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亮宝宝睡出来
    漂亮宝宝睡出来

    趴睡  在西方国家,小儿科医师都会告诉家长,不要让宝宝趴睡。因为从流行病学上来说,宝宝趴睡导致婴儿猝死的几率比较高。虽然睡姿本身并不是婴儿猝死症的必要条件,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关联。所以,大部分的小儿科医师都会建议,尽量不要让宝宝趴睡。  侧睡  如果妈妈很在乎宝宝的头型好不好看,建议您可以试着让宝宝侧睡。一般来说,宝宝自己很难会侧着睡,可以在宝宝背部放一个枕头,帮助撑住他们的背部,来维持侧睡的姿势。美国小儿科医学会还建议,当宝宝侧睡的时候,应该把他们的手放在前面。这样的话,即使翻身,也是翻成仰睡的姿势,而不会变成趴睡。  仰睡  从小就习惯仰睡的宝宝,头型通常会比较扁。很多父母担心宝宝会睡成“大扁头”,所以急于改变宝宝的睡姿习惯。医师建议,如果想要改变宝宝的头型,可以从侧睡开始慢慢改变宝宝的睡姿习惯。  另外一个会影响头型的因素,就是宝宝斜颈症。所谓

  • 幼儿期情绪以及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情绪以及情感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宝宝已显示出成人所具有的大部分复杂情绪。幼儿期的情绪反应也主要取决于需要满足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一般宝宝的情绪都是比较积极的。宝宝喜欢不停地活动,面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愉快。    除了情绪之外,宝宝开始有了比较复杂的情感体验,即在情绪的基础上产生的对人、对物的关系的体验。例如,喜欢跟亲近的成人交往,因为在交往中往往产生愉快的体验。也有对人的同情感,首先是对周围的人(如母亲、保姆)的痛苦表示同情。后来对其他儿童表示同情,如为了使别的孩子快乐而放弃自己的一些快乐。在正确的教育下,宝宝也能具有最初的责任感,例如上床以后不乱动、不说话。如果教育不正确,宝宝也会产生和发展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嫉妒、见生人怕羞、怕黑暗、怕雷声、爱发脾气等等。    无论

  •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

     犹太民族饱经磨难,但在智力领域中,却常能处于优势。-位作家写道:"在犹太人家庭里,学问受到高度评价,这常使其他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个因素,构成了其他-切差异的基础。"  书是甜的: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当然,它还象征着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本攻击犹太人的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知识即

  • 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
    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

    午睡应该是一日生活中最安静的环节,然而我发现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班幼儿却表现的异常兴奋。由于咪咪床都是紧挨着的,因此,他们凑在一起好象有说不完的话。尽管老师不断强调:“闭上眼睛,安静入睡。”仍就有幼儿偷偷说话……等到起床时,一个个又都叫不醒,勉强起来了,下午的活动也是无精打采。那么,如何让幼儿上床后尽快安静午睡呢?我尝试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安静午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播放轻音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  提前在睡眠室用较低的音量播放轻音乐,当幼儿走进睡眠时听到轻柔、舒缓的音乐,受音乐的暗示,他们的脚步变轻了。轻轻走到小床前、轻轻打开小被子、轻轻躺在小床上,这时老师用较低的声音说:“闭上眼睛听音乐会更美。”慢慢地,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中,甜甜的睡着了。  二、利用游戏语言组织幼儿安静午睡  幼儿天生是喜欢游戏的,因此利用游戏性语言更能引起幼儿

  •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穿、脱衣服
    1岁以后的孩子可以开始学习穿、脱衣服

    1岁以后的小儿已可以开始学习穿、脱衣服了。1岁以后的小儿可以自由的独立活动,虽已会独走但走不稳,跌跌撞撞地容易跌跤,因为他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身体以保持平衡,为了便于他们活动,衣裤的制做更要适合小儿身体的大小,而且衣裤要简捷,不要有太多的装饰品、带子、钥襻和扣子等,以妨碍活动。上衣要长一些,以免活动时露出肚子而受凉,也不美观。衣服过大过肥或过小过瘦,均会影响小儿的活动。背带裤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束腰的裤子不能扎得太紧,活动时裤子会掉下来,影响活动,如用松紧带的裤子对胸腹部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夏天小女孩最好也穿短裤,要穿裙子最好不要穿长裙子,以免影响活动。   有了合适的衣服,可以开始训练小儿穿脱衣服的能力。开始训练时,可先让小儿脱帽子、袜子、鞋子,这些比较简单的动作训练几次就很容易学会,然后才能训练小儿戴帽子、将鞋或袜子套在脚上,但还不能真正穿

  • 在儿童恐惧心理的预防和矫治当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在儿童恐惧心理的预防和矫治当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对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方法很多,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是"示范脱敏法",即让儿童有保护地逐步接触恐惧对象,逐渐消除恐惧心理。例如,儿童对黑暗处,要以先抱着或拉着他的手走过黑暗处(暗室或野地),同时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经过一两次,待孩子适应后,可改为陪着他通过黑暗。再后可和孩子一先一后,保持一段距离分别通过黑暗。最后让孩子单独通过黑暗。经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也就不再惧怕黑暗了。再如,矫正孩子对水的恐惧,可先让孩子用水洗手、洗脸、洗手帕,将纸般及玩具船置于水中玩耍,然后可带孩子到游泳池去看别人游泳,带孩子划船,再以后由爸爸抱着孩子下水,给孩子浇水,用手托着孩子浮在水面……如此让孩子逐步接近水,孩子就会逐渐由恐惧水而变得喜欢水。  儿童恐惧心理的矫正实际上是对儿童勇敢精神的训练。训练中可辅以奖励的办法,当孩子表现勇敢,不恐惧时就立即予以奖励和表扬。  在儿童恐惧

  • 现在的小孩接触过多的网络信息真的是好事嘛?
    现在的小孩接触过多的网络信息真的是好事嘛?

    这么早的接触手机是好还是坏。现在各种网络信息,各种短视频,信息化的生活环境给小孩子带来的到底是利还是弊。现在的小孩接触过多的网络信息真的是好事嘛? 昨天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沙发上。我和父亲在看新闻,妻子和母亲在厨房,元宝(儿子的小名)坐在我的旁边刷着抖音。不经意间,我瞟了一眼元宝,发现他刷的抖音内容居然是情感类的视频,我看了几秒,是一个和婚姻有关的话题。反应过来之后,我从元宝手里把手机收了过来。让他去厨房找妈妈和奶奶。 元宝还算听话,从沙发上下来,找妈妈和奶奶去了。 拿过手机之后的我不由得有点出神了。 脑海中一直在想,元宝这这么早的接触手机是好还是坏。现在各种网络信息,各种短视频,信息化的生活环境给小孩子带来的到底是利还是弊。 时代的发展真的很迅速,我的父亲到现在还没有办法很好的使用智能手机,母亲则只能接打电话。再看看元宝,都已经懂的

  • 引导青少年正确消费
    引导青少年正确消费

      消费也需要学习   消费学习既是知识方法的学习,也是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学习。通过消费学习要让青少年学会合理安排个人开支,了解和学会计划家庭开支,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青少年中的高消费现象,扭曲了孩子间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商品信息多、变化快,处于生长发展中的青少年分辨力不够,自制力弱,容易养成不良习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理财是人生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学好投资理财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   应该让孩子了解家庭收入和支出。   一部分家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常常在家庭经济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消费需求,造成家庭经济紧张。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理解家长在开销上的节省和限制,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   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入和支出,有助于孩子克服

  • 父母怎么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父母怎么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父母保证良好的情绪 作为父母在沟通中要尽可能地避免使用太强烈的词汇。不要在生气时沟通,有的家长因为暴怒的情绪无法控制自己,容易语无论次,说很多伤害到孩子心灵的话。当父母陷于不良情绪中的时候,是无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这时候的“沟通”,往往是父母发泄了情绪,却给孩子背上了精神的包袱。 准确的表达 成人面对幼儿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这样表达,就很难保证有效沟通。孩子根本没有听懂,自然没有任何教育效果可言。因此,父母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

  • 关注周末家庭教育:谨防“5+2=0”
    关注周末家庭教育:谨防“5+2=0”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但是,“5+2=0”这道令人痛惜的公式仍然存在: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5+2=0”,不是家庭小教育的缺位,而是社会大教育的缺位了。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

  • 一个4岁儿童玩耍时的6大指标
    一个4岁儿童玩耍时的6大指标

      玩,是儿童的天性,有些不会玩的儿童,甚至要上诊所接受治疗,学习如何玩耍。专家指出,儿童不会玩耍,往往显示他们身心发育有问题。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玩耍能力指标,例如1、2岁的孩子必须懂得抛球、玩茶匙、搭方块、模仿听电话,较大的孩子则可以模仿较复杂的日常生活活动、发挥想像力,也会和其他人一起玩,甚至遵循一些简单的游戏规则。”   而许多父母都不了解儿童玩耍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发现孩子不会讲话,或是不会走路,或是接到托儿所投诉孩子经常不合群,才前去求医。   “许多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玩耍时是否达到这些指标,因为他们都趁孩子玩耍时,忙着做自己的事。现代父母也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报读许许多多的课程,导致孩子们缺乏创意玩乐的自由时间。”   孩子不会玩耍并不完全是父母的错,这些孩子往往天生就发育得较慢,但是如果父母多加留意,从旁

  • 老师和家庭——理想度测试
    老师和家庭——理想度测试

      在儿童的心目中,理想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关心人、爱护人、爱微笑;     美丽、善良、没有挖苦语言;     平等、善解人意;     耐心、知心朋友、不一定严厉;     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负责任;     博学、公正、有才能;     温柔、能够让我学到知识、不要太烦人;     作业少一点、信任我、心好;   

  • 给孩子送有意义的新年礼物
    给孩子送有意义的新年礼物

           新年到了,父母们又要费尽心机给孩子们送礼物了,但是有调查半数以上的孩子对父母包含爱意的生日礼物、新年礼物并不领情。“枉费心机”的结果让许多父母深感困惑。由此可见,如何给孩子买新年礼物也是有“学问”的。那么,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家长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给孩子买礼物呢?   一、解释礼物的意义。      孩子的衣食住行本来就是爸妈供养的,在有些孩子心目中,爸妈送礼物跟买衣服、文具一样没多大区别。这样,别说感恩,家长寄托的苦心和爱心孩子也未必能领会。所以我主张,送孩子礼物时不妨说明一下礼物的意义,以及选这礼物时家长自己的想法。   记得我们在女儿12岁生日时,送了她两件很朴素的礼物《现代汉语词典》和《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我们对她说,我们

  • 外国人如何教孩子自立
    外国人如何教孩子自立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已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谋生路。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农民家庭要孩子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出卖体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帮人铲雪,秋天帮人扫落叶等。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去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当一年左右的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锻炼劳动能力,寻求独立谋生之道;另一方面还有利

  • 父母该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
    父母该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一直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孩子上名校,师从名下,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好的职业,可是往往忽视了孩子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当父母的真的有在乎过孩子的感受吗?还是说在乎的只是那一张张满意的成绩单? 望女成凤、望子成龙是做家长的共同心愿,但你为孩子选择的路能使孩子幸福吗? 抱着已经冰冷的女儿,素素的妈妈刘毓精神彻底崩溃。 把一个“笨”女儿送进全国知名学府,再让她进入大连知名的律师事务所,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可女儿毕业才一年,就用这样的方式回报母亲的深恩! 优秀夫妻,不惜一切让女儿智起来 已经50岁的刘毓,是同龄人中为数不多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因教学成就突出,一路获得破格提升,35岁那年就晋升为教授。 她担任大连某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是该校当时最年

  • 我儿子毛毛不抢宁宁的东西
    我儿子毛毛不抢宁宁的东西

      毛毛是我的儿子,宁宁是我的侄子,毛毛现在1岁九个月了,宁宁只比毛毛大二个半月。毛毛出满月的那天,正好宁宁一百天,2个宝宝的庆祝日在一张饭桌上就完成了。毛毛的性格温和内向,宁宁的性格活泼开朗。小哥俩在一起,好起来抱在一起小嘴亲不够。但有的时候也打架。宁宁比毛毛高半头,身强体壮,爱抢毛毛的东西。小时候,宁宁只要一抢,毛毛就松手,长大一点,毛毛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拿着不放,又哭又叫,我就对儿子说:“宁宁抢你的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说不许抢,然后寻求大人们的帮助,只是不要哭,小男孩老哭,羞羞羞。”我用手指划着他的小脸。过了几天,宁宁又抢毛毛手里的小汽车了,毛毛那天突然瞪着双眼对宁宁大声喊着:“不许抢!”他抓着小汽车就是不松手,而且没有哭,宁宁反而哭了。把我们一家人逗的哈哈大笑。毛毛姥姥说,没想到毛毛还是挺厉害的。    

  • 正确处理孩子间的嫉妒心理
    正确处理孩子间的嫉妒心理

      对于拥有两个孩子或多个孩子的家庭来说,由于家长行为、处事心态以及环境影响,难免会造成孩子间嫉妒心理,如何处理好孩子间嫉妒心理呢?   公平对待。孩子幼小的心里也有尊卑意识,大人处事不公,偏袒一方,宠爱男孩等行为必将给孩子造成伤害,进而造成嫉妒心理,因此大人要心态公正,不存私心杂念,人为地给孩子划等级。   说明原因。家长给小孩子一个大苹果,引起了大孩子的不满,父母就应给大孩子讲明原因,摆事实,讲道理,嫉妒的孩子也就无话可说。   不作比较。日常生活中孩子间的嫉妒往往是由家长相互比较造成的,如称赞大孩子细心、成绩好、懂事等,时间久了,必然会造成小孩子的反感。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只表扬一个,而忽略了另一个。   不吝赞美。赞美是润滑剂,可消除孩子间彼此嫉妒的阴影,多给孩子赞美或找个亮点赞美孩子,有助于其心

  • 1个月宝宝早教注意什么
    1个月宝宝早教注意什么

    言传身教,全面教育 早期教育并不是某种特定的形式和内容,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里的环境摆设,甚至父母自身的爱好打扮等等,对孩子都是一种全景式的教育,影响着孩子身心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持续发展。所以,早教要从父母自身的言行做起,要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和谐、快乐全面的"阳光孩子",而只有从现在开始,夯好头几年的人生基础,才能使孩子在今后的一生发展中收获成功和幸福。 在平常生活中,将孩子平等对待 首先要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把孩子当作跟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来理解他、尊重他,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使他能够快乐、主动地成长,同时还要怀着一份平和适度的期望去看待他欣赏他,并且注重在平常的生活中进行教育。 早教需要随时、随地、随性 早期教育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进

  • 父母对宝宝情商的影响
    父母对宝宝情商的影响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情感交流,是培养宝宝情商的前提。宝宝年龄越小,越需要成人的爱抚,给宝宝足够的肌肤刺激,给他们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对1岁以下的宝宝,父母应多抚摸、搂抱、亲吻、轻拍他们;每天保证两个小时以上的"谈话"时间,即使宝宝听不懂你说的,也能从你的表情中感到你对他的态度;给宝宝听儿歌和音乐,让他从优美的旋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你会发现,几个月的小宝宝,也能随着乐曲的节奏手舞足蹈。借助这些方法,与之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这对宝宝情商的发展十分重要。    保持恰当的说话方式   父母与宝宝说话的方式,会深深影响宝宝从周围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也影响到宝宝的与人交往。比如,母亲打电话时,宝宝在旁边吵闹,母亲是粗暴地对宝宝大喊:"别吵啦",还是对宝宝说:"我正打电话,请安静几分钟。"两种效果不同,宝宝从前者学到了对粗鲁命令的服

  • 让宝宝见多识广
    让宝宝见多识广

           1岁半左右的宝宝,是个小小"探索家"。   ◆一方面,由于学会独立行走和手技巧的提高,他可以随心所欲地走到他想去的地方,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甚至尝一尝;   ◆另一方面,他还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活动。有时,就会弄出点"惊险" 动作来。   ◆这时一些年轻的父母的本能反应就是限制孩子活动,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宝宝已步入了主动探索外部世界、并在探索中逐渐形成概念、发展思维、掌握技能的时期,也是培养使其终身受益的积极情绪、态度和主动探索精神的大好时光。      ◆首先,你要让宝宝进行丰富的常识学习,使他逐渐认识自己、周围的人与环境以及相互关系,以充分满足他日益增长的好奇心;   ◆其次,要使宝宝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习观察和思考本领,并根据操作与观察的结果,建立事物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