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要学会等待 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众星捧月的宝贝。所以如果孩子有什么要求,家长只要办得到,都会忙不迭地满足孩子。但是你知道吗,如果孩子的什么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满足,次数多了,反而让孩子没有耐心、自控力变差。父母不防偶尔延迟一会再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等待,培养他的耐心、毅力、自制力,给他独立思考的机会。 什么是延缓满足? 什么是延缓满足?延缓满足就是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不要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而以渐进的方式或有条件地让孩子学习等待与接受的一种教养方法。一般来说,延缓满足宝宝的需求,通常用在宝宝日常生活中一些不必马上满足的要求上。不过,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让宝宝等待,多半在孩子提出要求后,如果条件许可,会马上让孩子“心想事成”。这样一来二去,如果哪次对孩子的要求反应比较慢,或是不答应孩子,孩子便常
别看胖宝长得人高马大(3周岁的身高1.09m),从小却是个胆小的孩子,很长时间的口头禅是“宝宝怕怕”。具体表现为,规模大一点的滑滑梯至今不敢滑下来,有恐龙和大灰狼等主角的故事一听就要大哭,甚至有的时候行车钻过一个黑漆漆的隧道,他也要往妈妈的怀里钻。 我深知孩子的天性不能勉强,但内心总希望他可以多一点勇敢,更愿意尝试一些新的探索和体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对孩子口中的“怕怕”进行了分类,并形成了相应的三种处理方法,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让更多的家长和大家一起分享帮助孩子克服“怕怕”的好办法。 第一类怕怕:Hold不住所以烦躁 小宝宝的语言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十分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所以,有的时候的怕怕,并不完全就是恐惧,而是自己想去却因无法驾驭的焦虑和烦躁。 比如今年8月,我们带胖宝去杭州西溪玩,下榻的西溪宾馆有一个室内游乐园,不知怎么的,胖宝对
1老师不能保证你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因此,想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关键,老师无能为力! 2老师给不了你孩子良好的习惯 麻将桌旁、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肯定和爱看书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边看电视边督促孩子认真读书时,收到的往往是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强迫孩子做到呢? 积极进取,有良好生活习惯的父母养育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热爱学习,能够合理安排自己时间的小大人儿。父母在教育上会省很多心,所以当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坏毛病时,先好好检讨一下自己,也许就会找到根源所在
教育孩子,往往令很多父母感到头疼。其实,家庭教育也可以是很愉快的。下面介绍给您八种愉快的家庭教育方式,聪明爸妈们可千万不要错过啦! 1给孩子一个选择 允许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帮助他们成功的最佳途径之一。如果你让孩子感到她有选择去学芭蕾舞或是去练健美操的自由,她就会更卖力气地去做这两件事中她所选中的那件。 不过,此时她仍会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举个例子,虽然你的孩子很愿意在星期六的早上去管弦乐队排练,但如果你不送她去的话,她还是有可能中断或放弃的。多数孩子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此父母们必须对此做出投入。除非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不然孩子就会失去关注的焦点,不再集中精神去做事,转而决定去看电视或小朋友们做游戏去了。 2接受现在的他 如果你感兴趣的仅仅是你的孩子是否是全班最好的朗诵者,那么,你的期
“限时隔离”在国外是个非常通用的非暴力惩罚技巧。它指的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内,通过暂停一切活动的方式,受到惩罚并思考过错。 具体方式如;可以让孩子坐在小椅子里,默想5分钟;或关进房间,10分钟后再出来……如果在户外,可以在大树下或者电梯间静立5分钟。一般适用于2岁以上的孩子。 宝宝9个月时用过 我在孩子9个月时,就使用这种方法惩罚他。当时好像是因为他不好好吃饭,我就让他在餐桌边原地不动地站立2分钟,结果没想到这个方法还挺管用的。自从那次后,宝宝吃饭一直很乖,再也没有发生在饭桌上调皮的现象。军军妈妈 点评: 对于只有9个月的孩子,2分钟已足矣。 曾在公共场所尝试
否定孩子过多,易形成负面暗示 经常带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有时候我们教了孩子东西,或是带孩子接触外界新鲜事物的时候,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或者“慢热”我们可能就会说:”教过你你怎么不做啊?你又忘记了啊“”就你胆小,你看别的小朋友“”没办法, 我家孩子就是反应慢“这可能是一时的气话、一时的无奈,可是如果仔细想想类似这样的否定言语是不是有些过多? 心理学有过研究,发现外界言语和行为暗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影响很大,如果这些的不经意间的话语成为了你养育孩子的“口头禅”,那么孩子经常接受到的都是来自爸爸妈妈“否定自己”的信息居多,自然在孩子的心里就种下了自卑的种子,久而久之就会不自信,不做、不敢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多。 为孩子设立的目标不合适 现在的早教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到处都是,你可能觉得这个孩子需要,那个对孩子发展更好……让人挑选起来都是“左右为难
1阅读习惯 阅读量对于作文写作的作用毋庸赘述,而暑假是大量阅读的最佳时期。 建议: 1.小说、名人传记、诗歌……阅读内容选择你感兴趣的即可。 2.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学会浏览、略读、精读等读书方法。 3.能利用多种渠道扩展自己的阅读量,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 4.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学会摘记和写读书心得。 5.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6.学会选择课外阅读书籍、报刊,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要求: 2预习习惯 预习,并不意味着假期报一个辅导班,提前学新学期的知识。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开学后也要坚持下来。 建议: 1.首先选择适
有时候,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就会向孩子做出某些承诺。专家解释,轻易向孩子承诺其实对孩子的危害是很大的。孩子幼小的心理是很脆弱的,请家长不要用盲目的承诺让孩子的心理给上枷锁。 言传身教,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影响深刻。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越来越叛逆,殊不知这正是平时对孩子言而无信的后果。 很多父母因为宝宝表现好,一时高兴,或者为了激励宝宝达到某项目标,而许下物质奖励,但是最后却因为忘了或者其它种种原因,而无法兑现。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通病,却也是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 现实案例一:为了爸爸的承诺,一直等待 有个小女孩的爸爸一时高兴,答应给她买蛋糕,但是之后突然出差。小女孩就一直在等爸爸的蛋糕。到了晚上睡前她问妈妈:“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要等他,等他把蛋
要读懂孩子 先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 有调查表明,中国目前有10%左右的少儿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高峰期为7-10周岁。而厌学、害羞、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并非进入小学才突然出现,而是在0-6岁被“培养”出来的。 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健康。因为家庭气氛、家长的思想行为和心理是孩子成长的心理环境。如果家长一味关注智力发展、看重考试成绩、拔苗助长,这种单一维度培养的做法,偏离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其结果不但培养不出聪明的孩子,还会因为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学业的进步。 作为家长首先要加强自己的修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气氛,注重孩子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走入孩子心灵的深处。只有读懂孩子的生存环境,读懂孩子,
先不论丽丽妈的舍得花钱、费用的高低,单就看看丽丽这个孩子,非常好动,来家里玩了几次不是把花瓶打碎了,就是跑到书房把所有的书都翻到地上来,这么好动的孩子真的能闻丝不动的坐在钢琴前一上午?再有,七岁的丽丽本来就不想去,她私下跟我说了很多次,妈妈总觉得学钢琴有用,可是她不喜欢。 是的,送孩子去培训班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孩子自身感兴趣的,与之相对应才是花钱花得值。如果孩子内心里都不愿意去,就算去了,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白白浪费了钱不说,还捆绑了孩子的内心。 与其花这样的一万块钱,不如好好的让孩子学会这6大细节: 感受音乐的美 研究曾表明,听音乐能让智商得以显著的提高。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常常心情不好时,听一听音乐就得到了舒缓。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享受一下音乐的美,从音乐中去感受生活,也可以近距离的观察一下孩子是否对音乐
有这样一些妈妈,她们对孩子过多关怀,这未必是宝宝需要的。给宝宝一些空间,这样的早期教育才是成功的。 儿童早教应拒绝“过度关怀” 身处媒体和其他家庭的喧嚣中,许多父母容易存在“过度关怀”现象:父母特别需要孩子依赖自己,总是爱向孩子提供他不需要的关怀。黄金教育中心主任李惠健教授认为,家长应该警惕这种“关怀过度”的倾向,找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模式,才能让孩子轻松、快乐地赢在起跑线上。 过度关怀剥夺孩子体验的机会 “父母的过度关怀会导致孩子不能独立,并使双方都进入特别累的生活状态中。”专家认为,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些磨难,如果父母把他的磨难都省略了,一切都替他打理,让他过于顺利,会使他变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不怕麻烦,饲养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和游戏过程,有条件的还须做好“饲养记录”。 孩子正式入学后,他们的日记或作文中,则会常常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作文会被教师推荐为范文在壁报发表。此外,利用自己积蓄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也是德国小学生一项常见的有意义活动。 德国的中小学校还经常开展有关“善待生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着音乐学会游戏。 2、了解猫的一些特征。 3、复习游戏“小鱼,小鱼哪里游”。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猫的头饰、地毯、课前幼儿学会歌曲“老花猫和小花猫”。 活动过程: 1、律动:“猪八戒"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东西(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听——喵喵喵)小朋友,这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呀?对了,这是猫叫的声音出示头饰“猫”,老师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学学“它”的叫声,我们一起来学学小猫叫好吗?幼儿学会叫了以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在地毯上做猫的一些动作,如:爬、伸懒腰、滚、玩皮球等。幼儿可以地毯上充分的发挥。 3、复习歌曲
活动目标: 1、以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学习用竖线和横线组合成方形在指定范围内进行绘画。 2、鼓励幼儿乐意参与绘画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长颈鹿线条画人手一张。 2、蜡笔人手一盒、勾线笔若干。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激起幼儿绘画的兴趣。 (出示长颈鹿)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迎新年活动,可是长颈鹿没有漂亮的衣服呢。怎么办? (1) 小朋友们想一想,长颈鹿穿的衣服是怎样的?教师小结:长颈鹿身上的衣服是一块一块的,方方的,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方形”。 (2) (出示勾线笔)看,这是什么呀?它还会变魔术。。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小眼睛,看好了,笔宝宝开始变魔术了。 2、教师示范画方形,为长颈鹿穿新衣。 (1) 教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把一条大鱼放进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大鱼饿了就游上去捕小鱼,没有一只能逃得过它的捕捉。 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大鱼,再放进水池里。开始,当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大鱼就迎上去咬,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大鱼的冲撞越来越少。 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 结果,当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大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 最后,这条大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你会说,这条大鱼真是笨死了!可仔细想想,大鱼原来并不笨,可是,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大鱼开始怀疑自己捕鱼的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 这种无力感,最终害死了它。
这天张珊下班回家后,女儿小丫从她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日记本给妈妈。张珊想打开日记本,却发现是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小丫帮打开锁后,张珊看见扉页上写着“除本人外,禁止乱动”,下面的署名是“Rose"。 “Rose是谁啊?”张珊问 “当然是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小丫抱着妈妈的肩膀说。 张珊没想到女儿刚上初中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起英文名字也不跟我商量商量,真是人小鬼大。张珊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没有流露出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呢?”张珊问。 “就是为了不给别人看呀。”女儿没有觉察到妈妈的表情越来越
亲爱的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想一想,遇到下面这些情况,你会干涉孩子交友吗? 情景一: 我女儿29个月了,有个39个月的女孩最近总来和她玩,她们在一起玩了几天我发现那个女孩非常任性,还特别爱哭,小孩特别爱模仿,我怕我女儿也变成那样,所以我不想让她和那个女孩玩,但那女孩特别缠着我女儿,我怎么都躲不开她,我又怕过分阻止她们来往影响我女儿的社交能力,请问我该怎么办? 情景二: 我的孩子4岁了,女孩,外向。我们平时教育的还可以,习惯也比较好。她喜欢交朋友,但是现在我感觉有的孩子缺点毛病特别多,和他们一起玩,怕其他孩子把不好的习惯传染给她,这种担心多余吗?她该怎样选朋友呢? 情景三: 我女儿已经读三年级了。她很容易就跟其他小朋友变熟,在学校也有很多朋友。但是现在随着孩子越来越大,我也渐渐有些担心了,怕她在学校交一些可能比较调皮
小韩刚显怀的时候,带着六岁的女儿去打防疫针,在等候室的时候,有一位陌生的大妈,对她女儿说,你妈妈要生弟弟。当时小韩没有说话,女儿直接回绝了她,说:“妈妈爱我,她想生就生”,瞬间堵住了当时围观喜欢猜男女的几个大妈,小韩心里也美滋滋的。 可是随着小韩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在小区凡人都说是男孩,小韩每次都回绝医生说是女孩,虽然小韩没感觉怎样,可就是担心有人说什么话伤害到女儿。就这样也没有防住,有一次在小区遇到个大妈,看到小韩就对着她女儿说,妈妈要生个弟弟,还没等小韩回绝她,大妈接着又对她女儿说,妈妈喜欢弟弟,生了弟弟妈妈就不要你了,当时小韩女儿气的大哭。 小韩赶紧蹲下去抱着女儿哄,可能是女儿太生气了,一把将小韩推到一边,跑着回家了,好在女儿力气不大,不然发生意外就悲剧了。 虽然大妈说这句玩笑话没有什么目的,只是想单纯的逗孩子。
我的孩子已经成人,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虽说她成长的年代和今天科技、资讯发达的年代有很大的差别,但我觉得,许多教育方法不会因社会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是孩子,但不管孩子多大,他们是有自尊心的,他们的人格需要得到尊重。我常常看到一些家长在众人面前,尤其在亲友面前数落孩子、训斥孩子,这种做法很伤孩子的自尊心,其结果是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并对家长产生反感。 我们夫妇俩在这方面很统一。我的孩子从小就自信心满满的。小学一年级时,听说有作文比赛,她从没有写过作文也要参加;三年级时,听说区里有摄影比赛,她从来没有拍过照片,她也要参加。我们尊重她并鼓励她,因为我们在乎的是参与而不是结果。 我女儿五岁那年,看到邻居孩子在弹钢琴,她也吵着要弹钢琴。我们对她说:“好,先给你报名参加培训班,如果你真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