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暑假里想要开启孩子爱不释手的阅读模式,试试这些方法!
    暑假里想要开启孩子爱不释手的阅读模式,试试这些方法!

    对于大一些的已经建立阅读习惯的的孩子(上小学)来说,只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图书,他们一定会爱不释手。但是对于在幼儿园阶段或者阅读习惯没有健全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读书是最痛苦的事情之一。 这个暑假,不如用点小妙招,让孩子爱上阅读、帮孩子建立阅读习惯,阅读是最容易、最轻松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的有效手段。 一、我的小眼睛扫描游戏 夏天可以很忙,找到安稳的时间看书挺难的,不如通过小朋友的眼睛扫描生活中可阅读的内容,作为鼓励孩子阅读的重要手段。 商店、街道、广告纸、马路标牌,每天小朋友要扫描到一些新内容,我想如果读书不是正襟危坐,严肃认真的坐在那里,而是用眼睛来扫描,很多孩子一定会爱上的。 二、把阅读变成一种触觉体验 为什么一定要读书呢?可读的内容、载体、方式方法多了去呢! 在海边的沙滩上写诗、在旅行的过程中写歌、

  • 该让孩子从小就有“奉养父母”的观念吗?
    该让孩子从小就有“奉养父母”的观念吗?

    昨晚在电视前,有个令人不忍的场景,我又很担心的再提醒他:“等爸爸妈妈老了,你要养我们啊!”之前他都满口答应,这次他好像“醒”了似的,深沉的看了我一眼:“你应该要先去跟哥哥说。”我很不以为然,回:“当然他也要啊!”再问一次:“你长大要养爸爸妈妈哦!”这次他停顿了四、五秒,反问:“那你们有吗?” 我们和我老公的兄弟姊妹都与公婆住,整栋大楼都是公婆年轻时做生意赚钱盖的。我自己的爸妈是退休公务员主管,所以经济状况也比我们优渥。换言之,我们是没有给爸妈钱的。 我现在是全职家庭主妇,老公是业务员,每月扛着业绩压力,应该是没办法做到退休领退休金。我们平时最大的花费就在兄弟俩的学费上,哥哥这学期进入私立初中,第一学期学费也将近十万(台币,以下同),这学期补数学两人四万五,还不包括更贵的英语。我们真的是指望他们长大后养我们,所以从小潜移默化的“深度催眠”:这是他们未来的“唯一选

  • 隔代抚养形成"双爹妈",孩子易成"多面人"
    隔代抚养形成"双爹妈",孩子易成"多面人"

    “双爹妈”现象:老人管生活 爸妈把娃当玩具在中国,隔代抚养已不是新鲜事,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80、90后”陆续成为父母,“双爹妈”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开始凸显。“双爹妈” 现象,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妈妈带上培训班或外出游玩;一个是生活中的“爹妈”,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爹妈”或者“玩伴”。 带孙辈/外孙辈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根据中国老龄中心的调查,目前我国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外孙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达66.47%。2岁半以前的儿童,主要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顾的占总数的60%~70%,其中有 30%的儿童甚至是被放在祖父母/外祖父母家里抚养照顾。3岁以后,大部分儿童上幼儿园,祖父母/外祖父母直接抚养的比例会下降至40%左右。 现在不少父母自己是独生子女,从小背起了家族的期望,“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觉得压抑,与父母关

  • 越玩越聪明并不难!陪孩子玩也是有讲究!
    越玩越聪明并不难!陪孩子玩也是有讲究!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玩伴  “我们工作太忙了,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玩” “不太会和孩子一起玩,主要就是在他身边看着他,别有危险” "家里玩具挺多的,就是陪着孩子一起玩呗,没什么好讲究的吧" 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也说过呢?我们常常抱怨时间少,照顾孩子不够,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情,可是还想提醒大家,再忙也要能挤出时间陪孩子,因为你是孩子出生后最亲密的人,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第一个玩伴,没有谁比你们更重要了。 怎样和孩子一起玩?亲子游戏有什么技巧?1玩具不一定要名牌、昂贵的  现在的玩具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可是大家需要面白,一个玩具的好坏不是看价格,而是看的它的用处,只要你用心发现就会看到生活里的用具就是最好的游戏道具,锅碗瓢盆、快递的纸盒子、一盒彩笔……有些廉价的物品不必比昂贵的玩具差,孩子的创造力总是让我们能够发现一个精彩的游戏世界。2孩子是游戏的主角,尊

  • 第一次教孩子打人知道原因后,类似经历的人都非常赞成
    第一次教孩子打人知道原因后,类似经历的人都非常赞成

    听到呵斥声,男孩放下竹竿,嬉皮笑脸的跑开了。 四处瞧瞧,除了一个正玩手机的妈妈,对我看看外,没有其他人注意了。 两分钟后,当女儿再次蹲在我身边玩娃娃时,又被刚才那个顽皮的男孩拿着竹竿,猛然一敲,这次女儿被打的抱头大哭。一看还是刚才那个男孩,我再也忍不住了,问谁家孩子?怎么这样皮?没人理我时,我对着女儿说,别哭,去,劈脸打他脸一巴掌,给我打回来。 结果话音刚落,男孩奶奶站出来了,问咋回事? 我把来龙去脉说过后,孩子奶奶却说她孙子不是故意的,孩子太小了、不懂事。 听到这话,我更加来气,明明就是故意的,明明都已经上幼儿园了,比我家女儿还要高、还要大,却说孩子太小,不懂事,这算什么态度?女儿的脸无缘无故都被打,连一句批评孙子的话都没有,也不曾对我家女儿有半点安慰和歉意,就这样算了? 我径直朝男孩奔跑的方向大步走去,抓住男

  • 你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发脾气?
    你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发脾气?

    类似这样的疑问,想必妈妈们都曾遇到过,我也不例外。 有一次我正在画画,点点走过来,站到我背后,说,“妈妈走开,点点画”。于是我把位置让给了她,换到旁边去,她不一会又过来说,“妈妈走开,点点画”。本来画这只考拉已经画了很久,眼看就要完工了,点点却不停的来捣乱,我的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直接把画板摔了。 点点见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妈妈生气了,妈妈生气了”,接着屁颠屁颠的去把画板捡起来放在了桌子上,一脸无辜的说,“妈妈画考拉,妈妈画考拉”。 哎,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我们都知道对孩子生气没有用,可总是忍不住要生气。那如果要生气时,该怎么控制情绪呢? 比如这个方法: 忍不住了,就揍孩儿他爹一顿…… 又比如这个方法: 在觉得被孩子气的快要崩溃时,一定要控制住体内的洪荒之力

  • 如何真正有效的快速提升孩子想象力
    如何真正有效的快速提升孩子想象力

    ▼ 想象力到底是什么?举一个例子:孩子绘画时,自己骑到小猫身上,小猫快速奔跑,这个是想象力的表现,而很多成人知道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内心是无法接受的,这叫失去想象力。一般伟大的发明或者理论就是建立在超强的想象力上,例如莱特兄弟当时创造飞机,当时人们在固有认知下(抗拒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是不会相信人能飞上天空的。 想象力的重要性我们就不再赘述,我来分享一下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发散思维的。 ▼ 鼓励孩子的白日梦 例如在生活中,如果孩子在绘画时,为了体现他画的动物能跑的特别快,可能会把自己画的动物加上很多条腿(成人基本不会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快),你可以进一步激发他,给他提问还有什么动物特别高、特别重、特别矮,看的特别远等等试试他们如何表现这些特点。 ▼ 带孩子多观察细节

  • 扼杀聪明宝宝的3种错误早教观念
    扼杀聪明宝宝的3种错误早教观念

    ╳ 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 其实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智力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很重要 一些家长认为给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往往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即情商的培养。 0~6岁是发展情商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是情感能力的学习最佳时期,其情感经验对于孩子的一生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 早期教育学习书本知识,多认字会算数 其实掌握生活自理技能也是早期教育的内容之一,有助于增强孩子培养自信心 让孩子学会该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生活技能,掌握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性,有助于孩子将来自立于社会、自立于生活、同时也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 早期教育就是超前教育 违法大脑发育规律的教育影响孩子一生发展 教育必须顺应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去激活孩子的潜能,任何超前和滞后教育都是不可取的。一味热衷于超前教育,超过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

    标签:学前早教
  •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如何强化孩子好的行为:15个诀窍

    试试这些小诀窍来鼓励孩子做出你希望的行为举止(适合1-8岁的孩子)。 1、你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会学习你的行为。 孩子会通过观察你来了解在社会上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你是他最早的老师,他的榜样,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为,要以身作则。你所做的常常比你所说的要重要得多。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说“请”,那么 你自己也要这样说。如果你不希望你的孩子大声说话,那么你自己说话也要轻声轻气。 2、 向孩子表达你的感受。 如果你希望孩子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你也要诚实地告诉他,他的行为会如何影响到你。这样能帮助他体会他自己的感受,就像一面镜子,这叫做同理心。到三岁时,孩子已经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同理心。所以你可以说“妈妈不高兴了,因为你太吵了我没办法打电话。” 当你说话用“我”开头时,能够让你的孩子有机会从你的角度去看事情。

  •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科学应对熊孩子的坏脾气

    我家小朋友已经表现出一些急躁和发脾气了,比如,当我要拿走她感兴趣的东西,比如抽纸或爷爷的眼镜,她便会死死拽紧,生气地舞动她的小手,大叫,然后大哭。有时她大哭大叫起来,我就屈服了,说,好吧好吧,还给你…… 当我看到澳洲政府对如何强化孩子的好行为,和如何处理孩子发脾气的建议,我也反思自己之前对待孩子情绪和行为的反应,真的有好多做得不对的地方。不得不感叹,养育孩子真是需要不断学习啊! 这是澳洲政府给家长的如何应对熊孩子发脾气的建议,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学做好父母吧! 发脾气在学步儿和学龄前儿童中非常普遍(1-6岁)。因为幼儿很多方面的能力发展还不足,这是他们应对困难的方式。避免会引发孩子发脾气的情况是会有帮助的,同时你也需要有一个管控孩子发脾气的计划。如果父母坚持像这篇文章中的建议做,孩子四岁以后发脾气的次数会减少。三岁前嘛,要接受孩子的发

  • 不慌不忙,这样管理“磨蹭”小孩
    不慌不忙,这样管理“磨蹭”小孩

    我的孩子特别磨叽,磨蹭的不行,每次出门前,得好几道手续才能出门。经常一顿饭也是,要吃上半天才行。催促、提醒再多次好像也没用。这样的孩子以后长大了,会不会同样动作慢,爱拖延? 父母们的担心到底有没有道理?孩子们又为何爱拖拉?为了寻求答案,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幅四格漫画: 漫画讲的是:宝宝在睡觉,妈妈在门口喊:“起床了,快起床”,然后就赶紧给宝宝准备好毛巾、水、牙刷,让宝宝开始自己洗脸、刷牙。接着又把早饭准备好:“快喝奶了、吃面包了”,最后抱着孩子急匆匆地赶上了校车,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赶上了”。 这个漫画只反应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从中我们却能窥见不少孩子变得“拖延”,原因何在。 下面,我列出了孩子拖延的几种常见原因,原因分析里,同时也给出了解决办法,供父母参考: 别用成年

  • 这件事最让孩子伤心,却每天都在上演
    这件事最让孩子伤心,却每天都在上演

    所以,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下,你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中间到底哪里出了错?如果不及时调整、改善,消磨的不仅是孩子的吃饭欲望,更是孩子的健康心理。 毕竟吃饭这个事,每一天,都在每一个家庭中,雷打不动地上演。 边吃边玩,是孩子常做的事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有妈妈问: 我家孩子31个月,特别喜欢吃饭的时候用手去玩食物,或者拿筷子敲击碗碟,怎么说都不听怎么办? 吃饭对孩子来说,最初就是一件新鲜有趣的事。每一种食物形态对孩子都是探索对象。每个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个探索食物的过程。 不少大人会阻止。阻止的结果,要么是孩子丧失了对食物的兴趣,要么是孩子会花更多的时间持续去“玩”食物,直到他们玩透了为止。 至于吃饭敲碗碟,在很多孩子身上看到过。这恰是孩子的手部探索和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反应。 大人可以给出替代办法,比如提供能敲击的玩具,并正向引导,而不是简单地指责孩子。如果大人能够顺势去提供机会

  •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夸孩子千万不要说“你真聪明”,试试这15种说法 

    但是,斯坦福大学教授Carol Dweck很严肃地提到,赞美孩子的天赋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选择,可是在慢性地扼杀他的成长型思维哦!因为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不会变化的。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是“能力渐进论者”,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所以,当孩子表现好时夸他们“聪明”,会让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和那些定量的天赋有关。Carol Dweck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她指出,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做事不易放弃,更能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更容易寻求帮助,复原力也更强。 这个成长型思维的概念,被绝大多数美国学校实践化了,比如孩子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每个问题该怎么转换思维的对照表就贴在美国教室里。除此之外,Carol Dweck教授还提出了很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培养孩子成长型思维的方法。

  • 为啥孩子都喜欢重复读一本书?作为妈妈千万别误会!
    为啥孩子都喜欢重复读一本书?作为妈妈千万别误会!

    “妈妈妈妈,给我讲这个好吗?”优妹举着一本书跑过来。我瞥一眼书皮:又是《我要救出贝里奥》 ! “这本书咱们今天已经读过7遍了,换一本好吗?” “不要!我就是想看这个!” 好吧,深呼吸,现在开始读第八遍…… 妈妈们交流起来,都对娃这种执着精神抓狂不已。为啥娃非要一本书看好几遍、一首歌反复听、一个游戏玩十遍八遍都不嫌烦?为啥他们就不想整点儿新鲜有趣的? 难道是缺乏好奇心?还是记忆力有问题?千万别想歪,很多人都不知道,小朋友这种行为其实大有深意。 听听孩子怎么说 妈妈,我需要在重复中不断学习 优妹两岁多时,有天午睡醒来,我把便盆放在她旁边就到客厅去接电话,等打完电话回到卧室,发现她已经自己脱下内裤坐在便盆上。自然少不了大大表扬一番。但从那天起,她常常下意识做出脱裤裤的举动。我第一反

  • 孩子为啥总喜欢“重复”一件事?父母一味阻止是错的!
    孩子为啥总喜欢“重复”一件事?父母一味阻止是错的!

    宝宝为什么总喜欢重复呢? 首先,给大家消除一个顾虑,宝宝喜欢重复,因为那是他们学习的最好方式,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爸爸妈妈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们喜欢做同一个动作,听同一个故事,玩同一个游戏,这都很正常,越是年龄小的宝宝越喜欢这样。 宝宝的不断重复,在大人看来很枯燥无聊,但是对于孩子自己来说这很重要,因为他们在重复的过程中学习新东西。由于宝宝的各方面能力有限,他们会在“重复”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认识,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这个过程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 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重复行为? 面对宝宝的各种重复行为,一些妈妈会担忧、烦躁,甚至忍不住要干涉宝宝,其实当你看到前面所说的就知道过度干涉是在违背宝宝成长的规律甚至让亲子之间容易产生冲突,所以大家要注意。另外,重复会给孩子带来已知的安全感,宝宝感到更安心和安全。比如,

    标签:亲子教育
  • 这3种行为父母经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错的吗?
    这3种行为父母经常做,但你知道那是错的吗?

    (一) 商场里,一个孩子欢快地在前面跑,突然脚底一滑摔倒了,跟在后面的妈妈说:“不痛不痛,起来!”孩子不理会,仍然趴在地上哭。 “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1,2,3……”孩子撅着嘴不情愿地起来了。 这种做法正确吗? 我们假设一下,当你在厨房做家务不小心摔倒疼痛难忍,你老公在一旁说:“不疼不疼,起来”,估计你要发飙了。如果你老公继续说:“再不起来我可要揍你了……”想必你会立即从地上爬起就要跟他打一架。 这叫什么?这叫忽略别人的感受!我摔倒了你怎么知道不疼?忽略孩子的感受已经让孩子很难受了,你还威胁孩子,孩子心中的无助、怨恨油然而生。 (二) 电影院门前,一辆私家车突然停下,车上丢下了一个大约3,4岁的小男孩,车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滚!别回来!” 车辆随即缓缓往前开动,孩子撕心

  • 你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怎么知道?
    你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孩子怎么知道?

    同事小吴问我,你儿子在哪儿学了朗诵?我也给我家儿子报个名,他太胆小,太不爱说话,我想去历练历练他。 小吴的儿子程程我见过,确实是个比较沉默的孩子,但我印象中那个孩子比较爱画画,因为他每次跟他妈上班来,总会拿着她妈妈桌上的签字笔把打印机里的纸一张张的涂鸦完,当然,比毕加索的还抽象。 我对小吴说:程程喜欢朗诵吗?如果不喜欢他去了也学不好,不如他喜欢什么就让他学什么! 小吴撇撇嘴说:我问过他很多次了,他什么也说不出来,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笑着对她说:孩子八岁了,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什么吗?孩子才八岁,他怎么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这两句话不矛盾,孩子八岁了,在和孩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如果家长留心,孩子的偏好和天赋其实都已经会显露出来了,但是孩子才八岁,对世界认知还很少,他怎么可能明确表述出自己喜欢什么呢?

    标签:教育反思
  • 让孩子好好学习,和吃饭一样简单又一样难
    让孩子好好学习,和吃饭一样简单又一样难

    去年,孩子五岁时的一天,晚餐时间 ▼ (其实孩子说的仅仅是一次测试,算不上考试) 吃饭和学习这事, 是一样一样的简单, 又是一样一样的难题! 一、相同的烦恼 道理都懂,就是放心不下。 ▼ 放心不下, 最终将孩子的事情, 变成了父母的事情! 越是威逼,结果越是糟糕 ▼ 想尽办法利诱, 却并没什么鬼用 ▼ 最后闹到自己心力交瘁 ▼ 二、相同的成长过程 一开始谁不是吃得一地,勺子都不会拿?

    标签:孩子学习
  • 如何应对孩子的尴尬提问
    如何应对孩子的尴尬提问

    一般孩子在2至3岁开始表现出喜欢提问,到4、5岁时问为什么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且问题所涉及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特别,当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有关性、生老病死,以及大人私生活方面的提问时,会让许多父母陷入尴尬窘迫,难以开口回答的情况。 父母应当如何面对孩子们层出不穷,奇形怪状的问题呢!?其实,对于让父母感到棘手的问题,通常有以下几类: 第1类问题是与“性”有关问题 孩子对自然界的一切均感到新奇,加上旺盛的求知欲。使他/她们看到任何不理解的事情都想弄明白是为什么、怎么回事,对性的问题也不例外。而这个问题往往是令很多父母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代80年前后的父母来说,依然是在一个传统文化偏向保守的背景中成长,一般较少在平时交流中出现有关性的话题,当被孩子问到“为什么男孩子有小鸡鸡,可以站着尿尿?”、“妈妈和爸爸睡有了宝宝,我和妈妈

    标签:亲子教育
  • 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父母十诫 1. My hands are small; please don’t expect perfection whenever I make my bed, draw a picture or throw a ball. My legs are short; please slow down so that I can keep up with you. 我的手还小,我铺床、画画、扔球的时候,请您不要求全责备。我的腿比您短,请您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 2. My eyes have not seen the world as yours have; please let me explore safely; don’t restrict me unnecessarily. 我还没有像您一样见多识广,在安

    标签: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