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盐膳食易导致儿童高血压
    高盐膳食易导致儿童高血压

         人们一直认为高血压是成年人的疾病。但现在,儿童的高血压已不鲜见,其发生率在5%%左右。        与成人一样,儿童高血压也可以引起中风、心力衰竭和肾病。有很多因素可以导致儿童高血压,包括童年肥胖、缺乏体育锻炼、高盐饮食、儿童糖尿病、心肾等先天性疾病、铅中毒等。       其中,高盐膳食是最为显著的一种。盐的进食并不直接影响血压,但是高盐饮食能影响肾功能。肾脏对调节血压水平起着一定的间接作用,肾脏问题经常导致心脏舒张压和收缩压读数同时升高很多。      研究人员发现,高盐膳食从4岁起就可能升高儿童的血压。他们认为,减少

  • 小儿疝气需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需手术治疗

          哈医大一院儿外科专家许芝林教授指出,除了极少数小型腹股沟疝的患儿在出生6个月内有可能自愈外,绝大多数即使通过服药或打针也不能痊愈,唯一的根治方法就是手术治疗。   由于婴儿的腹肌可随身躯的生长而逐渐强壮,疝气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一岁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手术,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当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用绷带压住腹股沟管内环,可防止疝块再次突出,避免手术治疗。如果患儿超过一岁,至三岁时疝气还不能自愈,则多半需要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   小儿疝气最大的危险是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或有些患儿长期应用疝带使疝囊颈经常受到磨擦变

  • 宝宝接种误区需绕行
    宝宝接种误区需绕行

       关于预防接种,因为涉及一些专业性的内容,所以即便医生已经交待清楚了,爸爸妈妈还是会遇到拿不准的情况。   预防接种的误区   误区1:宝宝接种疫苗仍然感染了疾病,疫苗失灵了。   正解:   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儿童通过接种疫苗,获得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等疾病的免疫。保质期内、正规厂家出的疫苗是有效的,这一点勿容置疑。   严格地说,疫苗对绝大多数人起作用,但对极少数人来讲,他们对疫苗没有任何反应。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率为85%以上,不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率为零。   误区2:只要做好计划内免疫就足够了。   正解:   国家纳入计划免疫、有统一免疫规程的疫苗只有7种,即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流脑和乙脑疫苗。这7种疫苗儿童必须普遍接种,费用由政府负担。   其他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则由

  • 要打疫苗,先做这些准备
    要打疫苗,先做这些准备

        接种前要做什么?   1 带上预防接种证,以便医生了解情况,防止打重或漏打。如果你是第一次带孩子打预防针,别忘了主动要求建立预防接种卡。   2 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宝宝,减少感冒的发生。如宝宝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3 正在发热,特别是高热或伴有明显的全身不适的急性症状时,应暂缓接种疫苗,以免接种后加剧发热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或恢复期若接种疫苗,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原有病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也需推迟接种,待好转后补种。   4 过敏性体质的人接种疫苗常会引起过敏反应。如果你和爱人存在过敏体质,宝宝也很可能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很多疫苗不能使用,因此打针前要对医生说清楚。   5 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宝宝的情况。比如是否有发热,身上

  • 多动症儿童少食谷物和奶类
    多动症儿童少食谷物和奶类

    12年前,5岁的挪威多动症患儿斯格伯恩被所在的幼儿园评价为“智力迟钝,发展迟缓”,但如今,17岁的他正在上高中,是班上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媒体报道说,这得益于挪威一个专门为多动症儿童制定的饮食实验计划。   或存在新陈代谢障碍    挪威科学家艾香德曾指出,患上多动症的儿童可能存在新陈代谢障碍,他们不能消化类似干酪素(存在于奶类食品)等蛋白质和谷类食品所含的麸质,导致体内的缩氨酸(可在尿液中测量)过多,从而导致对大脑的智力损害,情形有点类似吸食鸦片。为了论证上述理论,自1996年起,挪威小城斯塔万格的几名教育学家和科研人员开始了一项针对多动症儿童的饮食实验。   据报道,参加这项实验的23名儿童年龄在4岁到11岁不等,都患有严重的多动症。斯格伯恩就是这23名儿童中的一员。研究人员要求这些孩子的父母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远离奶类和谷类食品。实验一

  • 三点识别孩子脊柱侧凸
    三点识别孩子脊柱侧凸

      青少年脊柱侧凸在各种脊柱畸形中最为常见。按病因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不明原因引起的特发性脊柱侧凸,另外一种是由各种疾病如先天、代谢、神经及肌源性等引起的非特发性脊柱侧凸。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更常见,占全部脊柱侧凸的80%左右。   对脊柱侧凸的早期发现和诊治可纠正侧凸,阻止病情加重。家长如何早期鉴别自己的孩子是否患有脊柱侧凸呢?   一是在洗澡时注意孩子背部是否对称、是否有局部隆起等,如有怀疑,可让孩子向前弯腰,保持膝部伸直,双上肢下垂,手指对齐,手掌合拢。自己站在孩子身后,如有病变,椎体的旋转可致后背一侧增高不对称。如果从孩子面前观察,可见胸部乳房和胸廓不对称。   二是检查皮肤是否有异常毛发、色斑或瘤样突起。异常毛发常提示存在有脊柱裂等畸形,而色斑或皮下多发包块则提示有神经纤维瘤等病的可能

  • 用热盐包按摩可治疗感冒
    用热盐包按摩可治疗感冒

    感冒前期如出现鼻塞、流涕、全身酸痛症状,可用热盐包按摩方法治疗。将食盐、生姜、葱白、艾叶混合在一起,放入锅中炒热至80℃左右,并迅速放进一个白布袋内,扎紧袋口,趁热用盐包按摩身体腰背部、胸腹部及双下肢。   食盐、生姜、葱白、艾叶都有辛温驱寒、防止邪气侵入身体的作用,合在一起炒热后药性更容易发挥。用加热过的盐包按摩身体,可使身体发汗,驱除体内毒素,激发人体抵抗力。盐包可以反复使用,每次使用前都要炒热,每天按摩1~2次,每次15~30分钟,坚持3~7天。如果感冒未见好转或加重了,要及时就医。 

  • 儿童高血脂的病因与防治
    儿童高血脂的病因与防治

    提到高脂血症,一般总认为它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儿童是不会患这种病的。但是近一二十年来,高脂血症的发病年龄在逐渐提前,甚至在幼儿和小学生中也屡见不鲜。儿童期的高脂血症可以延续至成年,所以了解儿童高脂血症的防治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易被忽视   我国内地成人高脂血症患病率已达18.6%,目前约有1.6亿血脂异常者。如此众多的成人高脂血症也往往是由儿童时期发展而来的。在我国华南地区,儿童少年高脂血症者为5.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心血管的专家日前公布了一项该市近2万的血脂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儿童高脂血症患病率为9.61%。由于儿童患血脂异常往往是在体检测定血脂时才发现的,因此容易被忽视。   危害严重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和缺血性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以导致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加速,对身体造成隐匿、逐渐、进行性、全身性和

  • 慢性病儿不宜接种疫苗
    慢性病儿不宜接种疫苗

    近日,网上曝出山东聊城一位不到4个月大的婴儿注射HIB疫苗后死亡,这一消息引起各界的关注。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负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副主任护师刘洪珍介绍,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常常有意隐瞒病史。   “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生命危险。”   刘洪珍介绍,她接诊到一 位6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嘴唇青紫,眼睛深陷。经再三追问,家长才说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因孩子生病,医务人员会拒绝接种疫苗时,大部分家长表示不能理解。家长认为,如果不能打预防针,孩子得了这类疾病怎么办?刘洪珍称,预防接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患病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可能有生命危险。   刘洪珍提醒家长,在带孩子预防接种时,一定不要隐瞒孩子的病情,以便医务人员把握。   1.有免疫缺陷或进行免疫抑制剂(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放射疗法、抗代谢化学疗法)治疗时不能接种活疫苗

  • 给宝宝一个平安的秋
    给宝宝一个平安的秋

    凉爽的秋风一起,年轻爸妈的心也跟着清爽起来,因为宝宝终于躲开了烦人的酷暑,可以从容地吃饭、睡觉了。但如果爸妈在这个初秋时节真的掉以轻心的话,你的宝宝就可能在凉爽的秋风中再次“中暑”!近日,记者走访哈市各医院儿科门诊时发现,立秋过后,高热发病的患儿明显增加。据某医院儿科专家赵教授介绍,初秋是多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其中有些病常以突发高热为主要临床症状,患儿体温多在39℃~40℃以上,且发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有的病甚至可以危及宝宝生命。所以,家长们在初秋时节,更应照顾好你的宝宝。    中毒性菌痢防不胜防的“不速之客”    记者了解到,该病主要因为宝宝在凉爽的气候中,室外活动时间加长,在玩耍中个人卫生很难保证的情况下进食所致。    专家介绍,初秋是痢疾杆菌的繁殖高峰期,如宝宝不注意吃东西时的卫生,极易因痢疾杆菌

  • 宝宝为何吮手指 ?
    宝宝为何吮手指 ?

      常听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爱吮手指头,想尽办法制止效果也不理想,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口腔科医生说,一般情况下,吮手指头是宝宝1周岁半以前的正常生理现象。如果3岁以后仍有吮吸手指的习惯,就要注意了。因为吮手指头如果不及时纠正,将出现牙面畸形,引起上下牙齿错位,导致无法对齐。进行治疗后,如果不良习惯不能彻底纠正,仍会复发。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吮手指造成前牙接触角不充分,又会继发吐舌头,所以家长要充分重视。  医生建议,家长可以在家里想点办法,比如在被吮吸的手指上涂抹一些带苦味、对身体无害的物质,试着让宝宝改正,如果仍不行,可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戴一个唇挡矫治器进行矫正。

  • 专家谈地震后疾病预防
    专家谈地震后疾病预防

      应急处理:   ▲进行床边隔离、对吐泄物消毒   ▲吐泄严重者,适量饮用盐开水   ▲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治疗   ▲饮用开水和食用蒸煮熟的食物   ▲消毒餐饮器具   ▲密切接触者服药或应急接种疫苗   疾病预防:   ▲饭前便后要洗手   ▲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不生食海、水产品   ▲熟食要严格蒸煮   ▲消灭苍蝇、蟑螂及老鼠   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灾区不能吃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加工后常温下放置4h的熟食等。   2 要正确加工食品粮食和食品原料要在干

  • 大雪过后小儿易患的疾病
    大雪过后小儿易患的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提醒:养成“两勤一少”好习惯:勤洗手、居室勤通风、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同时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    穿太多反而易染冻疮    提醒:御寒衣物过多会削弱孩子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且因限制运动,末梢血液循环不够,反倒更容易    长冻疮。除适当给孩子穿衣防寒外,上午十时、下午四时左右均可让孩子做户外运动,经常搓手、跺脚,用热水泡浴都能防冻疮。    捂太严易致蒙被综合征    提醒:1岁以下的婴儿极易发生蒙被综合征,主要原因是家长给孩子盖得过于严实,而婴儿新陈代谢快,大量出汗造成脱水,很容易导致缺氧、休克,严重的还会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这种病救治的成功率低,愈后致残率高,但是却可以避免,家长应适量给孩子穿衣盖被,

  •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

        孩子从满月后就出现头发打片长且有枕秃,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佝偻病,早期一般从出生三个月有的甚至出生一个月后,就出现枕秃、环形脱发,6~7个月时,可能会出现鸡胸、漏斗胸、内眼外翻等,1岁多时走路出现O形腿、X形腿。   预防佝偻病,只补钙是不行的。一般从孩子出生15天以后就应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俗称鱼肝油,尤其是早产儿,更应补充鱼肝油,补充的量要比正常足月儿大一倍,补充期间应注意观察,在孩子拉肚子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加量,若补充鱼肝油后效果不好,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一旦出现鸡胸、漏斗胸等骨骼发育异常时,再恢复就很难了。 

  • 患慢性病孩子别打疫苗
    患慢性病孩子别打疫苗

          近日,网上曝出山东聊城一位不到4个月大的婴儿注射HIB疫苗后死亡,这一消息引起各界的关注。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负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副主任护师刘洪珍介绍,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常常有意隐瞒病史。“这样会给孩子带来生命危险。”    刘洪珍介绍,昨日上午,她接诊到一位6个月大的婴儿,孩子嘴唇青紫,眼睛深陷。经再三追问,家长才说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因孩子生病,医务人员会拒绝接种疫苗时,大部分家长表示不能理解。家长认为,如果不能打预防针,孩子得了这类疾病怎么办?刘洪珍称,预防接种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很重要,但患病的孩子接种疫苗后可能有生命危险。    刘洪珍提醒家长,在带孩子预防接种时,一定不要隐瞒孩子的病情,以便医务人

  • 在生活中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在生活中提升宝宝的免疫力

    刚刚出生的宝宝是娇嫩,脆弱的,她需要妈妈的精心呵护。而妈妈们也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免受疾病困扰,同时,妈妈也在动脑筋——如何提升宝宝的抗病能力?   虽然不够强壮,但幸运的是宝宝一出生就从母亲那儿获取了一些抗体,正是这些抗体,构成了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第一道防御系统,所以新生宝宝并不容易得病。可惜的是,这些抗体也有“耗尽”的时候,这时婴儿会突然表现得容易生病起来,与此同时,宝宝也在完善自己的免疫系统,刚开始它的抗病能力很弱,随着宝宝的逐渐长大,宝宝的免疫系统才能真正承担起与病毒、细菌作斗争的重担。   那么,如何尽快帮助宝宝完善免疫能力呢?   一、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饮食   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孩子患脑膜炎、肺炎等疾病的概率比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低。而且,母乳喂养4个月以上的孩子,得儿童期癌症的情况也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母乳中有着丰富的增强免疫力的物质,仅在母乳

  • 儿童常见“夏病”从口入
    儿童常见“夏病”从口入

          随着炎热的夏季来临,一些孩子出现了呕吐、腹痛、腹泻症状,还有一些孩子持续发热,厌食、流涎、咽部及口腔出现疱疹,有的孩子发热伴有皮疹,因此,父母都非常着急,不知怎么办才好,下面就谈谈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   夏季儿童常见病有三大类,一类为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胃炎、肠炎、痢疾等;另一类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有疱疹性咽炎、咽结合膜热等;还有一类为传染病,如水痘、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   急性胃炎、肠炎是夏季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原因为饮食失调,如进食过量的冷饮、水果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痛、腹泻、不思饮食,严重的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果进食了被细菌感染的食物,还会出现发热、寒战,严重的还会出现惊厥。一旦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俗话

  • 导致宝宝晕车的内因和外因
    导致宝宝晕车的内因和外因

    诱发动晕症的因素很多,针对幼儿的部分,可分为外在、内在两方面来谈。当然了,当内外因素同时并存时,相对会提高动晕症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内在因素   1.体质:有些人天生平衡系统受激发的阈值较低,故当视觉跟前庭觉稍微有点不协调,便易受激发而产生眩晕感,当然这部分还要考虑到客观环境有无其它影响因素。   2.身体状况:搭乘交通工具时,若本身正好罹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因病毒感染常会有机会侵犯内耳即前庭平衡系统,那么可能就比平常容易晕车。而在这之前,如果吃太饱或摄取难消化的食物,如碳酸饮料、牛奶等,造成胃胀,接着只要副交感神经稍受刺激,将导致胃酸分泌,更容易引发呕吐。此外,睡眠不足、焦虑刺激、神经质、胃肠状况不佳、头痛均为影响因素。   3.遗传:父母或家族史若有非常厉害的晕车病例,孩子发生动晕症的比例相对较高。   4.自我暗示:平时常晕车

  • 都是免疫力惹的“祸”
    都是免疫力惹的“祸”

      培芝专家服务热线曾接待过这样一个妈妈。这位妈妈姓顾,33岁才产下一男婴,全家人都很开心。顾妈妈却忧虑上心头:现在都提倡母乳喂养,可自己的奶水少之又少,所以心里老觉得对不起孩子。这孩子的身体也确实弱得很,毛病也不断,平时天气稍有什么变化,就会伤风感冒,一闹就好些天。这两年来,折腾个没完。妈妈的心里非常着急。开始以为是营养不良吧,就喂了不少好的配方奶粉,但还是老样子。后来咨询了一下医生,说是孩子免疫力低,抗病能力不好,以后还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这才知晓是免疫力惹的“祸”,顾妈妈为此懊悔不已。   像顾妈妈这样的事例,生活中不在少数。日前,一份来自国内某著名母婴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超过70%的婴幼儿(6个月到3岁段)明显免疫力低下,而此中,接近90%的婴幼儿经常性患有各种或大或小的疾病。   笔者注意到几组数据的对比,一是由于整体生活

  • 儿童排铅用药需慎
    儿童排铅用药需慎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血铅超标后,买各种排铅药给孩子服用,但专家指出,发现铅超标后应以非药物驱铅为主,自行服用排铅药反而容易导致更多健康问题。而且,排铅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血铅含量过高的反应通常是面色发黄、生长迟缓、便秘、腹泻、恶心、呕吐、注意力不集中等。   盲目使用药物排铅,会给孩子造成伤害。排铅药物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还会排出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甚至会出现严重低钙,导致惊厥甚至死亡;儿童服用排铅药后还会出现呕吐、脱发,甚至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所以儿童铅中毒一般采用非药物治疗,只有在职业性中毒的情况下才进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