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早教>亲子>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行为

2006年11月21日 15:06出处:河南教育网  作者:亲亲宝贝网阅读次数:394
(1)认识孩子的吃饭模式:  孩子学会爬行、站立、行走后,仿佛一刻也安静不下来。他们整天忙着在屋子里“探险”,没有时间乖乖地坐着吃饭;即使能坐下来,由于注意

身心发育。家长可以采取变换食物花样的方式引导孩子吃饭,但不要过度地关注孩子每顿吃的食物量够与不够。总之,喂养行为是关系到母子双方的行为问题,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营养结局,即身心的健康,所以必须引起每位家长的足够重视。

  一旦孩子养成不良的膳食习惯,家长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来纠正。因此,平时就需注意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膳食习惯,而良好的膳食习惯的培养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1)避免挑食、偏食习惯的形成。

  本年龄段孩子的进食特点是:喜欢吃熟悉的饭菜,不喜欢吃那些不常接触、比较陌生的食物。长期如此,有可能造成孩子偏食、挑食。家长应注意食物品种要多样化,经常更换,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各种食物,熟悉它们的口味,可以避免养成挑食、偏食的习惯。此外,任何一种食物所含的营养素都不全面,只有多样化食物通过营养素互相补充,才能达到营养平衡。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你对某些食物的厌恶。

  如果孩子已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家长需有耐心地、慢慢地纠正。家长应借助各种形式向孩子讲道理,说明偏食、挑食的坏处;不要打骂、批评孩子。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味道鲜美的食物。因此,家长对孩子不爱吃的食品可通过不同的制作方法,保证色、香、味、形俱佳来吸引小儿的兴趣。应坚持不断地尝试,不要因为孩子一次不吃就不再提供了,更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使你的尝试屡屡失败。因为如果孩子掌握了你的心理后,便会利用不断地哭闹、拒食,换得他喜欢的食物。

 

  (2)不随便吃零食。

  不断地吃零食,缺乏饥饿感,会影响对正餐的食欲。同时,胃肠不断工作,得不到休息,易引发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和胃炎等。许多零食属于高糖、高、高脂肪食品,营养素单一,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和营养素缺乏。因此家长不要给孩子准备许多零食,以免让他养成随时想吃就吃的习惯。而应保证让孩子定时、定量地吃好“三餐一点”。

  (3)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

  准备吃饭前,应提前让孩子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并鼓励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吸引孩子对进餐的注意力。固定时间、固定座位、固定餐具可使孩子树立正确的进餐观念。同时,进餐时家长不要追喂孩子。因为这样,孩子只需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便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周边的事情。应鼓励孩子自己进餐,这不仅是一项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还可增进孩子进餐的主动性。孩子通过使用餐具的训练,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140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