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对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尤为重要。有关资料表明:早慧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特点??喜欢阅读。 1、早期阅读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刺激孩子的大脑,是健全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让孩子早阅读,可以让他们汲取知识的营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使孩子的童年生活变的更丰富,更有乐趣。 2、早期阅读是孩子个性正常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阅读能增加孩子的交往,孩子的性格、兴趣、理想、世界观的形成都与阅读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阅读,孩子可以丰富经验,增添生活的感受,培养独立的个性。 3、早期阅读是孩子今后学有所成的一个重要前提。阅读能力是孩子日后学习知识的基础。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习惯会陪伴和影响他的整个求学生涯,提高他的整体素质,使他终生受益。
孩子毁坏东西的原因很多。 活泼冲动的孩子:他们毁坏东西往往是无心的,这些孩子往往精力过剩。 好奇的孩子:他们很想弄清楚某件东西的工作原理,还想看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们把它拆开来,并不想损坏它,但是不知道怎么再弄好。 不能控制情绪的孩子:他们还不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孩子,往往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习惯。 不爱惜东西的孩子:孩子得到东西太容易了,就会觉得无所谓。 有报复心理的孩子:少数孩子故意毁坏东西,是想让别人知道他的厉害。有这种问题,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可能是存在更严重心理问题的迹象。 你要根据孩子的行
原标题:抓住“睡前一小时”,和孩子做这4件事,胜过给孩子报10个早教班 不可否认,现代父母承受的压力是以前无法想象的,所以家长总是说到自己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孩子的教育,没办法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导致亲子沟通等出现疏离,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但,家长应该要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为了孩子的成长,我们不能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 有研究指出,孩子睡前一小时是陪伴孩子最好的时间段,我们都知道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由时间来衡量的,短短的睡前一小时对于亲子关系的改善大有助益,这能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也让孩子愿意和家长敞开心扉,可以说是亲子关系培养的黄金时间段。 可是现实情况又是如何呢?很多家长都没有明白睡前一小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导致出现很多错误的行为,不知不觉地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我们总是想通过早教课等方式来填满孩子
孩子是天生的聪明才智”,最后力挫群雄,考上了飞行学院,“玩”到了蓝天上。 但大多数孩子的“玩”,明显缺乏目的性,因此,父母要多给予指导: 1、在高处用绳系住小橡皮球,球的高度应略高于孩子的头顶,以能伸手碰到为准,给他一个球拍,叫他用力、准确地击球。训练孩子的眼手配合。 2、将旧报纸或其他废纸揉成团,一个个地扔进废纸篓,通过这种简单的游戏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协调能力。 3、让孩子数数家里多少把椅子、多少张床;算算一家人吃饭时,饭桌上要摆几双筷子、几个汤匙,几个碗等,这些计算练习,可增强孩子的计算能力。 4、复述父母所讲的故事,这对记忆词汇、训练听觉和模仿能力有极大帮助。 5、让孩子模仿父母敲打出的节奏,以训练孩子的视觉和听觉能力。 6、在颠簸的汽车中,给孩子一支铅笔和一根细线,让他将线缠绕在铅笔上,并打上结,最
从小进行能力培养的孩子长大后有多厉害?最近,一个5岁小男孩火了,圈了无数妈妈粉。他就是青岛萌娃王恒屹。虽然才6岁不到,但已经能识3千字,能背580多首诗了。而且,小恒屹出一场就挑战了“姓氏飞花令”,用“出口成诗”形容毫不夸张。 100秒的时间里,屏幕上依次出现了岳阳楼、峨眉山、大雪、香炉等12个词语,王恒屹迅速回答出了12首相关联的诗句,最后一个关键词“南京”,他更是答出“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靠着平时的积累完成了绝地反击。 这简直就是“别人家孩子”的模范,一个不到6岁的孩子所掌握的知识量,就已经能够超越许多成年人,实在是未来可期。 看到这么优秀的王恒屹,大家都惊叹:这么厉害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通过采访得知,其实,王恒屹的家庭条件很普通,他的出色源于家人领先的教育理念。 简单总结就是:兴趣+能力培养。
一位美国爸爸如是说: * 我会常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着女儿,带她到庭园里,让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们一起观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们俩来说是最美好的时候。 * 我给我的每一个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们四到九岁的日记。我让他们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他们。没有这些记录,他们的一些重要瞬间,美妙时刻将很容易遗忘,也靠着这日记,他们成长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恶作剧”都能如实地记录下来。 * 记得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的父亲常双手握住我的手,目光凝视着我,然后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对我说:“我爱你。”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试着握住我女儿的手,女儿会用双手回握我,我非常激动。 一位美国妈妈如是说: * 我是一个工作的妇女,每天不得不很早地离开家,我的小宝贝们很少能对我说“再见”。为了能让他们知道我有多么地爱他们,每天早上离家前,我现行悄悄地进入他们的房间
著名小说《飘》曾描写过白瑞德向别人请教女儿美蓝常常吮吸大拇指的头痛问题。如今不少家长也在为孩子爱咬指甲而烦恼不已。 其实,孩子在三四个月大时出现的吮指头行为,是一个正常的发育表现。一般到了两三岁时,就会渐渐消失。有些孩子,在三四岁以后如果还吮手指,甚至咬指甲,那就是问题了。 咬指甲本身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指甲缝或指尖上沾有的大量细菌、病毒及虫卵等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一些影响。比如,孩子在咬指甲时不知不觉带入口中的病菌,会导致口腔内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或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孩子平时接触的文具,很多都含铅,如果他们把指尖上的铅吃进体内,还可能造成铅污染。 此外,经常咬指甲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令牙齿排列不齐,影响孩子的容
家长一定要知道的家庭教育“十大物语” !还真不是单靠老师和学校就能解决的事儿,家庭教育的作用远高于学校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影响。 收放自如才能飞得更高 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父母管教太严,孩子就会放不开手脚,畏首畏尾,唯恐出错。这样不仅压制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如果管得太松,孩子就会缺乏规则意识,缺失规则之下的的自我约束。有规矩又相对宽松的环境,是孩子的潜能最大化发挥的愿景。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抓好你手中的线,收放自如才能龙飞凤舞。 放大孩子的优点 一定要相信赞美的力量!每个人都喜欢成功带来的愉悦体验,更何况孩子。所以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的“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在教育词典里面,放大镜
对于合作能力缺少有意识的培养之前,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比较明显,不太能够关注和听取同伴的意见。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是缺少倾听的习惯,缺少反思的意识,从而导致同伴之间的交往不能够深入。而交往能力又是构成合作意识的基本因素。当同伴间遇到困难、矛盾时,容易促发孩子思考怎样能解决问题,怎样实现和同伴友好相处。 在制作小汽车的活动中,我们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制作,参加活动的十名幼儿,根据幼儿能力和个性各异分成两组,希望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并且突出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第一次制作之前,我规定了制作具有六个零部件的汽车,这辆汽车由小组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并且需要进行分工。在我的要求提出之后,孩子们开始选择材料,进行制作。活动开始了,“我做车轮,我做车门,我做车灯……”孩子们最先发动的是分工。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我们给B组提供了小轿车的框架,所以B组做的速度就相对快了一些。
在家庭教育中,嘴巴紧叮孩子情况的这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的表现。唠叨与培养孩子良好个性是相悖的。 父母怎样避免在教育孩子时话太多呢? 1.感情要独立,意志要坚强。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功课再开饭,一定要执行。要克制唠叨。 2.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子关系和谐的一个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要叫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耳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 3.不要事事叮嘱。
这两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再生气也不能打,不然只会起反作用。有时实在克制不住!慢妈没有指责大家的意思,只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 婴幼儿时期:0-3岁 很多家长会产生疑惑,不都说孩子三岁前是培养生活习惯的最佳时期吗?为什么反而不准打呢?对于这个疑问,答案很简单,因为宝宝小,骨骼柔软,皮肤娇嫩,不经打。说实在的,宝宝连颅骨缝都是一岁半后才闭合,可想而知身体有多脆弱,哪经得起家长打一顿。 很多家长以为这么小的时候打屁股就没事了,其实也不行。最近美国出了一条新闻,一位父亲打了孩子屁股导致臀部淤血,本以为消肿后没事了,谁知道因下手过重伤到孩子睾丸,导致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孩子立刻送医,这位父亲也立刻被警方拘捕。 结果岂止是起了反作用,简直得不偿失,所以家长要引以为戒,孩子年纪
我们的孩子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将来他总要进入学校,步入社会,不管在哪里都会有纪律的约束。两岁半的小儿已经很喜欢与周围小朋友玩耍,初步具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懂得对与不对了,这时是培养他们遵守纪律的好时机。 首先要学习遵守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和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节日里一家人聚会吃饭,饭菜已经上桌,要等人齐了开饭,小儿很可能不愿意等,想自己先抓吃某些喜欢的食物,这时候就要告诉他应该等一等的道理,并且可以让他帮忙请长辈们入座,他一定会很乐意去做。在如,在游乐园中玩滑梯、坐碰碰车、坐飞机等都要排队等待,有些还要站很长的队买票,这时就要教导小儿不能自己想玩就挤到前面去,要排队等候,排到时再玩才会更能感受到玩的快乐。慢慢地小儿会懂得凡事都要需要遵循的规矩,在集体和社会中要遵守纪律,比如在幼儿园要做到遵守幼儿园的作息制度,遵守
给孩子读绘本和听音频一样吗 不一样。听绘本音频是不能替代给孩子读绘本的。 从科学育儿的角度,儿童“听绘本”并不是科学的阅读方式,因为对孩子来说,亲子共读重要的是参与和充分调动感情,而不仅仅是一种音频。毕竟音频再好听、发音再标准,也比不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带有感情的讲述,而且在自己讲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进一步熟悉家人的声音,给孩子安全感。 绘本音频有用吗 绘本音频其实也是有用的。 除了平时宝宝磨耳朵以外,音频还可以用来给家长自己听,听听音频里他们是用什么样子的语气讲绘本的,可以自己学习借鉴一下,哪怕是自己讲,也可以用更加专业的方式。 家长给孩子读绘本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它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又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
十一位国际儿童专家专门为年轻的妈妈们做了最实用,最科学的育儿经验总结。只要你记牢并坚持照着这些经验去做,你的孩子不仅可以快乐地成长,他们还会真心感谢你所提供给他的这一片最为健康的天空。 1、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 现在的孩子成熟得太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要让孩子羽翼丰满起来,应该给他们以倒金字塔??即v形的关爱,在他很小的时候,要限制他的自由和他自做主张的权力。当他们逐渐成熟,显现出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 这一点是为了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孩子撒手太早,否则他们会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这无疑会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难度。 ——韩维晶,博士,中国家庭行为研究项目负责人 2、不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许多家长最直接的想法是:人家的孩子都那么优秀,我的孩子怎么这样?同时会怀疑孩子的智商是否低下,而不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这时候,家长就已经进入了教育的误区。 近年来,宁夏李跃儿素质教育中心在汇总家长咨询意见、跟踪观察孩子心理、给孩子建立个人素质档案的过程中,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以下六大误区: --完美无误型。很多家长难以容忍自己的孩子犯一点错误,认为这是孩子有了"毛病",并开始指责、打骂,甚至用体罚方式让孩子"长记性",造成孩子过分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一旦想到自己可能要出错,部分孩子的大脑就一片空白,间歇性失去应变能力,导致心理障碍。有关专家说,对新事物的研究都是以错误的方式开始的,孩子需要在错误中成长。 --过多干涉型。孩子玩的时候,一些家长不断地提醒甚至大声喊叫:"这样玩不对,那样玩也不行""玩
给孩子买书或学习用品 虽然家长会没收孩子的压岁钱,但最终钱还是会花到孩子身上,只是孩子不知道而已。家长可以跟孩子说明,让孩子把压岁钱用于学习开销,从而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记账,让孩子详细规划自己的支出,从而培养孩子做事有计划、有节制的习惯。 设立家庭银行 很多家长在孩子收到压岁钱后都会替孩子保管,但是最终都成为家长自己的钱。这样不仅会导致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影响家庭关系,而且会影响孩子财商的培养。家长可以设立家庭银行,提供孩子保管证明,帮助孩子保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重塑孩子对家长的信任,而且还能教会孩子理财知识,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 给孩子创建银行账户 有的小学生,从来没有到银行里去过,也不知银行是干什么的、钱存到银行里怎么会有利息,这样,就可以带孩子到银行里,将小额的压岁钱存
家庭教育与幼儿的个性形成关系密切,并将影响到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个人成长。 幼儿大概可分为三种类型:易教养型、难教养型、缓慢的活跃型。 难教养型儿童容易形成许多不良个性,对其身心发育构成威胁。但是应该指出;儿童的个性并非是导致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前提条件,如果家长善于运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是可以改造儿童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反之,如果家庭教育不得法,即使是易教养型的儿童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 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倍受社会所关注。应该指出,独生子女无论属何种类型,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环境都容易使其向难教养型倾斜。独生子女往往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阳”、“小祖宗”,他们习惯于无条件地得到想要的一切东西,且不懂得和他人分享。因此说,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常常是培育利己型孩子的温床。由于没有兄弟姐妹,使孩子难以产生互相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没几个孩子不爱玩。有些时候我们无法阻止孩子玩,但是可以去引导孩子玩。那么孩子爱玩想要引导该怎么办?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爱玩是天生的,尤其是对于玩具的喜欢非常的专注。甚至有的孩子对于玩具非常的沉迷,该吃饭的时候不按时吃饭,该睡觉的时候还在玩,如果家长不能正确引导的话那么孩子将会处于一个叛逆的过程。 那么对于孩子的这种爱玩的天性家长该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玩具对于孩子的吸引力在哪里 很多家长认为开发孩子的智力在于孩子能背多少唐诗,认识多少英文字母等。其实并不是这样,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认知的一个过程。 孩子玩玩具可以充分发掘大脑潜能,让大脑中负责社交的区域更加活跃,这样可以提高大脑的可塑性。以后无论是在交朋友还是学习方面,都会有非常显著的改变,而且还可以有效增强他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塞浦路斯,有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对自己用象牙雕刻的一帧少女像产生了爱恋之情。他那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爱神阿佛洛狄忒的心。于是,阿佛洛狄忒施展神力,赋予雕像以生命。象牙少女变成了美丽的姑娘,皮格马利翁如愿以偿和她结成了夫妇。 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把期望引发的积极心理反应称之为“皮柯马利翁效应”。心理学认为,当父母对孩子寄予某种希望时,父母,尤其是母亲就会以女性特有的耐心更加有意识、更加细致地教育、培养孩子,并会形成自己的孩子是出色的孩子这种积极的意识,并时时给孩子以肯定和鼓励。这种来自母亲的美好意愿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又直接作用于孩子,引发孩子积极、健康的情绪,进而努力实现母亲期望的目标。这就促使母子在情感上产生双向的良性交往,并形成一种自然的默契,产生某种微妙的效应。 那么,这种期望的作用是否
倒果汁或牛奶(2-3岁):如果想让孩子们自己倒果汁,首先他们应有足够的腕部力量,并且能控制手的动作,不至于把水倒在外面,可以把饮料事先倒在塑料小凉杯里,这样他们倒起来更容易些。 用手指蘸颜料画画(3岁):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已经能帮助他“自由创作”了,虽然他不太可能把颜料吃进嘴里,但还是要给他提供无毒无害的颜料更安全。 自己穿衣服(3岁):让一个3岁的孩子自己系上扣子还有点为难,但这么大的孩子自己穿脱有松紧口的裤子或套上一件T恤应该不成问题。 从婴儿床改睡儿童床(3岁):太早给孩子换床可能让他们睡不好,因为他在婴儿床里已经习惯了中途醒来时可以再睡着,可如果改让他睡在儿童床上,他可能还不懂得睡醒后不能下床走动,而应该接着睡觉。 上游泳课(4岁):在这之前,他们喜欢又跑又跳,不知不觉间锻炼了肌肉力量和控制能力,此时,可以开始最基础的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