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小馨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你在做事,而他要你陪他,你就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事情再去陪他。 注意2:言出必行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
(ZH 作品) 支持早入园的妈妈: 越小的宝宝学习能力越强,幼儿园是一生教育系统的重要奠基,当然越早越好。而且宝宝在幼儿园才能学会懂礼貌讲规矩,家里惯出来的“小皇帝”不是任性娇气霸道无礼、就是胆小怯懦畏畏缩缩。 支持晚入园的妈妈: 宝宝至少得会自己吃饭、穿衣服、上厕所,有麻烦了知道找老师,哪里不舒服了说的清楚,不然一个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哪里照顾的过来?孩子还是要自己教,都推给老师才是不负责任。 那么,到底尽早入园好,还是晚一点入园好呢?今天探讨的就是这个话题。 早入园VS晚入园 利弊大PK 早入园 利:随着低龄化入园越来越普遍,很多妈妈都会本着“抢占起跑线”“更早就是更好”的想法,让宝宝在2岁左右入园。这时候的宝宝对外界探索兴趣浓厚,对环境适应起来更
记者日前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家长和学生希望在假期里能参加有能力训练的夏令营或社会实践活动,但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社会实践平台由于涉及未成年人,责任重大,很多机构都不愿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帮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们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生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在社会实践中会得到更大的巩固和提高。中小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平台,说明我们这方面的工作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部分学校、老师乐于把学生往题海里赶,却对社会实践兴趣不大;部分家长有送孩子补课、学琴的时间,但没空陪孩子参加一点社会实践;社区干部苦于公益事业没人干,却又怕在组织孩子时招惹麻烦。 其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是非常丰
(一) 商场里,一个孩子欢快地在前面跑,突然脚底一滑摔倒了,跟在后面的妈妈说:“不痛不痛,起来!”孩子不理会,仍然趴在地上哭。 “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1,2,3……”孩子撅着嘴不情愿地起来了。 这种做法正确吗? 我们假设一下,当你在厨房做家务不小心摔倒疼痛难忍,你老公在一旁说:“不疼不疼,起来”,估计你要发飙了。如果你老公继续说:“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想必你会立即从地上爬起就要跟他打一架。 这叫什么?这叫忽略别人的感受!我摔倒了你怎么知道不疼?忽略孩子的感受已经让孩子很难受了,你还威胁孩子,孩子心中的无助、怨恨油然而生。 (二) 电影院门前,一辆私家车突然停下,车上丢下了一个大约3,4岁的小男孩,车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滚!别回来!” 车辆随即缓缓往前开动,孩子撕心
如何把自家宝贝培养成一个人生赢家?尽管现在还没有所谓的教育秘籍,但是有关心理的一些前卫研究却已经掌握了一手信息,可以尽可能的预言一个孩子的将来成功与否。的确,父母在促成这一结果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Julie-Haims曾任斯坦福大学的新生主任,他相信积极参加家务劳动的孩子会在将来的工作中更好的与同事和朋友进行合作。同时他们也更加了解付出努力的不易,所以也会在工作中更加体谅他人,并且擅长于独立承担工作重任。 第二,维持良好的家庭和睦关系 研究表明不论父母是否离异,成长在争吵矛盾中的孩子远不如家庭和睦的孩子有成就。父母离异后,如果没有监护权的父母可以以平和的方式探望子女,那么孩子就会恢复的比较好,如果在探望过程中又有矛盾激化,那么和父母接触的次数越多,孩子的心理
小雨是个很优秀的女孩子,虽然只有6、7岁,但是懂的真不少,学习成绩非常好,关键是看过的书多,知道的东西很多,作文写的是一级棒,常常被老师表扬,因此班里的一些同学家长,就常常向小雨的妈妈求经,孩子这么优秀是如何教育的。 每当被这些宝妈追问育儿经时,小雨的妈妈内心其实是奔溃的:你们只看到了她的优秀,没看到她是如何折磨我的啊! 小雨妈妈一直坚持给孩子亲子阅读,孩子现在的优秀也是得益于当初的亲子阅读,虽然效果颇丰,但是小雨的妈妈却受苦了,现在孩子在家没事了就会喊:妈妈你给我读书好吗?妈妈你再读一遍嘛,妈妈你不要停下来,接着读嘛,妈妈妈妈,我还要听呢。有时候一个故事会要求听10来遍,即使妈妈嘴巴干了,小雨还是要听。其实受苦受累对父母来说都没什么,看到女儿这么优秀,小雨妈妈是比谁都开心,如果时光倒退,还是一样的选择,给女儿进行亲子阅读,即使现在
经常在公园看到的一幕:孩子拿着玩具被不认识的孩子抢,许多家长为了显示自己“大度”,都会让自己孩子把玩具让出来,来满足别人家孩子。你可能觉得让别人玩一会儿没啥,但对于没有物品所有权概念的小孩子来讲,他觉得玩具一旦“给”了别人,就再也要不回来了。 有时候大人出于“礼貌”,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尊重甚至伤害孩子的事情。下面这些事,以后可别再犯了! 一、逼迫孩子打招呼 相信你小时候也有被逼着打招呼的经历,有时候看到生人害羞,或者心情不好不想开口,家长为了面子就会解释为“孩子内向、不爱说话”之类,给孩子打上标签。孩子以后就是想开口打招呼,也会想起家长的评价,不愿开口。想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习惯,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到。 二、不会拒绝别人 餐桌上有人逗小孩子吃花生米,甚至喝酒,遇到这种情况一定
有一个小朋友看见悠悠落了单,就非常好心地拿着蚂蚱给悠悠看,希望悠悠也能加入。结果悠悠一看到蚂蚱,哇一声就哭起来了,不管别人怎么解释蚂蚱没有危险,不会伤人,悠悠也只是边哭边摇头,躲得远远的。 悠悠妈妈说,悠悠不仅怕这些小昆虫,那些小乌龟,小螃蟹什么的,只要是不熟悉的小动物,她都会害怕,游乐场的大部分玩具也都不敢玩,甚至有时候风声大一些也会把她吓得够呛。 悠悠的情况不是特例,很多家长问会我们,孩子胆小该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胆小的孩子缺乏探索精神,适应能力差,内心压抑,自信心也严重不足,这对孩子未来的性格、成就、生活都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胆小的,只是在养育过程中,由于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不当,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内向而胆小。 所以我们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如果我们观察带出胆小孩子的家庭,会发现这些
没有什么比母爱更能帮助孩子形成好习惯。母亲们如果是陶瓷制作师,孩子们则是制作陶瓷的黏土。柏拉图也说过:“人的一生,最开始的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在稚嫩的小孩身上。因为在一开始,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印象,大脑是一片空白,我们的习惯和思维很容易影响到他们。” 换句话说,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优秀、健康、快乐、聪明和有礼貌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必须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在我所熟悉的朋友当中,有一位母亲性格恬静、内秀,她喜欢一切沉静的东西,并且影响到自己的女儿。有一次我到这位朋友家做客,注意到当其他孩子在后院大吵大嚷、玩得兴致勃勃时,她的女儿却只是非常安静地坐在台阶上。我敢说,她这样做并不是排斥她的小伙伴们,安静地坐在那里正是她参与的方式。这让我感受到了有其母必有其女的道理,同时也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居然可以影响如此之深。孩子一不小心就会成为母亲的&ldq
活动目标 1、知道小脚的用途并能用小脚来舞蹈。 2、能看懂图谱,尝试将图谱的舞步融入到音乐中。 3、体验用脚来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黄色圆形泡沫板,音乐(跳曼博),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兴趣 1、以小脚的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听,什么在响呀?原来是我的小脚在说话,它说它每天都躲在鞋子里袜子里,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见,真难受呀,它想出来跟我们小朋友玩你们愿意吗? 2、好,那我们把鞋子脱掉,藏到身后去吧。小脚都出来咯,我们和它打个招呼吧——小脚你好!小脚真高兴呀,它要和我们做个游戏:小脚小脚碰一碰,小脚小脚勾一勾,小脚小脚点点头,小脚小脚转一转,哈哈,小脚小脚真好玩。 二、小脚的本领——小脚跳舞 1、宝宝,你们知道我们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根据脸型、发型、体型等画出朋友的主要特征。 2、通过为朋友画像的活动,回忆与朋友生活的点滴,体会离别留念之情。 活动准备: 1、教具:黑板、画像、各种五官参考图、幼儿园生活图片若干。 2、学具:黑色卡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忆——回忆幼儿园生活中难忘的朋友,感受离别之情 通过提问引发孩子回忆:还有20天就要离开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了,我们共同度过了那么美好的时光,马上就要分开了,你觉得谁最令你难忘呢?为什么? 二、画——为自己的好朋友画像,仔细观察好朋友的长相 1、闭上眼睛说说自己朋友长什么样?(积累各种脸型的知识点) 幼儿自由描述。 老师提示:脸有瘦长脸、圆脸、瓜子脸,眼睛、嘴巴和耳朵
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不仅是新潮的,更是适合下一代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年轻的父母是如何用自己的方法对孩子早教的? 1、和孩子吵架锻炼辩论能力 在80后的印象中,父母总是摆出一副“我是老板”的姿态,不容许犯错的子女做任何辩护,但是他们却愿意和孩子“争吵”。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与孩子争吵提供了锻炼孩子推理、辩论、协商能力的绝佳机会。这项针对157名孩子历时两年的研究发现,学会为自己辩护的孩子也会在其他场合使用这一技巧。只要孩子的观点合情合理、态度平静,就可以一直陪他谈下去。 2、给糖果吃也对身体有好处 每个人都知道吃糖损伤牙齿,还容易让孩子变胖。不过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发现,经常分给孩子适量的糖果反而使得他们更健康。研究人员对1.1万名2岁至18岁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调查。
活动目标 1、乐于在水中玩球。 2、观看小球从水底向上浮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活动准备 1.在水箱中接满水;乒乓球若干,石头一粒。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粒石头和一个乒乓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手里有宝贝呢!你们猜猜看我手里拿着的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测) 二、观看沉浮 1、教师:这两个宝贝都喜欢在水里玩,你们来看看石头在水里怎么玩的? (很明显一看就知道石头沉下去了) 2、教师:那你们说乒乓球在水里会不会沉下去? (幼儿自由猜测后教师示范) 三、观看游戏:小球躲猫猫 1、教师:小朋友听,什么声音啊? (播放声音:小猫的声音) 教师:乒乓球可害
如何协助孩子渡过考试? 1、辨识压力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压力有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糟。所以如果妳发现孩子有失眠、食慾下降、焦虑恐慌、情绪低落的问题,应尽速协助处理。 2、保持自己平静 虽然妳可能会孩子一样有压力,但是妳应该要保持平静。根据研究,父母如果有压力,孩子会察觉到,这些情绪就会传递给孩子。所以妳应该要留意妳的行为,不要展现压力的迹象。 3、设定合理目标 大部分孩子的考试压力来自于过高的目标设定,或是父母的期望太高。因此,妳应该要协助孩子设定可实现的目标,并且保持合理的期望。 4、创建积极环境 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态度和动力。因此,妳应该保持家裡的环境整洁,并给孩子一个安静、明亮的区域复习功课。 5、让孩子自己读 鼓励孩子找出
5岁的宝宝玩什么亲子游戏好呢?亲亲宝贝小编推荐一款适合5岁宝宝玩的亲子游戏——小小邮递员。这款亲子游戏能激发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哦! 游戏名称:小小邮递员 适用年龄段:3-6岁 材料准备:书包一个(最好是绿色的),信封若干,宝宝的小自行车一辆 游戏功能: 让宝宝对邮递员的工作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发展宝宝的记忆能力 发展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玩法: 妈妈先和宝宝一起把准备好的信封放到宝宝的小书包里面装好,然后跟宝宝说明游戏的规则,由宝宝来扮演邮递员,妈妈扮演收信的人。 妈妈先坐在沙发上,宝宝骑着小自行车去送信,现在房间转一圈然后来到妈妈面前假装敲门。 妈妈假装开门,并问:“你是谁啊?”宝宝回答说:“我是邮递员,这有你家的信。”妈妈接着问:“这
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也都愿意在孩子身上“下血本”,明星养儿更是大手笔。但无论我们怎么下血本,与明星的大手笔一比,我们都是在穷养!先来看看明星都是怎么在孩子身上烧钱的! 穿 身为汤姆克鲁斯和凯蒂.赫尔姆斯的女儿,小苏瑞身上穿的衣服也几乎没重样过,她的衣柜里,Armani、Burberry、Dior、Cavalli等名牌应有尽有,而她穿过的衣服都会热卖。一句话,没有小苏瑞买不到的,只有她不想要的。 玩 徐子淇与香港富豪李兆基二子李家诚结婚生下第三胎儿子后,李家诚以1.1亿买入一艘Sunseeker Predator115型号游艇,作为送给儿子的第一件玩具,并以儿子的英文名命名。 住 郭晶晶嫁入香港豪门霍家生下第四代长子嫡孙,霍家增建上千平方米的婴儿乐园,还加建婴儿泳池、小型体
孩子数学粗心怎么办 1.放慢作业速度; 2.认真审题,思考周全。也就是说,拿过一道题,要仔细看看,认真想想:看看题目的内容和要求,数字的特点;想想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能否简算。尤其对四则混合运算,要做到层层审题。 3.字迹清楚,书写整齐。也就是说,要把字写清楚,就是在草稿纸上写,也要写得工工整整。特别是小数点、进位点、退位点等都要书写清楚、醒目。算式要排列整齐、合乎规格。目的是谨防因字迹潦草而出现错误。 4.细心检查,坚持验算。也就是说,做完题后,要细心地检查,看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进行验算。验算绝不能摆样子,走过场。这是避免错误的关键一步。 5.有错必改,引为戒鉴。也就是说,对错题一定要改正,还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总结应记取的教训,找出防止错误的办法,绝不允许有未加改正的错题。 6,做题要经过以下4个环节,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避免粗心; a
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相邻数,感知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 2、探索发现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与点卡若干,10间“房子”图片。 2、PPT课件、音乐《找朋友》。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 、游戏“看数拍手” 1、教师出示一个数字,幼儿说出是几,然后拍几下。 2、变化形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如出示5,请幼儿拍比5多1或是少1. 二、感知“房子”里的点子娃娃。 1、师: 出示10间房子图,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间房子,每间房子里住了几个点子娃娃。 2、师:出示数卡,怎样才能让别人一下就能看出这间房子里有几个点子娃
这样的场景你肯定见过: 大家带孩子都会有个户外活动区域,可能是你的小区里或者在附近的公园, 家长孩子聚在一起相互有个伴还可以一起玩。当然这样自然不可避免的就是两个孩子可能因为喜欢同一个玩具而发生争抢的矛盾。强势点的小朋友多数会抢过来“占为己有”,弱势点的小朋友多数会委屈的的退出或者让出来,这时候最着急的就是家长,一种是“你怎么又和别人抢东西了,真是让人不省心”一种是“你怎么又躲开了,喜欢的东西都不会去争一争,总是受欺负” 我们可以看出,那些只争不让有点霸道的孩子确实让人难以喜欢;那些处处忍让总是退出不知争取的孩子也确实让父母着急又上火。 曾经看到过一个过分享一起来看看。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正确、健康的分享互动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出让和占有,而应该包含三方面的特征: 孩子懂得尊重自己的意愿。 在满足自己愿望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对
实践篇:用“我—信息”表达真实的自己 当孩子处于问题的中心,我们用积极倾听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接纳,从而激发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当父母处于问题中心时,又该如何处理? >>>> 什么是“父母处于问题中心”? 一种声音:是的,我总是处在问题中心。小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管教太严了,以至于我不喜欢他们,总是和他们冲突不断,所以我特别希望对自己的孩子宽松点,这样他就不会不喜欢我。为了孩子,我要做好父母,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不过现在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我太累了,而且孩子好像根本不感激我所做的一切。 另一种声音:我怎么可能处于问题中心、是那个要解决问题的人?明明是孩子不听话惹我生气的啊!他才是问题中心好不好?! 戈登博士指出:(面对第一种声音)父母也是有需求的,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他们也有权从自己的生活中获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