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男孩》的作者杜布森博士是一位拥有开业证书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婚姻、家庭和儿童问题的咨询师。全球每天有2亿人通过17种语言4200多家电台收听他的广播讲座。读过了书我意识到,他拥有如此众多的受众,全在他“指南”的真知灼见是来自他自己的培育经历、感受和许多社会学调查的分析依据。它有理由成为所有承担将男孩培养成为好男人这项富有挑战性工作的人士的必备参考。
《培育男孩》同时也是在教我们怎样做父母,特别是如何做父亲,因为其行为举止对男孩的性格形成极为重要:“如果你经常发火、侮辱妻子,你的孩子就会对母亲和其他女性采取同样的不尊重态度。如果你经常喝酒过多,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染上酗酒和吸毒等习惯。如果你口出脏话、吸烟或与同事打斗,你的孩子可能也会学你的样儿。如果你自私、吝啬、乱发脾气,在下一代身上你也会看到同样的表现。”
因而,成年人首先要理解我们自己的性别身份,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孩子就会对他们是谁感到双重的困惑。“对孩子采取接受的态度,然后去寻找那些使你的男孩具有个性和潜力的独特品质。抚育他、培养他、给他充足的时间,让他充分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
科学证明,是荷尔蒙睾丸素这个“坏小子”使男人具有了竞争性、攻击性的欲望和行为。消除隐患的方式当然就是像宫廷中那样让他们成为太监,以使其对皇室女性失去兴趣和欲望。但男人的消失绝不意味着女性的福音。从生化和解剖学上分析,“男性身上的睾丸素为女性的10—20倍之多,他们更有可能去追逐财富、权力、名誉和地位,因为在他们的体内就涌动着朝这一方向奔腾的力量。”而男人的血清素比女人的低,扁桃体又比女人的大,是这男性神经生理学的三要素一起决定了男性的气质。这是上帝设定好的程序,不可更改。
当然,无论男孩女孩,在培育上都不该遵循什么即定的范式,因为由统一模具加工出来的是机器,而不是活的生命——人。女孩有比男孩好的31条理由也好,男孩有比女孩好的47条理由也罢。其实都需如一句俗语说的,女孩要有女孩样儿,男孩要有男孩样儿。
但问题是那是个什么样儿?这始终困惑着为父为母者。有父母从小把女孩按照假小子来培养,长大以后,于飒爽英姿中透出须眉丈夫气,倒独有一番女人味。但若把男孩按照小姑娘来培养,成年了,浑身上下柔弱无骨,再操着一口娘娘腔,人们会觉得他在性倾向上出了问题。令女权主义者耿耿于怀的是,她们认为男女的性别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