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报一:贝壳孔雀 活动目标: 1、了解孔雀的外形特征,利用贝壳、自粘纸等制作、装饰贝壳孔雀。 2、尝试自己制作贝壳孔雀,体验装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贝壳若干、卡纸、彩纸、蜡笔、勾线笔等。 2、孔雀图片(9幅)。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是谁呢?我们来猜一猜。 “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是谁呢?(幼儿:孔雀) 师:真是厉害的小朋友,瞧,孔雀来了。(出示孔雀图片) 喜欢吗?(喜欢)喜欢它的什么?(尾巴、头、羽毛)头是什么形状?身体是什么形状?若幼儿说不出,教师可以说:猜猜老师喜欢哪一幅
家长都知道,体罚对孩子不好,因此家长希望用言语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然而,他们却用错了对子女训斥、嘲讽这些语言暴力的方法,反而对孩子的心灵产生更大的伤害。 在现实的家庭教育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嘲讽,进行一种“心罚”。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很大的伤害。 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们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势得其反。 诚然,对孩子体罚不好,“心罚”则更是不该。“哀莫大过于心死”。家长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还有过之而无
孩子的犯错就像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父母需要像老师解题一样帮助孩子去分析。首先是行为的动机,如果动机是好的,先表扬他,以降低孩子的焦虑;再看方法对不对,方法不错,或部分不错,肯定他,让他知道部分行为还是被认同的;最后看结果如何,错误怎样形成。孩子也许开始以为自己是对的,父母需要告诉他任何行为不仅需要自己的满足,还需要别人的认同,要得到认同,就要遵守共同的规则,告诉他通常有哪些处事的规则。通过这样的教导,孩子很快会从犯错中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同样的错误也不会一犯再犯。犯错有几种类别:一是无心之错,原因是孩子缺乏经验,对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这些错误是可以理解的。二是有意之错,有好的动机但没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好心办坏事,帮倒忙,比如想帮妈妈洗碗却砸坏了一叠盘子。三是无理之错,想要发怒气、报复或攻击谁,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协调不好本能与环境的关系。只要我们提醒孩子不要总犯同样的错误,或不要去犯无意
前年有了小D后,我又看了一遍,这次感悟最深的是,最终对我们人生做出评价的还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人,世俗定义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是幸福,生活里不需要自以为是的裁判。同时也记住了片子里的一句话,“你没法给孩子任何实质的东西,但良好的教育会让他们终身受用”。 早在一年前,我就听闻英国有部非常了不起的纪录片,叫《人生七年》,该片一共8部,是完全的真人秀,曾获得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前些天花时间全部看完,说这部纪录片为真人秀鼻祖毫不为过。 同时它也被被英国channel 4评为 “ 最伟大的50部纪录片 ” 之一。 1964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想验证英国社会阶层是很难逾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每七年进行一次拍摄,从7岁开始,14岁,21岁,28岁,35岁,4
纷繁的岁月,忙乱的生活,我们不经意中养成了各样习惯,譬如思维语言,动作表情,举止做派。有些分明是阻碍沟通、隔绝交流的绊脚石,却没意识到,没被看见。而这些,已宛如我们的组成部分,随着每次开口,每个动作,每个语气倾倒而出。阻隔了与孩子的交流,绊倒了亲情的流动。 知之尚能改之,下面这十个沟通的绊脚石,你造吗?你给孩子设过这些绊儿吗? 1、命令式:“你应该做。”你应该写作业了,你应该多吃点蔬菜,少吃肉…是不是张口就来,常常说? 2、批判式:“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你怎么还。”生气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批判式的表达是爸妈脱口而出的不二选择。 3、打击式:“你怎么不长记性?”商场里,亲耳听到一个年轻妈妈怒气冲冲训斥两、三岁的宝宝, 反复质问孩子:你怎么不长记性?你怎么不长记性?...试问,两三岁的宝宝,连记忆能力尚没发展好,长记性为何物? 4
而其中有几个典型的例子,令我终生难忘,每次想起都痛心不已。 一位中年妇女,在孩子很小时就不懂养生与健康教育,以为对孩子好就是鸡鸭鱼肉超量伺候,结果把女儿喂得跟相扑运动员式的。这样的节奏,在当下这个被减肥商煽乎得女孩子们恨不得脱了臭皮囊只剩轻飘灵魂的时代,她女儿的痛苦可想而知? 这位慌了神的妈妈在别人提醒下,终于醒过神来,而她的补救措施,一如她惯常的作风,极端而偏执,她为女儿制订了近乎于残酷的减肥方案,一整月一整月不许吃米饭和肉,她认为女儿良好的胃口是身材的大敌,于是用冰水、麻辣烫等强刺激食品,对胃进行强烈刺激。最后,女儿终于瘦了下来,但瘦了不到半年,就离开了人间。她去世时,她的老妈伤心欲绝,但她终究没搞明白,自己以爱的名义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在整个悲剧中所起的作用。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一个从小物质化的母亲让女儿呀呀学语冒出的第一句囫囵话就是香奈尔,但女孩的家境,并不支持她
孩子的心胸应该是很宽广的,结果往往被我们这些大人给误导了。老师问完,孩子连想都没有想,就说:“我两个都不爱,两个我都很恨。” 这位老师很惊讶,他的父母在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得意洋洋,“你看我的孩子钢琴学得那么好,你看我的孩子代表学校出去参加比赛,都是名列前茅”,以他为荣。但是,他们没有想过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所以大人不是真正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大人只是把自己觉得好的方法强压在孩子身上。承受这种压力的孩子,他的人生会幸福吗?他的人生已经生病了,他的思想已经生病了。纵使他拿到的是某一个名校的大学毕业证书,他的人生就幸福了吗? 有一个初三的孩子亲自煮饭给他父亲吃,结果他父亲吃完之后就倒在地上抽搐死了。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同样的情况,吃完饭之后也死了。后来他在祭拜父母的时候,一祭拜完,马上不耐烦地把祭拜的食物倒到水沟里去。他的婶婶看到这一幕,心里
三四岁的孩子往往更喜欢跑、跳、伸手去够东西、扭来摆去,而不是安静地坐着用手部肌肉去画画,或摆弄小玩具。花时间多做这活动对宝宝都有好处。 下面是一些能促进孩子身体发育的好办法: 1、一家人去散步 一边走一边玩找东西的观察游戏,或收集羽毛和树叶来玩。还可以在家里抱着乐器或举着旗子,带孩子像阅兵一样正步走。 2、鼓励孩子玩沙子 带上孩子的沙滩玩具,锻炼他的操作能力。 3、玩水 水池、花园里的洒水装置或浇花用的软水管都能促动孩子去戏水、奔跑和触摸水。只是孩子玩水的时,你一定要在旁边看管。 4、在客厅或院子里设置一条障碍赛道 用靠垫、纸盒子、玩具或其他东西做障碍,让孩子绕着跑或从上面爬过去。 5、模仿游戏 小孩子都喜欢动物。问问宝宝:“你
问: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答: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现缺陷一般表现为两个倾向,一种是自卑、嫉妒心强;另外一种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 还有些孩子性格具有双重人格,在家一挨训就唯唯诺诺,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别人身上,表现得暴躁凶狠。 问:单亲父亲家庭和单亲母亲家庭对孩子性格影响有什么不同吗? 答:单亲父亲和单亲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子女性格形成产生的影响就会不一样。 单亲父亲的教育方式以严厉惩罚型居多,所以单亲父亲家庭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酿成暴力事件。单亲母亲家庭成长的孩子由于母亲常常过分保护,过分干涉,过分溺爱,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适应力差。这种性格有时也会产生暴力倾向,发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复杂的,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
1.就近找的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5岁以前 到哪里找:观察邻居的孩子,如果妈妈面貌可亲,孩子通常也不错。 这个朋友的作用:这第一个伴儿可以教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你不需要硬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给两个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就可以了,即使互相不搭理也没关系, 因为他们一定能熟悉起来;给他们立个简单的规矩,比如不准打架,要一起分享玩具;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因为小孩子一玩起来就没有时间观念了。 2.找异性朋友 什么年龄最好:快5岁 到哪里找:去孩子们一起游戏的地方,如小公园、兴趣班等。 这个朋友的作用:会让他们今后更尊敬异性,更容易与异性有感情上的交流。 男孩和女孩要成为好朋友并不简单,你需要帮个小忙:两三岁时,男孩和女孩没什么区别,但到了4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与同性朋友在一起,这时,要想
小宝贝一般要三四个月才能学会翻身,九个月才可以爬。在这样一段孩子活动还不是很自如的时间里,陪他玩些什么样的游戏好呢? 4个月 拿一面镜子,放在宝宝面前。看到镜子里面的自己,这个阶段的孩子通常都会开心得不得了(你可以先用叠好的毛巾被或者是柔软的枕头垫在宝宝的小肚皮下面,以减轻他胸部的压力,让他趴得更舒服)。 5-6个月 拿一些玩具放在宝宝周围,确保他能很方便地够到它们。可以给孩子一些皱纹纸,或者是不同材质的纺织物,让他感受不同的触摸的感觉。 7-8个月 把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放在离他稍微远一些的地方,鼓励他爬过去够这些玩具。 9个月以上 买一只大大的而且很牢固的球,帮助宝宝趴在上面,然后扶着球轻轻地摇晃。 备注:这个游戏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只手要放在宝宝旁边,防止他摔下来。 1岁左右 目的:锻炼方向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前
1、包办代替: 有些父母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父母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 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父母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父母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父母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父母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 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 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话,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就会采取很多不恰当的哄娃方式,殊不知,这些错误的方式给教育孩子带来了许多隐患。如果你家还存在这11种错误的哄孩子方式,快快停止吧!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未来,尤其是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年轻的父母们在没有任何经验的前提下对孩子的教育却必须一次成功,这怎能不让他们苦恼呢。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 人脑需要刺激 据程跃博士介绍:其实,现代神经科学发现,人脑细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增生能力,遗传进程为个体感知、运动、思维发展提供充足的细胞,以保证适应复杂环境的需要。如果环境刺激贫乏,头脑的许多细胞就会发育废止,不再生长。如果环境刺激丰富,神经细胞就会充分发展,建立起高度复杂、功能强大的神经网络,这就是儿童超常发展的奥秘。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出:在人脑的发育建构过程中遵循"窗口"理论,孩子越小打开的窗口就越多,此时智力提升的机会最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扇一扇的窗口随之关闭,智力提升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测定:
还在我怀孕的时候,就常常听老师说,人的大脑就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机器,只有多用才会更灵活。特别是小孩子,对大脑的使用是开发的关键,“use it or lose it?”我们要保持孩子大脑的积极性,就好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一样,而保持大脑的活跃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们每日一阅读,让孩子在好奇追求探索的驱动下思考着,跳动着。 我知道太多的父母亲不重视孩子的阅读问题,他们认为孩子读了也是白读。之前,我已经像唐僧般的不停在文中念经,告诉你们一定要给孩子培养一个阅读的好习惯。此处就不再念叨了,只愿我的每一篇阅读文都能多一位父母行动起来就心满意足了。 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的国家,从学校,政府机构到大部分家庭父母,美国人做的最多最勤的两件事就是上教堂和阅读。当然,运动是他们最主要的休闲时间。我经常看到在不同的地方,美国父母都会备上一本书。当我们都在低头看着手机,当我们把手机递
什么情形下要对孩子坚决说NO呢? 一、当孩子做出危险行为的时候 当孩子做出危险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坚决地对孩子说NO。比如,孩子一边拿着家里的剪刀一边到处疯跑的时候,还比如孩子爬到家里的阳台栏杆上向下望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说NO千万别犹豫,而且说NO一定要及时。 其实,这正是因为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出现危险行为的时候及时给与制止。如果孩子的这种行为得到了及时制止,孩子就会意识到行为的危险性,从而形成良性的行为模式,建立起自己的“行为疆界”,保证了孩子健康、安全的成长。 二、当孩子违反社会规则的时候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遵循不同的社会规则,这样孩子才能更快速的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一般孩子到了2岁的时候,就可以明白一些简单的规则了。这个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游戏有游戏规则,交通有交通规则,当他们违反这种社会规则的
如何培养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是许多父母关心的问题。孩子长大走向社会,走向世界,那些在一举手一投足间就会说明一个人的修养的东西,是需要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打下根基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上发展很快。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有的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不知羞耻的现象。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那么他长大以后就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得出来。另外,中国人很爱自己的孩子,可以为了孩子牺牲一切,可以自己省吃俭用,为的是供孩子上大学。但是孩子是否知道要自己去闯一条路呢?中国也有个说法,“富不过三代”。第一代很穷,通过奋斗,后来富起来了;富起来的一代对子女非常好,使孩子在一种比较优越的环境下成长,孩子对父母艰苦奋斗的理解就非常少了,长大以后就花父母的遗产;然后是第三代,就更不行了。其实,这种奋斗精神的传递,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其实都和每
在节假日里,许多孩子都收到了父母准备的各种礼物,但一些孩子并不开心,因为父母并没跟他们一起过节。和溺爱、强求、限制一样,重视物质却忽视亲情是许多父母常有的“非爱行为”,这一心理学专业词汇如今正在教育领域引起越来越大的关注。 父母应注意三类“非爱行为” 在心理学上,“非爱行为”是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多年来一直从事青少年素质教育工作的专家余允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收集到的案例,分析了目前家长和老师针对孩子的几类“非爱行为”。 一是带附加条件的爱。 很多孩子从幼儿起就常听父母说“你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你乖才爱你”之类的话。这种情况随着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不要紧,下次改就好了。要改过首先要承认错误,但很多家长正在遭遇宝宝不认错的难题。 不认错不能改过,那么宝宝为什么不愿意认错呢。一是教育方式不对,宝宝小的时候,犯错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通常都会向父母寻求帮助,但很多家长知道后,要不心情大坏,臭骂甚至打孩子一顿;要不开心大笑,以后逢人就讲。 臭骂或打孩子会让宝宝下次有错误时,再也不向你汇报了,当然也就不愿意认错,为了逃避处罚,甚至会臆想那件事不是他干的;而到处开宝宝玩笑,会让宝宝觉得自己隐私被侵犯,以后有事再也不敢和你这个大喇叭讲了。所以当宝宝向你汇报错误时,家长可以告诉宝宝这件事让你非常难过,不希望宝宝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同时,一定要记住表扬宝宝主动承认错误。告诉宝宝本来很生气,但因为你是主动汇报,所以就不那么生气了。 另外对于宝宝犯的错误要帮他保守秘密,拿宝宝开玩笑会失去宝宝对你的信任,以后你
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就家教问题进行了一次长聊。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母亲,自己在事业上颇有建树,这几年半退隐把心思都放在女儿身上。她的女儿不但在兴趣方面发展得很棒,在学业方面也特别优异。关键是这孩子有思想、有主见、不沉闷。 和她的交流,让我体会到,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态度。 在对孩子的强制管教方面,她帮我解开了我很久以来的疑虑,坚定了我的一些认识和方法。现在很多新生代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个性和天性发展,希望给孩子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些理论看起来值得称道,但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成为放任孩子的借口。她对女儿说,你在初中之前,大事都必须听妈妈的,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经历和经验来决定你怎么做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更有利,妈妈比你站得高,看得远,经验比你更丰富,你还没有判断分析能力的时候,需要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