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在电视机前模仿着节目中的动作。在闲暇之时,还可以看见他们在互相交流,互相比赛谁学的动作多呢。
培养创造力并不摒弃模仿
应该说,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因此,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身体的动作本身是音乐的化身,即身体的动作产生于音乐,反过来音乐也体现在肢体动作中。因此,舞蹈在与音乐的相辅相成的合作过程中,进入较完美的地步,使观者与舞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所以,舞蹈教育也应同时从身心两方面去启发、引导和训练幼儿,就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一样:当幼儿听音乐时,会自然而然地摇头晃脑、手舞足蹈,这就是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同时产生强烈反应的表现。当幼儿接触舞蹈的同时,我们就应引导他们从心理上感受舞蹈、理解舞蹈。
笔者注重引导孩子们从大自然中采集,在生活中积累。如:小芽如何破土而出,被风吹动的枝叶如何摆动,公鸡如何
走路鸭子是如何捕食,蜡烛如何燃烧,如何用肢体表现下雨等,在生活中积累舞蹈语汇,再对幼儿加以引导,使他们将这些现象用舞蹈语素表现出来。通过这一尝试,笔者发现,孩子们不再限于过去的模仿阶段,而是积极地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认真地做着自己精心创编的各种动作。于是,笔者教他们开始用“线条小人”进行记录,记录下他们自己创编的舞蹈动作。从此,他们每天都记录着新的内容。每次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笔者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经过这一创作阶段的积累,孩子们已经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简单的儿童歌舞创编了。并且在学习完整的舞蹈作品时,能够主动的进行二度创作了。他们不在拘泥与模仿,而是表演出了自己的风格。
艺术教育应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舞蹈教育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对创作的激情,从而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很大挖掘潜力。
从发展趋势来看,目前的幼儿艺术教育,在力求发展成为一种双向平衡的实践和理论体系。它既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强调幼儿自发的艺术倾向,又强调外部环境对调动发展幼儿艺术能力的作用;既强调幼儿个人经验,又强调人类艺术遗产对幼儿审美和创造的催化作用。
因此,更新观念,重视发展幼儿舞蹈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系统化的舞蹈教学势在必行,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幼儿舞蹈教育,使幼儿舞蹈能够不断繁荣发展。
还没有人评论哦,赶紧抢一个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