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学习的关键期
    孩子学习的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一词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劳伦兹在动物心理实验研究中提出来的。关键期一词的提出为早期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它表明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 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的食物的关键期。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3~5岁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言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

  • 物质奖励太多孩子会变贪婪
    物质奖励太多孩子会变贪婪

    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或者安心把作业写完,父母往往会想尽办法,软硬兼施,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许诺:“做完给你买玩具”“进了前3名带你去公园”等。而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儿童心理专家鲁杰则指出,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他们又可能使人只对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了兴趣。 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挑选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将他们分为两组。A组的孩子得到了一个许诺,即“画得好,就给奖品”,而B组的孩子们则只是被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3个星期以后,这位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们大多不主动去画,他们绘画的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B组的孩子们则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可见,对于孩子们来说,精神上的奖励比物质上的奖励重要得多。 鲁杰认为,从人的感知来看,人最先容易感兴趣的东西,是他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以及吃到的事物。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对物质刺激的敏感

  • 填鸭式教育得不偿失
    填鸭式教育得不偿失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三岁背唐诗、四岁练钢琴、五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

  • 亲子游戏之“美丽手镯”
    亲子游戏之“美丽手镯”

      原料和工具   旧信封、剪刀   玩法   将用过的信封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用来吸引孩子,等孩子感兴趣了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不管他做得是否漂亮,妈妈都要给予他鼓励。   游戏主旨   这是种多种感官配合的游戏,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提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 儿童心理疾病行为量表
    儿童心理疾病行为量表

      量表记录孩子半年内的情况,共有18项,对每个问题父平可据孩子的实际行为打分。0分即是没有这种情况;1分是偶然有这种情况;2分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认真填后做一加法,如果总分大于13分,就要请儿童心理医师作一次心理保健检查,由此能发现是哪一方面有问题。     1. 常常坐立不安,较长时间坐着有困难。     2. 是个局促不安、多烦恼的孩子。     3. 常常损坏自己或他人的财物。     4. 常常打架或极易与其它孩子发生口角。     5. 不大讨

  • 父母能做到四点,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父母能做到四点,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优秀,能够出色。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少犯错,少走弯路。孩子的养育是大事,谁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比自己优秀,让自己心安。 可孩子未来的成长是否能够达到父母的期许,其实完全在于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是如何做的,所以,往往父母能够做到以下4点,那将来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很优秀。 批评孩子时,要对事不对人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犯错,我们家长也少不了回去管教孩子、批评孩子,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是批评孩子的人格,这点很关键。 没有谁是天生的好孩子,不会犯任何错误,我们小时候也犯过很多错误,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情况,我们要心平气和的对待,孩子好奇心强,总会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我们要让他们长记性的同时,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不是被父母的恐吓吓到服软。 当孩子发脾气时,

  •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在挪威的教室里……   “好,上美术课了,大家把图画本拿出来吧。今天的主题是‘春天’,只要与春天有关的,就可以随意发挥。”   同学们拿出图画本之后,各自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宝丹也拿着自己的画册,看着窗外和煦的阳光映照在窗边,河面的光影隐隐约约地漂浮着,就像刚蒸好的馒头冒出来的热气。这时候,宝丹邻桌的同学普列德里突然拿出另外一个本子放在图画本上,认真地写一些东西。   “怎么啦,普列德里,作业还没有做完吗?”   宝丹轻轻拍着普列德里的肩膀,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原来他不是在偷写作业,也没有理会宝丹的疑问,只是努力地在音乐册上画着像黄豆芽似的东西。老师察觉到普列德里在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上前询问:   “普列德里,你在做什么呢?”   普列德里面带笑容地回答:“因为脑中突然浮现一些关于春天的旋律,想趁着忘掉之前,赶紧写下来。”   “这样的话,老

  • 孩子戏精喜欢说谎正常吗?
    孩子戏精喜欢说谎正常吗?

    有一位妈妈说之前孩子在幼儿园,老师说了好几次孩子总是说谎,让我引导和改正。举个例子他不想吃饭,老师温柔关心他问他为什么不想吃,他没回答,转过身来,另一个老师问他为什么,他就说是前一个老师不让他吃,还委屈的哭了……类似这种事情比较多,可怎么办? 来看看摩尔妈妈APP导师团胡雨晴老师的怎么说: 宝妈现在呢不必太过于紧张、过于担心。当然妈妈会觉得孩子经常说谎,对他的品质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长大后呢可能会养成说谎这样的一个习惯。 那其实五岁之前的孩子,我们往往不用对说谎这个问题过于担心。在这个行为背后的东西,其实是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比如说孩子为什么要说谎、说谎对他有什么好处、它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针对三到五岁的孩子,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年龄段的说谎说谎。我们一般会把它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叫做想象性的谎言。 那这个谎言往

  • 注意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注意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

    性认同是儿童对性角色的自我体验,而性角色则是性别的公开表现。3岁以前的幼儿已经开始对自己的性别进行认同了,但是在行为方面尚没有明显的男女区别。5岁是幼儿以自己性别角色适应社会的起始年龄。目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多为女性。所以,家庭在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家长参考。   (1)带孩子到户外去游戏、去玩耍   父母亲不管工作有多忙,都要尽可能地多和孩子接触、玩耍,进行体能活动,尤其是父亲。父亲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到室外去、到大自然中去,和孩子踢皮球、打篮球、打雪仗、爬山远足、玩捉迷藏、摔跤等游戏和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体会了冒险带来的刺激、成功带来的喜悦,而且躲闪能力、奔跑能力等体能也得到锻炼。在游戏中,孩子身心愉悦,这是孩子成长中最积极的因素;在活动中,父子可能会遇到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有时,需要做出快速决定,在解

  • 对待特殊儿童的正确家教法
    对待特殊儿童的正确家教法

      家有特殊儿童对父母来说,是很复杂的心情,包括了罪恶感,焦虑,否定,依赖…等.首先,当父母知道自己有个特殊儿童时,会显得悲哀和伤痛,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才慢慢的接受这个事实.   孩子有任何方面的障碍,对父母而言都是震撼的,但是父母却是接触身心障碍儿童时间最多,最了解特殊儿童的人.因此在帮助残障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地位及重要性绝不亚於教师或相关专业人员,父母的角色与任务也不是他人所能取代的.   以下有几点,提供父母亲们参考:   一,家长与教师不断地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提供合乎孩子特殊需求之教学内容,双管齐下,发挥孩子的潜能.   二,家长需让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与安排,以提早进行学习与补救,并配合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居家生活中的一部份.   三,积极的人生观:重新学习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论事,珍惜最可贵的生命,以及对生命的

  • 电脑早教不利儿童的大脑成长
    电脑早教不利儿童的大脑成长

      如此高消费是否合理暂且勿论,把电脑作为一门课程列入“小一生”的“教育大纲”,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就值得商榷,是利是弊更应引起我们关注。  “教育生理学”认为,儿童的智力成长,有赖于手脑并用,大脑指挥手,手的活动又反馈回大脑,如此反复循环,才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思维;所谓“十指连心”,“心”指的就是大脑。对 尚在发育的孩童,“点鼠标”与“动手做”是两码事。比如画画制贺卡玩游戏,如依赖于电脑,手的动作就变得简单化和机械化,自然弱化了对事物的感知,不利于大脑发育和智力成长;而用手来操作,那种对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的体验以及实践获得的愉悦,能对大脑形成良好的刺激,这绝非电脑所能比拟。让他们用电脑打字写作更不可取,不但减少了练笔和认字的实践,也不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若要提高电脑水平,电脑怎样“早教”也无补于

  • 专家建议学好母语再学外语
    专家建议学好母语再学外语

    小孩子学外语是不是越早越好呢?到底什么时候学外语合适呢?上海市黄浦区教科所、锦华亲子学堂的老师肖燕萍认为,小孩子还是三岁以后学外语为佳。   她认为,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纠正母语比学外语更重要。因为3岁是语言纠正的良好时期,3岁以前幼儿的大脑言语中枢还不成熟,发音不是很清楚。孩子2岁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后,第一件事就是在老师帮助下纠正他的方言说准普通话。如果在孩子连母语都没有说准的情况下就教他学外语的话,那么这样只会“两败俱伤”。   经过一定的考察和研究,肖老师认为儿童在3岁以后学点英语还是有益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强迫孩子学习,使这种学习成为一种压力和负担,那它起到的作用只会是适得其反,甚至使孩子对今后的学习造成惧怕心理。   同时在教学方法也应该符合幼儿特点,而不是小学化的、训练式的。儿童英语主要是培养兴趣,提高语言学习

  • 专家谈父亲参与家教
    专家谈父亲参与家教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硕士生导师,赵忠心教授:夫妻搭档育子女    如果孩子的培养教育完全由母亲“把持”的局面不改变,肯定是不利于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的。不仅会使男孩“女性化”,女孩的性格也会更加的柔弱。    当然,不是说男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完人”,他们有的感情粗糙,态度粗暴;有的粗心大意。所以,如果只是由父亲单独培养教育子女,同样也是不利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男人还是有他们的长处和优势的。由于当今社会还基本上是男性的社会,给男人提供的实践机会要比给女人的多得多。因此,男人一般具有实践丰富、心胸开阔、性格刚强等长处,这对教育子女是一种优势。父亲在孩子个性形成和行为塑造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总之,夫妻“搭档”共同教育子女,要比母亲“单枪匹马”好得多。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陆震副研究员:父亲在孩子成长

  • 家庭教育中要忌讳哪几点
    家庭教育中要忌讳哪几点

    真正的教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怕自己理解错了什么信息,反正是为了孩子上个幼儿园,搞得自己天天神经兮兮的,紧张的不得了。 更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上一个好点的幼儿园,买房价高昂的学区房,就是为了满足学校的招生要求,尽自己所能为了孩子上个好点的幼儿园也是大力的投入。 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对的,家长们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号召,配合学校招生的态度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奉劝有些家长,在尽自己所能的前提下,也要量力而行。 最近这些年,很多家长一直在强调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总想着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吃穿用行都是最好的,学校也给孩子选择最好的,希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的前程。可是大多数父母都忽略了一个事情,其实对孩子真正有影响的是在家庭,而不是学校。 宝宝三岁以后就可以上幼儿园了,那你的宝宝真的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吗?

  • 做孩子的好榜样
    做孩子的好榜样

    老高: 同志们,你们说说我平时为人怎么样?我从来不欺负人吧。 小金: 有人说你的坏话啊。 老高: 还不是为了我那个宝贝儿子。老师告状说他老是欺负别的小朋友。你们说,我这么忠厚老实,怎么会生出个坏小子呢? 小张: 这可不一定。你在家是不是老打孩子呢?他是跟你学的。 老高: 这么说好象也有理。 为人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因为无形间孩子就受了你的影响。相信大家都希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1、 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人格。 父母的表率作用是全方位、终生的,所以父母是用自己的全部人格在塑造孩子。教育孩子,必须教育好自己。家长应从各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素质,用正确的言行影响孩子。 2、 以身作则的同时,要辅之有意识的教育引导。 因为不是家长做得好,孩子就肯定好。比如家长很勤劳

  • 当心不良环境催熟孩子
    当心不良环境催熟孩子

      众所周知,给孩子补充成人的营养品或使用成人化妆品会导致性早熟。但这绝不是性早熟的唯一成因。专家表示:生活中许多不良的性暗示,比如:父母的亲昵言语、爱情片、动画片等等,也会诱发孩子性早熟。  长期刺激性意识诱发性早熟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分泌科医生曾可表示:许多孩子说出和性相关的一些话时,并不一定说明他已经性早熟,只是因感官刺激造成心理方面的影响而已。但当孩子长期接触到性信息,就可能刺激体内激素分泌,导致生理方面发生变化,导致性早熟。  据国内相关调查,中国儿童性早熟发病率已经达到1%,即100个孩子中就有1个性早熟。性早熟95%以上来自环境刺激,其中语言、文化环境的污染影响是最不容忽视的,电视、电影节目中激情戏太多,是导致孩子发育提早的直接原因。  儿童性早熟会带来社会问题  一旦性意识强烈的孩子形成生理上的性早熟,或者性早熟的孩子形成心理性意识时

  • 孩子心理有问题当父母的怎么办?
    孩子心理有问题当父母的怎么办?

    本报11月22日刊发了《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一文之后,许多学生家长给编辑部打电话,询问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时,如何告诉孩子,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哪里有较好的心理诊所等等。 为此,记者再次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 王教授强调说,32%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但大部分是轻度的,只是提醒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出现更大的心理问题。孩子有心理问题,并不是精神病、痴呆症,心理问题就像人有头疼脑热一样,不可避免。父母可以直接问孩子,你是不是心情焦虑啦,学习压力大啦,情绪不稳定啦等等。如果对孩子的心理把握不准时,可以到医院咨询。王教授介绍说,北京医科大学第六医院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设立心理门诊,在北京地区是比较权威的。在其他省市,大部分省会城市都有预防与治疗心理问题的精神卫生研究中心。 王教授同时向有心理问题的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一些

  • 什么样的孩子多半会啃老?
    什么样的孩子多半会啃老?

    父母都想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给予孩子,几乎有求必应,可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很可能导致他们长大后“啃老”。 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这样他们就可以安度晚年生活了,但实际上不少孩子却因父母常说的这几句话,最终变成了啃老一族。 长大后会啃老的孩子,多半是被父母这三句话“喂”大的 1、“家里的事情不用管,你把书读好就行” 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在作为学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学习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了,因此常常会说出:“家里的事情不用管,你把书读好就行”。 最终,导致孩子养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以至于娃除了学习成绩好,啥事都不会,出了社会后难以适应,更有甚者只能留在家里当啃老一族。 建议: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除了让他们用心念书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

  • 生活指导父母要树好榜样
    生活指导父母要树好榜样

      生活指导主要是指对孩子生活能力、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生活的基本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   青少年阶段是培养生活能力的重要阶段,放弃对青少年生活能力的培养等于是剥夺他们获得良好发展的机会。   父母是对青少年进行生活指导的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行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生活指导的问题遍及每一个家庭、涉及每位父母,更是包罗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包括如何指导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为孩子推荐什么样的报刊和课外书,如何给孩子零花钱等等。   生活指导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生活能力。   培养自主安排和计划生活的能力,如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生活作息时间、日常活动,计划和安排家庭日常活动,计划和安排自己的开支等。   培养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如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做饭菜、洗衣物、整理卫生、购物、乘车、待人接物、自我安全

  • 教育儿子的方法有哪些 调教儿子的四法
    教育儿子的方法有哪些 调教儿子的四法

    顺水推舟法 星期天,我们计划在家做家务,搞大扫除,孩子想去野外玩。我说去不了。孩子很不满意地说:“我叫你做什么你都不做,以后,你叫我做什么,我也可以不听。”我就顺着他说:“你不要我管太好了,我确实不想管你,以后,你的衣裤你洗,你用的文具你买,你的事情你自己管……”话还说完,孩子变得嬉皮笑脸地说:“爸爸,我要你管,我听你的 。” 将心比心法 一天在路上遇见熟人黄新荣,儿子抢先招呼道”黄新荣、黄新荣。”事后我教育他,他生气地说:“他叫黄新荣, 你为啥不许我喊? ”我说:“如果有个小朋友在街上见到我叫唐心贵,你怎么想?你以后长到三四十岁,小朋友不叫你唐叔叔,叫你唐井,你怎么想?”以后,儿子对长辈直呼其名的缺点改正了。 实践体验法 夏季的一天晚饭后,我们到街上散步,孩子见到西瓜摊的西瓜很大,兴奋地叫我买。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