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教案幼儿园教育亲子活动亲子游戏
  • 这7种行为,让宝贝害怕上幼儿园,看看你有没有?
  • 睡前为孩子做一件事,他的变化将超乎你想象
    睡前为孩子做一件事,他的变化将超乎你想象

    最近发现一个管教孩子的小秘诀,对于治理孩子的日常小毛病非常管用!这个小秘诀是有一次,偶然地跟涵涵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的,后来我结合正在学习的“正面管教”理念,把它完善了一下,发现对于管理宝宝的日常不良行为,以及建立自信心等各方面的成长非常有益。 那天跟涵涵幼儿园的老师沟通后,老师说孩子在新生里面算是适应能力很强的,也能听懂老师说的话,讲道理。 于是,在晚上睡觉前我就把涵涵的爸爸也叫过来,很郑重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 ,把老师的评价说给她听。小家伙听完之后异常开心,我就趁热打铁,把她今天的表现中我认为好的,也郑重提出来给予表扬。完了之后,还要求她爸爸也表扬下涵涵今天值得夸奖的地方。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睡觉前,涵涵把我们叫到跟前,主动要我们表扬她。后来,我就把这个活动列为每晚睡觉前的“必修课”。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被我们表扬过的那些好行为,孩

  •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家长要知道孩子的6个小心思!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家长要知道孩子的6个小心思!

    本文将针对孩子爱打人的6个心理,做案例分析,同时给家长们一些小建议。 幼儿常见打人行为案例分析及建议 1.自我中心心理 案例: 今天小明在幼儿园又因为跟小朋友抢玩具把别人给打了,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妈妈也教育过不能打人可是小明总改不了,为此妈妈总得跟别人道歉。 状况分析: 3~6岁之间的幼儿大多都处于‘自我’的阶段,与人的沟通能力较差,想要某件东西或者不想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他人时就会以肢体动作来代替,从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可以教孩子正确的与人沟通的方式,用语言来代替肢体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告诉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前可以询问下小朋友可不可以借他的玩具玩、自己想玩多长时间、愿意用自己的玩具互换着玩等。 2.模仿性心理 案例:

  • 家长翻查孩子手机发现不良内容,该怎么处理?
    家长翻查孩子手机发现不良内容,该怎么处理?

    但其实,这种问题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解决。只要耐心的去跟孩子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想法,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完全可以很恰当地就能把这件事情处理好。 「一位家长无意中翻看到孩子的旧手机,发现了正在读高中的孩子手机里的小电影,下图为父母与孩子的聊天记录。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家长侵犯到孩子的隐私了吗?」 苏德中博士回答 有时你必须保持沉默,以便令人听到你的话语。 ——史丹尼斯罗 · 列克 (1909-1966) 批评总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在面对父母不尊重孩子隐私的问题上。父母是否有权利翻看孩子的东西?答案不言而喻。 人人都会有隐私,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隐私被曝光,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准确地讲,很多隐私问题,越是亲近的人,我们越不希望他们知道。 但事实在于,有哪位父母不希望更多能了解到自己

  • 孩子因照顾者离职而伤心如何开导?
    孩子因照顾者离职而伤心如何开导?

    请问专家:儿子现在两岁半,半年前送他到一家托儿所,平常照料他的人突然离职了,儿子显得很伤心,不想去托儿所。我应该怎样开导他?此外,那间托儿所来回距离大概要两小时车程,我可不可以“现在”让他转去附近的托儿所? 台湾儿少生涯教育促进会理事、格瑞思心理咨商所所长莫兹婷回复: 孩子因托儿所照顾者突然离职而如此伤心,表示您的孩子对关系是敏感和重视的,因此当处理此议题时,必须十分留意孩子的“心情”,须深层细腻的处理,避免仅处理表面行为而已。以下几点方式提供您参考: 陪伴替代开导:对孩子而言,重要照顾者的突然消失,就像大人拥有的一份重要关系突然失去一般,内心会感到失落,尤其那是“突然”的,不管什么原因,其实都难以接受。因此,此时此刻需要的是“陪伴”,像是说故事、玩游戏、到户外走走,总而言之,陪伴胜过说理的语言。

    标签:幼儿教育
  • 我为什么要和爸妈吵架?
    我为什么要和爸妈吵架?

    知子学院|成就计划 课程实录 你会觉得孩子不听你的就是造反吗? 当孩子冲撞了你的权威,当你为和孩子的冲突上火,这一场“权威的游戏”该谁赢? 亲子冲突该谁赢? 一、逃不掉的冲突——语言冲突&非语言冲突 语言冲突:争吵或恶语攻击,双方停留在对事情表面的争执上 1、 武断式冲突 场景:“哭什么哭!你肯定是和小朋友打架了。” “我没有打架!是小朋友把我撞疼了。” 2、威胁式冲突 场景:“下次你再和小朋友打架,就不许你回家!” “不回来更好,我去奶奶家!反正你们老是骂我。” 3、 出气筒式冲突 场景:“每次接你,都得挨老师的批评,你让妈妈的脸往哪儿搁?你看我今天

    标签:亲子关系
  • 尹建莉: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
    尹建莉: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

    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 问=多位家长 答=尹建莉 1孩子玩水不肯睡,怎么办? 问:尹老师您好,看了您的书,写得真好,通俗易懂——要是以前,我肯定不会让儿子(现在1岁3个月)晚上十点半了不睡觉,玩洗脸水非把喝水壶放水盆里玩。可是这次他玩了好久,大半个小时还无休无止,衣服裤子全湿了,跟他商量明天再玩他也不愿意,拿别的东西诱惑也不行,眼瞅着室温很低,衣服全湿怕他感冒,真的想听听您的意见,怎么解决才好?难道真的等他玩够再睡觉? 尹建莉:你已开始做得很好,继续——真的等他玩够再睡觉! 2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 问:尹老师,最近困扰我的是孩子很想养条小狗,又哭又闹。我知道养狗有利有弊,孩子爸爸坚决不同意,家庭意见不合,您认为孩子可以养宠物狗吗?期盼您的回信。 尹

    标签:宠物
  • 别直接阻止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脏话!可导致不良后遗症
    别直接阻止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脏话!可导致不良后遗症

    孩子看样子很高兴,拿着刚买的摩托车玩具玩得很兴奋,不知怎么的突然骂他妈妈:“他妈妈的,死肥婆,丑八怪……”骂了一大堆脏话,越骂越兴奋,还哈哈大笑。孩子的妈妈非常生气,瞟了我一眼涨红着脸打了孩子一巴掌,最后还扯着孩子的衣襟怒吼:“还敢不敢?看我不打烂你的嘴!”孩子愣了愣,随即害怕地大哭起来。 看着孩子的言行和年龄,我大概猜到了怎么回事。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实在是不忍心,忍不住跟孩子的妈妈说:“这么粗暴对孩子不好……”孩子的母亲很生气:“你是孩子妈还是我?”意思是我多管闲事了。 不理解孩子的生长规律并粗暴对待,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这其实是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的脏话敏感期,也叫诅咒敏感期,一般发生在3~4岁的孩子身上。具体表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非常喜欢说出某个脏字眼或者一连串的脏话,有时还会声色俱厉地对着人咒骂。如果大人阻止,他们可能会不以为

  • 警惕这7个教养误区,别把孩子养成优柔寡断的人
    警惕这7个教养误区,别把孩子养成优柔寡断的人

    一位妈妈曾经和我说过: 儿子读初中了,一直很听话,这让她欣慰,可有一点很让人发愁,就是孩子似乎很没有主见,做事爱犹豫。就为这个,孩子没少挨他爸爸数落。 优柔寡断的确是个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到孩子未来做事的效率,也会带来很多边界不清的问题,造成人际关系的困扰。 不过,这个问题一方面跟先天气质类型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教养密切相关。今天的文章,就来聊聊这个问题。 回到本文开头那个案例,通过了解我们发现,这其实是很典型的一种错误教养方式。 这个男孩的父亲很严厉,基本是这个家庭中的独裁分子。他要求孩子无条件听话,但是,孩子一直温顺下去,他又觉得不满意,希望孩子再胆大些,有决断一些。 这两种要求同时加诸于孩子身上,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我们不可能在一直打压孩子个人意志、鲜少给孩子提供决断机会的环境下,养出一个果断的、干脆利落的孩子。

  • 孩子太叛逆?是你控制欲太强!
    孩子太叛逆?是你控制欲太强!

    妈妈们,你们有谁被自己的孩子气哭过吗?请举个手。有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太有主意,总是和自己对着干,让他往东他非要往西,头疼的不行。不过,也有很多家长头疼自己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或者问题的时候,没有什么主见,老爱问大人怎么办,因为个性比较“面”,常常受欺负。 家长们也都纷纷表示,自己不是这样的个性,孩子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请记住这句话:孩子的行为就是家长的镜子,如果孩子出现任何反常或者让你不舒服的行为,第一时间请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实上面两种孩子的不同表现,都是意志力在发展过程中出了问题。天下没有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答案,要想长期有能力解决孩子的问题,请认真读一读父母在线专家团王利刚博士的这篇文章。 ◆意志力是个啥?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意志力?周一早晨起床上班需要意志力吗?当然,需要!它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

  • 孩子被欺负时,“打回去”真的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
    孩子被欺负时,“打回去”真的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吗?

    看了一期奇葩说,主题是《孩子被欺负了是打回去还是告老师》。辩论开始之前,100位观众,有77个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要打回去,然后唇枪舌剑,一场辩论过后,结果很有意思:选择打回去的只有45个了,辩论赛以被欺负就告老师的一方取胜! 似乎理智战胜了暴力! 但辩论赛毕竟是辩论赛,当氛围不再的时候,当你得知你的孩子正在被别人欺负时,我想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一定还是“打回去”吧? 毕竟,自己的血肉,自己的心肝宝贝,哪里能忍受被别人欺负?比如我自己,虽然理智告诉我“要忍”(事实上,一般情况我都让孩子离开熊孩子就算了),可心里总不是个滋味,有时候甚至会想:唉,要是当时让孩子打回去就好了! 当然,想归想,无奈孩子太乖巧,就算我真要他打回去,他也不会那样做。 金星在节目里有一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她说,有一天,她带着孩子在逛超市时

  • 培养孩子幸福力,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培养孩子幸福力,是战胜一切的基石

    孩子幼儿园的小床正好靠近窗户,夏天午睡时,即使拉上窗帘,也阻挡不了强烈光线照进来时的刺眼,让人很不舒服。若是我的话,估计一天也难以午睡。 于是我对孩子说,咱跟老师商量一下,换个床铺怎样?可是孩子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的提议,反过来很得意的对我说,不用换了妈妈,这样冬天的时候,太阳照进来、照到身上,正好能暖和着呢。 我虽然哈哈大笑、表示同意,表面上似乎嘲笑孩子的异想天开,但内心却对孩子暗自佩服,夏天还没过完呢,就想着冬天,这也太有远见了吧! 每次放学去接她的时候,班里不少小朋友基本上都走光了。有时看着孩子一个人孤单的在教室里坐着,心里不免难受。 有一次我忍不住跟孩子说,真是对不起,妈妈下班的晚,每次都要到很晚才能接到你,让你都没机会到外面玩了。可是孩子丝毫不介意,洋洋自得的跟我说,没关系妈妈,正好我可以在教室里写写作业、画一会

  • 孩子不会天生爱做家务,试试这些小招数
    孩子不会天生爱做家务,试试这些小招数

    孩子不会天生喜欢做家务,但是若你拥有了下面这些魔力,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怀着游戏之心去面对真实生活的种种琐事。 家务分配盒 想组织家人一起来个大清理?希望把家里的杂活分配给各位家庭成员?等等,这个自制的清理箱能帮上你的忙。 先找几个牛奶纸盒,用剪刀把上半部分剪去。再准备几个冰棍棒子。把盒子、冰棍棒子刷成孩子喜欢的颜色,让它们变得更吸引人。给每个孩子安排一个盒子,并且给每根冰棍棒子写上各种家务名称。每次分配家务的时候只要让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盒子来“认领”任务就好啦! 穿成小册子的任务清单 把每一项任务都单独写在一张纸上,并给孩子们配上一块橡皮擦。这样他们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用橡皮把那一页擦掉。这样的小册子方便放进手袋里、挂在家里或者贴在冰箱上。 家务罐 家务活要怎么分配才最公平?你可以试试这个抽签用的家

  • 接孩子放学回家,这些问题家长再好奇也要忍住别问
    接孩子放学回家,这些问题家长再好奇也要忍住别问

    这天在幼儿园看到一个小女孩很满脸委屈的等妈妈来接,看到妈妈的那一刻小女孩就快要哭了,可是这位妈妈却忽略女孩的表情,微笑的问女孩今天在学校遇到那些有趣的事情,没想到女孩情绪发生了180度转变,滔滔不绝的跟她妈妈聊起那些开心的事情,然后开心的跟着妈妈回家了。我想这个女孩本来是想跟妈妈抱怨、大哭一场的,最后却因为妈妈的一句话,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其实放学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不仅会决定孩子的心情,还可能会决定孩子的一生。而对于下面这些问题,接孩子时家长再好奇也要忍住,不要问。 有没有小朋友打你? 虽然现在二胎开放,但是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吃亏,其实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孩子之间交往需要磨合,家长要相信孩子是可以独自去解决这个问题的。 老师有没有凶你 “

  • 25%的小学生都有这种“时髦病”,家长可不要大意
    25%的小学生都有这种“时髦病”,家长可不要大意

    暑期最后一天,小外甥一大早就微信语音,让我在家待命随时等着迎接他的到来。这家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估计又准备来坑我钱包里的毛爷爷了。20分钟不到,就听见小家伙的声音。门刚打开,小家伙就贼笑着说“小姨,我就要开学了,俗话说新学期要有一个新的开始,给我买点新文具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给他买橡皮了,姐姐说他的橡皮都快堆成山了,而且这家伙每次还不是买一块,每次都是买一包,所有的图案和颜色全都要。 我问小家伙“不是又要给你买橡皮吧”。小外甥两眼一亮“小姨肯定是我肚子里的蛔虫”。看着小家伙兴奋劲,迟疑半天不知道这样到底对孩子好不好,不过还是在他的软磨硬泡下投降。 事后,还是感觉很奇怪,难道买橡皮也会上瘾,最后询问了一个做儿童心理咨询的朋友,他说这属于学龄期儿童橡皮综合症,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行为,25%的小学低年级孩子都会出现这种症

  • 社会复杂,培养孩子的应变力,这四件小事就够了!
    社会复杂,培养孩子的应变力,这四件小事就够了!

    那么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 经常参加活动 想要锻炼孩子的应变能力,就要先让他多接触,然后才可以从实践中得出经验。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些挑战性的活动,例如野营、模拟逃生游戏等等,在实践活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孩子在去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增强其应变能力的过程。 经常向孩子问问题 家长不要时刻保持高姿态,做一个好奇、好学的家长,对孩子而言更有利。经常向孩子提问些实际生活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例如走失了怎么办?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如何解决等等,先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孩子说的有多离谱家长都不能责怪孩子,而是帮助他分析最佳处置方法。 让孩子学会独立处理问题 应变能力强的人往往都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沉着应对,而不是慌张、莽撞,这就需要家长多让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这样遇事

  • 因为你河东狮吼,所以你的孩子绵懦如羊
    因为你河东狮吼,所以你的孩子绵懦如羊

    闺蜜的两个儿子都是野惯了,像豹子样横冲直撞。倒是朋友静的孩子,非常安静,像只绵羊偎依在妈妈的怀里,不肯和哥哥姐姐玩儿。 我们聊天,他就在一边静静地听着,但看得出,他非常想和孩子们一起玩。于是,我叫朵儿拿个玩具给他。但他却先看看妈妈,妈妈点头了,他才接。 到吃饭的时间,一伙人到了餐厅,小朋友们都非常开心,各自拿碗筷,开始妈妈妈妈叫开了。这个说,妈,我要吃肉丸子。那个说,妈,我要吃西蓝花。 静的孩子却安安静静地坐着,妈妈给他夹什么,他就吃什么。一个人默默的吃饭。很乖。 闺蜜家俩娃吃饭可热闹了,嘻嘻哈哈,吵吵闹闹。 而我家的呢,只爱吃自己爱吃的,如果夹了不爱吃的,会大声抗议,说不喜欢吃。 闺蜜羡慕得说:静,你家孩子好乖啊,这样乖的孩子才好带呢。 静说:是啊,这些年,什么都不顺心,就孩子懂事乖巧让我省心点。

  • 宝贝儿,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很重要
    宝贝儿,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很重要

    闲下来之后,我把疑问说出来,小惠笑了:“你还不知道我?就愿意干自己喜欢的事,不管累不累,会不会不舒服。” 生活中有一种人从来都很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小惠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小的时候,很多人都梳马尾辫,小惠偏偏梳起了麻花辫,一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只为她喜欢。 街上流行黄色的小风衣,班里的女生几乎人手一件,成了班服。她却特立独行,买了一件绿色的,人群中特别显眼。小惠说:“我穿绿色的好看。” 那时,我们还只是小学生,不懂得衣服的颜色要与肤色相配,小惠也说不出暖色调与冷色调的区别,她只是看自己穿绿色顺眼,便不管什么流行不流行。 能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在穿衣方面,张爱玲独具特色,那也是成年之后才有这种选择。小惠小小年纪却已有了自己的主张,因为她有一个“惯”着她的妈妈。 小惠的妈妈被周围的亲朋好友贴上的标签是“

  • 爷爷奶奶要惯孩子,那就让他们惯吧
    爷爷奶奶要惯孩子,那就让他们惯吧

    姥爷来北京看小鹿了,也是各种惯,孩子表现出一点点想要某个东西的想法,姥爷立马满足。孩子喜欢什么东西,那个东西便会很快出现在小鹿面前。小鹿有一次在外面尿湿裤子了,姥爷立马想要给孩子买上一条。当时是夏天,并不冷,一会就会干了。于是,我也对姥爷说,你太惯着孩子了。 不要惯着孩子,为什么隔上一代,就行不通了。 自己在新手妈妈状态之下,为一些事情焦虑,比如说孩子能不能吃盐,应该是吃奶粉还是吃母乳,应该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枕头,辅食要怎么讲究?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发现,自己所焦虑的这些事情是多么的可笑。我们发现,之前我们焦虑的那些事情,不论怎样做,都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也就有了,头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的说法。 老一辈人惯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老一辈人经历的事情,眼里的案例已经非常多,他们的经历告诉他们,惯孩子与不惯孩子,并不会给孩子造成多大影响,甚至无影响。

  • 听懂之后,开口之前,一定要请这个救星教宝宝沟通
    听懂之后,开口之前,一定要请这个救星教宝宝沟通

    很多家长在宝宝能听懂之后,能说话之前,都有过这样的痛苦经历: 夜已深,宝宝很显然已经开始了不耐烦的呻吟,嗯嗯啊啊,把奶头塞进去?气得直哭!放睡眠曲听听?哭的更响!换本书哄哄?咦,不闹了,哦~原来是想看书。 宝宝焦急的对着茶几指指点点,水杯递过去,不是!果泥递出去,不是!小汽车递过去,还不是!到底想要什么?茶几上就剩一根香蕉,递过去试试?拿着香蕉呲咪呲咪乐了。妈妈长出一口气,呼~终于猜对了。 孩子越大,与看护人的交流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你心心念念的盼着能跟他有更多沟通,但问题也纷至沓来。 宝宝的表达无法准确的传递给妈妈,妈妈不停地试探也很难猜准宝宝的想法,南辕北辙的事情谁也没少做。 最后的结果就是宝宝欲求不满、哭闹不停、乱发脾气,而妈妈精疲力竭,觉得孩子太难伺候。

学前教育热词

更多>