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对孩子最有神奇效果的一句话,神奇!
    对孩子最有神奇效果的一句话,神奇!

    千万别跟孩子说的10句话你都知道了妈?估计看完的爸妈都表示:这些伤娃的话,自己看着也是句句戳心。语言是把双刃剑。能伤人,也能疗人。许多话换个说法,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孩子值得表扬时,请这样说:“你写得真好”“你真乖”“你真棒”……这样千篇一律的赞赏,其实对孩子来说并没有多大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这里教大家几招真正有用的表扬法: ● 让表扬更具体、更真诚 “我最喜欢这句:‘天使挥着翅膀’” 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得好在哪里。 “谢谢宝贝,喝了你冲的奶,妈妈感觉特别温暖” 分析:告诉孩子“好行为”带来的“好感受”,孩子更有成就感 ● 把表扬总结成一个词 “你答应妈妈五点回家,现在正好五点,你真守时 “你已经看了半个小时单词,你真专注 分析:告诉孩子一个新词,增

  • 一组漫画告诉你,如何帮孩子撕掉负面标签?
    一组漫画告诉你,如何帮孩子撕掉负面标签?

    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一个孩子一生的影响力,因此,在教育孩子时,切忌随便给孩子下定义,贴标签,否则一不小心,就会让孩子的幼小心灵受创。 怎样才能帮孩子撕去负面标签,帮孩子从这些负面角色里面走出来呢?以下这组漫画,告诉了我们最实用的技巧。 寻找机会 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关键就是:家长要去寻找和肯定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指责和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只要肯于、善于发现,孩子总有亮点值得被赞赏。 列举孩子做好的一件事,对他进行鼓励,告诉他你是能做到的;注意到孩子的一次进步,对他进行强化,你今天这样做很好,没有陷入到以前的错误中哦;甚至是孩子犯错误时,也不要太强化他的错误,而是去分析和赞赏他积极的补救措施…… 这一切都可以帮孩子扭转态度,让孩子看到全新的不同的自己,感受到

  • 孩子做错事闯祸,只需3个问题,胜过所有说教
    孩子做错事闯祸,只需3个问题,胜过所有说教

    为什么孩子犯错后认了错,也做了保证,为什么下次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到底是你的方法有问题,还是孩子左耳进右耳出,对你的意见不接受? 偷玩具的小杜 妈妈带着小杜到朋友孙阿姨家玩,回来后妈妈发现小杜一进门就躲进房间。妈妈透过门缝往里面看,见到小杜从书包里掏出一辆红色的玩具汽车。原来小杜从孙阿姨家“偷”回了小汽车。 妈妈打算先不动声色,一方面是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另一方面,她心中有一个比批评指责更好的方法。 晚饭时,小杜从房间出来了。 妈妈问:“你觉得你今天的行为怎么样?” 小杜一脸茫然,妈妈提示了句“小汽车”,小杜一下子低下了头。 想了一会,小杜说:“妈妈,我错了,我不应该把小南哥哥的汽车拿回家玩。” 妈妈:“嗯,小南哥哥找不到小汽车该多伤心呀,那你打算怎么做?” “那……妈妈你帮我把小汽车带回给

  • 当甜心宝贝变身“愤怒的小鸟”,是时候教你放大招了!(建议收藏)
    当甜心宝贝变身“愤怒的小鸟”,是时候教你放大招了!(建议收藏)

    事实上,宝宝的叛逆期从18个月就开始萌发了,2-3岁到达顶峰。这个阶段宝宝会表现出不顺从和经常任性、哭闹的行为,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 身为妈妈的你,要怎么应对才好呢?化身谈判专家,和他讲一讲“大道理”?还是以暴制暴,撂狠话“我要把你从楼上扔下去”?又或者和平利诱,“别闹了,我给你买玩具”? 今天的分享文章是关于如何教会孩子学习控制愤怒,从幼儿到学龄儿童全面囊括,希望妈妈们能拿出十分钟,认真读一下,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帮助,当然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收藏或者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的妈妈受益~~ 本文由叽里呱啦小伙伴翻译。作者:克里斯蒂娜·弗兰克,《家长》《健康》以及其他杂志撰稿人,文章主要关于健康,心理学以及育儿方面。 当我的大女儿奥莉快要两岁的时候,她开始出现打人的举动。所有的不对都会引起她的愤怒,比如说告诉她洗澡时间到了,或者我涂了错误颜色的口红。作为一个开明的母亲,我

  • 孩子有报复的想法,怎么办?
    孩子有报复的想法,怎么办?

    今年所有的老师皆向我反映他情绪大大改变,除了顶嘴还很会记恨,甚至昨晚我们与他聊天时,他坦承自己对英文课同学的取笑采取计划性的报复。我觉得孩子这么小就有如此严重的报复心理,实在不妥,但不知如何处理,麻烦专家提供一个方向,谢谢! 台安医院临床心理师杜玉祯回复: 儿童对于周围环境与事件的解读方式不同于成人,也会用不同的方式因应,他们所采取的行动常较为冲动,也较具伤害性。当孩子出现让家长觉得匪夷所思或非常不同于过去的行为时,除了需尽快处理当下的问题行为,更要从孩子所处的情境中,找出问题源头。 由文中所述,“小学三年级上了资优班”似乎是个重要的时间点及事件。在新的环境、新的学习方式中,孩子在学习、人际关系、班级适应上是否碰到了困难?他是否遇到惯用方法不能处理的事吗?孩子本身的特质是善于求助或闷在心里?家长厘清问题后,可协助孩子去了解事件或问题的本质、事情发生的来龙去脉

  • 和小朋友打架,为什么爸爸总责怪我
    和小朋友打架,为什么爸爸总责怪我

    我的小时候和大多数小朋友一样,调皮、捣蛋。但偏偏还是个包子。每次被其他小朋友抓得“面目全非”,也不敢还手。每次都是我爸板着脸把我拖回家。当然我免不了被骂一顿。“你怎么这么喜欢和别人打架?”“你不要和他玩不就没事了?”…….我真是又气又委屈。为什么我的爸爸不帮我,我被欺负了却还要数落我呢? 将近20年过去了。现在的小朋友打架的情况是少了,但因为争抢玩具引发的大战却不少。 我小侄子今年九月刚上幼儿园。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宝贝,爸爸妈妈宠,爷爷奶奶宠,外公外婆宠。上次一起去肯德基,小侄子一看到儿童乐园就不淡定了。“妈妈你看,海洋球!”“妈妈,我要去玩滑滑梯!”“妈妈,你快帮我把鞋子脱掉!”...... 玩了不到五分钟,儿童乐园传来震天的哭声。闻声望去,小侄子正在和一个比他高一头的小姐姐抢玩具,谁也不肯松手。小姐姐死掰小侄子的手,小手争得通红。小侄子人小脾气大,撕扯着小姐姐的衣服。小侄

  • 孩子“拖延症”的治疗方法终于找到了!
    孩子“拖延症”的治疗方法终于找到了!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态:早上起床,睁眼后还要躺好一阵才坐起来,穿好上衣再坐一会,明明三两分钟就可以起来了却生生要多花五六分钟,这是轻微拖延症表现。 工作时,刚准备做事,不知道因为一件什么事情,思绪又飘飞了,好不容易集中精神想把事情赶紧做完,一看时间还早,再刷几个网页再做吧,成功的把上午就能完成的工作拖到了下午,这是中度拖延症表现。 到了周末了,天气不错,可以起床洗个床单被子,去买点菜,然后还约了好朋友一起喝下午茶。可是,上午睡了个懒觉不想起来,中午也不想自己做饭吃了,然后给朋友打电话说下午还要收拾家里,床上躺够了再到沙发上躺着,最后一天快完了才想起来,床单也没洗、菜也没买、下午茶也没喝,一天没出门,什么事都没做,这是重度的拖延症表现。 有没有对号入座的家长。 拖延症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与生活习惯,而且还具有一定的

  • 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你自以为是的唠叨,其实会害了孩子!

    你身边一定不缺这样的妈妈。她们爱孩子胜过自己,孩子的一切都要操心,每天心里想的,嘴里说的,手上做的无一不是为了孩子。可面对妈妈如此无微不至的爱,大部分孩子却并不领情,因为他们的妈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爱唠叨。 曾经的我们最烦大人唠叨。每次老妈一开启碎碎念模式,我们就会在心里嘀咕,“以后等我有了孩子,才不像你这么唠叨呢。”可如今咱真的当了妈,却也经常被唐僧附体。碰上宝宝不耐烦,我们还会语重心长地说,“妈妈是关心你才跟你说这么多,换成别人我才懒得说呢!”那表情、那语气,和老妈当年一样一样的。 可是唠叨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还是我们自欺欺人呢? 唠叨不是关心,是对孩子的不信任 回想一下,宝宝做每件事,我们是不是都要给出很多意见,指手画脚一番? 宝宝玩积木,本来就是创意无限。可大人非得规定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 宝宝刚开始

  • 宝宝成长 | “棍棒之下出才子?”,真的靠谱吗?
    宝宝成长 | “棍棒之下出才子?”,真的靠谱吗?

    显然,这是不靠谱的,如果靠打能出才子,那就不用老师了,可能还会新出一个“专业打娃”的行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棍棒之下出才子”是如何不靠谱的? 打出来的“伤” 家长如果一味靠“打”,来养育孩子,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当孩子还比较小的时候,心理的承受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家长无缘无故的打孩子,不仅会给孩子造成肉体上的伤害,而且还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打出来的“障碍” 如果孩子的小的时候,家长经常性的打孩子,会引起孩子的反感,甚至开始叛逆父母,有什么事情,宁愿自己放在心里,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打孩子会严重阻碍孩子跟父母之间的交流,所以妞们对待孩子要“温柔”哦。 打出来的“极端” 看过很多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新闻,这些可怜的孩子,大都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儿时家庭生活的不

  • 孩子,请别太快长大,妈妈想和你慢慢走
    孩子,请别太快长大,妈妈想和你慢慢走

    看过很多书和文章,请教过许多老手和前辈, 脑海中把幻想的经典场景演练了无数遍, 但还是在数不清的瞬间,心里为你颤抖不已。 只可惜一天的时间那么长,一年的时间却是那么短, 妈妈看着你逐渐长大,却还觉得这个母亲的角色永远不够火候。 总希望和你相处的时间能够再多一点,再长一点,再久一点。 如果可以的话, 妈妈想在儿童套餐变成超值套餐之前, 想在儿童票还有效之前, 想在你还没完全长大拥有自己的天空之前, 和你经历更多快乐的冒险,探索更多有趣的世界。 时间不知不觉就走了,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每一段经历都会变成宝贝心中珍贵的回忆。亲爱的爸爸妈妈,工作再忙,也别忘了孩子心中最深切的渴望,不过是和爸爸妈妈手牵手,一

  • 你永远不知道,你一句无心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你永远不知道,你一句无心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

    你永远不知道一句无心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今天想聊聊我一直比较欣赏的一位老师。老师姓温,是一位关注青少年心灵成长的计生工作者,很矛盾的身份,但她却做的游刃有余,有声有色。我以为这样的她肯定是从小就被夸到大的那些别人家孩子,直到后来看到她给一家自媒体做的一个采访。 温老师家有三个孩子,她排老二,一个尴尬的位置。上面一个姐姐,聪明漂亮,学习好,从小被父母肯定和表扬大的,所以浑身上下都张扬着自信。下面是个弟弟,被父母夸是天才长大的,后来考上了常青藤大学。而她刚出生,就被告知是个弱智。一直被社会上的所有人忽视着长大,至今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你是一个弱智”“这孩子是个傻瓜”,所以在她的骨子里一直都充满了自卑。 那么自卑感是怎么产生的呢? 一.父母过度批评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家长还没有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每次孩子只要做的

  • 再不知道就晚了!孩子出现这些奇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再不知道就晚了!孩子出现这些奇怪行为,都是有原因的!

    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 其实,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通常属于心理问题,家长应该正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

  •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慢养,给孩子一个好性格!

    一位家长说:这篇文章改变了我的很多观念,我只后悔太晚读到它。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别让孩子跑错方向如今很多父母都很心急,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

  • 学会放下,才能腾出双手拥抱孩子!
    学会放下,才能腾出双手拥抱孩子!

    起初,我们总以为所有母亲都天赋异秉,不必修习便会成为爱的高手。迂回曲折之后,我终于明白,在岁月的练习簿上,纵使每页都绘着心心相印的底纹,我们仍需千万遍练习,才能瞥见爱的真相。 1、我用开花惊醒你 刚才,我又对儿子发脾气了,无非是些琐碎小事,可我却大动肝火,呵斥连连。儿子像突遇台风,含着满满一嘴饭菜,动也不动,眼里全是惶恐。暴风骤雨之后,无限懊恼,都上心头,我捧住头,恨不得痛打自己一顿。 很多时候,我们友好相处—— 满桌饭粒菜汁,我来细细揩抹;满地玩具狼藉,你去慢慢收拾。我帮你在磕伤的膝盖上涂紫药水,你替我在手腕上画个指向3点整的手表。我的额头上粘着可爱的米老鼠贴纸,你的碗里盛着温度刚好的粥汤。这样的光阴,如蓝印花布,素朴绵密,不动声色,却寸寸花开。 但我常常失去耐心,怒火如飞溅的墨汁,淋淋漓漓,白底蓝花的日子,忽然间变得一片狼藉。在电话里

  • 我的孩子学会了分享,我却为他担心起来……
    我的孩子学会了分享,我却为他担心起来……

    只会让孩子分享,没有情感的核,只会演出假谦让的样板戏。”喏,妈妈,分享给你!“毛豆拿下蛋糕顶上一颗闪亮的糖浆草莓,爽快递给我。为娘心里好生感动:“儿子没白教,知道分享东西给别人了。” 我的高兴没持续多久,毛豆补了一刀:“这个草莓我不喜欢吃,太酸。“我心里咯噔一下,“那你为什么要给妈妈?”毛豆一副认真脸:“因为我们要学会分享。”我盯着他往嘴里塞的乳酪蛋糕坯, 问他说:“妈妈喜欢这个,分享这个给我可以吗?”“不行不行!”他忙不迭的拒绝,“等我吃剩下再给你!”刚恋爱那两年,攒钱去英国旅游。没买包包也没买衣服,扛回了两套wedgewood餐具。秀丽清奇的英式餐具,端端正正摆在水晶样的店里。 我再也走不动路,花掉了工资的三分之一,请回了家。两套餐具中,一套花语,一套狩猎。我更偏爱那套花语。沉静的花蕊配月白底色,优雅至极。不久好友婚礼,想送她一套wedgewood,却犯

  • 打不得骂不得,说道理又没用,那要如何应对“孩子不配合的情况”?
    打不得骂不得,说道理又没用,那要如何应对“孩子不配合的情况”?

    当孩子不想去上学,你是怎么做的?当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你是怎么处理的?当你拒绝他买玩具的要求,他大声哭闹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应对的?……父母对孩子“各种不配合”的处理方式,最终塑造了孩子的性格特点。因为除了基因,父母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比如: 一模一样的走路方式。 一模一样的生气方式。 一模一样的行为模式。 你用哪种方式教育孩子呢? 研究证明,错误的教育方法,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哄,是对孩子真正问题的忽略! 过度打骂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让人在下次犯错时变得更加小心。 长期错误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出

  • 这个年龄的宝宝患上强迫症,真是逼得宝妈分分钟想暴走
    这个年龄的宝宝患上强迫症,真是逼得宝妈分分钟想暴走

    现在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强迫症,例如睡前必定要刷一会手机、手机上的小红点必须要戳开、出门后总觉得家里的门没锁好等等。但是有了宝宝之后才发现,论起强迫症、固执谁能跟2岁的宝宝相比呀,他简直能把你逼疯。 例如饼干碎了,宝宝必须将它们黏起来,如果你告诉他没办法粘会原来的样子,那么你就准备接受他的嚎啕大哭吧。再者就是不管玩什么玩具都必须要摆整齐,如果排的不好,歪了,他就会发火。喝水时,如果你帮他拿杯子打开盖子,就会发飙,说要自己来拿,然后把杯盖合上,放到原来的位置,再去拿,自己打开杯盖,我是有多多余呀。 门铃声响时,不管家里有没有人,都必须得他自己去开门,如果其他人将门打开了,对不起,你出去,关上门再来一遍。吃饭时,每个人都得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位置由他来指定。就算是家里有客人来,位置也不能变。否则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搞得大家好尴尬啊。好几次都想打他

  • 宝妈这样嫌弃七个月大的儿子,老公看到后大骂缺心眼
    宝妈这样嫌弃七个月大的儿子,老公看到后大骂缺心眼

    在一次晚饭后,林女士刚开口说咱们家儿子,后半句还没说出口,她老公说:“赶紧给我闭嘴,哪有孩子亲妈整天嫌弃自己孩子笨的,这么大孩子会看出什么,整天在那里损自己的孩子,我看你是不是缺心眼!”林女士听了说:“我同事家的女儿刚5个月都会叫爸爸妈妈了,咱们儿子比人家大了足足两个月,结果什么都不会,整天就会哭,难道还不笨吗?” 其实,一直都有这种说法:说话早的孩子一般都很聪明,以至于很多妈妈会根据孩子说话早晚来判断孩子聪明与否。 那么说话早的孩子真的就聪明过人吗?孩子什么时候说话才属于正常现象呢? 一.孩子的早期发音都是无意识的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宝宝会在5个月的时候会发出无意识的声音,比如bbpp。初为父母,听见之后会惊喜地认为这是孩子开始学说话了。其实这都不能算是说话这几个简单的音节是孩子无意识发出了,之所

  • 尹建莉: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尹建莉: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孩子在本该“率真自我”的童年时期就被迫放弃成为自己,她生命的能量无法用于正常成长,过多地消耗在了应付他人上,这种痛苦极为深刻,可能会成为携带一生的厄运和诅咒。 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我的孩子现在上幼儿园小班,我一直觉得女儿乖巧、懂事,说话算话。上幼儿园后,一开始老师也夸她,入园第一周她就得了小班的“每周之星”。她虽然也是第一次去幼儿园,但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哭,还帮着老师安慰别的小朋友,帮他们擦眼泪。可是昨天老师找我谈话了,说相对别的孩子,我女儿自尊心特别强,做事过分小心翼翼,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显得过于“懂事和成熟”,说出来的话老师都要吃惊。 比如:中午吃饭,老师并没有说她吃得慢,但她看到老师走过来就说:“老师,我在加油吃饭,我会好好吃的,加油!” 比如:她第一次上厕所不会上(因为我们家里都是马桶,学校里是蹲坑的),裤子弄湿

  • 不靠谱爸爸杀伤力排行榜,看看你家那位排第几?
    不靠谱爸爸杀伤力排行榜,看看你家那位排第几?

    “丧偶式育儿”这个精准狠的新兴词,直接戳中了女人的要害。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席会给孩子的人格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同时也加重了妈妈的负担。下面这些不靠谱的爸爸的行为,究竟哪个是您家那位的翻版呢? Top9:从不给孩子读书的爸爸 杀伤力指数:★ 孩子受伤后遗症:孩子的精神世界一片荒芜。听不到爸爸的声音,闻不到爸爸身上的味道,更感受不到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靠谱的爸爸这样做:爸爸和孩子一起读书,能带给孩子不同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是和妈妈截然不同的感受。同时,爸爸经常给孩子念故事书,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并及时掌握孩子思维的发展。 Top8:敷衍孩子,毫无诚信的爸爸 杀伤力指数:★★ 孩子受伤后遗症:一方面来讲,孩子会丧失对爸爸的信任,从而导致长大了无法对别人守信。另一方面,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