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在孩子没出生前就做好了当妈妈的充分准备,但等到孩子真的跟你见了面,事情却总会变得超出想象。下面列举了6点忠告,给还在迷茫中的妈妈们。 1.没有规律可循 遇到问题,你从来都不会有得心应手的感觉。 解决方法:精神疗法,如借助儿童音乐和书籍来解决问题。 2.被禁锢在无休止的循环中 你要在不停的喂奶、换尿布和哄孩子睡觉之间重复。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工作,这个漫长的、无休止的循环,常会令母亲们感到沮丧和麻木。 解决方法:当你意识到已经失去控制的时候,其实代表事情还没有失控。这时,你要对自己说:“OK,我就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处理就好。” 3.有时候,你会感到无助 你希望孩子能安全、快乐。但毕竟,
要知道,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学校的事,在很多家庭中,有这样的观念,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去受教育的,当孩子进入学校,家长的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因为家长认为知了书就达了理。当孩子的表现令家长失望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指责方式是“你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吗?”,试想一下,有什么样的人,能为一件事情受十几甚至几十年的苦?有谁能把一件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做好?如果我们家长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知道我们该做什么了。 一、是教育,不是招数 1 孩子的幸福是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 教育从来就不只是学校的事,在以往的家长们心目中,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去受教育的,当孩子进入学校,家长的一颗心也就放了下来,因为家长认为知了书就达了理。从宋朝以来,要想改变生活出人头地,读好了书就解决了问题的观念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于是当孩子的表现令家长们失望的时候,传统的指责方法是&ldq
前几天带女儿在商场玩,去卫生间时刚走到门口就隐约听见一个妈妈在里面气势汹汹地叨叨叨。进去一看,果然是一个妈妈站在厕所小格间的门口,气急败坏地训斥儿子:“你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抱着拉臭臭!羞不羞嘛!”那个男孩儿看起来确实不算小了,大概5岁左右,裤子已经脱在小腿上挂着,人却扭扭捏捏愁眉苦脸地站在那里和妈妈僵持着。 我和女儿的适时出现,让那位妈妈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现身说法的好教材。她先是指着我女儿继续跟他儿子大声说,“你看,这么小的妹妹才需要妈妈帮助!你已经这么大了……”当她突然发现我女儿实际上已不需要大人帮助时,几乎是一个健步冲到我们面前,在没有征求我的同意也没有给我足够时间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呼啦一下拉开我女儿格子间的门,并把他儿子推到面前来说,“你看看,妹妹这么小,就已经能自己上厕所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当时傻了几秒钟,因为我真的没料到80后的父母还能做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
幼儿园大班跳皮筋教案:跳皮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2、激发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3、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学会用杭州话念民间童谣《马兰开花》。 2、材料准备:7根皮筋,一段跳皮筋的视频,小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教师:小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做做运动吧。 (二)通过游戏,初步掌握跳皮筋的方法。 1、引导幼儿尝试探索跳皮筋的基本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皮筋,请你找个空地方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 2、结合民间童谣《马莲开花》,练习单脚内外跳皮筋。(幼儿围
快餐店里,一个妈妈带着孩子在柜台前点餐。 孩子要点儿童套餐,因为里面有玩具。妈妈不肯,因为这个儿童套餐里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单点食物不要玩具要便宜很多。 妈妈没给买玩具,孩子又哭又闹,坚决不吃。妈妈无奈,只好又要了一份带玩具的儿童套餐,孩子这才破涕为笑,大口的吃起来。 这样的情景儿子小时候也出现过,只是我比这个妈妈坚决,坚决不肯再去买玩具套餐,而是津津有味的吃东西。儿子眼巴巴的看着美食就要被我吃光了,玩具的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保住桌上的炸鸡块,于是伸手跟我抢了起来。 关于孩子,我的观点是和他做朋友,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但是在做朋友之前,在他并不懂得很多道理之前,一定要把他当成对手,要斗智斗勇。 别小看孩子,每个孩子都是演技派的好演员,不要太认真的相信他的表情,太认真了,你就输了!1、别太相信孩子的眼泪 孩子
但是,日常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不经意的亲子交流方式,依然是这样的———— “你如果不按照这个要求做,我就不喜欢你了。”(威胁) “我认真跟你说一下这个道理,你仔细想一下。”(灌输) “你必须好好学习,不然你的前途会一塌糊涂。”(否定) …… 在我看来,这些话统统不是交流,因为它们都是单向的,这些只是我们打着父母之名,站在天然的制高点,提出的要求。因为我们认为自己早走过了孩子所经历的路,我们完全懂得方向,我们把提出要求,当作爱的方式。 可惜,爱这件事其实特别脆弱,经不起要求。每要求一次,就减弱一分,亲子关系,同样如此。我们对亲子交流是有误区的——听话,就是最乖的。或者,说道理,就是最有效的。 事实并非如此。 第一,亲子交流的最好结果,不一定会达成家长的期待。 既然是
饮食调节 每天多样化摄取食物,营养专家建议每天吃15种左右的食材。多喝水、多吃青菜和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按时吃饭,不提前不拖延,吃饭时间不要超过40分钟。吃饭时细嚼慢咽,促进消化。吃饭时定量,不要吃的过多或过少,保证营养充足。 多让孩子进行户外运动 平时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和幼儿园相当或者更多的运动量,让孩子在幼儿园运动时不至于感到吃力或有压力。孩子户外运动时,多晒太阳,还能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骼发育。 多陪伴孩子,让孩子保持心情愉快 孩子在家的时候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亲情温暖,减少分离焦虑。陪孩子完成作业时,不要训斥和逼迫孩子,而是循循善诱,保持温和的态度,让孩子感到父母很爱自己。有了父母爱的呵护,孩子就会变得心情愉快。 讲卫生
毛豆一看诡计被我识破, 开始干嚎、耍赖、撒泼。 作为一名教育学硕士 我泰然自若 一言不发 岿然不动 拈花一笑 毛大爷理智的估量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后, 讪讪的爬起来, 开始吃饭。 请大家注意,整个过程中, 我没有讲一句大道理 因为据我的实战经验: 这世上有两件事最不靠谱 ▼ 一是给两岁的孩子讲大道理 (说了他也不懂) 一是让打游戏的老公给孩子换尿布 (说了也装听不见) 从始至终,我用温柔的态度 不妥协的行动 让孩子知道饭前吃零食 “不可行、没商量、别妄想”。 所以 ▼
我相信,你也跟我一样有着比这些时刻还多的类似体验。说真的,在那个时刻,我确实感觉到了掉价,尴尬啊,脸上仿佛被写上了一脸的没素质没教养。 但是,其实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 第一,我们得意识到这可能是孩子的成长规律。哪个孩子没有调皮捣蛋过,如果行为是属于不良的行为,你若忽略而过,孩子自然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若正确引导孩子,他会慢慢理解和明白你所说的。 第二,孩子的行为后面隐藏着父母的行为。比如当孩子一定要带着朋友家的某样物品时,你是朝孩子怒吼、生气,还是心平气和的跟孩子说说道理,或者这件物品就是孩子长期想要的,而你又一直没给他买等等导致的。比如孩子为什么为占着电视不放呢,是不是因为你太少的时间陪伴孩子,以及培养孩子的更多兴趣爱好等等。
活动目标: 1、练习走、跑、跳、攀爬、平衡、投掷等动作技能,积极探索多种上山、下山的方法; 2、大胆地尝试用自己感到困难的方式上山、下山,体验游戏的乐趣; 3、以积极、勇敢、团结协作的状态参与游戏,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精神品质。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将怪兽图案或模型粘贴或放置到山坡对面约4-5米的位置。 2、儿童迷彩装、步话机一对、报纸球若干、简易担架两副、绒布娃娃玩具若干、。 3、备用材料:羊角球、高跷、玩具马、沙袋等游戏器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练兵。 1、活动肢体热身运动:队列练习,复习操节《我是小兵》。 2、齐步走和变向跑练习:游戏“抢占山头”。 玩法:教师带领幼儿在场地中间集合,吹哨练
“谁都希望留给孩子一个更好的记忆和记忆中更好的自己。”美国《时代周刊》一篇题为“what can the children remember their parents after grow up?”(孩子长大后能记住父母什么?)的文章为我们整理了5个孩子最能记住我们的时刻,对照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吧! 面对恐惧,要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孩子会记住你在床边为他们驱赶“怪物”后的安稳,或在噩梦之后拥抱他们的安心。但同样,也会记得你脾气变得像怪兽一样让他们担心恐惧的时候。” 如果孩子害怕打雷,还自以为鼓励的说,“打雷有什么可怕,胆小鬼才怕呢!”那结果一定适得其反。正确处理方式是耐心对待,让孩子知道有爸爸妈妈在,是不需要害怕的。 还有很关键一点是,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自己随时变成“怪兽”去给孩子增添恐怖,要知道,孩子需要克服的外界恐
很多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要讲规则,但是孩子总是不能听进去。如何才能够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促进孩子日后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呢? 摆长辈的架子 父母不要一味摆家长家长,认为说的话都权威行的,要孩子一定要听。然而父母也有缺点已经犯错时候。 父母也应对孩子的基本尊重反映,父母的角色更应该是细心的、可以倾听的群众。人无完人,父母也有说错话、做错事时候,所以父母有以身作则勇于承认。倘若孩子的观点是正确,必须接纳孩子的意见,这点说起容易,但是做起来难。父母尊重孩子的语言:“对不起,是妈妈错了。”“爸爸要向你学习。”“你比妈妈做得还好!”等。 给予及时赞赏和鼓励 赞赏和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行为上的一些小动作来传达,如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赏,这
如果岚岚考试能够踊跃班级前十名,岚岚爸爸妈妈就决定假期带着岚岚去杭州玩儿几天,这个口头承诺就成了岚岚爸爸妈妈和岚岚之间的一个小小的约定。但是,岚岚爸爸妈妈没想到,真的起作用了,岚岚比以前学习稍微用功了,成绩也在一点点的提高,面对岚岚如此的变化,岚岚爸爸妈妈心中感到无比的高兴,为当初的这一小小的决定而感到欣慰。 但是好景不长,最近岚岚的班主任通知岚岚的父母,希望岚岚的父母来学校一趟,有些事情想和家长沟通一下。岚岚爸爸妈妈听到老师如此严肃的声音,心中感到纳闷,甚至有一种不好的预感笼罩心间,于是,岚岚的妈妈就怀着这种忐忑的心情来到学校。经过和老师的交流,果不其然,岚岚犯了错,原来岚岚考试的时候作弊了,并且还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这让岚岚的妈妈感到很是震惊。回家之后,岚岚妈妈对岚岚进行了严厉的责骂,但是岚岚并没有意识到错误,岚岚认为别人抄袭,抄出了好成绩,自己不抄不是
1、做个优秀的家庭修理工,和孩子一起修理坏掉的玩具 单身女人在抱怨居家的难处时往往会举到这样的例子:家里的下水道已经堵塞很久了,却一直查不出原因;门锁坏了多日,却无人修理;灯泡烧坏了好几个,自己够不着去换……的确,很多时候性别的差异决定了男女真的不一样,而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中爸爸似乎注定了要扮演一个万能的修理工。 一个优秀的修理工,至少需要具备一定的水电知识,一定的动手能力,当然,还有足够多的应变能力。因为不是每次出故障都能在家里立刻找到对应备件的,所以爸爸们还要具备足够的想象力来寻找替代品。 如果你能在第一时间解决掉太太上交的难题,相信她绝对不会再计较你挣的钱太少,不能更新换代只能修修补补。同理,如果你能三下五除二就修好孩子认为已经“坏掉”的玩具,那么他看你的眼神一定会充满了崇敬之情!而修理玩具的
打击孩子的交流兴趣 许多宝宝是很想同宝爸交流和撒娇的,就会缠着爸爸做一些事情或者要宝爸陪同一起玩耍。多数的这个时候,作为宝爸的你,那句常用的台词,就会出现宝爸的嘴边,“找你妈去”又或者是“问你妈”。 宝宝就会深深的受到了打击,莫名的受到了委屈,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同宝爸交流了,同时久了就会变得比较的沉默,不愿意同别人交流,关闭自己的心灵,容易出现交流恐惧症,变得自闭起来,容易得自闭症。 导致“厌父”情结 为啥有些小孩特别不喜欢自己爸爸,以致于长大后还具有“厌父”的情结。小时候,宝爸的那句“找你妈去”功不可没。宝爸的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找你妈去”会让宝宝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爸爸特别的讨厌自己,不喜欢宝宝了,不爱宝宝了,一点也不愿意陪宝宝玩了。 这个时候宝宝的心里会特别的沮丧。心底下会想爸爸真不好,好讨厌,一点
我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四个儿子代王李弘、潞王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都是悲剧人物,虽然都是武则天的儿子,但因为触犯了武则天称皇帝的野心,或者被杀,或者被贬,或者生不如死。即使如李显李旦这样今后贵为九五之尊,当时仍然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之下,长久无法排遣内心的忧郁。 强势母亲生出霸道女儿 家庭中,如果母亲总是对父亲指手划脚,父亲总是对母亲俯首称臣,那么女儿看到的是父亲的懦弱,从而更加认同母亲的做法,甚至会仿效母亲指责父亲,性格也日渐变得厉害。即使当女儿也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这种负面影响会在女儿进入婚姻后侵蚀着男方的家庭。 强势母亲生出懦弱儿子 从心理学上讲,男孩的成长需要一个男性的高大形象。当强势母亲总是喜欢嘲笑、奚落懦弱的父亲时,儿子由于看不到父亲的
给孩子部分自由和权力 端端一向不爱吃青菜,为此我曾经跟她讲过许多道理,诸如:爱吃青菜才漂亮、长高个儿,不吃青菜、挑食就会营养不均衡,就容易生病,可能会打针;也试图把青菜、鸡蛋、肉丁拌在米饭里,可最后她总是把青菜挑出来,只吃鸡蛋和肉之类。 昨晚我又素炒青菜,烙饼,端端只抠着饼里的肉丁,我想了想,一边自己吃一口菜一边对她说:“妈妈在假装小羊吃青草呢,你想像小羊还是小兔子一样吃一口‘草’?”端端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弯着眼睛说:“我是小兔子!”然后吃了一大口,并没有吐出来。 下一轮我又问:“这次是像小白兔还是小灰兔?”她说:“小黑兔!”然后狡黠地笑,又吃一大口。再下一轮,她主动说:“妈妈,我是小黑兔,你是白兔妈妈,爸爸是灰兔爸爸!小黑兔要吃草!” 当然啦,后来没有继续玩下去,但好在她已经接受了菜的味道,继续就着饼,吃了不少青菜
什么洗澡不愿脱衣服,睡觉不准关灯,不让动的大人的东西偏偏要动,每天要自己按电梯,别人先按了就大闹不止等等,一个“症状”被披露出来,下面总一群妈妈无奈地回复“都一样!”。 妈妈们不禁感叹:这就是传说中的叛逆期吧。 的确,2~4岁的孩子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开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希望实现自我意志和价值感,并希望父母也接受自己“长大了”并“很能干”的现实。他们要参与成人的生活,常常逆着父母的意愿说“不”。 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当孩子过于调皮,弄得我们焦头烂额、无法应对时,我们总会无奈地归因于“叛逆期”。 可我们是否想过,当我们总以“叛逆”的眼光看待好像是和我们作对的孩子,我们就很容易与孩子针锋相对。 其实,叛逆期父母的手足无措不在于孩子,而在
这不,晚上宝贝爹妈一回家,就看见家里乱得像狗窝,娃娃躺在饭桌上,书包横在客厅里,卧室里枕头、衣服扔了一床,最可气的,妈妈看见厨房的地上还躺着两只不一样的袜子 . . . . .,宝贝妈咪这两只脚,愣是不知道怎么才能踩进房间里。站在门口,妈妈的气简直就不打一处来,不觉河东狮吼马上现形:宝儿贝贝,赶紧给我出来收拾房间! 听见妈妈的声音,叮叮咚咚,感觉我家俩小就像皮球一样从楼上滚了下来,扑进妈妈怀里:妈妈,妈妈!, 唉!要是没有这一屋子的乱,妈妈当然很开心遇见我家俩位小天使。可惜这种背景下的温馨,怎么看都不是很和谐。妈妈忍住一口气,放温和了声音,依然不满的问:告诉妈妈,谁干的? 不出妈妈的意外,俩小一脸茫然,仿佛刚刚看到乱成一团的房间,脱口而出:不是我!大一点的宝儿环顾四周,忽然松了一口气,很高兴的指着地上的糖纸:妈妈,这个是赛妮儿
以下内容来自这位“懒妈妈”,泡妈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01 我知道一说到“偷懒”这个词,现场很多妈妈肯定觉得我是一个只顾自己享受、不愿照顾小孩、不称职的母亲。但我要说的是,当妈不一定就得牺牲自我,衣食住行是她们自己的事,得自己去做。如果让自己“懒”一点,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也许就能做到“懒妈妈反而会养出更优秀的孩子”。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看见美国家庭里,妈妈往往会带四五个孩子,而且还没有中国妈妈那么累,为什么?因为美国妈妈懂的一个道理:要像打理公司一样,打理一个家庭孩子!无论是老公和孩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义务,别人不能代办。比如,饭,宝宝可以自己盛的,臭袜子可以自己洗,让孩子帮忙拖个地根本没什么的! 我家苗苗2岁半的时候就能自己洗脸、刷牙;3岁时,她自己就能够穿衣服鞋子,整理小书包;4岁时,我就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