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亲子> 家庭教育>如何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

如何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

2006年11月22日 08:50出处:搜狐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65
曾看到过这样一幕情景:一位妈妈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饼干,孩子把饼干一把抓在手里,怎么也不肯给妈妈尝一口。妈妈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饼干,结果孩子大发脾气,非要

植物开始,启迪孩子的爱心。

  我们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细小的事情做起,让孩子在他熟悉、亲近的环境中开始受到启迪。对于几个月大的孩子来说,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绒毛玩具、布娃娃就好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生活中最亲近、最自然的伙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比如,看到孩子把娃娃扔到地上时,你可以这么说:“哟,你把娃娃摔疼了,快抱起来摸摸它。”有时还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说话的声音要轻一点,别把小熊吵醒了。”“小狗是你的好朋友,你和它一起玩吧。”等到孩子会走会跑了,带孩子去大自然,引导他们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在什么时候开放,听听鸟儿是怎样鸣叫的,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由于孩子与动植物有天然的亲近感,这样的爱心教育就更为自然、更为有效。孩子在这样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关心爱护别人。

  2.通过家庭中的分享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塑造爱心。

  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不计较别人的过错,对别人能够宽容和谦让,孩子的爱心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行为模仿和强化而逐渐形成的。从孩子还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选,父母就要让孩子学着与别人分享东西。孩子渐渐长大了,在餐桌上,可让他学着给长辈夹菜;鼓励孩子给爸爸妈妈拿东西;给客人让座,让孩子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而带来的喜悦。

 

  3.注重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最直接的模仿对象。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父母平时应尊重和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要温和体贴,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多给孩子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家庭成员之间要注意使用爱的语言,比如“你辛苦了,先歇一会儿”“别急,我来帮助你”“谢谢你为我做了这么多的事”,等等;在长辈面前,多表达一份尊敬和关心,比如给老人泡杯茶,让个座,说句体贴的话,送个礼物,等等。家庭成员之间的体贴尊重和相互关爱恰恰是孩子爱心得以生根发芽的关键。在外面,父母更要注意时时检点自己的行为细节,处处保持良好的形象,避免无意间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

  4.借助艺术作品和媒介引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