡定妈的10个好处: 1.可以安心入睡,不再愧疚。 也不用和老公说:“我怎么又发火了呢真是控制不住自己”,更不用听孩子凄诉:“你是世界上最凶最坏的妈妈!”“我最讨厌妈妈!” 2. 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众。 孩子才是最会察言观色的,如果你只是在没人的时候才会对孩子发火,那么,这样的言行不一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在孩子面前当理性的父母,远比“演”给陌生人看更重要。 3. 孩子也是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听话或不犯错。 有时孩子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甚至可能孩子是生病或者不舒服。打人也会犯错,难道我们面对别人对我们大吼
今天我们来看看孩子被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01 教育界曾经有一个课题是:“你的孩子,如果被别的孩子打了,你会教育孩子怎么办?” 辩论很多,印象最深的是四个观点: 1.用合适的方式告诉长辈。 2.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 3.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则要懂得吃亏。 4.打回去啊。 从前,我对这个课题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为许多年前,我还没有孩子,人生的重心,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我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当我自己遇到“孩子被打”后,孩子自己的反应,会显得如此宽容和理解。 02 前些日子,和女儿去游乐园玩。周末的游乐场就像一个巨大的澡堂,每个人都自顾自,似乎没什么交集。 女儿很喜欢去游乐场,三岁了,孩子多的地方,似乎总是感觉有了自己的小世界。 忽然间,一个男孩冲了过来,夺女儿手中的玩具,
妈妈变成“母老虎”?恐怕很多母亲都不能接受这样一种说法,反而觉得孩子太不理解父母的心意:“我如此严格地要求他,都是为了他好啊!要知道‘爱之深,责之切’,我要是不为了他好,我何必要如此辛苦照顾他呢?”吃亏不讨好,估计很多妈妈都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俗话说“严父慈母”,但现在不少母亲的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却大打折扣。有一个学校命题作文,名字叫《妈妈,你是……》,全班竟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写的是——《妈妈,你是母老虎》。仁慈的母亲从什么时候起在孩子面前变成凶 狠的“母老虎”呢?这个问题值得家长们深思。 教育学专家认为,母亲对子女要求过高、以急功近利的心态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不能容忍孩
现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反对体罚。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自由,这些表面上看来先进的教育理念,好像没没什么错。但是为什么社会上的“熊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这就是对孩子过分包容和迁就的结果。 翻翻你的朋友圈,《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天性》、《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是自由》《不上大学,一样可以成为精英》这样的鸡汤文章,很大程度上阻碍父母理解真实的教育世界,采取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几篇所谓的鸡汤,看看你是不是也喝过。 1 第一碗: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开始被快乐教育大洗脑。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 减轻书包重量,家庭作业少些,多给孩子自由学习的空间。孩子要时常表扬,尽量不要批评。不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这样的教育看起来真的很理想。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量艰苦付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