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时间陪孩子本身已经很赞了,多花心思陪伴就属于超级赞。关键一句话:人要在,心也在。 开学第二周,和孩子同学的妈妈用微信聊天,我们两个妈妈说了半天,才明白了一件事情:中文课这周分班了,两个孩子不在一个班。 思迪在国际学校,以法语为主,每周有几个小时的中文课。挂了微信,我把思迪叫过来,问她分班的事情。 六岁小姑娘的总体叙述能力有限,尤其看着妈妈急切的脸。思迪只能说出来,我和谁一个班,其他一概不清楚。和思迪在一个班的孩子,据我了解,中文水平都很有限。 当了妈的女人,要是自己受点委屈不公,几十年了早就被摔的皮糙肉厚了,还尚能忍受。若是孩子被疑对待不公,在确认之前,就开始暴跳如雷,坐卧不宁了。若真是证据确凿受了委屈,那怨气估计比六月飞雪的窦娥的冤气还要重。 第二天,我推掉了手头所有的工作,火速约见老师。 原来,中文他们分了三个班,思迪在中班。老师
朋友给我留言:“昨天看了《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尽量少管小孩,不要给压力,不要打,不要骂,不打扰。最好就是顺其自然。小孩是不犯错的,犯了错都是大人害的。还得有技巧的感化她。我边看边检讨看看有没有对号入座的行为。而且越严格结果会越糟糕。但是这种书你怎么看?” 几年前,刚看完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就心生佩服,还有这样尊重孩子的妈妈,与孩子的相处中时时处处都是她用心用爱的教育智慧。如果说第一本书,是她用母亲的身份叙述了自己女儿圆圆成长,让所有的妈妈从具体的事例中去寻找成为好母亲的方向。第二本书则是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用研究者的身份,直指育儿中的最美的教育理念,最简单的教养方式。 我知道看这本书的人,或者说看这类型书的家长,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中选择和学习自己认可的方法;或抱着信仰崇拜的态度,完全照搬每一条理念,套用每一个方法;
现在有一部分的家庭条件好起来了,那么孩子要富养吗?其实孩子要富养还是穷养,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起来看看以下这个案例,家长们或许会有所得。 情景再现 亲子班下课后,下起了雨。大多数家长都是骑车带孩子回家,有一位妈妈没带雨衣,大声地责骂孩子:"就说要下雨吧?!我说开车来,你偏偏要坐自行车!人家没车没办法,你有车不坐一定要坐自行车。看,真下雨了吧?现在怎么办?咱俩都得淋雨了。"孩子也就2岁多,听到妈妈的责骂后大哭起来,冲着妈妈叫喊:"我就是要坐自行车!我就是不要坐小车!淋雨怎么了?淋雨更好玩!" 这是孩子的性格有问题吗?还是妈妈的想法有问题呢? 关键点分析 生活条件好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弃传统美德呢?如果家长一味娇宠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在物质生活方面追求享受、毫无节制,长大后必然沾染许多坏毛病:浪费、爱慕虚荣、不思进
古老的童谣说:女孩子是用糖、香料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做成的。那么,女孩的成长是不是一帆风顺呢?家有女孩的父母看到这里,肯定都会苦笑着说:“这些小丫头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好教育。”其实,这是因为家长们还不了解女孩、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女孩的父母,一定要了解下面这些。 【原则一】教你的女孩学会爱自己 女孩生活在“关系”的世界里,她用“关系”衡量着周围的一切,所以注重关系的女孩常常会为“关系”而牺牲一切。 作为女孩的父母,我们会发现,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善解人意,为了赢得我们的宠爱,她会努力地去背古诗、学画画以及去做一切让我们高兴的事情……“关系”式的思维方式,使女孩天生就具备
爸爸哄宝宝的妙招1:找到宝宝的痛处 如果宝宝饿了,播放他最喜欢的音乐也不能填饱肚子,同样,当宝宝由于出牙而哭闹时,换尿布是无济于事的。也就是说,首先要找到宝宝哭闹的真正原因。没错,这么说似乎太理性了,可是当面对大哭不止的宝宝时,家长往往都把理性都抛到九霄云外了,特别是妈妈们。 爸爸哄宝宝的妙招2:试试小手指头 如果你不确定宝宝为什么哭闹,可以把手洗干净,伸出小指让宝宝吸吮。注意手指肚朝上伸到孩子嘴里,这样你的指甲就不会划伤宝宝的上牙床了。 爸爸哄宝宝的妙招3:找点儿喝的 注意,我们说的是给宝宝找点儿喝的,而不是给你自己。试着给宝宝一瓶热好的挤出来的母乳或配方奶,看看能不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爸爸哄宝宝的妙招4:摇一摇,悠一悠 宝宝喜欢动,还有什么地方比爸爸结
表现1:总是等待父母表扬 情景:可可妈妈对女儿常常表扬挂在嘴上,所以乐得可可每天就像只小喜鹊,不时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已经做了这个”“妈妈我又做了那个”,然后期待着妈妈的夸奖。 分析:孩子已经对表扬之词产生了依赖,她做事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向妈妈邀功。如果妈妈有一次没有像往常那样对她赞扬有加,就会因此而失落。 提示:父母应该适当地压抑一下自己表扬的冲动,让表扬变得更加可贵。当宝宝第一次独立走路,第一次完整地背出一首唐诗,的确会让全家欢喜一番。但如果只是一些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譬如小便前会叫妈妈,或是平稳地从沙发着陆到地面,就不必兴师动众地夸奖或表扬了。 表现2:面对表扬流露失望 情景:妈妈对文文说:我们一起玩串珠子游戏,好吗?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小熊玩具、挂图。 2、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活动过程: 1、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合理安排作息 很多同学一放假,就打乱原来规律的生活作息,因而时常感觉空虚和无聊,整天萎靡不振。所以,合理安排假期作息,保证适度睡眠,避免长时间沉迷于电视或电脑,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第一个问题。 良好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同时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充足睡眠还能够起到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多参加锻炼多运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的学习当然需要身体做坚强的后盾,孩子平时上学功课忙,锻炼时间较少,单凭一周两次的体育课很难满足强健身心的需要,假期则是增加锻炼的好时机。不但能够促进体格和神经肌肉的发育,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心肺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心理“愉快素”的分泌,使人体保持心情愉悦,精神抖擞。 多体会家庭亲情 寒假,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和亲人交流的机会,也是一个体会亲情的难得的时
随着社会的进步,家长们对婴儿的养育早已不仅局限于给宝宝提供充足的营养,而对婴儿早期良好性格与习惯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愈加重视。然而,年轻的父母在早教中容易走进一些误区。这里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早教误区,请家长们一定避免。 误区一:目标定太高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虽然久受非议,但如果自家孩子比别人晚了几天认字、少学了几个单词,很多家长还是会紧张不已。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容易操之过急,抱着自家宝宝是“神童”的期望。如此“拔苗助长”,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造成宝宝对原本要学的事物兴趣缺乏、消极对待。 正确理解: 调查表明,一般儿童群体中只有极少数是智力超常或过低,90%的是正常发展。 所以,家长请一定摆正心态,遵从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应有的发展水平。 顺应孩子成长规律,在孩子人生早期让他多多
大部分的家长都知道,骂孩子是不好的,可是在生活中,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又常常会忍不住去骂孩子,那么,作为家长,知道骂孩子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吗?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骂孩子吗?知道怎样让自己不再骂孩子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文讲解! 骂孩子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1、躯体不适: 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 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
坏习惯第1名: 整天睡懒觉 孩子偶尔睡个懒觉当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如果天天睡懒觉,睡到中午才起来,那就成问题了。孩子最基本的起居作息一乱,连带着吃饭、学习……什么都跟着乱了。 更糟糕的是,等到假期结束,孩子还要恢复到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由于原来的生物钟已经打乱了,又需要一段时间重新调整,多折腾啊。之所以把睡懒觉列在假期坏习惯的第一位,主要是在于它昭示着假期坏习惯的最大根源:失范,就是没了规矩。 【建议】可以不完全按照平时的规矩来,稍稍宽松一些,允许孩子偶尔做些平时不能做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假期没有规矩,而是要有“假期的规矩”。比如孩子睡懒觉这件事,重要的不是几点起床,而是每天都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起床,而不是任由他想睡到什么时候就睡到什么时候。 坏习惯第2名: “狂”吃零食 对小孩子来说,吃和睡就是最大的问题。放假
中国古人参加科举考试,得一个叫作“状元”的成绩可以使用一辈子。 一个人如果中了状元,就等于找到一个吸金的好工作,拥有了一个高质量的朋友圈,衣锦还乡还能得到市长接见。末了还可以迎娶那位当初跟你山盟海誓,在长亭外翘首望归的白富美。 可是古代的社会历经百年,也没有太大变迁。而如今的社会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一时的成绩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高考考了650分,这个成绩能当信用卡刷一辈子吗?进了名校,他依然有机会当个素质良好的学渣。 即便他迫于周围的压力,天天埋头学习,也不代表毕业了就能轻松找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即便毕了业找了个稳定的工作,以为高枕无忧,不努力不精进,一样会在不经意间被扫地出门。 教育体制内所取得的成绩保鲜期极为短暂,它至多只能代表一个人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在社会中养活自己,而且只是身处最基本的生活水平中。
老提“收心”让人烦 开学伊始,对于学生来说,这几天可谓既开心又“难熬”。很多家长会认为,经过暑假后孩子几乎玩“疯”了,开学初就需要“收心”,所以抓紧这几天来给孩子“紧弦”,给他们定标准、立目标,并想借此让他们放松的神经再紧张起来。殊不知,这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一位资深老师指出,假期应被视为有别于学校课堂学习的社会实践机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暑假的各种活动,都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和教育。假期结束,孩子们也知道应该回到学习中,但因为习惯未调解过来,依然有不适应,甚至有些焦虑,若此时家长轻易说孩子“玩野了”,动不动就对孩子提要“收心”之类的话,这不但无助于解开某些孩子焦虑或厌学“心结&rdquo
四类运动助孩子快乐成长 一、自行车,小心“童车病” 建议起始年龄:2周岁 所谓“童车病”,就是有些年幼孩子在骑了一段时间童车以后,两条腿出现发育不正常。比如,有的孩子出现膝盖内侧特别膨出,两个小腿向外撇;也有的孩子两条小腿向内弯曲,膝关节不能靠拢——这些由骑车引起的小腿异常就叫做“童车病”。 引起“童车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部分童车设计不合理,不符合儿童的生理保健要求,比如车座离脚蹬距离过长或者过短等。第二个原因就是有些家长“急不可待”,让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长时间骑童车,甚至以童车代替了手推婴儿车。 蹒跚学步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身体里的骨结构以软骨成分为主,骨组织含水分和有机物质比较多,含钙量比较少&m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这样那样的不允许,在孩子纯真、幼小的心灵涂上了一层一层的不愉快。其实这许许多多的不允许,在孩子的年龄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很多时候这些标准正在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一道道鸿沟。 批评孩子,一定要想好想好! 作者:李文斯登·劳奈德 听着,儿子,当你躺下睡着了,小手儿托着嫩腮,微汗的额头粘着卷曲的金发,我要告诉你这些话。 我独自一个人悄悄地走进你的房间。就在几分钟之前,我坐在书房里看报的时候,一阵难于抑制的后悔波浪淹没了我。带着不安有罪的心情,我来到你的床边。 儿子,我对你太横戾了。 当你穿上衣服上学的时候,我责骂你,因为你没有洗脸,只是用毛巾随便擦一下;因为你没有把鞋子擦干净,我又斥责你;当你把东西随便扔在地板上时,又生气地呵斥你。 在吃早饭的时候,我又挑你的毛病;你把东西撒在
动之以情——用尊重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下午,李思正在主持公司销售会议的时候,他儿子小胖的班主任刘老师来电话,说小胖今天在班上不守纪律,跳皮捣蛋,等等。放下电话,李思满腔怒火,决定今天回家后一定要给小胖一定颜色看看,让他长长记性。 李思回到家时,小胖已在看电视了。李思双手扠腰问儿子:“今天你在学校做了些什么?” 小胖懒洋洋回答说:“我什么也没做!” 李思说:“我不信!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打电话向我告状。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小胖不予理睬。李思更愤怒了:“小胖,这事你到底想怎么办?” 小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你爱怎
送桐桐去幼儿园的途中,看到园艺工人拉着一车树向前行驶,忽然想到柳宗元写的《种树郭橐陀传》,这育儿和种树,还真是一样的道理。 很少会有人抱怨“种树难”,关于“育儿难”的感慨却比比皆是。其实,育儿和种树一样,本来可以很轻松。这个轻松的前提就是:了解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善于把握成长的关键点,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规律,做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就像种树一样,你把小树种在那里,该浇水的时候去浇水,该施肥的时候去施肥,只要小树在正常成长,就别过多地干预它;当小树有长歪迹象的时候,就明察秋毫,去扶扶正,矫正于萌芽之中,则小树的成长就省心多了。反之,如果我们不顾小树原来的生长规律,一心让小树长成这个样子、那个样子,则我们就需要一会儿把它的枝杈弄成这个形状,一会儿又弄成那个形状,以便小树向着我
活动目标: 1.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初步学唱歌曲。 2.体会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孩子们,春天来了 ,大地变绿了,你们猜一猜,都有什么藏在绿色里面?(出示绿色纸)""谁最喜欢和小树做朋友呢?小树有了好多好多朋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你们听。"2.副歌前置,老师范唱(配班老师弹琴):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 沙沙沙 沙,沙沙 沙 沙沙 沙 ,沙 沙沙沙 沙。 提问:小树是怎么唱的,谁来学一学?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唱一唱。好,我们一起跟着琴声来学一学小树是怎么唱的。(再次弹沙这两句)3.完整欣赏师:"小树唱的真开心啊,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想你们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排一排的感知活动,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物体排列的顺序。 3、能积极参与活动,对排序活动感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 2、大小不同的苹果,操作底板。 3、音乐,水果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水果大丰收喽,让我们坐上车,一起去果园看看吧。 2、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果园。 二、学习按大小顺序将3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1、看看说说,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大小。 (1)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数一数有几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