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出改变的原因,3个月前的一天,我因为工作上新接了个项目,每天忙得焦头烂额,所以下班后又加班了半个小时,才去幼儿园接孩子。一路上我紧赶慢赶,生怕孩子等的着急了,或者被坏人骗走了。 等我到了校门口,看到老师身边就只有他一个人了,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忍住焦虑和疲惫,赶紧牵着孩子的手走向车子。 坐下来以后,孩子就一个劲儿的问我:“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接我?知不知道我等了你多久了?” 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路上的车辆来来往往,十分不安全,我只好集中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开车。可孩子却一直在逼问我原因,搞得我有些心烦意乱。 但想到来晚了确实是我的不对,我就尽量克制住自己的烦躁,轻声的对孩子回到:“妈妈因为工作上出了一点事情,所以来晚了,对不起,下次妈妈不会了。” 开了半个小时的车后,总算到了家,而此时已经7点了。我赶紧放下包包,换上家居服后,就
1.概念篇 不用钱维系亲子关系 父母千万不要用金钱维系亲子关系,不能用钱当做奖励,如果孩子遵守家规,应直接以语言或动作鼓励孩子若用钱作为鼓励的筹码以引诱孩子遵守规矩,易让孩子养成以为有奖励才肯努力的错误认知;甚至有的父母用金钱补偿与之相处不足的时间,不只让要弥补的洞愈来愈大,也可能令孩子误以为只要用钱就可以买到任何的东西,包括情感。 有些孩子虽然身在富裕的家庭,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于是在成长轨道中偏离方向;有些孩子即使物质生活不宽裕,但在父母满满的爱中成长,依旧展现无比的自信与爱人的能力。 tips:亲子关系需要培养 很多父母会说,我努力工作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有好的生活。其实,年幼的孩子需要的不是钱,也不是精致的玩具,而是父母的耐心陪伴。孩子最高兴的时刻就是与父母在一起,他的人生中, 再也没有这么一段如此需要父母的时间,喜欢黏着你
我们总是从一些伟大的思想者的作品中,觅得一些宝贝。为人父母后,有的东西读起来才更有体会。若是要一个没有做父母的人来读,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向往。而我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读到了自己。 非常喜欢这首泰戈尔的诗歌《孩童之道》,译者是郑振铎先生。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
那么小编就来教一教大家,如何应对孩子的哭闹? 这位妈妈眼中的释放天性 有这样一位妈妈,当周围人向其小声建议,希望她可以管一管自己闹腾的孩子,因为孩子已经打扰到别人的时候,她给出的回答是“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泼,是没办法控制的”,他们的吵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这样的人并不是只有一个。现在很多人都将孩子没礼貌、喜欢抢别人东西之类的行为当成孩子的天性,甚至有一些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真性情的表现。 但是家长们需要注意的就是,除了要帮助孩子释放天性,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遵守基本的道德守则。作为社会中的成员,就必须要社会的规则,家长的放纵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谓的教养不光是要恪守公共道德,而且要懂得为别人着想。 孩子的活泼是天性,任何人不能剥夺,但是周围人的人也有享受安静环境的权力。家长不顾周围
小詹是个上一年级的男孩子,有次班里组织了一个大型的亲子活动,家长都要出席,小詹的父母打扮美美的开心的来参加儿子学校的活动,孩子和家长做完活动后,学校组织了孩子和父母在食堂一起用餐,结果用餐后,小詹好像被很多家长嫌弃了,不少家长纷纷警告自己孩子,远离这个没教养的孩子。原来小詹在餐桌上表现很不好,很多人围在一起吃饭,小詹就挑挑拣拣的,碰见鸡腿后,拿起这个放下那个,那脏油油的小手碰过后,很多人都不愿再吃了。孩子够不着时,家长还没帮忙夹菜呢,小詹就自己站起来去夹菜,结果把一些盘子弄翻后,还打翻了饮料瓶子,整个吃饭饭过程中,小詹太活跃了,而父母也很少来约束,让很多家长内心都不满,只能自认倒霉的和这熊孩子分到了一桌上。 孩子的教养有时候直接决定他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教养一直是很多家长所关心的,除了在餐桌上,还在这三个方面能体现出来。 说话时 有
你家是谁“孩子气”?父亲和母亲,是两个伟大的词汇。因为,父母不仅是孩子物理上的照料者,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孩子人格的基石。但是,有许多家庭,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倒置的。父母是控制不住脾气的、随心所欲的“孩子”,孩子是特别善于为父母考虑、特别有自制力的“父母”。 “任性妈妈”逼女儿约会 24岁的深圳女孩阿琳给我写信说,妈妈逼着她找男朋友,而且自认为她比女儿更知道女儿该找什么样的男朋友,于是频频地给女儿安排约会。假如女儿不去,她就非常生气,责骂女儿不懂她的一番好心。最后,阿琳尽管不情愿,但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每次约会都去了。 在妈妈的安排下,阿琳先后见过五位男士,对他们她都没感觉,有一个男子她认为是中规中矩的好男人,但不是她喜欢的类型,另两个她甚至都有点反感。所以,这三次约会都是只见了一面就没下文了。并且,这三次约会,都是妈妈陪着她去的。 阿琳的妈
? 树立“输得起”的观念 家长可以以身作则,或让孩子观看一些有关竞争的动画片,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大人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但失败并不“丢脸”,别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寻烦恼,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就行。 ? 让孩子休息一下 如果孩子因为做不到某件事,或者在游戏中屡屡失败而导致发脾气,哭闹时,不如先让孩子休息一下,等情绪好了再继续或明天再做。冷静是平伏情绪最好的办法。当然,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最好也保持沉默,任由他发泄。等孩子情绪平伏后,再和讨论一下刚才的表现以及引导他所谓比赛和游戏的真正目的和意思是什么,输赢并不代表什么,参与了认真完成才是真正的目的。 ? 给予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 竞争无所不在,平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例如比赛搭积木、踢球等。一开始,家长可以故意输给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和积
孩子不愿分享,爸爸妈妈很是失望,难道是因为独生子女比较自私的关系吗?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在2~5时属于道德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都按照自己的想像去执行规则,而不是真正顾及规则。6~8岁的孩子才会知道规则并尊重规则本身,按照规则去做。 因此,6岁以下的孩子不愿分享,是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孩子的所作所为,不应该归因为“自私”。 2~5岁:自我中心 此阶段的孩子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大多只知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快乐;看不到、理解不了别人的需求和渴望。他们正全情投入在体内那个“自我”快速拔节生长中。 由于不能认识到别人有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的孩子经常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别人的想法。比如,小女孩送妈妈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玩偶发卡和一支巧克力棒棒糖,这两样东西都是她的最爱,她期待着妈妈会满心欢喜,但她不
前几天偶然参加了一个饭局,饭局上有个小女孩一直默不作声。小姑娘看上去六七岁的样子,给夹菜就吃,但不会很大口,盘子空了也不会主动夹菜或者跟爸爸说。在席间,很多人跟孩子找话题聊天,孩子就点点头或者只用简单的几个字作回应。 孩子的爸爸几次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回答这些叔叔阿姨的问话,还说让孩子简单来个自我介绍,但是统统无效,小姑娘还是惜字如金。 最后孩子的爸爸也只能尴尬的解释:“孩子有点内向,不经常带他来这种场合,也是刚从老家老人那边接过来。” 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一直在这个城市工作,但是因为生活压力比较大,所以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送到老家交给爷爷奶奶带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些,孩子也快上小学了,夫妻俩才把孩子接到身边。本以为从此能一家团圆,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却发现孩子对他们已经生疏了,并且对这个城市也很难适应。 这位爸爸说,孩子刚来的时候,
后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因为关于孩子不愿做某事说教不听的焦虑话题,从学科到兴趣爱好,或多或少是各家长的心声。 前两天我妹在微信跟我说,最近总是处于炸毛的状态,源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儿子的学习态度。而我想起最近在我们家,乖爸常抱怨蛮蛮从来不主动思考数学问题。 有位妈妈是多年熟客,从认识到朋友,我们属于互相欣赏型,常分享好想法。 我觉得她最棒的地方,是头脑清醒,面对国内压力重重的教学方式,能做个淡定和有计划的妈妈,保持初心,坚持按自己不焦虑的方式培养孩子。 我们经常交流的方式,是晒孩子对玩具、学习的各种心得。 她昨天跟我说: 减负,要求学校怎样怎样,但最后的考试卷还是换汤不换药。老师现在也辛苦,这个培训那个学习。只有自己保持初心,去引导孩子。 别的家长都在焦虑识字量时,我依旧开心读绘本。 阅读是识字量最终
孩子哭闹调皮怎么办?家长忙的不可开交没时间照顾孩子怎么办?让孩子看会儿电视吧。电视确实能安抚孩子,但是在这之前,家长应该了解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或规避电视。 注:本文中的电视,若无特别说明,均包括了电视、DVD、电脑、电子游戏、手机、pad等的视频节目。 看电视的形式: 久坐: 长时间待在电视、电脑前或是玩手机、pad等,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都是不好的,无论是对视力、颈椎的影响还是对运动时间的挤占,特别是对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户外运动、与大自然的接触才是最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活动。 被动接收,缺乏沟通: 不同于阅读或游戏,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我们几乎是被动的接收信息,不用开动脑筋、不用发挥想象力、不用动手,没有信息的反馈,没有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你知道吗?宝宝的小手是他的第二大脑,3岁前,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爸爸妈妈经常跟宝宝玩一玩动动小手的活动、游戏,不仅能玩得快乐,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哦。 0-3岁宝宝,都可以怎么玩呢,一起来看看吧。 新生儿精细动作发育特点:手指的动作有限,大部分时间双手紧紧握拳,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物品。 ★ 抓住妈妈的手指 妈妈可以把手指放在宝宝的手心,他会紧紧地抓住你的手指,有的时候宝宝抓得很牢,你甚至可以把他拉起来一些(请不要尝试,他不一定会一直抓着)。 这其实是新生儿的“抓握反射”,一般在宝宝头一两个月表现最强,第3个月时开始消失,通常到第6个月时,就完全消失了。 1-3个月 精细动作发育特点:两手可以张开,可以握拳;可以把手放进嘴里;会用手摆弄悬挂在面前的物体;
1、输赢都快乐 最近小诺所在的幼儿园班级里,有几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全班停课半个月。小诺同学也被感染了,虽然症状非常轻微,但还是必须隔离在家。 为了打发这段突如其来的时光,我给她买了好几样益智玩具,其中就有她非常喜爱的拼图。 拼图是木质的,底下带托盘,托盘上有图案。两年前她玩的是16小块的那种,这次想买块数多一点的,可惜没找到,只好选择了20小块的。 一套拼图一共有12张,小诺很快就全部拼过一遍,又开始觉得无聊了。我只好陪她一起拼,我两张,她一张,比赛谁先完成。 既然是比赛,肯定有输赢,赢了又怎么样?输了又怎么办?我们俩商量的结果是:赢的人可以接替输的人,完成她剩下的部分,输的人则出局,去一旁的专用座位上坐着“思考”,总结经验。 因为我的任务比她重,所以我们俩互有输赢。 想赢,是人的本性,孩子尤其如此,所以每次小诺赢了她就欢呼雀跃地接手我的拼图。
“吉吉,我家孩子总不好好吃饭,天天吵着要零食。”“吉吉,我家大宝上学又忘了带作业本,这周都送了3次了,我还要照顾小宝,真受不了!”“吉吉,孩子玩完玩具总是乱扔啊,我还要说多少遍他才肯听?!” 常常收到类似的留言,如果你也遇到这类问题,你会怎么做呢?以下,是你常用的解决方式吗? 不好好吃饭:总不能让孩子饿着,没办法,零食吃就吃吧。 忘带作业本:帮孩子擦屁股,送作业本到学校,然后批评、说教、罚站!看你下次还忘! 不收拾玩具:生气、批评,边收拾边唠叨,一天让我收拾多少次,下次没有玩具玩了! 呃,这些方法不是不管用,不管是妥协、奖励还是惩罚,当下的确发泄了情绪、对孩子也有些震慑力,但长期来看呢?问题还是没解决,很容易回到老样子。 中国有句古话是,“吃一堑、长一智”,回想自己的
事实上,家长总是对孩子说“我生气了”,就是企图在用自己的情绪操控孩子,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心理研究显示,对6岁前孩子经常性生气,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久而久之,为了不惹别人生气,为别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会活得很累,也难得开心。一方面,他需要刻意去讨好周围的每个人来认可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需求也在蠢蠢欲动,这就很容易导致他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不迎合别人,他会觉得自己不好,有一种罪恶感、恐慌感,就好比当年惹爸爸妈妈生气的感觉。迎合别人,他又觉得被剥夺,也很难受。更让他难受的是,他内心深处的这种冲突,周围的人也可以察觉到,于是,他虽然事事处处替人着想,但这种带着被剥夺意味的“好”会让人觉得很勉强,结果反而给人虚伪的印象。一旦人家觉得他很虚伪,对他的态度就会变化。感受到对方的这种态度,就会加重他“
听说好友家家又升职加薪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周末约上三五知己一起去祝贺她。谁知,刚出了电梯门便传来她与她10岁的儿子开开的争吵。“我不需要你这样的母亲,你不是很能干吗?那你还回来干什么?”孩子咆哮着。 “我为什么不能在这里?这是我的家!” “我从来都不觉得你当这里是你的家”。 小派和朋友们“听”到这个场面,觉得也不好意思进去庆祝,于是,一帮姐妹去喝啤酒吃烤串了。当然,途中还是很好奇为什么家家和她孩子的关系闹得那么僵。 家家当初是学霸一枚,无论是在学校的任何考试和职场上的晋级,都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从此也造就了她争强好胜的性格。工作上也是赢得了“拼命三郎”的称号。经常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在公司加班要天亮。 本以为婚后有了孩子会有所改变,可是,依旧是早去晚归,天天都在工作上拼搏着。 家家生完孩子,一心就想着赶紧要投入到工作中去,于是,母乳直接转换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 一位妈妈说,家里的老人强制给孩子喂饭,孩子边哭边呕,老人趁着孩子张嘴哭的时候赶紧再塞一口饭进去。这位妈妈自己也被迫吃饭,哪怕生病没胃口也一定要吃,因为老人认为“吃饭是正确的”。 人只有当真实感受被确认时,才会产生幸福的存在感。父母一旦中了“正确观念”的毒,就会漠视甚至完全否认孩子的真实感受,家庭便成为地狱。“你们不爱我,看不见我,只想控制我,活着对我来说多么羞耻啊!” 若你经常强制孩子吃饭,孩子不会因此变得更健康,而会学到“吃饭等于痛苦”;若你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孩子不会因此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而会感受到“学习等于痛苦”;若你经常向孩子抱怨配偶的不是,配偶不会因此变好,但孩子却学到了“婚恋等于痛苦”……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 父母可能婚姻不幸福、工作不理想,即使有一大堆缺点也不要紧
最近,小鹿开始看我半年前买给他的米菲系列了。半年前,我对小孩的阅读还完全摸不到门道,小鹿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完全不明白。在看了书单推荐之后,甚至还没弄明白米菲是男是女之后,就给小鹿买了这么一套书。买回来之后,同事告诉我,这套书女孩子喜欢的多。原来,米菲是女孩子呀。 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偏见,再加上“嫌弃”米菲构图简单,我买的又是米菲60年的纪念版,精装的书有着尖尖的书角,孩子没有多喜欢看,我也就没有引导他去读这本书。我将这套书视为我买绘本的过程中最失败的一次。因为有四个很尖锐的角,我将它当成危险品,放置到小鹿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外。 纪念版的礼盒里还附送着一些贴画、拼图,很精美,舍不得让小鹿玩,于是也藏起来了。某次,这些东西被小鹿翻出来之后,果然被撕的乱七八糟。于是决定破罐破摔,将这些贴画贴到沙发扶手的一处破损处。 在贴的过程中,小鹿也参与了进来,不等我将贴画
原来是怕童话故事太美好了,孩子在现实的世界里吃亏。 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如今的我们变得越来越怕,是骗子太多了,还是世界变了味呢? 很多父母竟然将圣诞老人和小仙人们从孩子的世界里赶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假的,而一次又一次地告诉孩子狼外婆才是真的。 童年一定要有童话的滋润,心灵总需要一些特殊的养料来滋养的。 我们不能高尚地视金钱如粪土,但是金钱真的无法滋养心灵。 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个世界的残酷,但是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面前,我们总还是需要一些空间来安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与自己对话。 让一个孩子的童年时光不断压缩,养育更多成人版儿童,似乎成为了很多父母的追求。要知道,童年有童年的趣味和美! 没有想象力的人生实在无趣。 为什么你跟朋友在一起聊天总是无话可说,跟孩子在一起有时显得呆若木鸡? 有一种父母就是这样的,他们非常排斥想象力,不管做什么总是强调事实,甚至将
劳拉的女儿出生后就是个不怎么好带的“辣妹子”,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难养儿”吧。她是在劳拉博士的平和教养法中长大的,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位情商颇高又自信满满的年轻人。 劳拉博士的演讲通常会以和女儿的故事开头,她也总是特意将女儿的照片放在自己讲课的PPT上,可以看出她是多么以女儿为傲。其实我们想,最让劳拉博士自豪的,应该还不是孩子的成就,而是即使女儿已经成年,她们母女之间的感情依然亲密,这在西方的亲子关系中并不多见。 平和教养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有了这一坚实基础,你会发现,育儿不会让你焦虑、暴躁,而是一件体验智慧在爱中慢慢生长的美妙之事。 80%的育儿工作是什么? 在劳拉博士的一次工作坊上,一位妈妈说她所在的单位薪酬诱人,待遇也非常好,但工作性质就是长期不能待在孩子身边,想问劳拉博士这种情况父母怎么做才能更好地育儿。劳
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
亲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