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家长注意:9大技巧让你的孩子情商超高!
  • 妈妈,请放下手机和宝宝玩会儿
    妈妈,请放下手机和宝宝玩会儿

    每次带乐乐去玩,总是喜欢拿手机给乐乐拍很多照片,有时候偶尔有朋友在QQ或者微信聊几句,所以拿着手机的时间比较多。早上的时候又带着乐乐去玩,因为太早,所以只有三三两两的几个人带着孩子玩,乐乐找不到玩伴了,于是跟我说:妈妈,请放下手机,陪乐乐玩。我听了后赶紧把手机放进包里,陪着乐乐玩起来了。 公园里还有一个妈妈坐在一边玩手机,孩子自己一个人玩,看到我放下手机陪乐乐玩了,于是也跑到长椅上叫妈妈陪她玩,乐乐喜欢玩吊杆,但是吊杆太高,所以总是要抱着上去,小女孩看到了觉得好玩,于是也让妈妈抱着上去玩,两次后妈妈对小女孩说妈妈太累了,你自己玩吧,于是又拿起手机坐到一边去了。小女孩没办法只能自己去玩,可是又找不到人玩。 现在这个社会是手机和电脑的时代,很多人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一天到晚都是拿着手机在玩,这也包括我自己,因为这个社会确实离不开这些东西,但是我们

  • 孩子挨打,到底要不要教TA还手?
    孩子挨打,到底要不要教TA还手?

    1 孩子若是自身没有出现情绪问题,父母不必干预我家孩子一岁半,上周末我们带她去儿童乐园的模拟超市玩,孩子玩得非常高兴,不停地推着推车捡各种蔬菜水果,然后推到收银台扫码……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小男孩,跟我家孩子差不多大,一把抢过扫码枪。我家孩子当然不愿意了,冲过去就抢。小男孩急了,伸手就给了我家孩子一个耳光。 见到孩子被打,我急得大喊“别打”,急忙想要过去拉开他们。我家孩子一开始没有反应,我大喊之后,她马上咧嘴哭了,还手快地伸手还了对方一巴掌。最后,两个孩子都大哭起来,我们几个家长也都十分不好意思,只好互相道歉之后匆匆带着孩子离开了。 说实话,我和孩子爸都没有这方面的应对经验,我想知道今后孩子之间再发生类似冲突,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处理呢?另外我还有一点疑惑,孩子被打好像没什么反应,却在我喊“别打”之后动了手,是不是我的话起了反作用?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做? 父母首先要认

    标签:家庭教育
  •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每个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个不肯长大的父母

    孩子小的时候,即使再叛逆,父母们似乎都有办法“收拾”他们。不管方法是软是硬,反正孩子们总会很容易就能消停下来——至于是否很快又反复,另当别论。 但是,当孩子们逐渐迈向青春期的门槛,一切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一般女孩在10岁前后、男孩在12岁前后,就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候的亲子关系往往会进入新的阶段。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的父母,会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强、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发生严重的冲突。大量孩子离家出走、自杀的悲剧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前后。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前,所有父母都有必要了解一下,不远的将来,你将面对一个怎样的孩子,又该如何应对。 对孩子和同伴疯玩有意见?也许你只是不能接受孩子长大的信号一位妈妈问: 我女儿9岁,读小学四年级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过近来放暑假,玩有些疯。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里,不喊她

    标签:叛逆
  • 无条件接纳孩子,有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
    无条件接纳孩子,有条件接纳孩子的行为

    在微信后台的问题回复中,当我建议“无条件接纳孩子”,一些父母提出了下面这些疑问: 总是“无条件接纳”,孩子岂不是就没有规矩、无法无天了? 长期“无条件接纳”,会不会变成溺爱,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呢? 一直“无条件接纳”,孩子不会变得受不了批评、听不进劝诫吗? 还有一些家长说得更直接些: 无条件接纳,说起来轻巧,真遇到问题了,没有用嘛! 1“无条件接纳”是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接纳孩子当下的状态,但并不代表无原则纵容。 比如很多家长提出1~2岁的孩子爱“打人”的问题。 家长不接纳孩子的表现是: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就开始打人了,从小这么暴力,怎么得了!一定要严厉批评、施以惩罚,才能扼制他的坏习惯!但其实如果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了解这是孩子在希望得到你的长按或者表达他的情绪,而且他的手部发育到达了一定的程

  • 不用总给孩子读简单的书
    不用总给孩子读简单的书

    另外一位朋友,则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除了读绘本,还会给孩子念童诗。不会太长,也都朗朗上口。而且很多经典童诗里面其实奇趣横生。孩子养成了习惯,现在说话的词汇中,有不少就来自那些诗歌。“看起来,很美好的样子。”这是朋友的原话。 的确,语言本身,也是赋有美和力量的。这两位朋友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主要是想说,不用总给孩子读简单的书。比如说,别人都读绘本的时候,就只给孩子读绘本。选择当然可以更广,别太刻意,也别太局限。 我在开心一岁以前给她读过四大名著里面的片段。经典的书里都有音乐节奏感,还有特别丰富的词汇,会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体验。我给开心读书的时候,声调会有起伏,饱含情感。她往往表现的很安静,专心地听我的声音,看我脸上的表情,观察我的嘴巴。 所以,现在尽管刚两岁多,但开心的小书架上已经有一套四大名著的书,也就是我下面推荐的一套书。书里的故事当然对她的这个年纪还是复杂了,她不爱读的时候,我不

    标签:亲子阅读
  • 亲子阅读,父母最关注的10个问题及对策
    亲子阅读,父母最关注的10个问题及对策

    1岁以内,以妈妈的讲述为主。 1~2岁, 在固定的时间做简短的阅读,无字绘本是最好的选择。 2岁左右,可以正式开始做绘本阅读,这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机。 3岁以后,在阅读中,和宝宝积极互动起来。 下面是我对亲子阅读注意事项的答疑,分享给大家。在分享开始前,再次提醒大家: 情绪对亲子阅读的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亲子阅读最好是在自己和孩子情绪都好的状态下进行。 1孩子四个月,孩子爸爸和奶奶都说孩子这么小不用让孩子看,我不这么觉得,请问老师这个年纪给孩子选什么书比较好?其实对于一岁以内的宝宝来讲,他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对妈妈精心为他挑选的绘本感兴趣,反而可能对一些广告海报或者妈妈读的母婴杂志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不要强迫宝宝,尊重他的喜好。如果妈妈十分想给宝宝选择适合一岁以内宝宝的书,可以选童谣、图卡书、带有机关的玩具书、行为养成绘本等等。选择识物卡片

    标签:亲子阅读
  •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越累越不是好父母!

    父母的“累”反而会害了孩子 我在做临床心理学观察的时候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十八九岁的小伙子、大姑娘进入大学后,还会出现诸多不适应。例如,不知道该如何跟同伴交往,不知道该如何完成老师布置的实践作业,甚至不知道怎么样洗自己的衣服和袜子,更加不知道怎样让自己表现得更好。 其实,孩子的种种表现,都在暗示着一种心理行为——习得性无助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实验:先把狗关在笼子里对其进行电击,狗无法逃避,只得在笼子里上串下跳地挣扎。多次电击后,将笼子的门打开,此时狗完全可以逃生,可是它没有。当再次试探性地去电击时,狗没等被电到就自动倒在了地上。 这是一个著名的实验,也是习得性无助的由来。小狗的这种行为,也会发生在人类的身上。大多数人的习得性无助,都可以从其童年时代找到端倪。父母对孩子的种种“好”不但让自己疲惫不堪,还易让孩子形成习得性无

  • 孩子被宠坏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看你家娃中了几条?
    孩子被宠坏原来是这个样子的,看你家娃中了几条?

    我们都说孩子“熊”是聪明的表现,好多不知所以的爸妈和老人都还在孩子淘气之后使劲夸:这么聪明,以后肯定有出息!于是各种被宠坏的小屁孩就出炉了。小时候被宠坏,长大了是祸害。可是有爸妈会说了,好多伟人小时候也可淘气了,让他自由发展说不定以后是马云二代呢。这话无言以对,乔布斯的养父母对他也是百依百顺的,也不影响他茁壮成长啊。 那什么孩子叫“被宠坏”,什么叫“聪明”呢?给大家列了几个特点,如果熊孩子是这样的,就不是好兆头哟! 1、对外人发脾气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发脾气,很可能是心底里觉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征兆哟。 2、用你的东西和你谈判 很多聪明的孩子会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好处,比如“我洗碗就带我去动物园”之类,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可是如果他用不属于他的东西,比如“带我去动物园

  • 孩子受欺负忍让还是还手?处理不好有大麻烦
    孩子受欺负忍让还是还手?处理不好有大麻烦

    2015年12月保定11岁女孩莉莉(化名)因为一点矛盾被同班同学明明(化名)用缝衣针扎几十次,还有两根缝衣针扎入体内,有可能会造成莉莉终身瘫痪。此前,明明就曾用缝衣针扎过莉莉两三次了,但老实胆小的莉莉都没敢告诉老师和家人。甚至最后一次两根缝衣针扎入了体内,刺入了骨头,实在疼得受不了,也只是偷偷抹泪,不敢告诉家人。 曹格的女儿Grace(包子妹妹)凭借其肉嘟嘟的脸、逗趣的性格收货了一大票的粉丝。但是她的妈妈吴速玲在博客中透露,Grace曾经被同学笑丑,这让作为母亲的她非常难过。 田亮在一次采访中也自曝森碟在学校中会受到排挤:她还是会回到学校上课的,小朋友都没有把她当明星,她一样会受到欺负,在自己班里也有人说“不要跟Cindy玩儿”,也有人际关系的问题。 无论是明星家的孩子还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类似被欺负的问题。曾经有一位妈妈这样说过,幼儿园就

  • 最好的英语早教,就是家长孩子一起学!
    最好的英语早教,就是家长孩子一起学!

    1自己和孩子一起学如果你把孩子送入英语班,为何不自己也学?和孩子一起学英语能和孩子一起度过学习时间,并给孩子展示学习外语的积极态度!这点非常重要。 机构在英国对2000成年人做了个调查,发现有40%的人在度假时说第二外语的时候感到紧张。这种焦虑(伴随在学校学习外语的负面记忆)会影响你的孩子。 和孩子一起学英语,展示积极态度。记得,说带有错误的句子,比准备完美句子更好! 2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用英语玩耍孩子在生活中会自然很快学习各种东西。你可以和孩子一起用英语,玩过家家、穿衣服、躲猫猫等多种游戏。换句话说,就是让他们在玩耍中用学习母语一样的方法学习英语使用。 3用英语阅读睡前故事现在故事书和音频资源都超级多(例如乖妈这里帮大家收集的英文类绘本和音频,哈哈)。小孩子不太挑剔你用什么语言去读故事,他们注重的是睡前故事这个形式习惯,所以这正好是把一些英文融入儿

  • 请听孩子把话说完!可惜只有10%的父母能做到
    请听孩子把话说完!可惜只有10%的父母能做到

    1一个苹果咬一口的阳阳有一天,阳阳的爸爸端了一盘苹果,阳阳拿起一个青苹果咬了一口又放下,接着拿起另一个红的苹果咬了一口。阳阳爸爸非常生气,用手指着阳阳就吼了起来:“哪有你这样的孩子,怎么能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呢?不甜的就不吃了吗?太浪费了!”阳阳被爸爸的训斥吓得哇哇大哭,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晚上,爸爸意识到自己有点太凶了,于是想跟阳阳道个歉。阳阳抽泣着说:“爸爸,其实,我是想尝一下哪个苹果甜,然后留给妈妈下班回来吃。”爸爸顿时眼里泛起了泪花...... 儿童做事情没有大人那么有逻辑性,因此,在表达或行动上总是不遵循时间顺序、前因后果,这也往往造成了父母的不理解,难免产生误会。 2爱“打架”的苗苗9岁苗苗天生活泼好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扮演“猴子王”的角色。有一次,邻居领着哇哇大哭的笑笑来找苗苗的家长,说是苗苗动手打人,还把笑笑的脸挠破了。苗苗回家后,

    标签:亲子沟通
  • 母爱之反思: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
    母爱之反思:你真的会和孩子说话吗

    母亲节,对我来说是个沉重的话题,不禁令我怀念起我逝去的三位母亲。 母爱之无条件的爱:给我价值感 最令我怀念的是母亲的母亲—— 我的外婆,因为我从小在外婆身边长大,她给予我的是比母亲还亲的溺爱,至少所有的亲戚都是这么说的。她是如何溺爱我的呢?简而言之,就是:我在她的眼里是木有缺点的。比如,我小时候骨骼发育不良,她很担心我会不会跛脚,就让我走给她看,于是我就故意一歪一跛地走,故意吓唬她。当她发现我在吓她后,她就会高兴地将我搂在怀里:“你个小调皮蛋怎么会那么聪明呀?!”我当妈后常反思:我会在我的孩子们戏弄我时还由衷地夸赞他们吗? 再比如,我四、五岁时刚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兴奋地拿着粉笔从一楼至五楼几乎每一级台阶上都写了自己的名字,当我得意地向外婆展示时,她笑着说:“可惜了,写了这么半天写错地方了。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是谁影响了楼道的美观,哈哈哈!”我听后,慌忙抓起抹

  • 你家娃的玩具是不是太多了?
    你家娃的玩具是不是太多了?

    苏妈有个好友美国妈Amy,因为宝宝同岁,又曾同在管理咨询行业工作过,有很多共同语言。我们常常带娃一起play date.有一次去她家,走进她家宝宝的活动室我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充斥着各种玩具的近二十平米的空间,忽然变得整洁了很多,只有少部分玩具和一些绘本。我问她娃的玩具去哪了,她很自豪的告诉我她对娃的玩具来了一场断舍离。这件事给苏妈启发很大。 今天这篇是原创系列“好玩具”的第一篇文章。其实这个话题苏妈准备很久了,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查资料和实践,收获非常大。很多家长对如何给宝宝选择玩具比较迷茫,希望苏妈推荐一些值得买的玩具。苏妈自己在这个问题上也走过一些弯路。我会结合早教理论和自己的心得,在玩具的选择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做参考。不过推荐好玩具之前,先要给大家泼一盆冷水,因为很多孩子的玩具已经太~多~了! 首先,玩具的定义是什么? 很多大人对什么是玩具有误解,认为玩具店里买来的才

    标签:玩具
  • 德国海归心理学家:什么是成功的爸爸?
    德国海归心理学家:什么是成功的爸爸?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核心。从家庭关系扩展开来,才能做成其他的关系。完整的家庭教育包含了五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恋爱阶段可以开始了,选择另一半,第二是怀孕之前的准备和辅导,第三是有了孩子之后如何成长和教育,这三个阶段都是父母教育,之后的第四阶段才是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理念。最后第五阶段是所有的家庭关系的调试和教育。 所以,很多问题很早就要开始考虑,很多孩子教育问题的根本都出在家长身上。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一个人成长中,家庭教育的实施方式有三种—— 一是家庭氛围,即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这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在无形中影响人。 二是所谓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这里面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典型的严厉性,他觉得我只要严厉孩子就能成才;第二种是溺爱型,第三个种是放任自流型,第四种是民主型。这是四种典型的教育方式。一般的家

    标签:好爸爸
  • 武志红: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声音
    武志红:让孩子听从自己的声音

    武志红: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心理学畅销书作家。 当我们要求孩子“听话”时,透露出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 成人总习惯用语言或行为告诫孩子:“你要遵从我,听我的话,我能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的”。他们总想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改造孩子,这让孩子产生了一种感觉: 自己的判断是不值得提的,不重要的。尤其当孩子发出微弱的声音后,父母不理睬甚至报以打击的消极态度,只能让孩子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能维持活着,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 正确,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不可置疑,因为童年只有在符合父母认为的“正确方式”时,父母才能接受我们,这背后,是深深的恐惧。现在,我们成了父母,出于无意识的恐惧,也拼命把“正确”灌输给孩子,生怕因为自己管教不当而让孩子不够优秀。

  •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偷东西
    孩子为什么会喜欢偷东西

    谈一下偷窃,其实跟说谎可以一起讨论,都和诚实的品格有关。 1、三岁以前:孩子对“你的”,“我的”,“真的”,“假的”观念模糊,这个阶段不要用“偷窃”或“说谎”去断定他们。也就是说,这阶段是教导他们什么是“拥有权”和“真话”的时候,当他们混淆而侵犯别人的拥有权时,父母的教导重点是:“你的铅笔在这里,那个是小明的。”而不是“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妈妈很生气!” 平常要在没出状况时,就常常跟他们玩“拥有权”的游戏,比方吃东西的时候,可以指着爸爸的饼干说:“这饼干好好吃,是谁的?”如果孩子说是爸爸的,就赞美,然后问,“那妹妹想吃怎么办?”这样可以教孩子如何在界线中游走正确。 2、四岁到七岁,孩子慢慢清楚了拥有权,也对真假有了比较具体的概念。这时候,父母可以常常强调诚实和“尊重别人界线/拥有”的观念。比方在玩具店孩子对某个玩具爱不释手,最后要

  • 怎么连孩子都带不好!受到这样的指责,妈妈该如何回应?
    怎么连孩子都带不好!受到这样的指责,妈妈该如何回应?

    不理会&打太极 当一个陌生或者不相关的人对你提出质疑时,不管它,一走了之可能是最好的应对方式。因为你没有必要回应他,一个陌生人批评你的养育方式,这是粗鲁的冒犯。 如果提出批评的是比较近亲的人,比如妈妈/爸爸或者公公/婆婆,可以以沉默的方式忽略问题,比如避免眼神的交流、走开或者转换话题,千万别把问题变成争论。例如:婆婆想带孩子回老家,而你不同意,于是不停地质问你,“你打算什么时候让宝宝跟我走?”你可以笑着回答,“哦,大约再过几年吧。”然后迅速离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妈妈婆婆吃这一套,倘若老人们不依不饶,你再看看下面的方法。 用普及知识来“曲线救国” 第二种方式就是普及知识,给对方一些科学的信息。这种回应方式可能对那些偏爱权威的人更有效。如果你说医生建议这样做或是把育儿书籍作为证明时,批评和质疑将会停止。尤其是老人们,

  • 家庭教育比的不是育儿知识,而是……
    家庭教育比的不是育儿知识,而是……

    受访专家/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情感是每个家庭独特的教育资源 边玉芳教授在接受我们的独家专访时,先从自身的感受谈起。毫无疑问,她是位拥有大量科学育儿知识的专家,但是她认为,让自己和女儿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的,让教育变得更加有效的,恰恰不是那些冷冰冰的、理性的育儿知识,而是母女之间的感情。对,所以她提醒父母,家庭中的情感,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资源!是比育儿知识更重要的部分。她还半开玩笑地说,真的不是说心理学专家、教育学专家对孩子的教育就一定是成功的。 边玉芳教授说,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种教育,然而,这两者最不同的,就是学校教育永远是理性的;而家庭教育中,因为有着爸爸妈妈和孩子的血缘关系,因此有着最朴素、最原始的爱,这会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经常不那么理性,经常是用

  • 什么是成功的爸爸?
    什么是成功的爸爸?

    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关系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核心。从家庭关系扩展开来,才能做成其他的关系。完整的家庭教育包含了五个层次,第一个阶段是恋爱阶段可以开始了,选择另一半,第二是怀孕之前的准备和辅导,第三是有了孩子之后如何成长和教育,这三个阶段都是父母教育,之后的第四阶段才是父母如何去教育孩子的一些方法和理念。最后第五阶段是所有的家庭关系的调试和教育。 所以,很多问题很早就要开始考虑,很多孩子教育问题的根本都出在家长身上。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一个人成长中,家庭教育的实施方式有三种—— 一是家庭氛围,即良好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亲属关系,这种氛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在无形中影响人。 二是所谓的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这里面又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典型的严厉性,他觉得我只要严厉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