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如何把批判性思维技巧引入孩子的阅读,让其受用终身
    如何把批判性思维技巧引入孩子的阅读,让其受用终身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最近几年我们常常在育儿文章中见到这个词。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已经有好几十年历史的概念,其内容和应用不断演化改进。 我们把批判性思维用于孩子,可以总结为这样的定义: 批判性思维是当一个孩子利用她的知识和经验,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来做下面的事情: 比较和对比 解释事情为什么发生 评估想法和形成意见 理解他人的观点 预测将来发生的事 思考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把批判性思维引入阅读 阅读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发展这些技能,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如果孩子一口气听完一个故事,说不出什么,那么她就没什么机会建立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这是因为这种思维是发生在反复交谈的过程中。 所以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时候,

  • 让孩子画一小时,比背什么古诗都重要
    让孩子画一小时,比背什么古诗都重要

    摆擂台开始: ▼ 第一回合:记忆力的提高 (陶易文小朋友作品) 绘画:孩子们将自己在感受外物时储存在脑海里的记忆翻找出来,然后以“稚嫩”的方式抽象地表达出来。这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忆恢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印记更深刻。 古诗:不知道有几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懂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含义,记得大多也是死记硬背吧。 ▼ 第二回合: 观察力的提高 (陶易文小朋友作品) 绘画:来看看小朋友的画,各种车轮毂,车胎纹、中轴/、辐条的样子.... 这就是孩子观察能力的表现,不受固定格局限制的他们能注意很多大人已经无法注意到的细节,他们的内心世界无比的敏感细腻。 古诗:不知道小朋友在熟背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后能否被动去

    标签:宝宝画画
  • 球迷奶爸从足球联想到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球迷奶爸从足球联想到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足球如是,对子女的引导和教育我想应该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们最初踢球时,可能会跌倒或受伤;当他们开始写字时,可能会写歪或写错;当他们期末考试时,可能会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等等。这些对于健视孩子尚且是平常事,视障孩子的成长中则会伴随更多有挫败感的经历。面对视障孩子随着成长而渐增的挑战和难题,作为视障儿童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树立起自信去应对呢? 1 我觉得首先是我们家长要有积极的心态,这点特别重要!因为孩子的自信首先源于我们对他们的认可和信任。很多时候我们太长按孩子是否达到了我们大人预定或期望的目标,却忽视了过程中孩子可圈可点的进步和努力。小面包各方面的发育比较迟缓,但越是如此,我越要肯定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我从来都不拿小面包跟别的小朋友比,不是怕有心理落差,而是我小时到大都不喜欢听别人说:"你看谁家小谁如何如何……",所以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同样不愉快的经历。 当初发现小面包眼睛看

  • 家有“小磨蹭”(下)
    家有“小磨蹭”(下)

    M —— Mean (意义、打算)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 mean it。意思就是我说的就是我真正打算做的。说白了,就是说了就得做。比如妈妈叫吃饭了,爸爸一边看电视,一边对孩子说:“去洗手。”自己却不挪窝,眼睛还盯着电视,这种情况下就别指望孩子会即刻照做。再比如我上述提到的出去玩该回家的例子,家长说该走的时候,意志要坚定,强调自己说出口的指令首先自己就要执行,更要帮助孩子执行。说了不立即做,还不如不说。免得将来家长说的话对孩子不起作用。 Method(方法) 对孩子的磨蹭,家长简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明明一个劲儿地一催再催,但孩子依然慢条斯理。有时候家长没耐心了,劈头盖脸地一番数落脱口而出:“真笨,到现在连穿衣服都穿不好。”说罢一把夺过来,替孩子穿了起来……如此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他怎么能够快得起来呢? 其实是我们做成人已经太久了,已经忘

    标签:亲子教育
  • 家有“小磨蹭”(上)
    家有“小磨蹭”(上)

    我家孩子也这样。家长们普遍认为那是孩子的缺点,几乎每个家长都在着力于“改正”孩子的这个“毛病”;每个家长都担心孩子这么磨蹭,时间都被耗掉了,担心孩子赶不上社会的进程,虚度光阴。其实孩子磨蹭是个普遍现象。正因为是普遍现象,就说明了一个问题——这不是孩子的缺点,而是特性。抱着接纳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磨蹭”,用细致的眼光去观察孩子,用谦卑的态度去省察我们自身的言行,我们做家长的就不至于心急火燎、不知所措了。 时间,就是TIME。我按照这个英语单词的字母T.I.M.E.,总结出一些小招数,和家长朋友们分享: T —— Tangible (可看到的、可感知的、有形的)。 “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是个抽象的概念,特别是五岁以下的孩子,五分钟和一小时在他们眼里没什么区别。所以要借用具体的、可触摸的、让孩子能够感知到的概念来教他怎么把握时间。比如,我的女儿吃饭很慢,

    标签:亲子教育
  • 这8类妈妈养大的孩子必成大器,里面有你吗?
    这8类妈妈养大的孩子必成大器,里面有你吗?

    1、给孩子自由的妈妈 无拘无束、崇尚自由是孩子的天性,一位总是对孩子说“不”的妈妈怎么能够让孩子喜欢呢?妈妈不能够总是以大人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加以适当的引导,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宽容的妈妈 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产生摩擦时,不要参与孩子之间的争吵,也不要得理不饶人,有时候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更能够培养孩子独立宽容的品质。 3、不和别人攀比的妈妈 “别人家的孩子”最不能比,每个孩子都有缺点和优点,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呢?帮助孩子开发潜能,让他成为独一无二的宝宝,才是妈妈最应该做的事情。 4、多陪伴孩子的妈妈 不要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等理由拒绝孩子和你的交流,这样会让孩子越来越孤僻,缺乏安全感。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内心,加深母子之间的感情。 5、能够控制情绪的妈妈&

  • 关于阅读很多父母犯的错,是孩子承受不了的痛!
    关于阅读很多父母犯的错,是孩子承受不了的痛!

    不要因为你犯的错,毁掉了孩子的阅读。文章较长,语气较重,如果文章伤害到一些父母的关于阅读的观点,您可以选择无视。 孩子有必要进行阅读吗? 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问题。因为有少部分的父母是觉得孩子不需要阅读的,觉得孩子小时候要玩好,读书后只要在学校里读书读好,考试考高分就行了。 还有一种父母,知道孩子需要阅读,于是会给孩子随手搜罗一些书给孩子,然后就不管不问了,甚至给3岁的孩子直接送一套青少年读的故事书,也没有觉得不妥。 有些爸爸觉得国学必须学,于是逼着3岁的孩子天天背诵,而收起那些孩子更喜欢的绘本。一个固执而盲目的父母,注定会让孩子在阅读的道路上止步不前,因为没有乐趣,谁能坚持? 假如天天要你去做一件超级无聊无趣的事,你心里肯定是一百个不乐意,也许为了挣钱养家,不得不做,但一旦有机会,你就会赶紧跑掉。

    标签:亲子阅读
  • 体罚孩子没用!小心还有负面影响
    体罚孩子没用!小心还有负面影响

    体罚孩子,研究证实有负面影响 根据一份国外家庭心理学期刊报告指出,体罚不但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在成长过程也无法有任何教育作用;柯俊铭指出,研究针对过去50年和体罚有关的文献,且论定打屁股和四肢等为体罚,容纳符合医学、教育等类型资料库的75篇论文,孩童样本超过16万人,研究发现,体罚造成的后遗症,竟有如肢体凌虐相似,只是属于程度较轻型。 长期被体罚,孩子易出现反社会行为 柯俊铭进一步说明,研究整合分析发现,长期被体罚的孩子,成长过程会变得脾气较差,容易有暴力、攻击等反社会行为,且罹患忧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风险增加,也会因体罚缘故,使得亲子关係逐渐恶化,让孩子常常感到没自信,行事容易煺缩,也会影响专注、记忆等认知行为,且长大为人父母后,也会习惯用体罚方式对待子女。 多点耐心取代体罚,让孩子快乐成长 虽然许多父母透

  • 全职奶爸有助孩童心理健康
    全职奶爸有助孩童心理健康

    做全职奶爸你有压力吗?做全职奶爸有什么不好?每个家庭观念不一,家庭生活幸福,他人勿扰! 据美国小儿科学院13日发表的最新报告「父亲在孩子发展中的角色:小儿科医师扮演的角色」中指出,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美国全职奶爸人数,自2003年到2012年间,从9万8000人至15万9000人,增加六成,其中2008年经济衰煺,全职奶爸人数明显增加。 华裔包东宇前两年因为工作瓶颈,小女儿刚好出生,经与妻子协调,决定暂时不找工作,在家当「全职奶爸」。那段时间他常常背着女儿,到儿子就读的小学参加活动。 包东宇回忆,当奶爸快两年的最大成果,就是孩子与他特别亲。 女儿两岁后,包东宇重回职场,他不讳言,华人传统上还是期望男人挣钱养家,儘管自己看得开,不知不觉还是会有压力,如果带孩子之余,能够有一份工作,可以弹性上班,他还是愿意继续当全职奶爸。

  • 快住手!打屁股不只会让孩子更叛逆,还会变笨
    快住手!打屁股不只会让孩子更叛逆,还会变笨

    早在2009年被发表在美国《攻击、虐待与创伤研究杂誌》(Journal of Aggression, Maltreatment & Trauma)囊括超过1,500位美国儿童的研究,就已经指出2~4岁没被打过屁股的孩子,在4年后作智力测验会比同龄被打过屁股的孩子,智商高出5分。 5~9岁没被打过屁股的孩子,在4年后,则比同龄被打过屁股的孩子,智商高了2.8分。越常被打屁股的孩子,认知能力,则落后越多,显示「不打不成材」的旧观念,不但是错得离谱,更会让孩子更加不聪明。 另一个,在2011年11月发表在《攻击行为期刊》(Aggressive Behavior)的研究,则是提醒,除了遗传因素外,家长打孩子,尤其是打男孩子的屁股,也会大大增加孩子乱发脾气、破坏性行为等侵略行为。身为父母无法改变孩子的遗传基因,但至少可以作到避免以打屁股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

  • 防不胜防,家长观念最重要
    防不胜防,家长观念最重要

    状况一: 某一次带焦糖去观光工厂玩,报名了一项巧克力製作的DIY,像这种就是开放式的空间,进行活动时,虽然工厂有要求洗手喷酒精,但是焦糖妈遇到的是,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家人中有一位姐姐,是一直勐咳嗽,是咳很厉害的那种,却是没带口罩,製作过程中也是一直咳嗽,让我觉得这小姐姐也太可怜了,家长只有要求她嘴巴遮起来,但这样就可以了吗?家长的观念就是这样吗? 状况二: 有空閒时,会带焦糖去公园或亲子馆玩,但却常会遇到生病的孩子家长带出门,甚至鼻子上面挂着二条黄黄的鼻涕,那家长呢?在一旁低头滑着手机。 我想这二样状况,其实也不少妈妈们遇过吧? 妈妈们也都知道小孩生病真的照顾者会好辛苦,不轻鬆。 那您将生病的孩子带出门,是否有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别人希望孩子感冒吗? 或许您觉得小孩感冒是难免的

    标签:亲子教育
  • 孩子自主阅读,就如此崭露头角了吗?
    孩子自主阅读,就如此崭露头角了吗?

    【看图说话】拿着一本自己熟悉的绘本,明明会看图说话,每翻一页,凭着记忆,指着图,然后说一通,有故事的原文,当然也加有自己的想象,不管是何种方式,八九不离十,基本与故事情节吻合,而不象之前一样胡言乱语一番。 【与弟复述】爸爸妈妈忙的时候,哥哥不但会带着弟弟一起玩,而且居然还可以给弟弟讲故事。不仅仅是【看图说话】一番,而且还会问弟弟一些小问题,如:亮亮,你说小鸡该怎么办呢?弟弟,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下一个故事讲什么呢? 【读书认字】自从开始幼儿园生活以来,明明真的是认识了不少的汉字,因此这读书不仅仅是读书,还是认字的一个好机会。小朋友会边看边讲边读,然后发现自己认识的字,也一定要读出来,而且还会大做一番“文章”,如:这是“小”,我写过小,是小朋友的“小”,小鸡、小鸭、小兔子,都是这个“小”。如果是看英文书,也会从中挑出自己认识的英文单词,不仅拼写出来,而且还会读出来

  • 当“眼泪”成了宝宝的杀手锏,妈妈用这招分分钟化解!
    当“眼泪”成了宝宝的杀手锏,妈妈用这招分分钟化解!

    阳阳宝宝心里的小算盘“ 镜头一:阳阳想吃糖 ” 我想吃糖果了,可妈妈不让,但妈妈怕外婆,我这么办: 阳阳:“外婆我想吃糖”。 外婆:“不行,你妈妈不让外婆给你糖,吃多糖牙齿 会坏掉的。” 阳阳:“外婆,我就吃一块好吗?” 外婆:“阳阳,咱们不吃糖,外婆和你玩玩具吧!” 阳阳心中小波动:看来我只能使出杀手锏了。 “哇哇哇……” 阳阳杀手锏一出,外婆马上投降了。一盒精品的糖果摆在了阳阳面前。虽然外婆还想叮嘱阳阳只吃一颗,可阳阳抓了一小把就跑开了。 “ 镜头二:全家人正在看电视 ” 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可我想让妈妈陪我玩,叫了几声妈妈她都敷衍我,我这么办: 阳阳:“妈妈陪我玩玩具吧!” 妈妈:“好的,阳阳,你先自己玩一会,妈妈马上陪你玩!”

  • 天天对着孩子指手画脚?为什么不试着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天天对着孩子指手画脚?为什么不试着帮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教育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家恰好有一位行为粗鲁、毫无礼貌可言且自制力差的孩子,父母该如何介入引导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下文或许会对你有些许启示。 别低估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强强是一个让幼儿园老师都觉得惊讶的孩子。他总能把玩具摆放得整整齐齐,按时上床睡觉,甚至能在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自己解决问题。 老师曾经亲眼目睹和强强同玩的孩子把玩具卡车从他的手中狠狠地夺走,他却能平静并且有礼貌地要求抢他玩具的孩子把卡车还回来。 幼儿园老师曾经好奇地问过强强妈妈,希望她能透露一一些秘诀。“威胁惩罚他?不理他?用巧克力贿赂他?”强强妈妈一律摇头否认了。 “他毕竟是孩子,也有偶尔发脾气的时候,但真正管教不了的时候还是很罕见的。如果说我做了什么正确的事情,那就是我从一开始就把对孩子的期望说得很清楚,并且向孩子明确表达我的要求

    标签:亲子教育
  • 你是否把“原创”的孩子教成了“盗版”?
    你是否把“原创”的孩子教成了“盗版”?

    中国现行教育理念有此倾向——鼓励合群、一致、千篇一律。家长们以此标准教导孩子,将一个个特别的孩子变成了模式化“产品”。 美国某名校考官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申请材料一模一样,特长都是弹钢琴、跳舞、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观点幼稚,表达平庸,显示出他们想象力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他们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 一位负责留学咨询的美国人,专门手把手教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常春藤名校,百发百中。他说:“哈佛大学每年会收到几万份学生申请,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被录取,被选中的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特别的。”他为中国学生做留学咨询,一年收费高达十几万元,主要是协助每个小孩找到他自己的独特性,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有的孩子长按慈善,那么可以寻找一些有创意的慈善方式,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慈善家”;有的孩

  • 思维模式决定潜力,这是每位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思维模式决定潜力,这是每位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个概念是由斯坦福大学Carol Dweck教授提出来的,它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言。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定量的。既然是定量的,他们就会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在证明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不足,于是他们只选择做更加简单轻松的事情。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因此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成长,自然他们更加愿意接受困难的任务和挑战。 这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影响孩子今后的一生,这也就决定了是否有潜力。而思维模式的建立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的,婴幼儿到青少年这段时期是思维模式形成的关键阶段,而家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在这里的作用也是最大的。 学会表扬过程和努力 我们现在都爱夸孩子,很多家长特别爱这么夸,“宝宝真聪明!你是天才!你太有天赋了!”这类的夸奖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你取得的任何成绩都是天生的。孩子听到后,心里就会这么想,“因为

  • 孩子脾气大?这6个方面父母需自查
    孩子脾气大?这6个方面父母需自查

    不是吗?我们经常听到爸妈们抱怨: 现在的孩子太不好管了。本来他发脾气哭,我就想凉一凉他,可一听孩子哭,老人就心疼,什么要求都满足他了,搞得我的坚持前功尽弃。 跟这个相似的,还有爸爸妈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 抚养人教养观念不一致直接导致:孩子出现问题时,他总能找到一个人纵容自己的错误行为,成为他的保护伞。这样,教育孩子就变得非常难。 如何解决? ❶ 确立稳定的第一负责人,最好是父母 第一责任人就是对孩子所有的发展问题承担责任的人。这个责任人必须稳定。不要前一年姥姥,第二年换奶奶,第三年轮到孩子妈。稳定的环境,稳定的责任人,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逐步建立自尊、自信,敢于与人交往。 第一责任人既要稳定,又要开放。责任人并不是说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不准管,而是要乐意去吸收,接纳别人给提供的好的建议和想法。 ❷ 父母积极卷入,和孩子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结 在教育

    标签:亲子教育
  • 4大中国式礼貌伤害孩子,父母应警惕
    4大中国式礼貌伤害孩子,父母应警惕

    ❶ 让大的让小的:伤害孩子的物权观和自我认同感 4岁的哥哥在玩自己的玩具时,2岁的妹妹来捣乱。俩人争抢起来时候,妈妈看到了,抱起妹妹,安慰她的同时以责备的口吻对哥哥说:妹妹还小,你要多让着她!哥哥情绪爆发了,一边大哭,一边嚷着:不让,就是不让! 大的让小的,大的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但是希望6岁前的小孩子就严格遵守这个传统,去背负这么沉重的道德包袱,未免苛刻了。 谦让的传统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而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 这个场景不仅发生在很多家有二宝的家庭,在几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也会出现。比如小区里面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发生了争吵,有些大人为了和别的家庭礼貌相处

  •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为什么没人愿意和你的孩子玩?

    而有的妈妈却发愁:“我的孩子出去玩,总是紧紧地贴着我,别人玩得热火朝天,我们就在一边看着。慢慢地,也没人跟我们玩了。” 虽然以上两种情况截然不同,但一项儿童社交心理研究将他们——“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同时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干预,“不受欢迎”孩子的社交地位将就此固定,不会有什么改善。 妈妈们的疑惑在于:我有教导孩子怎么跟小朋友玩,为什么还是这样呢?其实问题的源头,不仅于此。 和同伴一起玩,是学习合作的开始。 孩子的社交模式,是从你这里学到的 通常,我们会觉得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从他和小朋友一起玩才开始的。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样。 当孩子出生,因为饥饿(或别的原因)发出一声啼哭,并获得妈妈(或别人)的回应,他就已经开始成为一个社会的人了——他向他人发出信息并期待获得回应。之后,孩子每天不断地学习怎样成为一个社会人。 家庭是孩子学

  • 知道吗?接孩子放学这些问题最好别问!
    知道吗?接孩子放学这些问题最好别问!

    看到孩子背上小书包走进幼儿园,家长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孩子终于长大的欣慰,也有担心孩子不能适应的紧张,第一次面对孩子的背影家长心里免不了有些伤感。孩子不再是只属于我们的了,她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空间,有了自己的新朋友、新老师。 家长都需要适应,孩子就更需要一个适应期了。 是不是已经适应了幼儿园? 对幼儿园有没有产生好感? 是不是已经学会了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喜不喜欢吃幼儿园的饭? …… 短短的半个月是不能得出答案的。 对于刚离开家半个月的孩子,她对幼儿园没有特别好的印象,而且家长提的这些问题她都不关心,还没有在头脑里对幼儿园的生活形成一个印象,也就谈不上和家长交流幼儿园里发生的事。 所以这位家长不要慌,很多时候家长越着急越容易把事情办砸。 这个孩子没有很强烈的排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