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宝宝心里苦,妈妈不懂我的“倔强”
    宝宝心里苦,妈妈不懂我的“倔强”

    熟悉的东西有一点改变都不行, 同样的东西换了第二样就发火。 家长纳闷: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倔”! 妈妈的乖宝宝怎么变得那么不讲道理呢? 不要着急, 你的宝宝可能正处在“秩序敏感期”。 椅子一定要放回原来的样子,毛巾要挂在原来的位置上不能变,出门要按程序和常规的路线,穿衣服换裤子穿鞋子戴帽子都有"指定程序"…… 如果家里2-4岁的孩子忽然变成小管家和小警察,严谨勤奋地忙着维持家里物品的秩序和做事程序,一旦家长破坏秩序和程序就会引起孩子的哭闹和反抗,这些"信号"都在提醒家长,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了! 大部分宝宝在2岁多的时候会进入一种让父母疯狂的“较真”状态,他们会极其严格的坚持在大人看来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 比如: 门铃响了必须他去开门,如果别人开了,他必须让客人出去,然后重新进行开门这个过程; 袜子必须先穿左脚,

  • 很多美国孩子能说会道条理清晰,全靠这张图
    很多美国孩子能说会道条理清晰,全靠这张图

    在美国呆久了会发现,其实很多老美孩子并不一定特别聪明,也不见得反应很快,但他们说话做事就是一副很老成的样子,很多事都有自己一定的套路,或许就跟他们从小受到的这些思维训练有关。 前天下午儿子逃逃和几个同学在家里玩,中途一位小朋友跑来问我,他们能不能下载一款叫Agar的游戏。一听是游戏,我迟疑了一下,他也看出了我的犹豫,立马开始推销“这款游戏挺好的,动画做得漂亮,而且一点都不暴力不血腥…”说着说着索性在我书桌上拿起一张草稿纸开始画气泡图,中间一个圈圈表示他要下载的游戏,然后引出一堆气泡,每个气泡都代表这款游戏的一个优点。这招很奏效,我很快就答应了。在美国经常能遇到这些特能侃的孩子,和他们聊天你往往不会觉得幼稚,反倒会被他们发散的思维和清晰的条理折服。这和他们长期受到的思维训练有关,想清楚了,自然就能说清楚。美国老师用一套Think map (思维导图) 的方法来帮助孩

  • 你是怎么给小孩选书的?
    你是怎么给小孩选书的?

    宝宝一生中最忠诚的师长……当然是爸爸妈妈啦,身教重于言传嘛! 不过,爸爸妈妈总不可能一刻不停地永远陪伴宝宝左右吧?何况爸爸妈妈也并不是真的像奥特曼一样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随着宝宝一天天地长大,许多知识,还有一些诸如人生观世界观之类的东西……宝宝都通过书本来获得。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让宝宝爱上书呢?或者爸爸妈妈自己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有了问题,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呢? 哪些妈妈的宝宝最爱书?有没有搞错?宝宝可不是“木头人”,不会因为你大喊:“要爱看书”!他们就会乖乖地爱上读书的。 如果希望你的宝宝是个好学的宝宝,那么你首先应该是这样的妈妈—— 1.    如果还来得及,那么在怀孕过程中就读点启迪智慧的书籍吧,这是非常好的胎教方法。书籍的选择可以少但要精; 2.    妈妈要做好榜样。

  • 央视少儿频道著名主持人推荐:童话小精灵全国征集令
    央视少儿频道著名主持人推荐:童话小精灵全国征集令

    它的主人公是童话世界的大明星, 它是央视主持人和戏剧大咖们 创意的火花, 它把奇幻的童话世界 用裸眼3D呈现的淋漓尽致, 它让舞台上下玩成一片, 大人孩子都笑成一团。 于是,它一不小心, 成了“2015全中国最好玩的儿童剧”。 到底有多好玩? 童话书活了! 分分钟刷新你的想象力~ 一个不用签证就能入境的童话王国, 各种奇幻场景轮番上阵! 一本神奇的童话书, 打开它就等于打开了一场穿越之旅! 一群天真可爱的小伙伴, 眨眼之间却被卷入了一场时空穿梭! 并且,故事发展的每一秒,都与你有关! 2015中国演艺排行创新儿童剧票房第一: 《我爱童话之小红帽和她的朋友们》 回来了! 100场巡演将走遍全国40余个城市, 我们需要你变身童话小精灵, 取得神秘法宝, 完成童话任务, 重

  • 溺爱的危害远比你想的更可怕!家长们快醒醒吧
    溺爱的危害远比你想的更可怕!家长们快醒醒吧

    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溺爱的严重后果,而溺爱的结果在一般孩子身上显现的也没那么快,所以优妈举个身边不正常家庭的例子。 以前优妈邻居家的孩子是个脑瘫患儿,平时父母要去上班,所以专门给孩子请了个护工。孩子虽然有残疾,但在护工的护理下,还是能独立行走的,虽然偶尔会摔倒,但马上就能站起来重新自己走。 可是前阵子优妈再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他已经完全不能独立行走了,只能坐在轮椅上由人推着。询问过孩子的妈妈才知道,原来那个护工因为老家有事走了,而孩子父母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护工来照顾孩子,所以孩子妈妈索性就辞了职,专门在家照顾孩子。 孩子妈妈本来就对孩子有缺陷这件事深深的自责,所以她在照顾孩子时,什么都顺着孩子,孩子累了不想走的时候,妈妈就马上让孩子坐下来,有时候一坐就是半天。时间久了,无论妈妈说什么,孩子都不听,成天喊累,坐在沙发上看一整天的电视,一

    标签:溺爱孩子
  • 学会这4招,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玩手机了
    学会这4招,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玩手机了

    立规矩可以玩,但要有节制 在当前全球互联的大潮下,孩子们从小便开始“拥抱”网络,玩手机、网游也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 最重要的是,这群00后、10后的小家伙们,本身就是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轻轻松松便会摆弄手机,甚至抓着鼠标玩游戏,甩了当年那些辛苦学打字的50、 60们不知道几条街。我家小优从不到3岁就已经会用手指在手机上“削苹果”了,还经常和那只搞怪的“汤姆猫”一起咯咯咯个不停…… 面对这群痴迷的小家伙们,想完全禁止他们玩网游、手机根本不可能,一味的禁止不仅没什么效果,还会激起他更强烈的欲望,可能陷的更深。这就需要父母“曲线救国”,给孩子立规矩:可以玩,但一定要有规律的玩,何时玩,玩多久,都跟孩子详细说明,并严格遵守。 “可孩子不自觉,偷偷违反怎么办?” 可以采取第一次警告,第二次惩罚的方式(收起手机、

  • 这7类父母容易养出“白眼狼”,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这7类父母容易养出“白眼狼”,快看看你中招了吗?

    1.“奉献精神”过强的父母 生活中,不少爸妈都在不知不觉中亲手培养着“小白眼狼”! 女儿昨天吃晚饭的时候,就闹了一次脾气,原因竟然是我没把馒头递到她手里。这让我又气又疑惑:一个6岁的孩子,难道连拿个馒头都得别人伺候着吗? 后来才想明白过来,以前每次吃饭,我们都是帮女儿把汤盛好、把饭递到手里,从小就是这样,女儿俨然已经养成了习惯。而且在她眼里,盛汤、递饭是大人们应该为她做的事情,她“受之无愧”。 所以,她不但不感激,还会因为大人偶尔忘了给她做这些事而心生埋怨…… 如果让女儿带着这样的心理长大,想想都害怕!所以第二天全家就决定,以后让女儿的生活“粗糙”一点,她能自己做的事就不伺候她,这对孩子和我们来说,都是有益的。 2.把孩子完全托付给老人的父母 老人上了年纪,精力、体力都跟不上了,带孩子往往只有两个目的:别摔着、

  • 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你只需使出这一招!
    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你只需使出这一招!

    共情≠同情 乐乐在院子里骑滑板车玩儿,一不小心摔倒了,我们坐在那里都听到了“啪”的一声,头撞地的声音。 乐乐的妈妈看见娃摔得有些重,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抱了起来,一边揉着乐乐的头,一边说:“乐乐不哭了,不哭了,不疼啊,我们是男子汉要坚强!” 结果,乐乐哭的更厉害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乐乐的妈妈面对乐乐摔的有点重这件事,采取的是同情的态度,而不是共情,明明很疼好不?妈妈却偏偏说不疼,乐乐心里肯定在想:“妈妈咋就这么不理解我的感受,咋就不知道心疼我呢?”所以,孩子就哭的更厉害了。 如果乐乐的妈妈能够说:“很疼吧宝贝?来妈妈帮你吹一吹,慢慢地慢慢地就不疼啦!” 一边给予孩子疼痛方面的理解,同时不要制止孩子哭,要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另一方面魔法吹吹,再加上慢慢就不疼了的语言魔力,或许孩子真的会感觉到确实没那么疼了。

  • 再想上名校,也不能放弃这些
    再想上名校,也不能放弃这些

    家庭团圆 几年前看过一部纪录片,《含泪活着》,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主人公丁尚彪向亲友举债去日本留学,后来黑下身份打工,与妻女分隔十几年的故事。 在日本期间,丁尚彪每天打好几份工,披星带月出门,披星带月回家,住在一个简陋得不能再简陋的狭室。在没有互联网跨国电话费昂贵的年代,夜深人静,丁尚彪抚摸着妻女的照片,暗自垂泪。 NHK拍纪录片,把丁尚彪的生活拿到上海给他的妻女看,妻子看了落泪:“人家都说他那么多年不回来,肯定在外面有什么了,没想到他生活是这样的。”女儿也落泪,爸爸的苦难对她是无形的鞭策,她一定要完成爸爸的愿望。 爸爸的愿望是什么呢?早几年是想多赚点钱,还债,让生活好一点。但渐渐的,丁尚彪生出了让女儿去美国上大学的念头。这个念头一直支撑着他,一分一秒走过来,直到女儿真的申请上了纽约大学。从上海出发去纽约,特地选在成田机场转机,父女两人十几年后第一次见面

  • 孩子,外面的世界不会给你太多机会
    孩子,外面的世界不会给你太多机会

    幼儿园里选了几个葫芦丝吹得不错的孩子参加一场演出,女儿放学时很开心地告诉我,她被选中了。 我自然也很替她高兴,但我隐隐担忧。 她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能脚踏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走。她虽然聪慧灵巧,但生性好动。感兴趣的事儿特别认真,不感兴趣的事儿便吊儿郎当。恰巧碰到喜欢且了解她的班主任,懂得引导她,所以各方面发展都不错。 但这一次,负责表演排练的杨老师并不是平时所接触的,据说要求苛刻且严厉,而且性子急。能不能成功地磨合下来,是个问题。 而且,就在前阵子班主任还跟我反映,这学期女儿的葫芦丝学得不太认真,有点儿油。 一个在班主任盯着的情况下还有点油的孩子,还能指望她转了性子忽然认真起来吗?老实说,我对她没什么信心。 果不其然。 昨天,她被杨老师淘汰了。班主任有点不好意思,安慰我:杨老师只是不了解她,其实慢慢来,耐心教,她可以的。

  •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孩子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

    入园是每个家长不可回避的事儿,生命中第一次进入集体生活,在家呵护备至的小宝贝,欺负与被欺负也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 朋友S家男宝,2岁9个月,刚进入一家私立幼儿园的缓适班。 头两天情绪还算稳定,第三天早上变得极为抵触:“我不想去幼儿园,我不想去幼儿园!” S给孩子洗手时,发现手指破了一块皮,才明白孩子洗手时为啥叫疼。 当妈的,最见不得孩子有一丝一毫委屈、疼痛。她一边红着眼圈一边问孩子:“手上掉了一块皮,怎么弄的?” 孩子说出口的话,让她由心疼转为气愤:“哥哥咬的。” 养了快3年,自己不舍得动他一个指头,却生生被别的熊孩子欺负了。她给老师打电话,问怎么回事。 老师说:“他和别小朋友抢玩具,别的小朋友急了,动了嘴,我及时拉开了,还特意检查了下,没发现受伤。” 听着老师像说吃饭睡觉那样轻描淡写,当妈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幼儿园不得不送,再有这情况可怎么办?

  • 害了孩子一生的三个坏习惯,竟然是......
    害了孩子一生的三个坏习惯,竟然是......

    有一句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孩子养成这三个坏毛病,未来发展肯定有限。生活是最好的训练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医生,快来帮孩子改正吧 1、父母说怎样就怎样,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太缺乏主见了? 事例: 妈妈问东东去哪里玩,给了很多选择,等了半天,结果东东说:“你们决定吧,你们带我去哪我就去哪。”学校老师也反映:上课回答问题,东东的答案本来是正确的,可是因为同学说了其他答案,他立刻就将自己原本的答案改错了。 专家分析: 孩子缺乏“主见”,无论你怎么启发,孩子还是唯唯诺诺,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挫败?儿童3—8岁这一阶段非常重要,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自我学习的能力,否则,当家长事事都为孩子做出决定,而孩子也习惯了这种决定后,他将越来越丧失思维的独立性,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对孩子未来成长非常不利。 给家长的建议: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 多子女家庭中的争斗,父母该怎么办?
    多子女家庭中的争斗,父母该怎么办?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啦!从此“one Child Policy”不复存在,连外国媒体都竞相长按这将在中国形成的经济或教育资源层面的影响,可是对于普通爸爸妈妈们来说,长按点一般只在于:要不要生二胎?有家长说“我想生个二宝,就希望大宝不孤单”,也有妈妈说“家里不是独生子,教育孩子会简单点,大的会照顾小的”,还有家长开玩笑说“多生几个,希望多点,一个指望不上,还有一个!”…… 但同时,多子女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不少孩子要求跟父母签订“二胎维权合同”,让爸爸妈妈既惊讶又莞尔。 (孩子拟《二胎合同》为自己维权的新闻层出不穷) 有许多二宝妈、多宝妈向袁老师提出她们的烦恼,快来看看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 “姐姐经常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欺负弟弟,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弟弟,毕竟弟弟还不到1岁?而且姐姐总是来打扰我,我要有精力照顾弟弟,我该怎么办?” “袁老师,我们是重组

  • 你是你家的樊胜美吗?
    你是你家的樊胜美吗?

    晚上好 亲爱的爸比妈咪们 昨晚陪伴我们的《欢乐颂》暂时画上了句号,感谢我的小美美有个不错的结局。 周末的时候我差点被《欢乐颂》中樊胜美的父母给气晕了。把女儿当卫生纸,天天帮她哥擦屁股。她哥每次闯祸,都得她来解决。她哥一家子都是吸血鬼,拿了她的钱,还嫌她小气。 她30岁了,被娘家榨干了,一分钱存款都没有,她妈还让她把交了的房租要回来,搬到公司去住,把钱省给他哥。 这样的父母,够奇葩吗?都说生活如戏,然而这种重男轻女的父母,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大面积存在。那些重男轻女的父母都是相似的: 总是无止尽地让女儿赚钱,来贴补儿子。在重男轻女的父母眼里,榨干女儿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女儿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补贴自己的儿子吗?不然把你养大干嘛? 他们眼中觉得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没有儿子是一生的遗憾。 女儿把你们当做全世界最亲近、最重要的人,你们却把

  • 美国人为何如此自觉
    美国人为何如此自觉

    美国人社会规则遵守非常自觉这个想法,从我来美国的第一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体会,不论是生活中、学校里、餐厅里还是旅行路上,自觉这个现象,无处不在,让我好生羡慕。 蛮蛮以前常去的溜冰场,进门有检查通道。通常流程是通道边有个小窗口,需要上场的人,给窗口中的人,出示溜冰卡或者交现金,通过后会在手背盖一个印章,然后进入,凭印章领鞋。 去过多次以后,发现漏洞很多。 窗口中的人并非时刻都在,不在的时候,你完全可以大摇大摆进去,因为通道并没有门禁,可自由通过; 就算有人检查,你这么直接进去,人家也不会追过来问你是溜冰的还是找人的; 领鞋的柜台,你若不主动出示手背印花,从没人问你要求过,去要鞋,就给。 所以如果要混进去溜冰,是个超级简单的事情。溜冰不算是个超便宜的消费,可冰场制度和其他美国场合一样,最多是偶尔抽查。这还是我听别的妈妈说的,因为我就从未见过抽查,可见其频率之低。

  • 不能给孩子长时间的陪伴,你会内疚吗?
    不能给孩子长时间的陪伴,你会内疚吗?

    文|OK妈 “单位里真是太忙了,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好少,每回想到这个问题,就会觉得好内疚。”最近身边的几个妈妈接连说到了有关“陪伴”的困惑,其中一个因为担心陪伴不够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着急得想要辞职。 和她们一样,我也曾有过这样焦虑的时刻,因为“陪伴是最好的爱”一直烙于心底,可是我们却始终不清楚陪伴到底多少才算够,看到别的妈妈有很多的时候陪伴,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差劲。 直到看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研究报告,我终于长舒一口气:没有人说,非得长时间陪伴着就是最好的。 对待孩子的态度远比陪伴时间本身更重要 并不是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就能够和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如果我们看似整天在孩子身边,但心里却惦记着各种事,那样的陪伴不仅无效,反倒会让孩子更感不安。 有关妈妈对孩子照顾、陪伴,与孩子日后情绪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到底有什么关系,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院曾做过一项历

    标签:亲子沟通
  • 谁能做天底下最完美的父母?
    谁能做天底下最完美的父母?

    1 大雨堵车,接思迪晚了十分钟。跑到了班里已经关灯没人,我在走廊上转了一圈,碰到也在转圈的校长。校长板着脸教训我:“早上思迪就迟到了,下午来接还迟到。你有想到孩子的感觉吗?你有想到对孩子的影响吗?你有考虑到对于孩子成长造成的不良后果吗?” 我低头不语,点头认罪。先去秘书处接了思迪,再跑去接子觅。 回程,雨更大,车更堵,五公里的路,开了一个半小时。两个孩子在后座闷极了,一会笑,一会闹,一会打架,吵成一团。 精疲力尽的到了家,思迪忘记带作业本了,在我发微信问别的家长的时候,子觅钻进进衣柜,把阿姨整理了两小时的衣柜,搞成一团糟。我头还没有回过来,两个孩子又为了一个芭比吵成一团。 我喊:“住手。”喊一遍没人听,我怒发冲冠的又大喊一遍:“住手。”思迪一松手,子觅扯着芭比整个人往后仰,头撞在沙发上,哇哇大哭。 我赶快把子觅扶起来,确认没有摔坏,然后板着脸说:“每个人都给我回房间反省,吃饭之

  • 孩子情绪失控,一分钟搞定!你想不想试试?
    孩子情绪失控,一分钟搞定!你想不想试试?

    晚上我们仨窝在各自的角落里看书,突然听到cc狂躁的用点读笔使劲戳书,起初我没大注意,继续看书,直到听到她的哭腔,才抬起头观察。 原来她正在用点读笔读书,读到一半笔没电了,她一遍又一遍的强按开机键,强开到最后,欢迎词都致不出来了,上来就是结束语“现在电量低,请及时充电,正在关机。”用一个词来形容她当时的样子,再贴切不过——气!急!败!坏! 眼瞅着书跟笔都要被要这败家孩子戳烂了。 “cc,笔没电了”,我试着温柔的提醒了一句废话。果然她开始哇哇大哭,大叫着妈妈有电有电,并把点读笔塞到我手里,要求我一次又一次的强开机,好像换个人开就能有电一样。我耐着性子试了几次,当然还是没电,我试着拿去充电,她死拽住不松手,立马升级为嚎啕大哭。 我顾不上想到底是Trouble2还是敏感期,只知道,狂风来了,我家的女汉子又一次暴走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如果

    标签:想象力
  • 当女儿和她的小闺蜜在一起,简直萌翻所有人!
    当女儿和她的小闺蜜在一起,简直萌翻所有人!

    在最简单纯真的年纪 和小闺蜜一起玩耍 实在是一件开心的事呢 一起仰望天憧憬未来 两个小吃货 为你做一切小事 微不足道却心意满满 只有身边有你 所有的时光都是美好梦幻 穿上同款衣服 一起秀秀我们的闺蜜爱 在犯二的年岁总有一个你 一起猖狂的胡作非为 总是会想 如果我们能永远在一起那该多好 我们都渴望快快长大 有你在 何时何地都是阳光灿烂 玩一会互相讨厌 再一会又共欢颜 有你在身边 什么都不怕 总是愿意把最好的先拿给你 你越迁就她 她就越有恃无恐啦 长大以后 我们要一起越变越好 萌萌哒去海边 光着脚丫子在沙滩上玩耍 有说有笑的路途 永远不寂寞

  • 你千金不换的宝贝,却轻易毁在它的手里!
    你千金不换的宝贝,却轻易毁在它的手里!

    游乐场,临近下午六点,人渐渐少起来,最后只剩小维和另一个小男孩在玩。小男孩的妈妈看起来很有亲和力,对宝宝说话的语气也非常尊重和亲切,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父母,就跟她很自然地聊起来。 两个孩子在一旁为一个玩具不相让的时候,我们相视一笑,说“物权敏感期”的孩子就这样,顺其自然就好了。跟这样有文化有水平的妈妈聊天真是轻松愉快。 过了一会儿,这个妈妈说:我们该走了,他妈妈还有事呢。 “他妈妈?谁??”我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时候,旁边那个盘着脚坐在沙发上、一直以入定的状态玩手机而被我忽略存在的女子,仿佛武侠小说里修炼半年出关的高手似的,懒洋洋地张口说道:“宝宝走了。你不走妈妈走了啊。” 我伙呆!原来这才是那个小男孩的妈妈! 那么一直跟我聊天的,是阿姨么?我没有来得及问,只微笑着跟这奇特的一家人拜拜。 我是个擅长以同理心去体谅别人的人,在这个事情上,我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