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制的电子产品时间 电视/电子产品对幼儿的影响不单单在视力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电子产品对孩子来说是被动学习,视频的速度较快,没等孩子思考就一闪而过,孩子捕抓到的只是快速更换的画面。孩子更需要在他们习惯建立的重要阶段习得主动学习的雏形。 充足的户外运动 孩子们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运动,因为运动可以提高专注力和记忆力,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进行学习。医学界已经明确指出,目前唯一证实有效的可以预防近视的方法是,每天充足的户外运动。这里说的是户外大肌肉群运动,不是在家这里走走那里翻翻。 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特梭利的说法,蒙特梭利《有吸收性的心智》说,孩子都有吸收性的心智,当有序的外界环境能帮助他简历内在有序的心智,这种有序会慢慢内化成他们自身的一部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和专注力有很大的影响。换
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问题。 例如: 怎样才能使孩子热爱学习?如何让孩子更懂事?如何变孩子缺点为优点?如何让孩子学会管理情绪?如何让家庭教育事半功倍呢? 人民日报发布家庭教育100招,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家庭教育 100 招 孩子总是照着你说的做,看起来十分乖巧听话,可是你不说,他就不做!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呢? 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也应该注意一些细节,认真聆听他说话;相处时表现对孩子的信赖,都可以让孩子更加懂事。 孩子总和父母发生冲突,父母必须尽力克服这种过渡期困难,让孩子慢慢地学会管理情绪。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模式化的过程,孩子肯定会产生倦意,怎样让孩子热爱学习也成了家长的难题。 身为父母,必须给
婴儿在生活中,不能老是只同父母接触,逐渐长大后,要同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因此,父母需要从幼小的时候开始为他与人接触创造环境,这一点很重要。 一般孩子到了七、八个月左右开始认生,见了陌生人就哭。对此,母亲不必担心,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认生。同时,它象征着亲子感情之深,自己的父母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因此,作为父母看到婴儿认生,应该感到高兴。 处于认生时期的婴儿见到陌生人就哭,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而且偏偏世上有一种人,很容易引起孩子哭啼。同动物一样,脸和脸过于贴近,眼睛和眼睛长时间的对视,都能吓得孩子哭起来。若婴儿哭得没完,就换一个方向去抱,使他不面对那位生人,这也许对对方不太礼貌。同时还要慈祥地哄着他说:“不要怕,不要哭”、“怎么啦!没有关系的。” 另一方面,婴儿因认生而哭的时候,若能给人打个招呼,说:“对不起,这
我的孩子小刚想上课外美术班,我对他说:“画画有什么用?你还想当齐白石?给我上英语班。” 孩子汉语还说不好呢,英语学得更差,越学越乱,越学越烦,我也烦。 显然这种做法不妥。 这就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民主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民主化进程,家庭需要更多的民主。 民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家长尊重孩子。 让兴趣进入家庭,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 让方法进入家庭,做事情讲究科学的方法; 让习惯进入家庭,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一切的基础是:让尊重进入家庭,学会尊重,平等待人。虽然,人生来是不平等的,但是应该追求公平,这样才会觉得活得有意思。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的基本需要有五种。 需要层次从低到高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
有位爸爸经常带孩子回老家,钻山沟、看朋友,对孩子来说,这也是种快乐的体验。 他自豪地说: “我女儿未来要成大器的,必须从小就打下过硬基础。” 此话怎讲? 为了孩子更好成长,家长们毫无保留倾尽全力,报特长班、买学区房,出国游学……然而,效果却不那么乐观: 有的孩子永远是电子产品的拥趸;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低,游戏级别很高; 有的孩子唯我独尊,一大家子都伺候不了; 有的孩子学业优秀,却不知给生病的妈妈端一杯热水; 有的孩子甚至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对父母拳打脚踢…… 很多老一辈人感慨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孩子的毛病却越来越多,反不如我们小时候,受苦受穷,却更孝顺懂事。”这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当今家庭教育里面最大的缺失——艰苦生活的经历与磨练。
我的宝宝现在一岁五个月了,他十分喜爱边看图书边听我讲故事。每天晚上,我下班回来,妻子去做饭。这时,我们父子俩都会度过一段甜蜜的共读时光。宝宝用他的小手翻着书页,我则绘声绘色地讲着书中描述的故事。宝宝不仅仅是被动地听,他还随着故事的进展或不同角色的出现,以声音或动作来参与共读过程。 培养孩子的读书乐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自婴儿时期开始与书结缘的孩子,有较多的机会积累他们的阅读经验,使图书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了解自己与世界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同大家分享。 首先,读书时的焦点应该放在宝宝身上,而不是图书。父母应该从宝宝的视线和行为举止,判断阅读活动是否要继续,或是得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这是一件让全家人都高兴的事情,可到了幼儿园,家长会担心“孩子不会吃饭怎么办”、“不爱去怎么办”、“小朋友会不会欺负我的孩子”等等,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呢? 熟悉环境 确定好幼儿园后,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玩一玩,看一看,让宝宝自己去发现有那么多小朋友在游戏,跑呀、跳呀、笑呀,心里有加入这个集体的愿望,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漂亮的环境,新颖的玩具,还有比家里多得多的小伙伴。 培养生活能力 其实像睡觉、吃饭、穿鞋、入厕等细小环节都要让孩子自己试一试,鼓励孩子独自完成。例如睡觉,妈妈可以跟宝宝讲,妈妈爸爸有床,宝宝也有床,宝宝睡在自己的床上会有许多小礼物等着你,宝宝就会赶紧躺在床上乖乖地睡觉,宝宝睡着了,妈妈偷偷往枕头下放一块饼干、一个玩具、一本好看的书……每
如今,不少城市家庭的孩子可能有自己单独的房间,而孩子独居一室看书或做作业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此时,一定别让孩子把门窗紧闭,使室内久不透气,否则时间稍长,室内有可能缺氧,孩子会出现头晕、脑胀、思维力下降等症状。 有数据显示,现代城市中室内空气污染的程度一般要比室外高出3倍—20倍。过去的住房多为砖木结构,透气性好,新鲜空气容易不断输入室内。而现在都市人大多生活在密不 透风的钢筋水泥建筑中,门窗一关,室内氧气会不断减少、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加上室内散发的各种化学污染等,这些都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 医学研究表明,一个健康的人,大脑缺氧一分半钟就会昏倒,缺氧5分钟,大脑皮层细胞就会死亡。人的大脑对氧的需要量是相当大的,尽管脑的重量公占人体重的1/50,但它消耗的氧气却占全身总需氧量的1/5。值得注意
儿子强悍好斗,去幼儿园接儿子时,常听老师或小朋友告状:儿子又把某某小朋友的脸抓破了。此时我总是很尴尬。问儿子,儿子却说:“没打,是和小朋友闹着玩呢。” 儿子的好友天天来家里玩,我便观察他们。刚玩上一刻钟,他们 就开始“打架摔跤”了。两人果然是乐哈哈地闹着玩,并不是“敌我矛盾”。忽然,我发现处于劣势的儿子,伸出小手去抓天天的脸!幸好儿子此次下手很轻。我长吁一口气:看来,得教教儿子如何“打架”了。 送走天天,我把儿子叫到面前:“刚才谁赢了?” 儿子一脸自豪:“我赢了。”我说:“你抓天天的脸了,小朋友打架,如果抓脸、打头就是犯规,所以你输了。” 儿子一脸不高兴,我接着说:“儿子,和爸爸打一次架好吗?你的力气大着呢,也许能赢过爸爸。 儿子听了我的称赞,兴奋起来。我和他约定:“打头、抓脸都算犯规。” 我蹲下来,和儿子抱在
■ 育儿方案:第十一个月 第十一月的婴儿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能准确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会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不愿意母亲抱别的孩子;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 养育要点 如果在副食中不增加足够的鸡蛋、鱼、牛肉等,就会造成动物蛋白缺乏。动物蛋白的摄入量要根据宝宝的饭量而定。 辅食要少放盐、少放糖。 逐渐让宝宝与生人接触,克服怕生现象。 训练宝宝走路。禁止宝宝做不该做的事情,置之不理会使宝宝养成坏习惯。 训练宝宝的独立能力,但要保证宝宝的安全。 ■ 发育指标 大人牵一只手就能走;能准确理解简单词语的意思;会指出身体的一些部位;会竖起手指表示自己一岁;不愿意母亲抱别的孩子;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 生 理 指 标 男孩身高: 69.6~80.2厘米 体重: 7.9~12.0千克 女孩身高: 67.5~
这个年龄的孩子会从早到晚不断地问妈妈“为什么?”“怎么会那样?”如“为什么会下雨?”“糖怎么会是甜的?”等等。 孩子眼中的现实世界,什么都是新鲜的和令人惊奇的。他们想用语文表达这种发现,但不知怎样表达才好,所以就救助于妈妈。 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去探索。但是,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妈妈有时也回答不了。 孩子未必完全是从求知欲的角度提出各种问题的。当他有了问题,一问妈妈就得到了解决,于是感到让母亲解答比自己去思索容易,孩子的提问往往是在这种心情驱使下提出来的。因此母亲对于孩子的提问,不应该象百科全书似的,机械地答复了事。应该在启发孩子动脑思考的同时给予回答。 当问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怎么办呢?孩子并不是仅仅要求自然科学式的答案。母亲不妨象诗人那样去解答问题。当有两三个问题不能马上回答时,最好不要随便说“忘记了”、“不知道”。否则
电话也能充当教具?别惊讶,让我们跟着朋朋宝宝一起来体验一下吧——电话虽是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通的通讯工具,它除了可以用来联系事情,增强彼此间感情外,还是聪明宝宝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具哦。 玩法一:数学英文轻松学 1象铅笔,2象鸭子,3象耳朵……虽然朋朋在20个月时就能把数字儿歌背得琅琅上口,可是在现实中却常常混淆不清。两岁多时,朋朋天天拿着个废弃的旧电话机满屋乱跑,于是妈妈便在朋朋玩电话时,有意无意地重复一些数字的概念,并在相应的位置上重复按键,没想到,两三天下来,朋朋竟然能够和所学的内容相对应了,差错率基本为零。 稍大以后,朋朋显然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数字认知,为了提供朋朋更多
二岁幼儿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向集体生活和学习的第一步。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中,幼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坡度”,这种坡度表现在幼儿不能适应集体生活的合作与分享、对家人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不能单独进餐或偏食、挑食,有午睡障碍,甚至不会好好地走路等等。 而现在这种“坡度”呈现出逐年加大的趋势,教育者的素质和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提升有了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为幼儿的入园适应性坡度的降低创造着条件。可现状告诉我们,尽管幼儿园做出了种种外在和内在的努力,这种适应坡度还是正在逐年增加。这不是不引起我们对这一现象的重新思考和认识。 二岁前的幼儿的教养场所主要在家庭,父母或长辈成了幼儿主要的教育者和“同伴”,幼儿在这种环境中是“中心人物”,接触的成人都是自己要求得到满足的“俘虏者”。从小在他的心目中应该是被关爱、被满足、被包办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分享、合作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所以也更容易惹人生厌。 遗传:宝宝精力过剩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标签”。而应该更理解他
自然慢跑是一种较为平稳和缓慢的跑步形式,跑步时一般心率为140~150次/分,较适合于3~6岁的幼儿。 该年龄阶段的孩子肢体动作不协调,正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跑时步幅小、步频大,有头重轻之感,易摔倒。因此,训练慢跑是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肢体的一个重要手段。 怎样教孩子慢跑呢? 1、最初学跑可以走跑交替的方式进行,主要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学习跑的兴趣,如在跑中穿插有模仿动作的走步。 2、以培养孩子正确的慢跑姿势为重点,通过正确示范及适当教法,纠正幼儿腿部的动作,达到步子大,落地轻。 3、帮助孩子学会用鼻子呼吸的方法。幼儿期很难做到这点,因此一般是先教会幼儿口鼻呼吸,呼吸时嘴不张大。 4、要根据孩子体质和气候等因素,安排跑的运动负荷及跑的时间。刚开始可以是几分钟,以后逐步加长时间。由于幼儿期各方面功能还不完善,因而慢跑可与走交替进行,一般不
“你真笨,你看看,这么简单的题你都做不出来!你啊,我看是稀泥糊不上墙,真是没指望了。” “孩子,妈妈相信你,相信你努力后会取得好成绩,相信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前一句是我们听到最多、说得最多、也最刺耳的声音,但由于经常会听到,经常会说到,所以也就习以为常,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了。然而,家长们是否会想到,久而久之,我们传给孩子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呢?我们又向孩子暗示了什么呢?我们的孩子是否从母亲那里得到了这样的定论:“我不行,我很笨,我就这样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以歪就歪;你说我坏,我就坏得“吐血”;你说我笨,我就笨得不识东西南北。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生活中有太多太多这样的例子。 其实,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与从小所得到的暗示,尤其是来自他最信赖、最权威人的暗示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美国两
今天来带大家看看“自尊心”的重要性。 01自我概念 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是他对自己独特的个人特征的感知,如外表、能力、气质、体格、态度和信仰。这些决定了他对自己社会地位的看法以及他与他人关系的价值。自我概念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婴儿最早与有爱心的成年人的互动开始,并随着孩子的发展而继续。早年的重要人物是父母,但一进学校,孩子就开始与新的“其他重要人物”建立关系。 02自我形象 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对他自己、他的能力、品质和外表有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都是后天习得的,并受他的认知影响,即如何被关心他的成年人所接受和评价。这种自我形象一直伴随着他,影响着他的行为和举止。孩子的自我形象、社交、身体、智力等各方面都可能受到他周围其他重要人物的影响。 消极的自我形象是一种障碍,作为重要的其他人,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并设法加以缓解。我
我的儿子快四岁了,但是他特别怕黑,每天晚上睡觉一定要开着灯,还要我陪在身边才能睡着。男孩子应该是挺勇敢的,而儿子从小就对黑夜表现出恐惧,我本来以为等到儿子大一点,这种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可是现在他4岁了,也没有任何转变的迹象。 儿子的恐惧心理还不止表现在对黑夜的害怕上。有一次我在房间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儿子尖锐的叫声,我吓坏了,急忙跑出去看看儿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见儿子抱头躲在桌子底下。我巡视了一下屋子,发现有一只小蜜蜂飞进了屋子,原来儿子还害怕动物。 专家解惑 这是儿童常见的恐惧心理,妈妈应该了解到,孩子的恐惧感觉与生俱来。刚出生几天的婴儿听到较大的响声就会出现惊吓反应,1岁左右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或者与母亲分离时就怕得大哭大闹,并且对于大人习以为常的洗澡、理发等行为也惧怕不已…… 孩子渐渐长大,环境中许多因素会引起他们产生恐惧的感觉,而
少让孩子玩就能提升学习成绩了吗?英国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谚语:如果一个孩子只会学习而不懂得如何玩耍,那么他们就只能是一个傻子。 这句话也就是说孩子如果一味地学习而不懂得玩耍,那么他们的成长就会受到限制。就会变成所谓的书呆子,只会读书,而其他东西——比如洗衣做饭,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就像一座座大山,让他们做到这些事情比登天还难。 ------题记 小明的家教非常严格,其父母也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学习。每当小明放学回家后,其父母就会让小明赶紧吃饭和洗漱,然后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每天都是如此,并且他们还严禁孩子出去玩耍。 有一次小明趁父母不注意,偷偷地溜下楼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当被父母抓住并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后,小明就变老实了,学习似乎也变得更加努力。 但他的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相反,随着不断的考试,小明的成绩变得越来越差。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不仅可以增加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他的责任心。然而父母在培养孩子做家务习惯时,需要时间与耐心及周详的计划,让孩子能“自主自发”地去做,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 1、父母不妨让孩子从个人份内工作开始学习,其中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学习将衣服穿好、放好、收拾自己的玩具、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篮子里等等,让孩子慢慢习惯和懂得:其实做家务也是自己份内的工作。 2、父母可以设计一份工作计划表,并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能做些什么?想做什么? 3、从游戏中学习,比如: a、清洁队员与收购员。宝宝假设自己是一位清洁队员,开着一辆清洁车,收集各种玩具和东西,然后交给收购员处理(即妈妈),借由游戏培养孩子做家务兴趣。 b、扮家家。利用玩具、餐具(杯、盘、汤匙、锅)等与孩子玩做家务游戏。“娃娃,平常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