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孩子这些事再搞笑也不要对外人讲,尤其最后一个
    孩子这些事再搞笑也不要对外人讲,尤其最后一个

    记忆中一直存留着这几个孩子的身影,其中之一是朋友的孩子,从小他妈妈就喜欢在朋友面前晒他的囧事,朋友们也经常被他的可爱举动笑的人仰马翻的,当他表现出不满的情绪时,经常被他妈妈指责太小气,而现在他已经结婚生子,但仍然不喜欢热闹,少言寡语。而另一个孩子的家长也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经常和家人吵架,有次竟然拿东西去和家长拼命。 家长也没有想到吧,自己无心的言语竟然能会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丢脸的糗事,本来孩子内心已经够伤心了,家长还拿着当笑料去于他人分享,这会让孩子更加的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严重的可能会使孩子做出些极端的事情,给家庭和孩子本身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因此为了让孩子身心可以健康成长,孩子这些糗事就让他烂在肚里吧,当然除了糗事,这些事家长也不要对他人讲!

  • 早教对宝宝真的有用吗?其实父母才能给宝宝提供最好的早教!
    早教对宝宝真的有用吗?其实父母才能给宝宝提供最好的早教!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宝宝的教育问题,从胎教到早教,父母们都是拼尽全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几个月的宝宝,妈妈们见面了打招呼都会问:“去早教班了吗?”可是也有很多参加了早教班的宝妈说,“学了那么多节课什么收获也没有,孩子去了总是哭。”那到底早教对宝宝到底有没有用?用不用上早教课呢?看完下面这些父母们就会明白了。 一、早教到底有没有用?研究发现,儿童的潜能是呈递减规律发展的,越早开始发展宝宝的潜能,越能开发宝宝的智力。而早教就是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的教育,其实这个阶段的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人类对各种信息和各项能力发展都是在生命开始的几年,针对这段大脑发育的黄金期,如果家长们在这个时期能通过正确的方式来开发宝宝的智力,好好培养教育孩子,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宝宝上早教课遇到的问题知道早教有好处,很多父母一下子就给宝宝报了长长的早教课时,但宝宝

  • 如何和孩子相处 给爸爸们的四点建议
    如何和孩子相处 给爸爸们的四点建议

    一、满足孩子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当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一团从头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地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有时在草地上,他们会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捡到的树枝,一个劲儿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泄了气。“没关系,我再找。”在经过一场草地寻宝之后,他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些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在孩子的脸上、眼里,我们看到了两个字:快乐。这就是放手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的第一个好处:满足孩子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 别将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别将你的孩子养成白眼狼

    国庆带孩子回了一趟外婆家,得知:七姐要嫁人了。七姐离婚十几年,独自养大一双儿女,如今她女儿十八,儿子十五。一直说要等儿子女儿结婚后再考虑个人感情的七姐,终于决定提前将自己嫁出去了。 七姐的故事很励志,她在她儿子三岁时离婚了。前夫除了留给她一双儿女,便是一身债务了。但只要能摆脱好吃懒做的前夫,七姐她自愿承担养俩孩的责任和债务。 为了还债,七姐同时做三份工作,辛苦耕耘,不舍昼夜。十几年的努力打拼,她不但养大了一双儿女,还掉了所有债务,还在珠海买了两套房子。 当然,成就背后是数不尽的心酸和疲惫,那些钢铁侠般飞檐走壁的日子充满风霜和孤独。但她就有雌雄同体叱咤风云的刚强,将事业打磨得越来越好。事业成功,再加上她本来长得娇美,打扮打扮,拜倒门前的男士也不少。 但七姐选择单着,她认为孩子还小,不想让他们在情感上有困惑。 这样的七姐充满爱,

  • 孩子和谁一起睡的确很重要
    孩子和谁一起睡的确很重要

    前不久小派听到了一个富人家孩子的事。是小区里的一位保姆林阿姨说的,据说陈老先生开的鞋贸公司,生意都做到海外去了,陈先生开了一家有着一百多人的软件公司,陈太太正在升造,这家境好得让人羡慕。 这样的家人,按理说是非常重视孩子教育吧? 当然啦,孩子一出生,就请了专门的育婴师指导之类的,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很多的才能。 带着女儿在楼下玩耍时,常会碰到林阿姨也带着两周岁的陈家孩子,于是闲聊几句,才知道,孩子其实跟父母并不亲近。 也许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也许是陈姓夫妇觉得每天晚上要来来回回的折腾吃不消,又或者是其他的什么的原因,夫妻俩更多的忙于工作与学习,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确实比较少。 不知道,是因为陈阿姨所说导致的心理原因还是什么,再看那孩子,浓眉大眼,却少言寡语,不爱笑,总觉得眼底里少了一些什么,心里竟生出了疼爱之心。

  • 你的孩子并不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人,而是成为受欢迎的小孩
    你的孩子并不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人,而是成为受欢迎的小孩

    在我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候,特别不喜欢好学生,学习好或者是听老师话的学生,于是,在可以挑选座位的时候,我会坐在教室的最后几排。 中考前一段时间,我们后几排的学生几乎被认定为无药可救的三不管人群,几乎各种怕影响好学生的事情,都让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去完成,比如上街举旗游行。后来,老师突然发现,我的学习成绩还可以,于是硬将我的座位安排在了第二排。 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叛逆期,现在想来当时自己的这种行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叛逆了,这种对好学生的不认同,实际上是在潜意识里,对大人的不认同。 1 在很多学校,没有人愿意当好学生,贴上这个标签的孩子通常没有运动天赋、不受大家欢迎,或别无所长的人。如果你被认为是好学生,只有当你还有别的才能被大家欣赏时,你才能与大家相安无事。 也许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功课好被看作是“我们孩子”的叛变者,因为这些学习好的

  • 孩子想要的东西,刻意不满足他,这样真的好吗?
    孩子想要的东西,刻意不满足他,这样真的好吗?

    欲求不满才会贪心 周末的傍晚,我们一家人去广场玩。心心在前面开心奔跑,我和心爸跟在后面散步聊天,广场上非常热闹,小贩贩卖着各种玩具:会飞的小黄人、会爬高翻身的毛毛虫、匍匐打枪的光头强,这些质量不好的小玩具总是能引得孩子们的驻足。小贩们见有孩子停下来看,便更卖力展示。 终于,心心停在了一堆缤纷的大泡泡面前。她看了一会,开口了:“妈妈,我要泡泡!” 心爸本能回应道:“喜欢泡泡就在这里看看吧!” 心心看了一会儿,好像不尽兴一般,又再一次要求:“妈妈,我想买泡泡!” 我想立马上去满足她,却被心爸阻止:“你不能让孩子养成看什么都要买的习惯啊!” 虽然觉得心爸对孩子要求严格了些,但想想似乎也有道理。于是我没有动,弱弱地重复着:“心心,喜欢就在这看看吧!” 心心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大泡泡随风飘走、破灭,好像她小小的愿望也破灭了一

  • 不是天生的亲情,而是父母公平的爱!
    不是天生的亲情,而是父母公平的爱!

    一碗水端平~最近,真是喜事连连,杨老师周边的二胎妈妈,都平安的生下二宝,而且都凑成个“好”,看得杨老师都想再生一个了,所以我问妞妞:“妞妞,你想要个弟弟还是妹妹呢?” “是妈妈生的吗?” “当然是妈妈生啊!” “那我想要只小狗狗。” “起开!” “为什么,妈妈?就生个狗狗吧!求求你了,妈妈!我会照顾它。” 册那,这是谁家孩子,不是我生的,要只狗,还要我生,没有那个本事。 可是之后,我在想,为什么妞妞会想要只小狗,而不是要个弟弟妹妹呢?当然这个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特别喜欢小狗,也可能是因为“同胞竞争”的关系,不自觉地选择了不同物种啊! 那什么是“同胞竞争”,这是心理学上的一个词,这是自然界的本能现象: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孩子之后,为了争夺父母的爱和成长资源,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同时“同胞竞争”属

  • 宝宝不愿“开金口”,五招帮他提高语言能力
    宝宝不愿“开金口”,五招帮他提高语言能力

    宝宝21个月,就是不开口,怎么办? 5招提高宝宝语言能力 ? 准备玩具与图书 宝宝是在玩乐中启发智慧的,因此,父母可为宝宝提供丰富的图片、图画书、涂鸦书等,供宝宝翻看、涂抹。另外,各种有声或无声玩具,如木偶、毛绒玩具、汽车模型、发声玩具等都能让宝宝活跃投入,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机! ? 说得越多,学得越多 将自己正在做的每一件事情、看到的事物、人物以及自己的感受,用清楚而缓慢的声音告诉宝宝,询问宝宝的想法。或许幼小的宝宝尚不能听懂,无法回应,但这些絮絮叨叨的语言会化为激发宝宝表述的动力。 ? 神奇的模仿 不管多大的宝宝,都可以模仿各种事物发出的声音,小猫的叫声、小狗的汪汪声、汽车嘀嘀声等,可以帮助他们熟悉周围的世界,并和各种拟声词对应起来。 ? 分享阅读时间 每

  • 孩子“遥控”父母怎么破?
    孩子“遥控”父母怎么破?

    孩子手中有个遥控器,轻轻一按爸妈就乖乖照办: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爸妈可能要问了:这个“遥控器”究竟是什么?其实,看看下面的例子你就知道了: △马上要吃饭了,可孩子哭着喊着要吃零食,心软的大人骂咧咧:“给你吃给你吃,等下你不把饭吃完看我不揍你!”孩子如愿以偿,即使等下不好好吃饭,也能如法炮制逃过责骂; △商场里,孩子指着一个机器人不肯走,妈妈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好多你玩一会儿就不玩了,不能再买!”可经不住孩子哭闹滚地,无奈地把玩具买回了家; △在外面玩累了,孩子非得要爸爸抱,爸爸拒绝:“这么大了还要抱,自己走!”孩子开始哭闹,面对路人怪异的目光,爸爸只好乖乖照办,孩子这才破涕而笑…… 类似的事情在无数家庭每天都上演。 孩子手中那无往不胜的“王牌”或者说“遥控器”,就是孩子的哭闹。 孩子手里的遥控器是爸妈

  • “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攀比”不是病,是孩子确立社会地位的方式

    “妈妈,我想买这个奥特蛋,我们班的男生都有了,我也想要!” “爸爸,小强说他家开的是奔驰,咱们家的车是什么牌子呀?”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学会“攀比”了,家长很担心,问我怎么办。提问的时候还特意补充说,家里从没有人这么说,是不是跟着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坏”了? 这实在是个好问题,特意在网上搜了几篇关于孩子攀比的文章,结论大部分是统一的——“攀比”是一种“病”,得治。 作者们的观点也都大同小异,“家庭原因”占大头儿,如果父母本身喜欢攀比,孩子会潜移默化这种行为。 上述文章提出的主要建议就是降低父母的这种行为,并且有人认为可以“改良”攀比的行为,比如让孩子从比较物质转移到比较成绩上。 而今天要讨论的几个观点可能对你来说颇具颠覆性,这里特别要感谢宾大,哥大还有哈佛的小伙伴,这些

  • 18张图对比女孩好养还是男孩好养
    18张图对比女孩好养还是男孩好养

    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朋友圈晒娃的宝妈分为两派,晒宝宝乖巧、软萌、成绩好的家里肯定有个秀外惠中的姑娘,吐槽损坏家电、调皮捣蛋、屡次被叫老师叫家长的,家里肯定有个飞扬跳脱的小子。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妈们晒得图吧! 看了这些图,相信宝妈们都深有体会:生活中男孩的鬼马事多了去了,而相比养男孩养女孩貌似真的省事好多。而且,几乎在人生的头几年,大满贯的获得者都是女孩,男孩们却更像是摸不着头脑的无头苍蝇。那么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男孩们是成心的? 十月菌 其实男孩之所以变现出好动、直接、不爱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成心捣乱,而大部分原因是由男孩的生理结构所致。下面,十月菌就来给大家详细讲一下男孩与女孩的“大不同”。 1

  • 致父母:请不要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致父母:请不要再给孩子玩手机了

    现在由于父母的原因,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耳濡目染的玩手机,一开始孩子闹腾就拿手机逗孩子,现在,手机成了孩子的必备玩具,每天看手机,不给看就哭闹。 有时候父母为了图自己轻松,把手机或者iPad扔给孩子,放任孩子玩耍,而孩子玩手机已经成为习惯。 一方面担心孩子看坏眼睛,一方面又怕孩子哭闹,到底该不该给孩子看呢? 不要为了一时的轻松,而留下一生的遗憾。 和朋友约了一起晚上去吃饭,路上因为朋友需要用手机,暂时不能给孩子玩游戏,孩子一直很期待朋友打完电话把手机给他。 当朋友说不要玩手机的时候他曾经闹过脾气,直到朋友打完电话把手机给他,才恢复了快乐的状态。整个晚饭过程他就没再说话,一直低头专心玩游戏。 我突然觉得手机游戏有点危险,4岁的孩子已经深深陷入了手机游戏中,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严重,不知道他上以后会怎样。

  • 你批评别人的孩子不分享前,请告诉你的孩子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你批评别人的孩子不分享前,请告诉你的孩子分享的正确打开方式!

    进入二胎时代,我们似乎每次提到二胎除了有个伴之外就是两个孩子不会像一个孩子那么”独”。两个孩子会更容易懂得什么是分享。但是在你的孩子礼貌分享的时候,你是否知道这种分享究竟是心甘情愿,还是委屈求全呢?那些不分享的孩子就是我们概念中的坏孩子不懂事的孩子吗?仔细想想有些事情你自己都不愿意做,为什么要对不分享的孩子道德绑架呢? 接下来分享给大家的是两件小汐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事件一 前一段时间带小汐在游乐园玩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小汐一个人在玩墙上挂着的字母玩具,此时过来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跑过来一句话没说,和小汐一起挤在了字母玩具前。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希望两个孩子可以自己解决这样的事情。但是女孩的奶奶突然走过来,对小汐说:”这是大家的,就应该大家一起分享"期间我看到小汐委屈的表情。但是他仍然执着的站在原地不动,默默的宣誓着自己的主权。这位老人始了五分钟不间断要求小汐分享的说教。最后这件事以

  • 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我的孩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她出生后一直在我的身边,非常粘我。入园后,我们开始尝试分房睡觉,晚上只要有点小动静,她就会往我们的房间跑。白天在幼儿园里,老师也说她是最粘人的孩子,遇到她不熟悉不喜欢的事,经常会去抱抱老师......孩子是不是缺乏安全感呢?怎样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一个总是围着父母打转的孩子或是半夜会焦急地跑进父母房间的孩子,通常是具有安全感的孩子,因为他知道父母是可以被信赖和依赖的,只要他有需要,父母就会陪伴在他的身旁,父母就会及时对他做出反应,而且他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帮助)。 在幼儿园里,有安全感的孩子,在遭遇到他不熟悉不喜欢甚至害怕的事情以后,通常会及时寻求老师的支持帮助,比如跑到老师的身边要求一个大大的温暖的拥抱,比如请求老师参与帮助解决眼前的问题,因为他知道老师也是可以被信赖和依赖的,而且他知道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帮

  • 孩子不会交朋友?可能是你管太多了!
    孩子不会交朋友?可能是你管太多了!

    我们的孩子终有一天会走向社会,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去打交道。 咱且不说人脉对一个人事业的重要性,单说有一两个知心朋友,我们的心情起码有所寄托,不然孤独寂寞彷徨无奈加困难来袭时,何处安放那颗需要友谊的心呢? 有很多人他们没有知心朋友,因为在与人交往时,他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发现无友可交;或者是他们过于斤斤计较,别人懒得与他交往;或者是他太多疑很敏感,别人跟他一起很有压力。 不管是哪种原因导致的没知己好友,他们的生活总会缺少一些美好的色彩。而孩子人际观的形成,是从3岁左右就开始了。 最初他们只对物感兴趣,比如昨天我带涵涵出去玩儿,在游乐场里,3岁以下的孩子们都是各自玩各自的,彼此之间很少有交集,他们眼里只有面前的玩具,没有玩伴和朋友。而3岁以上的小孩们会在玩的过程中,交换一些东西,发生一些来往。 慢慢地,孩子需要朋

  • 孩子你可以哭、可以闹,但请你不要去做一个乖孩子!
    孩子你可以哭、可以闹,但请你不要去做一个乖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他们疼孩子、爱孩子,却从来不考虑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动不动就说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哭不闹,有再喜欢的东西也不撒娇向父母要,这样真的好么? 有些家长一味的让孩子老实听话,在本该释放天性的阶段压抑孩子,表面上是为了孩子好,却从来不考虑这样教养出来的孩子是否适应社会竞争。这种看起来无私的父母,其实最自私。 太乖的孩子会有哪些性格缺陷? 1.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家长总是夸自己孩子“听话”,可听话的背后却是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情绪,如孩子被要求将玩具分享给别人,明明内心想拒绝,却因为担心被家长否定为“不懂事”而顺从。 这类孩子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因为家长没有给表达的空间。 2.不由自主的讨好别人。有些“乖”孩子都是被家长吓出来的,如经常对孩

  • 鼓励孩子“你真聪明”不如“你真努力”!
    鼓励孩子“你真聪明”不如“你真努力”!

    我们曾经认为鼓励教育对孩子是好的,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但是心理学家发现,经常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是最棒的”,反而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 一个小神童,从小就不断地听到别人称赞他聪明,他也知道自己是聪明的,但是在学习上却不能将他的智商天赋表现出来。虽然他学东西很快,可是一旦遇到一点阻碍时,他很快就会放弃,不愿意去挑战,他把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归结于“我不擅长”。这样的孩子不少,他们过分依赖自己的天赋,相信自己很聪明,不需要靠努力取得成功,因此会逃避自己不擅长的事。 ▼ 心理学家德威克用10年时间对400名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一直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缺乏自信,不敢冒险。德威克让孩子做一个简单的测试,每个孩子都能做的很好,当孩子们完成测试时,她就会对孩子进行两种不同的表扬,一种是表扬他们的智商:“你真

  • 几招小技巧培养孩子创造力,现在做还不迟
    几招小技巧培养孩子创造力,现在做还不迟

    小刚今年已经4岁了,可是他整天呆头呆脑的,整天什么事情都得妈妈教着去做,自己都懒得动脑子。这不,刚刚又把桌子上面的物品弄的一团糟,妈妈看到这个情景之后心里十分的生气,整天不会收拾屋子竟会添乱,于是又把小刚训了一顿,自己整理起来了。 小刚跑到自己的屋子里面,满脸的委屈,憋屈的泪水也慢慢的流了下来。其实小刚只是想把这些物品给弄乱了,自己再慢慢的整理一下,看看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造型,可是每次这些想法刚有,总是被妈妈给无情的扼杀了,小刚现在变得呆头呆脑的,妈妈的责任最大了! 观点分析: 对于小孩子来说,4岁之前是创造力、想象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机,想要再培养那就是难上加难了。可是不少父母往往对于孩子的创造力理解不了,经常将创造力看做是破坏力而及时给制止了,这样孩子往往会被很大程度给限制了。那么培养、提升孩子的创造力需要怎么做呢?

  •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回答上这九问题再说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回答上这九问题再说

    如果父母对孩子能够做到看其行、知其意,知其意、懂其心,了解的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懂的孩子的内心需求,这对孩子的成长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的,对亲子关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了解孩子先自测一下自己,问问下面这9个问题你答得上来吗? 1、你的孩子有朋友吗?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朋友,也不知道孩子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就不要说朋友的父母是做什么的了。了解孩子的朋友以及父母的情况,对于你了解自己的孩子会有很大帮助。 2、你的孩子有哪些习惯? 说起孩子的习惯,可能会有很多的父母抱怨,我的孩子没有好习惯,只有坏习惯。不好好吃饭,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讲卫生,做事拖拉等等。那么,孩子有哪些好习惯呢?父母的不仅仅是了解,而且要利用好孩子的好习惯,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 3、你的孩子喜欢吃什么? 孩子喜欢吃肉,很少吃青菜,这是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