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你家有个“没礼貌”的熊孩子吗?
    你家有个“没礼貌”的熊孩子吗?

    是中国妈妈的错吗?网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是一个在美国的华人移民,她抱怨说她中国来的朋友带了两个孩子到家里玩,然后上窜下跳,把屋顶都快掀翻了。那个楼主很不好意思的向朋友开口说,你去管管孩子吧。结果她的朋友说,管不了。 带着气愤的心情,这个楼主就写了这个帖子,意思是说,很多来自中国的孩子都被父母宠坏了,没教养。每次熊孩子离开之后,她都还要花半天时间把家里打扫干净。 结果此文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有的网友认为,这和哪个国家的孩子没关系,关键在于父母的管教问题。也有网友认为华人也有很多有礼貌的孩子,还有人认为,这个帖子的楼主肯定没孩子,有孩子来家里,不是都要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么?该网友还认为,如果楼主自己以后当父母,说不定宠溺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我想谈谈对礼貌的定义。 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面,礼貌意味着“规矩”。有一套所谓的“礼节”

  • 孩子最渴望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你说过吗?
    孩子最渴望父母对自己说的话,你说过吗?

    写下这个标题,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渴望和遗憾。有些事情,即使简单到一句话、你内心再渴望、哪怕倾其一生努力,也无法实现;有些东西,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注定成为终身遗憾。 比如孩子们最喜欢听父母说的一些话,小派小的时候,居然一句也没听父母说过,这就是成长中的最大遗憾。它并不难说、只是八十年代的父母,不善于表达。然而那些被孩子们渴望的话语,一旦从父母口中说过之后,对每个孩子、甚至成人都很受用。 1、我不会怪你,这不是你的错。 假期,带孩子在老家玩,侄子和女儿在野地玩泥巴。侄子折腾的一身稀泥、满身满脸都是,吓得躲在别人家的屋后面,不敢回家。弟媳看她胆战心惊的样子说,妈妈不怪你,你也不想搞的一身泥巴是不?一定是你不小心摔跤了,对吗?告诉妈妈怎么回事?听到妈妈这样说,侄子胆子大了起来,说是其他小朋友往泥巴地里扔砖头,自己没来得及躲开、才被溅的满身都是。

  • 妈妈,请你发怒之前,先停下来两分钟想想孩子!
    妈妈,请你发怒之前,先停下来两分钟想想孩子!

    第一起,一个用电动车带着三四岁男孩的妈妈和一辆轿车司机起了争执,她说车轧了她的脚,其实并没有,准确的说应该是:汽车险些轧了她的脚。因为车开得极慢,而她过马路的时候汽车离得还有点距离,司机认为自己缓缓开着,她是有足够时间过去的,但她走得很慢。到了她面前,司机只好停住了车。那个妈妈很气愤司机的态度,认为司机应该早把车子停住而不是滑行。 两个人大声争执着,那个妈妈横眉冷目大声叫喊,最后掏出电话来报了警,丝毫不顾因此瘫痪的交通,更是对后面哇哇大哭的孩子置之不理。 另外一起是两个女司机在胡同里顶在了一起。其实其中一个先把车倒回去,就完全可以过去了,但两个人谁都不让,而且还展开了骂战。两个妈妈车里一个有个男孩,一个有个女孩。 女孩七八岁的样子,跳下车来跟自己的妈妈一起参战。男孩十岁左右,拉着妈妈说:咱们走吧,太丢人。 男孩的妈妈怒道:白养你了,这时候不帮着我

  • 宝宝虽然还很小,但隐私意识一样很重要
    宝宝虽然还很小,但隐私意识一样很重要

    大家都还记得吧,大约一年前,王菲的女儿李嫣爱上了自拍,在网络上分享了许多生活视频:她对着镜头介绍妈妈王菲搭配的衣服,并调侃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东东,还分享了美妆教程,自拍教程。在美妆教程中,李嫣示范如何化妆显得脸瘦,她还说世界上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 这一系列视频曝光后,网友们都喜欢上了这个率真自信的小姑娘,还戏称她为“李老师”!不过,视频也频频暴露了妈妈的服装、化妆品,还有自家的豪宅等。发现女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后,爸爸李亚鹏回应了此事,自责对女儿管理疏忽,并表示经和李嫣商榷之后封闭了相关公共账号。 这算是一个无伤大雅的小花絮吧!但无独有偶,上个月,有网友在直播平台浏览视频时,无意中竟搜到一个10来岁小女孩的4段视频。前两段视频还好,到了第三段的时候,小女孩突然开始脱衣服,脱裤子……“我觉得这个影响太不好了,这小姑娘还未成年,是不是被坏人利用了?”该网友立即打电话给直

  • 如果爱的反面是“控制”,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如果爱的反面是“控制”,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

    在家庭教养方式,要严还是要松,一直存在着争议。心理学界在松和严的教养方式之间划定了多种标准,其中,最影响范围最大的是下面这种分法:独裁型、纵容型、权威型。 独裁型父母是坚决的、惩罚性的以及冷酷无情的,这样的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限制孩子独立自主或者不让孩子参与作出决定:“为什么?因为我说了要这样做。”典型:虎妈、狼爸。 纵容型父母爱孩子但过于放纵孩子,这样的父母只对孩子施加较少的控制。事实上,虽然这些孩子被给予了很大程度的自由,同时也被允许自己做决定,但他们得到的指导却很少:“哦,当然,亲爱的,随便做任何你想做的。”典型:李天一的父母。 权威型父母会跟孩子进行协商,这一类父母会对孩子有所限制,但同时会解释为什么,同时他们也提倡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当孩子能够承担责任时,他们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给孩子提供建议:“我们来谈谈这一点。”典型:最近流行的海豚型父母。

  •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了?只需做好一件事!
    孩子脾气越来越坏了?只需做好一件事!

    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究竟是怎么了?这个问题也曾纠缠过我。六六小时候是个天使宝宝,可随着她一点点长大了,有段时间越来越喜欢说“不”,开始上房揭瓦,开始变身小恶魔,常常令我失控抓狂。 后来和一位儿童心理教育学的教授聊天,她告诉我,面对“暴脾气”的熊孩子,其实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给予孩子足够多的耐心。你是否也这样对待过孩子曾在地铁上碰到一对父子,俩人都有座,爸爸低头刷着手机,小男孩三四岁的样子,开始是安静的坐着,时不时喊爸爸,一看就是觉得无聊了,在寻求关注度。 可那位爸爸不怎么搭理他。有一句没一句的回他,或者干脆不耐烦的说:“坐着别动,哪来这么多话!” 小男孩觉得没意思了,开始对着爸爸拉拉扯扯,力气用大了,把爸爸扯疼了,爸爸直接吼了他一嗓子:“你干嘛?烦不烦啊!” 小男孩迅速的红了眼睛,毫不犹豫的对着爸爸就是一巴掌。这时候爸爸也怒了,直

  • 孩子渴望听到这4个字,你说过吗?
    孩子渴望听到这4个字,你说过吗?

    孩子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告诉他们,做错了哪些事,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跟别人说对不起……但他们不经常听到这句话——“我原谅你。”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心很细,犯错后容易把愧疚、懊悔藏在心底,那么你就更加需要用这4个字去抚慰TA。 样板:孩子知错后,父母怎么做?我走进儿子的房间,发现他正裹着一条毛毯坐着,眼睛里含着泪,泪珠好像随时都要滚落下来。几分钟之前,他跟姐姐吵了起来,上演了一出愤然离场的戏码。看起来,他现在已经冷静了很多。 “很伤心哦。”我坐在他身边,抱着他轻轻地说。 他没有说话。 “你们刚刚意见不合的时候,你是不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他还是沉默。 我把他抱得更紧了些,泪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滴在了我的胸前。我感到他在我的怀里放松下来,于是我说出了让事态得到缓解的4个字:“我原谅你。” (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父母们,不

  • 当你做了一切孩子依然哭闹不休,该怎么办?
    当你做了一切孩子依然哭闹不休,该怎么办?

    我的母亲是一位极严厉之人,小时候只要我们做的稍稍不好,就非打则罚。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下定决心,绝不对他乱发脾气,要对他温柔相待。但为何,依然事与愿违。不是说由爱滋养大的孩子都能性情温和么? 为什么我已经如此包容,我的孩子却并不知感恩。 他脾气非常不好。就比如今天午睡醒,他想要喝酸奶,我照例去拿,可是发现冰箱里没有,我忘了采购。 当时心里一凉,想,坏了。 果不其然,孩子开始大哭大闹,非要喝到酸奶不可。 我先安慰他,(转移他的注意力)“妈妈忘买了,不如这样吧,妈妈给你榨一杯橙汁好不好?” 他还是坚持要喝酸奶。(我又想起您的一篇可以用想象力满足他)额,你想喝酸奶,想喝多少呢?一水壶那么多?哇,不会把肚子撑成船那样大吧,撑大了也很好玩,可以吃一口胡萝卜进去,让它在你肚子里游泳。 他果然被逗乐了,但是笑容一闪而过,还是

  • 批评孩子的5大雷区,你踩过吗?
    批评孩子的5大雷区,你踩过吗?

    “你再犯错,我就告诉你们幼儿园xx老师......”,说实话,作为一名幼师听到这句话很无奈,很多家长似乎认为孩子只有在老师的面前才不会犯错,殊不知那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犯错时幼师总会第一时间给予最合适的“批评”及引导,可很多家长在生活中的“批评”方式就不是如此了。 那以下5种常见错误“批评”孩子的方式,你有过吗? 1、孩子犯错,家长一生气就打骂孩子 误区: 打骂是不能帮助孩子改正犯的错误的,当孩子只是因为忌惮家长的武力时才听话,会让孩子和你的关系逐渐疏远。而且,打孩子一定是不对的! 建议: 批评是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打骂,小朋友调皮是天性使然,犯了错误我们应该先冷静的思考孩子犯错的前因后果,和孩子讲讲道理,帮孩子分析事情的经过并找出解决方案。 2、孩子人来疯,家长当众大声批

  • 不是在抢玩具就是在被抢,家长怎么用孩子喜欢的套路解决?
    不是在抢玩具就是在被抢,家长怎么用孩子喜欢的套路解决?

    小朋友们抢玩具,大人别插手 曾听老公讲过一位远房亲戚被孩子急出了病:老太太在酒席上看到自己的孙子吃饭抢不过别的孩子,公共场合又没法伸手帮忙,最后急得心脏病发作送医院。 我一直觉得这是个笑话,直到最近口腔溃疡了,才意识到自己也是瞎操心的命:有次去亲戚家,两岁的安安跟三岁的小哥哥抢玩具,惨遭滑铁卢,哭的凄惨且高频。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内心各种着急上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恨不得帮他出手把事情摆平。 然而残存的理智告诉我,宁可急出心脏病,也不能高高在上、冠冕堂皇地出手干涉。小朋友抢玩具是很正常的行为,不能剥夺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小孩子大都有这样的特点:总觉得别人手里的玩具比自己的好,“抢来的”才是最好玩的。其实这也不算小孩独有的特点,钱钟书先生说成年人:“围城外面的想进去,围城里面的想出来”,也是一样的心理。只是小孩子还不会掩饰自

  • 当爹后,好爸爸的10大细节特征,你家占了几个?
    当爹后,好爸爸的10大细节特征,你家占了几个?

    孩子出生后,你家的那位、孩子TA爸是否悄悄发生了变化?生了孩子后,作为妻子的你,每天都感觉幸福满满,还是身心疲惫?当爹后,好爸爸的10大细节特征,你家占了几个? 1、对待自家孩子,完全没有客观性: 2、孩子哭闹时,他是如何表现的? 3、跟朋友打电话时的口头禅 4、他还是那么喜欢游戏,但不同的是,娃出生后,游戏性质变了。 5、喜欢看书,娃出生后,没忘记让娃养成阅读的兴趣。还细心到书本的选择。 6、娃睡觉时,他比所有人都紧张 7、爱孩子,会为了孩子做上几味好菜 8、跟娃洗澡打闹时,往往忘记了时间 9、为了孩子的安全,以前不到最后一刻不收拾屋子,现在丝毫不敢怠慢,不是爱上了清洁,而是

  • 亲子阅读重在坚持,短短几分钟收获满满!
    亲子阅读重在坚持,短短几分钟收获满满!

    亲子阅读,也越来越多地被年轻的爸爸妈妈所认可、被家庭早期教育所推崇。毋庸置疑,亲子阅读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 那么,亲子阅读=陪读吗?亲子阅读该如何进行呢? 一、亲子阅读是陪读又不仅仅限于陪读 0-3岁的小宝宝还不识字,不能自己读书,即使上幼儿园甚至小学低年级的大宝宝,因为识字量有限,也通常不能自己完整地阅读,所以这个时期的阅读主要是由爸爸妈妈来“陪读”。其实宝宝都特别喜欢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书中那么有趣的故事,那么好看的图画,那么多可爱的小伙伴……书,多么神奇呀!自然而然地,宝宝会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而爸爸妈妈耐心的陪读,就成功地为宝宝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但亲子阅读的内涵比“陪读”更广更深得多——好的亲子阅读,有甄选、有互动、有引导,更有潜移默化的对宝宝的兴趣、智

  • 孩子总是说“不”!“可怕的2岁”究竟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是说“不”!“可怕的2岁”究竟是怎么回事?

    宝宝的心里话 我2岁了,妈妈说我是“小犟孩”。最近我超级喜欢说“不”。妈妈说“回家吧”,我回答“不”。妈妈说“喝奶吧”,我回答“不”……上楼梯不想让人扶,穿衣服,不让人帮忙,而且,我的脾气特别急,当我自己系不上扣子时,我不想让人帮忙,还会急得发脾气……我不是要跟妈妈作对,只是觉得当说出“我自己来”的时候,特别自豪。 各位,以后别再说宝宝总是和你对着干了,他真没这意思! 宝宝为什么会这样? 宝宝长大了,开始逐渐意识到“我”的存在(别惊讶,以前的小baby分不清自己和别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呀!于是孩子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尤其是和父母不一样,于是就有了N多的“不”、N多的“我自己……”。 2岁左右,是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宝宝独立意识非常强烈。你一定希望孩子长大有自主性、独立性吧?那这个阶段就该

  • 坚决不让孩子吃糖?管得不对比不管还可怕!
    坚决不让孩子吃糖?管得不对比不管还可怕!

    第一次陪六六在美国过万圣节,这边节日气氛自然是魔幻到不行,孩子们都穿上化妆服,喊着“Trick or treat”,拎着篮子从下午的商户到晚上的社区邻居,挨家挨户去要糖果。 六六嗨到不行,哪怕被女巫裙绊倒摔伤了,还是换身衣服坚持着跑几个小时,一直跟我展示着她逐渐满起来的糖罐。回家后,她抱着糖罐,拿出一包奥利奥饼干吃,还一个劲的让我也来一块儿。 是的,相信看到这里,很多妈妈会微微皱眉:大晚上还吃这么多糖果,可以吗? 对糖果能不能吃的困惑,我们这些讲究科学育儿的家长可能或多或少都有过,颇为烦恼。 在六六一岁前,饮食里没加过糖和盐,都是吃的食物本身的味道。但特别甜的水果,特别酸的柠檬,特别呛的大葱,基本可以入口的天然食材,她都尝过。一岁半以后,偶尔就给她小尝几口冰淇淋或者棒棒糖,因为我们不是那种坚决反对的在意姿态,她对糖果反倒没有特别的热情,经常一

  • 宝宝表达爱的小动作,爸爸妈妈都读懂了吗
    宝宝表达爱的小动作,爸爸妈妈都读懂了吗

    咬你不是捣蛋,是爱你 明明玩得好好的,怎么转眼就用锋利的小牙齿咬妈妈呢?咬完还敢笑! 别生气,宝宝咬人,是他在发泄情绪呢。生气的时候会咬人,开心的时候也会咬人。如果宝宝很高兴地咬你,就说明他在表达对你的喜爱。如果你生气,他会感到委屈;如果你故意咬回去,他会以为你跟他玩,下次高兴时继续咬你。 妈妈可以用亲亲和抱抱回应宝宝,引导宝宝用其它方式向你表白。 微笑,是想要得到你的宠爱 小宝宝的微笑迷人极了,一边微笑一边看着你,感觉冰雪都要被这暖意融化了。 你没猜错,这微笑里包含着宝宝对你的爱,它是宝宝与人交往和表达自己快乐的一种方式,有时他也以这样方式博得大人尤其是父母喜爱,实现感情互动。 所以,如果宝宝对你笑了,千万别忽视哦,他正在求互动! 喜欢你,才会把食物分给你 作为一个占有欲超强的

  • 孩子发育多给予刺激好吗?需要什么样的刺激呢?
    孩子发育多给予刺激好吗?需要什么样的刺激呢?

    如果不是孩子需要的刺激就没有效果为了使大脑发育需要给予刺激,那么是不是刺激越多越好呢?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乐感,有的妈妈一整天都在放音乐给孩子听。有的幼儿培训让1岁左右的幼儿每天看识字卡片,力求让他们会读。 婴儿想听音乐的时候正好有喜欢的音乐放给自己听,他们会想“这音乐不错啊”,自然深深刻在心里。另外,平时经常接触图画书的孩子知道文字世界的魅力,他们想读的时候从小就可以接受这种图画书的刺激,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像这种符合孩子自身的探究心的刺激可以成为一种最理想的体验,对大脑的发育非常有益。但是,如果不是孩子喜欢的刺激而大量给予,不仅白白浪费不起作用,而且有时还会有害处。 不好的刺激太多会成为发育的障碍有这样的例子。一个孩子的父母都是舞蹈老师,出生后就一直成长在舞蹈教室里,经常待到夜里11点多,可以说浸染在音乐环境中,但是,这个孩子却渐渐地变成了无反应的孩子。 让他吃饭他

    标签:学前早教
  • 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避免问“为什么”
    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避免问“为什么”

    对待谎言的政策——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孩子撒谎时,父母会非常生气,特别是当谎言很明显,说谎者显得很笨拙的时候。当孩子坚持说他没有碰那幅画,或者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衬衣上、脸上已经全是证据时,听到这样的谎话的确会让人非常生气。 被激发的谎言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 七岁的昆廷打碎了父亲送给他的一辆新的玩具小卡车,他吓坏了,把碎片都藏在地下室里。当父亲发现卡车残片时,他很生气,问了几个问题,最后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吵。父亲:你的新卡车呢?昆廷:在什么地方吧。父亲:我没看见你玩它。昆廷:我不知道它在哪儿。父亲:去找,我想看看。昆廷:可能卡车被什么人偷走了。父亲:你这个该死的说谎的孩子!你打碎了卡车!别以为你能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接受的煎熬,你知道吗?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接受的煎熬,你知道吗?

    看到一则标题为“9岁女孩上6个培优班,患焦虑症拔光睫毛眉毛”的新闻被送上了微博热搜,便有了为孩子们发声的想法。有很多时候,孩子们出现了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我们没有及时察觉或者察觉了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这个时候,孩子们往往会选择自己消化,自己解决,而容易出现新闻里这种不当解决方式。 孩子的内心其实非常单纯和脆弱。与像“犀牛”一样强悍的妈妈相比,孩子绝对不是天生的小犀牛。他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需要耐心呵护,需要给足阳光和雨露,才能茁壮成长为健康的小犀牛,拥有小犀牛那样强悍的内心。

  • 趁孩子还小,这10句话跟他说清楚
    趁孩子还小,这10句话跟他说清楚

    孩子的成长少不了父母在一旁扶持,注意这个扶持可不仅仅是他的吃喝拉撒,还包括他们的人品、素质、性格、能力等。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指点他们,就比如下面这几句话,一定要在孩子12岁前告诉他们。  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们这样爱你 只要来到这个世上,你就开始接触各类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爱好或者性格等等。为此有些人非常喜欢你,有些人会讨厌你;有些人会因为你胖而不愿和你做朋友;也有些人因为爱好不同而不喜欢你……而你则要想办法接受这个现实,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不过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坏事,更不用因此而难过、否定自己。只要你坚持做个开朗、善良、正直的人,那么大部分人都会慢慢喜欢上你;至于那些一直对你抱有成见的人,那么也可以保持距离,因为这些人大多也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不要吝啬“谢谢”这句话 帮你是情分

  • 这样教宝宝说话只会让他说不好,而多数家长都爱做
    这样教宝宝说话只会让他说不好,而多数家长都爱做

    对于一手带大孩子的父母来说,听宝宝说话是一种享受,生下宝宝每日与他互动时,都期望着他的回复,可是大多数宝宝都要在八九个月后才开始慢慢的学说话,在此过程中父母大施拳脚的时间才到了,教宝宝说话是门技巧,有些错误大多数人都爱犯,只是这样的教人言语,只会让孩子说不好。 说儿语 用儿语和孩子交流是大多数家长都会做的事情,吃饭饭买东东等等儿语,趣味性十足,但是会拖延宝宝早日说完整句子的时间,家长也这样说,孩子认为就是对的,习惯了这样的用语,往完整语句过渡时时间就慢了。 不听宝宝说完 孩子刚开始说话时,肯定是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孩子在表达自己需求时,家长很多时候是不耐烦听完的,实在太慢了,而自己从那几个字中也听明白了,自然的就打断孩子的话,可是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慢慢训练起来的,不多说怎么可能会说好呢?家长更多还是要鼓励孩子说下去。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