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想培养好习惯但孩子不肯做?一定是你还不懂这3点
    想培养好习惯但孩子不肯做?一定是你还不懂这3点

    某教育专家,在网络上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粉丝对他的育儿方法崇拜至极。但是没有人想到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失败的爸爸。儿子嗜甜成性,吃成大胖子;在学校偷钱骗钱,是老师们心中的小混混;在家里打姥爷姥姥,是个小恶霸。这位教育专家老爸说是因为孩子被姥姥带坏了,不听教。可能有那么一点原因吧,外归因是所有人都有的心理习惯。有人仔细研究,他的方法是好的,但没用在孩子身上。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你有千万绝妙育儿法在手,但执行不下去也是白搭,该怎么办呢? 让孩子意识到重要性 很多父母只做到了这一点。“你不刷牙会坏掉的”,“不早睡会长不高”,“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扫大街”……当你不断在孩子耳边唠叨重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孩子一开始听了很触动,或被恐吓到了、也或者对未来的那个美好的自己充满憧憬,反正他们就是带着某种心情

  • 孩子的目标很小很实在,大人却想得太多太梦幻
    孩子的目标很小很实在,大人却想得太多太梦幻

    孩子的世界很小很纯真但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所以他们的步伐很慢、很单一,却步步惊喜。我们这些急功近利又好大喜功的成年人,却等不及让孩子一点点进步,自恃身高和心智都远超孩子,便自认为思想比孩子们优越,总多情地想带领孩子走进我们认为的精彩世界里。 等发现结果变得啼笑皆非或者与初衷背道而驰,才不得不承认,从事养孩子这个技术活儿时,大人经常想得太多太梦幻,空有美好的愿望却无法实现,然而孩子的目标很小很实在,完成的小目标多了,便成了远大的理想。 移民加拿大的亲戚回国探亲,聚会时话题谈到移民对孩子的各种好处。这亲戚家有一双在国外长得阳光般灿烂的儿女,自然对移民的优势赞不绝口,加上身边都有其他一些移民多年的亲朋好友不时鼓动,孩子尚小的我们几家难免眼馋心痒。 一连几天我都跟儿子说教加拿大的小朋友上课很轻松自由,那里还有他最喜欢吃的一种甜点,有他一直想看的

  • 如何让你家孩子更合群?家长必看
    如何让你家孩子更合群?家长必看

    有个妈妈诉苦说她的孩子总是做出些特立独行的事来,担心孩子因为太有个性,而在幼儿园受孤立、被排挤,但今天你这本书就会明白,有个性不等于不合群,不意味着孤独,就像今天要介绍的这本绘本~~ 书中那只特别有个性的羊赫尔伯特 凡事都喜欢与众不同 也因为种种的与众不同 它受到了其他羊的佩服和喜爱 也一样可以成为群体中的一份子 童书作者漪然给这本书写书评曾说: “每个孩子 都是在学会做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的同时 学会了接受与众不同的他人 也只有懂得这一点的孩子 才会懂得如何快乐地和整个世界一同成长。” 《有个性的羊》 作者达尼拉·楚德芩思克 湖北美术出版社 这是一只有个性的羊的荒诞有趣的故事。

  • 受尊重的孩子,不会学坏
    受尊重的孩子,不会学坏

    同学的孩子6岁了,应该学些才艺了。最后选择了钢琴。同学说她是被钢琴老师的一句话打动的,那位老师说: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学坏。“为什么啊?” 因为音乐很美吧,熏陶人的心灵,所以孩子就不会学坏了呀。同学说她是这么想。 但是,我却想告诉同学,这是公认的钢琴教学营销,最成功的一句话好咩?同样的话用在围棋上不也适合咩?下棋的孩子不会学坏,因为下棋的孩子爱思考啊,爱思考的孩子怎么会学坏? 画画的孩子不会学坏,能画出那么美丽的画,没有美丽的心灵怎么可能呢? 热爱奥数的孩子不会学坏...... 喜欢跆拳道的孩子会维护地球正义、宇宙和平,不会学坏。 我的天,早在十年前,孩子们的才艺就大规模普及了好咩?现在城里孩子,哪一个不被各种艺术门类、竞技体育熏染过?学里随便一个班就能吹拉弹唱组一个交响乐团,就能用学生们的书法作品、绘

  • 孩子是电视迷怎么办?
    孩子是电视迷怎么办?

    孩子是电视迷,怎么办? ▲ 为了转移宝宝注意力,麻麻翻箱倒柜找出N多玩具。 ▲ 玩了不到3分钟,玩具被“舍弃了”,而麻麻也只好妥协了。 你的家里是否也有这样的小小电视迷? 孩子爱看电视 “闲”字在作祟 孩子的童年生活可以丰富多彩,并不一定要有电视机的陪伴,家长可以花点心思创造有趣的家庭活动,跟孩子一起玩耍互动,增加跟孩子相处的时间,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发现其实跟爸爸妈妈玩耍也很开心,自然而然不用担心孩子被电视“抢”走了。 妈咪Jane贴心小建议 1、很多家庭的电视机总是常开着,容易养成孩子盯着电视看的习惯。电视机不但有辐射影响宝宝发育,更有噪声污染,不但宝宝的听力会受到影响,同时随着画面的转换而使光线不断闪动,若是宝宝视网膜尚

  • 人没长大,秘密却越藏越深!你允许小屁孩有隐私吗?
    人没长大,秘密却越藏越深!你允许小屁孩有隐私吗?

    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孩子有秘密啦! 小曼和嘟嘟是幼儿园同班的好朋友,小曼妈妈在微信上告诉嘟嘟妈妈:“小曼说跟嘟嘟做了一个神秘的约定。我问她约定了什么,她说这是她俩的小秘密,不能告诉我,说了妈妈们会哭的。” 没想到孩子这么小,竟然有了不能告诉大人的秘密了。嘟嘟妈妈很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小秘密呢?该不该去旁敲侧击地套出孩子的话呢? 孩子的小秘密从何而来? 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可你知道小孩子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自己的秘密的么? 0~3岁:没有秘密从出生到3岁,孩子尚未建立“自我”,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孩子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

  • 我们都渴望孩子拥有节制,却忽略了真相
    我们都渴望孩子拥有节制,却忽略了真相

    没有果子,要从根部找原因 一个女大学生,风华正茂,但对食物不能够节制,有阶段性的暴食状况,兼有酗酒。她为此陷入深深的苦恼,吃过药、住过院,但仍无济于事,以至于影响了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这个女孩的状况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她的父母失和多年,她的母亲常在她面前控诉她的父亲,给了她内心极大的压力。母亲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她身上,严格要求她的学习和成绩,但她偏偏不堪重负,几度休学。自觉无法面对母亲,她把内心的痛苦转移到暴饮暴食上,因为这是她唯一能控制的东西,却不知越陷越深。 其实孩子就像细嫩的小树,在爱的阳光与细雨的滋润下才能成长。园丁细致的呵护、精心的修剪,帮助他长得挺拔茁壮,最后结出各样的好果子。节制就是这样的好果子。当孩子不能结出节制的果子时,我们要从根部找原因:是园丁看管不当,没有供应小树成长需要的营养,还是小树远离泉源,失去了活水的滋润,生命渐渐萎缩?

  • 二孩父母,别让你的孩子备受煎熬
    二孩父母,别让你的孩子备受煎熬

    发小出生在一个二孩家庭,她是姐姐,家里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妹妹。妹妹学习好相貌好,被发小的爸妈投资去跳舞,性格也更活泼开朗。而发小形容自己是冷漠乖张令人讨厌的性格,一直觉得自己是那个不被重视的孩子,因此常常和我抱怨说感觉第一胎就像是个试验品一样,心理很不平衡… 这样的现象在二孩家庭中并不少见,古代有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的说法,说的就是父母一碗水没端平。 之前网上流传某小学语文题目“爸妈生二胎,老大啥感受?”,有些网友就在网上挂出了一些图片,这些小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哭笑不得。 我能不能不要弟弟或妹妹啊,因为如果添了的话,我就不再是独生子女了,那样你们肯定会更疼爱她了,我出事儿了也不会全力去救我,因为你们心里一定会想着:没关系,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呢。 妈妈,您想给我生个弟弟妹妹,这我知道,但您想我不想啊!如果您要,也不一定生的出来,如

  • 你的孩子不省心,那是因为你总是不放心
    你的孩子不省心,那是因为你总是不放心

    有位宝妈跟我分享了一件让她感觉特别开心的事情。小区里的几个孩子约好了周末下午都去一个小朋友家画画,可是正好家里那天有些事情耽误了,等到她带儿子去那个小朋友家的时候,别的孩子们早就已经在各自的位置上画了一阵子了。 这位妈妈观察了一下,桌子上应该很难再挤下一个人了。她有点替儿子感到尴尬,正想去跟平时和孩子玩的好的孩子商量,看能不能让那两个孩子给儿子腾出一点儿小地方。 这时候儿子小轩开口了:“哇,你们画得都好棒啊。那大家都好好画,我给大家评分好不好,画的好的有奖品哦!哎,乐乐,你画得颜色可真丰富……恩,彤彤,画得好像啊……” 这位宝妈没有想到,儿子一边围着桌子转着一边还一本正经的给点评起来了。更没想到的是,小朋友们还挺买账,纷纷把自己的画举起来让他给打分。 儿子一个下午都跟其他小朋友们玩得特别好,回家了儿子还一本正经的翻出自己的玩具和零食,说

  • 父亲,是你决定了将来女儿会不会嫁给渣男!
    父亲,是你决定了将来女儿会不会嫁给渣男!

    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不是他有多成功的事业,而是女儿想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今天是讲异性父母对孩子婚姻的影响。我在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见习时,有一个来访者的真实经历让我非常动容。 她研二,肤白貌美大长腿。最难得是有股清新气质:仅穿蓝裤白衬衫,却掩饰不住脸上的书卷气。绝对是系花花魁级别。成绩则没有一次跌出过系里前三名,全系300多人。然后,她来到心理咨询中心的原因是:非常自卑,她抬起她精致的脸庞,问咨询老师:“老师,你觉得我丑吗?”老师说:“你很漂亮。”她说:“可是,我觉得自己是非常非常丑的女孩儿,没有人爱我。” 当时做记录的毛豆妈,正看着自己的大象腿想往地缝里钻,被这句话震惊的差点停住了笔。是什么让一个如此优秀的女孩这样自卑?随着咨询的逐渐进展,我们慢慢揭开了真相。 从小到大她的父亲对她都非常冷漠。她父亲喜欢男孩儿。自从妈妈生了女儿以后,爸爸

  • 孩子就是喜欢厕所阅读怎么办?
    孩子就是喜欢厕所阅读怎么办?

    “砰砰砰”,我在敲蛮蛮厕所的门。“你是不是又在里面看书了?”我问。过了一会,冲水的声音,门开了,少年出来了。“注意不要太长时间喔!”我告诉他。他点点头,洗手,然后拿着书回到屋里继续看。 是滴,我家允许厕所看书、刷手机、KINDLE。。。 只要时间不是太长,保持好洗手习惯和浴室卫生。 不过我们应该记得小时候,都会被家长教育“吃饭和上厕所看书,是不卫生的习惯!” 所以,我们很多人不愿意当众承认,自己是个厕所阅读者。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接受调查63%的人,承认自己是厕所阅读者。阅读的范围从报纸、书本到手机、Ipad、kindle。。。 你是否有坐在马桶上刷微信微博的习惯? 你是否上厕所前先挑一本书? 你是否甚至在厕所里有块小地方专门放书? 你家小娃是否曾经在小马桶

  • 说到底,孩子问题的答案都在父母身上
    说到底,孩子问题的答案都在父母身上

    父母这个角色对很多人来说,太过困难,难以胜任,但是又无法挣脱。 有人看得太淡,觉得做父母无非是喂饱孩子,挣足钱给他,养其成人。 于是觉得孩子给谁带都可以,比如1岁多就放托儿所,或者全部托付给保姆、老人。 也有人看得过重,以致于吃穿住行都一板一眼,生怕出错。 孩子被控制得像个实验品,而自己也累趴了。 孩子教育的本质,就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很多问题的根本是父母本身。 如果你觉得孩子有问题,先看看自己。 往往答案就在那里。   我们都要知道,世间没有绝对正确地育儿观念。 每个人在经历着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故事,这是学习的意义。 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实践往往比理论重要。 张三家孩子的天性和李四家孩子肯定不同,如同世间

  • 教育中最忌讳的是父母的短视
    教育中最忌讳的是父母的短视

    我见过这样的父母: 超市里,看到堆在货架上的坚果,就随手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孩子是多吃了几个坚果,可这种偷偷摸摸占便宜的行为会给他的未来带去多少“自卑”? 小区里,俩娃抢玩具,一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过去,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亏的,厉害得很呢!”保护自己是需要的,可“不肯吃小亏的人终究要吃大亏”,这样的道理父母不懂吗?孩子是最敏感的观察者,他听出了你的肯定,未来就会变本加厉。 斑马线边,绿灯还没有亮起,妈妈就急匆匆地抱着孩子过马路,孩子稚嫩地声音响起,提醒妈妈:“绿灯还没有出来呢!老师说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妈妈应付着:“我这叫随机应变懂不懂?没有车就可以过了!”你是多抢得了几秒钟,可未来,没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会不会在“虎园下车”?

  • 孩子,就算你这一生都找不到特长,那也没关系
    孩子,就算你这一生都找不到特长,那也没关系

    自从喆同学上了幼儿园,身边的妈妈谈论的话题由养育变成了教育:你家孩子报什么班了?哪家英语机构比较好?有没有让孩子学学跆拳道…… 因为喆同学对语言比较敏感,我从他不到三岁,就给他报了个英语班,并没想着他能学到多少东西,只报着简单的目的:让他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去体会一下氛围。一年读下来,他并没有反感,在家读英文绘本也比较爱互动,便依然打算给他选个英语兴趣班。当然,如果他内心抵触,我也会尊重他的意愿。 对于孩子的特长,我和绝大多数妈妈一样,在他小时候有过太多幻想。但事实上我异常明白:我本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妈妈,除了会码几个字,其他的一无所长,所以对于孩子,我可以有希冀,但不能去强迫。 六六这篇文章,说出了我的心声:孩子,就算你一无所长,那也没有关系。 那天,你玩溜溜球,回来时脸上挂着泪。 到家以后闷闷不乐。 我问你为什么

  • 一直以为是孩子离不开父母,现在才发现是父母更离不开孩子!
    一直以为是孩子离不开父母,现在才发现是父母更离不开孩子!

    洋洋已经上幼儿园大班了,这天他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的和妈妈讲晚上要自己一个人睡。妈妈很是奇怪,“好的啊,是不是你们班上好多人都自己睡了?” “嗯!今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班里有一半同学都单独睡了,所以今天我就要自己睡。” 洋洋果然说到做到,晚上洗漱过后主动来到了自己的房间,看了一会儿书就关灯上床睡了。 倒是洋洋妈躺床上翻来覆去到凌晨三点还是睡不着,一面担心孩子会不会踢被子,一面又为儿子长大感到失落。整个人别提多难过了,恨不得立即将孩子抱在怀里。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一个双向的依恋关系,孩子舍不得离开父母,父母也同样舍不得与孩子分开。但从孩子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生命,他断奶、上学、分床睡.....每一次都是与母体的小分离。 在这些阶段,家长会有焦虑的情况出现,担心孩子是否能睡的好,在学校不会被欺负,会

  • 9个警报告诉你,孩子要被宠坏了!
    9个警报告诉你,孩子要被宠坏了!

    没有天生骄纵的顽童,只有把他们宠坏的家长。还记得去年武汉一个13岁的女孩用自杀威胁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轰动一时,含泪流产的妈妈接受采访时说:“她是我们家的小公主,被宠坏了。” 我们的孩子那么可爱,怎么宠爱都不够,一不小心就容易过了边界。这个分寸怎么掌握呢? 1.无条件满足 对于孩子的需求立即满足、无条件满足,是很多家庭都有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想,孩子的要求即使是无理的,但对大人来说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有一段时间,Jo吃饭时一定要看ipad,我爸觉得那就让他玩嘛,然后把我训一顿,边玩边吃总好过生气哭闹,连饭都吃不下。最后,花了好大力气才给扳了回来。 如果我们总是可以立即满足孩子,那他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不能去上班、爸爸和妈妈不能说话、饭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不满足就使劲哭闹,一定能达到目的。 孩子的需求有合理的

  •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
    拒绝给孩子贴“标签”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种经历,你越不让孩子做的事情,他越是要做,变本加厉地去做。 孩子会经常性地被人贴上标签,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但当这个标签被一次次地重复提起时,连他也相信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一对双胞胎姐妹,别人对她们的评价总是“姐姐比较漂亮而且性格讨人喜欢,妹妹就差点”,后来,姐姐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妹妹的性格却变得阴沉,不爱与人交流。 久而久之被贴上标签的孩子会开始扮演这个角色,因为每个人都这么说,那么他就一定要这么做了。在《看上去很美》这部关于幼儿园孩子成长故事的剧中,方枪枪调皮捣蛋,在老师家长眼中不是一个好孩子。刚进幼儿园时,方枪枪想要小红花,他使出吃奶的力气,克服许多个人习性,但是他总也得不到,因为在老师眼中,他就是一个“坏孩子”,而坏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不被认同的。后来方枪枪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开始编故事、背着别人起外号,跟小伙伴一起篡改幼儿园的游戏和游戏规则,成了实实在在的“

  • 为什么你的孩子胆子小?可能是因为忽略了这几个小细节!
    为什么你的孩子胆子小?可能是因为忽略了这几个小细节!

    原因一:父母要求过于严格 宝宝的性格虽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原因还是来自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于严格,常要求孩子像大人一样做事,这会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做事得不到成就感,慢慢变得不敢表达想法,害怕出错;另外,还有一些家长脾气暴躁,常对孩子发脾气,这往往也会造成孩子的谨小慎微。 原因二:家长保护太多 家长对宝宝保护太多是让孩子胆小的主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可都是呵护备至,无论是在生活细节中还是学习过程中,一些本该让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会代劳,他们对于宝宝好奇的事物常表示不准摸、不准玩,甚至不准问,久而久之,宝宝习惯于按“规矩”办事,从而缺少了探索创新精神。 原因三:看不到“闪光点” 孩子胆小

  • 孩子好奇心有三个阶段,你一定错过了第三个
    孩子好奇心有三个阶段,你一定错过了第三个

    孩子们都有好奇心,而且,好奇心会经历三个阶段哦!第一阶段他们对什么都好奇,自从有了孩子,小派就特别喜欢观察他们。想为什么我们大人,没有小孩可爱了呢? 小孩张开眼睛看世界,什么东西都是新的,洗个澡就像神农尝百草似的。 咱做个饭,他在旁边盯哨,就像福尔摩斯似的。 她好奇自己满身蕾丝,像个公主的样子,会把咱们的蕾丝底裤挂在脖子上。 他好奇住在自己修的房子里,是什么样的赶脚。 他们好奇每只苹果的味道是不是都一样,所以拉开家里的冰箱,是这个样子。 孩子之所以可爱,比大人可爱很多,就是因为孩子对什么都好奇。 好奇的孩子最有生命力。 第二阶段他们突然变得不好奇了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大大下降,突然不怎么好奇了。 或

  • 这8句话父母一旦说出,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这8句话父母一旦说出,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周围人,尤其是父母的全面支持和理解。父母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同样可以让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严厉的判决。长期生活在这些暴力语言的环境中,孩子的内心必定会产生各种各种的问题。 很多家长会为自己开脱:我就是一时着急才对孩子说了那样的话。 但是以下这八句话,再着急,也千万不能对孩子随便说。看看你中了几条吧! 第一句:你真是个笨蛋,废物!例句这么点事儿都做不好,你真是个笨蛋!你怎么这么笨呢,这是多简单的事儿!你说你是不是一个废物,总也记不住。错误之处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攻击,是对孩子讲的最难听的话,没有之一。 所有孩子都会感受到这句话里满满的恶意,长期就会使身心得到很大的伤害。很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